2015, 31(7):961.
摘要:患者因长期反复阵发性剧烈头痛就诊西医,经保守治疗1周后无效,转而拟行手术根治。但因患者年幼,恐颅脑手术有后遗症,遂来夏老处就诊,经过辨证遣方吴茱萸汤。病机在于本型头痛,胃虚寒是关键。吴茱萸汤证《伤寒论》出现:厥阴篇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故施以温里散寒之吴茱萸汤,胃寒之因定也。
2015, 31(7):962.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268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结果,掌握新生儿行为能力,并给予健康发育指导。 方法 选择2014年1~6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268例,由专人按照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量表对纳入对象进行逐项测评。 结果 所有新生儿行为能力中安慰、一般反应、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中前臂与腘窝,原始反射中吸吮、拥抱被评为2分的比例均为100.00%,而行为能力中对于人脸、说话的测评得2分的比例均低至57.09%。NBNA量表评分40、39、38、37、36、≤35分的比例分别为11.19%(30/268)、20.52%(55/268)、19.03%(51/268)、27.61%(74/268)、11.94%(32/268)、9.70%(26/268)。NBNA分值新生儿各分值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NBNA量表评分小于或等于35分的新生儿经复查,未见异常、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及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所占比例分别为57.69%(15/26)、34.62%(9/26)、3.85%(1/26)、3.85%(1/26),不同疾病新生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测评,能够早期掌握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其健康发育。
2015, 31(7):964.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对脓毒症大鼠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失衡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早期对照组(EC组)和晚期对照组(LC)]、脓毒症组[S组,早期脓毒症组(ES)和晚期脓毒症组(LS)]及脓毒血症黄芪干预组[H组,早期干预组(EH)和晚期干预组(LH)],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PBMC及BALF中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表达水平,并计算IFN-γ/IL-4的比值。 结果 S组大鼠PBMC和BALF中的IFN-γ表达均较C组和H组显著下降,且在PBMC中这种下降趋势呈时间依赖性,而IL-4表达水平显著上升,IFN-γ/IL-4表达随着时间延续进行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结论 辅助性T细胞功能失衡参与了脓毒症的进展,黄芪可抑制脓毒症大鼠中的炎性反应,改善其免疫失衡。
2015, 31(7):967.
摘要: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加入不同浓度非结合胆红素刺激,空白对照组非结合胆红素浓度为0 μmol/L,实验组分别为50、100、200 μmol/L,观察在不同浓度非结合胆红素刺激下NO的产生情况;于胆红素孵育的不同时间点(分别为2、4、8、12 h)收集细胞上清液,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胆红素含量为0~100 μmol/L时,NO生成量呈增加趋势,50、100、200 μmol/L胆红素浓度组NO生成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00、200 μmol/L组高于50 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刺激作用的延长,IL-6、TNF-α水平均有所增加,孵育4、8、12 h后IL-6、TNF-α水平均高于孵育2 h,且孵育8、12 h的IL-6、TNF-α水平与孵育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孵育8 h后,IL-6、TNF-α水平趋于稳定,且孵育8 h与1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红素可能通过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在这些通路中实施干预可能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途径之一。
2015, 31(7):969.
摘要:目的 对华支睾吸虫硫氧还蛋白跨膜蛋白(CsTMX)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InterProScan、SignalP、TMHMM和SWISS-MODEL等相关软件)对CsTMX基因及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信号肽、亲水性/疏水性、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 CsTMX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14 bp,编码13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6.04×103,等电点为5.16。TMHMM和SignalP3.0分析结果显示CsTMX含信号肽,其在第19~20位氨基酸之间有1个切割位点;InterProScan和SWISS-MODEL分析结果显示,TMX特征性结构域位于第21~27位氨基酸之间,并且具有高度保守的CPAC 基因序列。 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和各种分析软件对CsTMX所编码的cDNA序列及理论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域等进行预测和分析,能够为开展CsTMX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5, 31(7):972.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ASCA)对成人炎症性肠病(IBD)亚组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通过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检索ANCA、抗ASCA与成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CD)相关的文献,采用QUADAS-2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利用meta-disc计算异质性及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结果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13项独立研究入选meta分析,用meta-disc1.4软件联合ANCA诊断溃疡性结肠炎、ASCA诊断克罗恩病的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拟然比、阴性拟然比、诊断比值比、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0.92、6.06、0.53、12.56、 0.79、0.56、0.92、5.13、0.57、10.33、0.82。 结论 ANCA、ASCA有利于IBD亚组的诊断,临床表现疑似的首诊患者可先行该检查,血清标志物阳性者给予早期治疗,阴性后再完善结肠镜检。该思路对增加依从性、疾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5, 31(7):977.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辨证分型治疗母子ABO血型不合前后孕妇外周血中抗A或抗B抗体效价及T淋巴细胞绝对数,了解采用茵陈蒿汤为主的辨证治疗免疫机制。 方法 随机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门诊确诊为母子ABO血型不合的106例孕妇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7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为湿热组(SR,30例)、湿热兼脾气虚组(SR+PQX,13例)和湿热兼肾气虚组(SR+SQX,27例)。两组孕妇分别服用茵陈蒿汤原方和加减对应方进行治疗,疗程30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外周血中抗A或抗B抗体效价及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孕妇的抗A或抗B抗体效价,14例降为1 ∶ 64,4例降为1 ∶ 32;治疗组中38例降为1 ∶ 64,24例降为1 ∶ 32。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计数分别为(1 430±396)、(1 445±401)、(1 488±402)、(1 637±401)μL-1,CD4+计数分别为(870±230)、(896±240)、(820±240)、(713±289)μL-1,CD8+计数分别为(540±190)、(560±204)、(590±170)、(715±187)μL-1,CD4+/CD8+比值分别为1.51±0.4、1.56±0.36、1.41±0.28、1.19±0.22,两组孕妇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3种证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茵陈蒿汤对淋巴细胞有增殖作用,进而加强了母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胎儿免疫耐受性增强,且茵陈嵩汤辨证方剂较原方更具有优越性。
2015, 31(7):980.
