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1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笔谈
    • 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

      2015, 31(7):961.

      摘要 (18753)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患者因长期反复阵发性剧烈头痛就诊西医,经保守治疗1周后无效,转而拟行手术根治。但因患者年幼,恐颅脑手术有后遗症,遂来夏老处就诊,经过辨证遣方吴茱萸汤。病机在于本型头痛,胃虚寒是关键。吴茱萸汤证《伤寒论》出现:厥阴篇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故施以温里散寒之吴茱萸汤,胃寒之因定也。

    • >论著
    • 新生儿268例神经行为测评结果分析

      2015, 31(7):962.

      摘要 (8148)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268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结果,掌握新生儿行为能力,并给予健康发育指导。 方法 选择2014年1~6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268例,由专人按照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量表对纳入对象进行逐项测评。 结果 所有新生儿行为能力中安慰、一般反应、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中前臂与腘窝,原始反射中吸吮、拥抱被评为2分的比例均为100.00%,而行为能力中对于人脸、说话的测评得2分的比例均低至57.09%。NBNA量表评分40、39、38、37、36、≤35分的比例分别为11.19%(30/268)、20.52%(55/268)、19.03%(51/268)、27.61%(74/268)、11.94%(32/268)、9.70%(26/268)。NBNA分值新生儿各分值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NBNA量表评分小于或等于35分的新生儿经复查,未见异常、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及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所占比例分别为57.69%(15/26)、34.62%(9/26)、3.85%(1/26)、3.85%(1/26),不同疾病新生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测评,能够早期掌握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其健康发育。

    • 黄芪对脓毒症大鼠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2015, 31(7):964.

      摘要 (6593)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对脓毒症大鼠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失衡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早期对照组(EC组)和晚期对照组(LC)]、脓毒症组[S组,早期脓毒症组(ES)和晚期脓毒症组(LS)]及脓毒血症黄芪干预组[H组,早期干预组(EH)和晚期干预组(LH)],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PBMC及BALF中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表达水平,并计算IFN-γ/IL-4的比值。 结果 S组大鼠PBMC和BALF中的IFN-γ表达均较C组和H组显著下降,且在PBMC中这种下降趋势呈时间依赖性,而IL-4表达水平显著上升,IFN-γ/IL-4表达随着时间延续进行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结论 辅助性T细胞功能失衡参与了脓毒症的进展,黄芪可抑制脓毒症大鼠中的炎性反应,改善其免疫失衡。

    • 胆红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5, 31(7):967.

      摘要 (820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加入不同浓度非结合胆红素刺激,空白对照组非结合胆红素浓度为0 μmol/L,实验组分别为50、100、200 μmol/L,观察在不同浓度非结合胆红素刺激下NO的产生情况;于胆红素孵育的不同时间点(分别为2、4、8、12 h)收集细胞上清液,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胆红素含量为0~100 μmol/L时,NO生成量呈增加趋势,50、100、200 μmol/L胆红素浓度组NO生成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00、200 μmol/L组高于50 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刺激作用的延长,IL-6、TNF-α水平均有所增加,孵育4、8、12 h后IL-6、TNF-α水平均高于孵育2 h,且孵育8、12 h的IL-6、TNF-α水平与孵育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孵育8 h后,IL-6、TNF-α水平趋于稳定,且孵育8 h与1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红素可能通过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在这些通路中实施干预可能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途径之一。

    • 华支睾吸虫硫氧还蛋白跨膜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5, 31(7):969.

      摘要 (25040) HTML (0) PDF 1.00 M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华支睾吸虫硫氧还蛋白跨膜蛋白(CsTMX)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InterProScan、SignalP、TMHMM和SWISS-MODEL等相关软件)对CsTMX基因及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信号肽、亲水性/疏水性、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 CsTMX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14 bp,编码13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6.04×103,等电点为5.16。TMHMM和SignalP3.0分析结果显示CsTMX含信号肽,其在第19~20位氨基酸之间有1个切割位点;InterProScan和SWISS-MODEL分析结果显示,TMX特征性结构域位于第21~27位氨基酸之间,并且具有高度保守的CPAC 基因序列。 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和各种分析软件对CsTMX所编码的cDNA序列及理论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域等进行预测和分析,能够为开展CsTMX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和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对成人炎症性肠病亚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015, 31(7):972.