摘要:目的 观察臭氧配合小针刀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骨科确诊为肩周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配制液(2%利多卡因1.25 mL、曲安奈德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 mL)注射、臭氧配合小针刀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配制液(同治疗组)封闭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镇痛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 结果 经1~3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93.33%(28/30)]和肩关节功能总有效率[90.00%(27/30)]均高于对照组[83.33%(25/30),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臭氧配合小针刀痛点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疗效。
2015, 31(7):982.
摘要:目的 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牡蛎大豆肽肉碱口服液中维生素B6含量的不确定度。 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试样中维生素B6的含量,根据建测量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并加以评定量化,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结果 试样中维生素B6含量测得值为0.498 mg/100 mL,其中B6含量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024 9,标准不确定度为0.012 4 mg/100 mL,扩展不确定度为0.024 8 mg/100 mL(k=2)。 结论 建立的计算方法实用、可靠,可以用于HPLC法测定牡蛎大豆肽肉碱口服液中维生素B6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经评定发现,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
2015, 31(7):986.
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自主神经保护(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男性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134例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男性患者调查及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4例男性患者行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性生活质量总分为(136.51±45.96)分,每天睡眠情况、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和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及配合情况得分居于前3位;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及配合情况是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加强患者对疾病认识和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及配合程度是影响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男性性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2015, 31(7):988.
摘要:目的 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p)对不同时间段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成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阻塞组(MCAO组)和CARTp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CARTp处理组小鼠于缺血再灌注第2天经尾静脉注射CARTp(2.5 μg/kg),以后每天注射2.5 μg/kg至第10天;Sham组、MCAO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判断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观察并比较三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判断不同处理组小鼠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 结果 MCAO组和CARTp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Tp处理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从第1天至第8天均低于MCA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RTp能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可能在脑神经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延长,CARTp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明显减弱。
2015, 31(7):991.
摘要:目的 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P基因区550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对该院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YMDD突变情况进行调查,为指导临床使用拉米夫定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方法 2013年2~12月选取HBV DNA定量在2.00E+03 IU 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186例,其中90例未经过治疗(未治疗组),96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治疗组)。其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分C、I、V三组,分别对总HBV DNA(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DNA),YIDD突变DNA,YVDD突变DNA进行检测。 结果 18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发生P基因区变异者共87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发生YIDD变异9例(9.4%),发生YVDD变异36例(37.5%),YIDD和YVDD同时变异6例(6.2%);未治疗组患者发生YIDD变异6例(6.7%),发生YVDD变异24例(26.7%),YIDD和YVDD同时变异6例(6.7%)。两组患者YIDD变异、YVDD变异及YIDD和YVDD同时变异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0.156、0.206,P>0.05)。 结论 经过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乙肝病毒P基因区发生变异的频率高,但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也可自然发生P基因区的变异,故在治疗前及治疗中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2015, 31(7):993.
摘要:目的 研究广西汉族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分布特点。 方法 采取群体遗传公认的方法调查了705名广西汉族大学生的卷舌、前额发际、耳垂、翻舌、眼睑、发旋、小拇指弯曲、拇指类型8对遗传性状,并与其他地区汉族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前额发际、耳垂、翻舌、卷舌、小拇指弯曲、拇指类型隐性基因频率高于显性基因频率,眼睑、发旋隐性基因频率低于显性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汉族存在差异,广西汉族与宁夏汉族遗传距离(0.170 0)最近,与江西汉族遗传距离(0.474 5)最远。 结论 广西汉族人群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特点,其群体遗传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2015, 31(7):996.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市松江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方法 对松江区中心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组)和82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使用自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两组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调查对象在吸烟量和烟龄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N(情绪稳定性)得分、E(内—外倾向)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需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
2015, 31(7):999.
摘要:
2015, 31(7):1002.
摘要:
2015, 31(7):1016.
摘要:
2015, 31(7):1019.
摘要:
2015, 31(7):102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