      摘要 (24040)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ASCA)对成人炎症性肠病(IBD)亚组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通过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检索ANCA、抗ASCA与成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CD)相关的文献,采用QUADAS-2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利用meta-disc计算异质性及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结果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13项独立研究入选meta分析,用meta-disc1.4软件联合ANCA诊断溃疡性结肠炎、ASCA诊断克罗恩病的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拟然比、阴性拟然比、诊断比值比、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0.92、6.06、0.53、12.56、 0.79、0.56、0.92、5.13、0.57、10.33、0.82。 结论 ANCA、ASCA有利于IBD亚组的诊断,临床表现疑似的首诊患者可先行该检查,血清标志物阳性者给予早期治疗,阴性后再完善结肠镜检。该思路对增加依从性、疾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 茵陈蒿汤辨证治疗母子ABO血型不合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2015, 31(7):977.

      摘要 (7939)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辨证分型治疗母子ABO血型不合前后孕妇外周血中抗A或抗B抗体效价及T淋巴细胞绝对数,了解采用茵陈蒿汤为主的辨证治疗免疫机制。 方法 随机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门诊确诊为母子ABO血型不合的106例孕妇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7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为湿热组(SR,30例)、湿热兼脾气虚组(SR+PQX,13例)和湿热兼肾气虚组(SR+SQX,27例)。两组孕妇分别服用茵陈蒿汤原方和加减对应方进行治疗,疗程30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外周血中抗A或抗B抗体效价及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孕妇的抗A或抗B抗体效价,14例降为1 ∶ 64,4例降为1 ∶ 32;治疗组中38例降为1 ∶ 64,24例降为1 ∶ 32。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计数分别为(1 430±396)、(1 445±401)、(1 488±402)、(1 637±401)μL-1,CD4+计数分别为(870±230)、(896±240)、(820±240)、(713±289)μL-1,CD8+计数分别为(540±190)、(560±204)、(590±170)、(715±187)μL-1,CD4+/CD8+比值分别为1.51±0.4、1.56±0.36、1.41±0.28、1.19±0.22,两组孕妇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3种证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茵陈蒿汤对淋巴细胞有增殖作用,进而加强了母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胎儿免疫耐受性增强,且茵陈嵩汤辨证方剂较原方更具有优越性。

    • 臭氧配合小针刀痛点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观察

      2015, 31(7):980.

      摘要 (7993)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臭氧配合小针刀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骨科确诊为肩周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配制液(2%利多卡因1.25 mL、曲安奈德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 mL)注射、臭氧配合小针刀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配制液(同治疗组)封闭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镇痛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 结果 经1~3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93.33%(28/30)]和肩关节功能总有效率[90.00%(27/30)]均高于对照组[83.33%(25/30),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臭氧配合小针刀痛点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疗效。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蛎大豆肽肉碱口服液中维生素B6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2015, 31(7):982.

      摘要 (8661)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牡蛎大豆肽肉碱口服液中维生素B6含量的不确定度。 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试样中维生素B6的含量,根据建测量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并加以评定量化,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结果 试样中维生素B6含量测得值为0.498 mg/100 mL,其中B6含量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024 9,标准不确定度为0.012 4 mg/100 mL,扩展不确定度为0.024 8 mg/100 mL(k=2)。 结论 建立的计算方法实用、可靠,可以用于HPLC法测定牡蛎大豆肽肉碱口服液中维生素B6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经评定发现,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

    • 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直肠癌根治术后男性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015, 31(7):986.

      摘要 (7950)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自主神经保护(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男性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134例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男性患者调查及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4例男性患者行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性生活质量总分为(136.51±45.96)分,每天睡眠情况、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和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及配合情况得分居于前3位;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及配合情况是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加强患者对疾病认识和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及配合程度是影响PANP直肠癌根治术后男性性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CART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 31(7):988.

      摘要 (7860)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p)对不同时间段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成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阻塞组(MCAO组)和CARTp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CARTp处理组小鼠于缺血再灌注第2天经尾静脉注射CARTp(2.5 μg/kg),以后每天注射2.5 μg/kg至第10天;Sham组、MCAO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判断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观察并比较三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判断不同处理组小鼠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 结果 MCAO组和CARTp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Tp处理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从第1天至第8天均低于MCA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RTp能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可能在脑神经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延长,CARTp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明显减弱。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情况分析

      2015, 31(7):991.

      摘要 (7790)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P基因区550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对该院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YMDD突变情况进行调查,为指导临床使用拉米夫定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方法 2013年2~12月选取HBV DNA定量在2.00E+03 IU 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186例,其中90例未经过治疗(未治疗组),96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治疗组)。其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分C、I、V三组,分别对总HBV DNA(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DNA),YIDD突变DNA,YVDD突变DNA进行检测。 结果 18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发生P基因区变异者共87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发生YIDD变异9例(9.4%),发生YVDD变异36例(37.5%),YIDD和YVDD同时变异6例(6.2%);未治疗组患者发生YIDD变异6例(6.7%),发生YVDD变异24例(26.7%),YIDD和YVDD同时变异6例(6.7%)。两组患者YIDD变异、YVDD变异及YIDD和YVDD同时变异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0.156、0.206,P>0.05)。 结论 经过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乙肝病毒P基因区发生变异的频率高,但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也可自然发生P基因区的变异,故在治疗前及治疗中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调查报告
    • 广西汉族大学生遗传性状调查分析

      2015, 31(7):993.

      摘要 (823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广西汉族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分布特点。 方法 采取群体遗传公认的方法调查了705名广西汉族大学生的卷舌、前额发际、耳垂、翻舌、眼睑、发旋、小拇指弯曲、拇指类型8对遗传性状,并与其他地区汉族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前额发际、耳垂、翻舌、卷舌、小拇指弯曲、拇指类型隐性基因频率高于显性基因频率,眼睑、发旋隐性基因频率低于显性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汉族存在差异,广西汉族与宁夏汉族遗传距离(0.170 0)最近,与江西汉族遗传距离(0.474 5)最远。 结论 广西汉族人群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特点,其群体遗传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 上海市松江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2015, 31(7):996.

      摘要 (7756)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市松江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方法 对松江区中心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组)和82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使用自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两组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调查对象在吸烟量和烟龄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N(情绪稳定性)得分、E(内—外倾向)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需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

    • >综述与讲座
    • Klotho 基因与骨质疏松关系研究进展

      2015, 31(7):999.

      摘要 (7708) HTML (0) PDF 1.00 M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轮状病毒特点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15, 31(7):1002.

      摘要 (642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5, 31(7):1004.

      摘要 (7585)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DNA甲基化与肿瘤的相关研究

      2015, 31(7):1007.

      摘要 (8156)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癌性疼痛治疗现状

      2015, 31(7):1010.

      摘要 (6551)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因及诊疗进展

      2015, 31(7):1013.

      摘要 (785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Wnt拮抗因子SFRP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5, 31(7):1016.

      摘要 (7639)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5, 31(7):1019.

      摘要 (12844) HTML (0) PDF 1.00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

      2015, 31(7):1022.

      摘要 (745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2015, 31(7):1024.

      摘要 (7683)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运动员附丽病发病机制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2015, 31(7):1027.

      摘要 (781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肺淋巴循环的研究进展

      2015, 31(7):1030.

      摘要 (7541)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2015, 31(7):1033.

      摘要 (7554)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及防治进展

      2015, 31(7):1037.

      摘要 (7404)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2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5, 31(7):1040.

      摘要 (753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20例行TURKRP,对患者的前列腺质量、手术时间、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TUPKRP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质量为38~96 g,平均(50.80±17.06)g;切除前列腺增生32~72 g,平均(43.00±15.71)g;手术时间40~98 min,平均(55.00±12.43) min;所有手术患者术中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前平均IPSS及平均残余尿量分别为(25.00±5.66)分、(105.00±20.37)mL,术后为(6.40±4.12)分、(16.00±3.45)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出血3例,尿道狭窄5例,经对症治疗均好转,无尿失禁病例出现。 结论 TUPK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极强的临床实用性。

    • 早期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临床观察

      2015, 31(7):1042.

      摘要 (7562)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在救治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收治的40例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床旁血液灌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昏迷时间[(10.09±2.23)h]、住院时间[(8.95±1.58)d] 及病死率[10.00%(2/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3±4.37)h、(13.83±7.15)d、[40.00%(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床旁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治疗耗时,改善其预后。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15, 31(7):1044.

      摘要 (7491)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 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57例接受PVP或PKP治疗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及后凸角度变化,并结合X线片判断有无骨水泥渗漏发生。 结果 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椎体前柱体高度、椎体中柱高度、前柱高度恢复率、后凸角度变化、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KP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椎体前柱体高度、椎体后柱高度、前柱高度恢复率及后凸角度变化均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的疼痛缓解率相似,但PKP对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的恢复优于PVP,且骨水泥渗漏率要少于PVP。

    • 终末期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研究

      2015, 31(7):1047.

      摘要 (784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该院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21例,均符合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ESRD诊断标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肺动脉压,逐项记录其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ESR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121患者例中,37例(30.58%)合并肺动脉高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89±7.53)岁;(2)自体动静脉内瘘、收缩压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和非肺动脉高压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OR=7.14,P<0.05),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OR=5.23,P<0.05)及血压控制达标(OR=0.51,P<0.050),透龄大于1年(OR=3.75,P<0.05)与肺动脉高压发生具有相关性。 结论 肺动脉高压是ESR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5, 31(7):1049.

      摘要 (7551)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头痛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70/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5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4/8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2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盆腔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早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5, 31(7):1051.

      摘要 (756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早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研究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9 9、6.271 9、7.796 7、5.746 6、10.673 7、5.516 8,P<0.01)。随访1年后,研究组生化复发率为10.7%(3/28),尿控率为71.4%(20/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3/28);对照组生化复发率为14.3%(4/28),尿控率为64.3%(18/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4/2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手术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远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进路治疗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

      2015, 31(7):1053.

      摘要 (816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与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尖牙窝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05年7月至 2013年4月确诊为NIP患者为86例,分为治疗组(42 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肿瘤切除联合泪前隐窝进路上颌窦内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肿瘤切除联合尖牙窝进路上颌窦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达19 个月。 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经鼻内镜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进路治疗NI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丙泊酚维持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分析

      2015, 31(7):1055.

      摘要 (7804)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各50例,P组给予丙泊酚维持麻醉,S组给予七氟醚维持麻醉。 结果 拔管后5 min,P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组拔管后5 min的血压与拔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拔管后的吞咽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在老年手术患者维持麻醉中应用较为有效和安全。

    • >诊疗技术与方法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与临床常规方法检测淋球菌效果比较

      2015, 31(7):1057.

      摘要 (733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与涂片及细菌培养法2种临床常规检测淋球菌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LAMP法用于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可行性。 方法 同时采用LAMP法与涂片及细菌培养2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疑似淋菌感染患者86例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对3种检测方法分别获得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运用LAMP法检测得到淋球菌阳性率[91%(78/86)]高于涂片法[60%(52/86)]和细菌培养法[53%(46/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LAMP法检测淋球菌具有快速、简便、直观、特异、敏感及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实用的淋球菌核酸检测手段。

    • 彩超联合彩超引导下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2015, 31(7):1059.

      摘要 (7533)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联合彩超引导下活检在甲状腺结节(TN)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到该院诊治的154例疑似TN患者进行单独彩超、彩超引导下活检及彩超联合彩超引导下活检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 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甲状腺癌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2例,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炎13例,甲状腺炎8例;彩超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78.85%、88.46%、80.00%,彩超引导下活检为79.81%、90.38%、78.00%,联合检查为97.12%、99.04%、96.00%,联合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彩超检查、彩超引导下活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彩超联合彩超引导下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可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降低甲状腺结节误诊率,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

    •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果糖胺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5, 31(7):1061.

      摘要 (7502)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清果糖胺(FRU)检测对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82例,按产前诊断分为健康妊娠组(87例)、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异常(GIGT)组(31例)和GDM 组(64例)。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GDM组FRU结果显著高于GIGT组、健康妊娠组,GDM组和GIGT组的HbAlc水平高于健康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 组中 FPG、GCT、FRU、HbA1C 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DM 组检出阳性率大小顺序依次为 HbAlc>FRU>GCT>FPG,FPG 漏诊率高,GCT假阳性高。 结论 HbAlc可作为GDM筛查可靠指标,HbAlc与FRU联合检测对GDM 的监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对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

      2015, 31(7):1063.

      摘要 (7767)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讨论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对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肾病患者145例,按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值分为正常组[GFR≥90 mL/(min·1.73m2),67例],轻度组[90 mL>GFR>30 mL/(min·1.73m2),49例]和重度组[GFR≤30 mL/(min·1.73 m2),29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β2-MG水平及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2个指标对正常组和轻度组患者检测阳性率。 结果 正常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C、β2-MG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肌酐(Cr)、尿素氮(BUN)变化不明显,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血清CysC、β2-MG及BU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CysC、β2-MG、BUN、Cr分别与对照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和β2-MG联合检测正常组和轻度组患者较单独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 结论 CysC、β2-MG作为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的BUN、Cr,且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改变的可靠诊断指标。

    • 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潜伏妊娠梅毒的临床价值

      2015, 31(7):1065.

      摘要 (6089)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潜伏妊娠梅毒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4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孕妇的血清进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聚合酶链反应(PRC)、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5种血清试验,回顾性分析试验过程及结果,以TPPA和PCR结果均为阳性最终判定为阳性,统计TRUST、ELISA和GIGA检测的阳性率。 结果 460例孕妇的血清学试验中,共检测出潜伏妊娠梅毒患者21例,检出率为4.6%;ELISA法检出潜伏妊娠梅毒患者19例,符合率为90.6%,高于TRUST的71.4%和GICA的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TRUST和GICA诊断特异度都在95%以上,阴性预测值都高达98%以上,且ELISA的阳性似然比最高,而阴性似然比最低。 结论 在孕妇进行临床妊娠梅毒筛查时,ELISA检测潜伏妊娠梅毒阳性率较高,但3种方法的临床效能各有所长,选择ELISA配合TRUST、GICA可大大提高妊娠梅毒检出率,节约检测成本,阻断梅毒在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为临床潜伏妊娠梅毒的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 CT在诊断肝癌合并APS中的意义

      2015, 31(7):1067.

      摘要 (8033)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T诊断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增强CT检查的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增强CT诊断肝癌合并APS的临床意义。 结果 DSA和增强CT检查肝癌合并APS严重程度相关性较好(r=0.864,P<0.05);增强CT诊断肝癌合并APS的敏感性为95.3%(61/64),特异性为69.4%(25/36),准确度为86.0%(86/100)。 结论 增强CT诊断肝癌合并APS效果较好,且能够分辨分流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胸前V1导联T波直立结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应用价值

      2015, 31(7):1069.

      摘要 (751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胸前V1导联T波(TV1)直立结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诊断冠心病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为临床减少不必要的冠脉造影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疑似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CAG)前常规行12导联心电图(ECG)和UCG检查。以CAG为参照,评价UCG、TV1直立、UCG结合TV1直立诊断冠心病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结果 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0.7%、77.6%、84.7%、39.1%、58.5%;TV1直立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28.2%、94.8%、93.0%、35.0%、47.5%;UCG结合TV1直立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19.7%、98.3%、96.6%、33.3%、42.5%。 结论 UCG结合TV1直立,可明显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 >药物与临床
    • 干扰素配合阿奇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疗效研究

      2015, 31(7):1072.

      摘要 (7486)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干扰素配合阿奇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型宫颈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沙眼衣原体型宫颈炎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阿奇霉素0.5 g进行治疗,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干扰素置于阴道深部进行治疗,每2天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多西环素片0.1 g进行治疗,每天2次,10 d为1个疗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奇霉素配合干扰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且费用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步长稳心颗粒与β受体阻断剂二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2015, 31(7):1074.

      摘要 (9193)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与β受体阻断剂二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5~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与步长稳心颗粒二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心电图ST段压低高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和心电图下ST段压低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与β受体阻断剂二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临床护理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5, 31(7):1076.

      摘要 (7387)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将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主要有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密切关注病情、充分镇痛、加强保温、提前饮食以及开展康复训练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减低量,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静脉滴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经治疗,本研究6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体质量减低量、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静脉滴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能够提高外科治疗效果, 加快早期康复, 提高患者满意度。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2015, 31(7):1078.

      摘要 (7446)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评价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优比例、患者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优比例[91.67%(33/36)]、患者的治愈率[100.00%(36/36)]以及护理总满意度[97.22%(35/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0.62%(13/32)、87.50%(38/32)、68.75%(22/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围术期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注射18F-FDG辐射剂量中的应用

      2015, 31(7):1080.

      摘要 (729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品管圈在降低注射18F-FDG辐射剂量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到该院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检查的患者共116例,对品管圈调控前后18F-FDG辐射剂量进行检测对比,并对调控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 结果 调控前后患者注射18F-FDG的辐射剂量较调控前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在膀胱的摄取值最高,而在肌肉、骨骼和肺部正常区域的摄取值均较小。 结论 品管圈对医疗机构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密闭式针孔护理方法在下肢骨牵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 31(7):1082.

      摘要 (7391)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式针孔护理和封闭针孔护理在下肢骨牵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85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针孔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封闭针孔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单次操作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1.00%(1/100)]、单次操作时间[(1.73±0.84)min]和护理满意度[99.00%(99/100)]均优于对照组[18.58%(18/85)、(2.86±1.25)min、75.29%(6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的开放式针孔护理模式相比,封闭式针孔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节约操作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更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窦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2015, 31(7):1084.

      摘要 (7222)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病窦综合征(S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该科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SSS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SSS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3±2.5)d]、住院费用[(4.53±1.14)万元]较对照组[(12.2±3.9)d、(6.26±1.65)万元]明显减少,而患者满意度[(88.3±4.3)%]较对照组[(82.5±6.1)%]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SSS患者的疗效较好,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及预后的影响

      2015, 31(7):1086.

      摘要 (7277)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部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强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评分、治疗依从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症状的改善迅速有效,且预后情况良好,可在临床开展运用。

    • 大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内镜下行电切除术前后护理体会

      2015, 31(7):1088.

      摘要 (7562)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大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内镜下行电切除术前后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该院行经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专业护理组,各12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而专业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专业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较常规护理组少,心理状态良好比例较常规护理组高;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和病房巡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心的术前、术后专业护理是保障电子结肠内镜下成功行电切大肠息肉切除手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个体化时间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5, 31(7):1090.

      摘要 (6018)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个体化时间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3年7~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时间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患者遵医嘱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的显效率、遵医嘱情况及护理非常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体化时间护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价值

      2015, 31(7):1092.

      摘要 (888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价值。 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患者为研究组。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对高血压基本常识的了解情况、治疗的满意度,对血压控制程度及遵医行为。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及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科学的社区护理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显著改善,故社区护理法可作为防治与护理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而大力推行。

    • 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5, 31(7):1094.

      摘要 (7473)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患者康复过程中有较好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医学教育
    • PDCA循环对支架蜡型实训效果的影响

      2015, 31(7):1096.

      摘要 (7700)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引入PDCA循环对支架蜡型实训效果的影响。 方法 以该校2011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1班作为观察组,使用PDCA循环开展教学,以2班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考核时间、问卷调查结果和实习企业回访结果。 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考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引入PDCA循环以后,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训作品质量有所提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适应岗位速度和实训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支架蜡型实训中引入PDCA循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实训质量,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更快适应岗位工作。

    •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针灸推拿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5, 31(7):1098.

      摘要 (7292)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针灸推拿学教学改革要从临床疗效出发,培养懂基本知识、会基本技能的临床实用人才,教学改革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夯实基础。加强经络腧穴识记,加强基本推拿手法练习,熟悉常见病的症状表现、选穴、推拿及其他治疗方法。(2)勤于练习。加强针刺练习,推拿手法的演练,真人针刺的练习,火罐操作练习,刮痧的基本手法。(3)强化考核。以腧穴定位、针灸歌赋、提问与理论考试相辅相成。(4)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自身遇到的疾病,给以正确的引导与及时的答疑解惑。(5)网络辅助。开通即时联络工具,指引学生使用慕课,建设教学网站等方法,拓展学习时间与空间。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强化临床能力的培养,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针灸推拿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背景下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2015, 31(7):1100.

      摘要 (751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绕《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结合吉首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从该校教学实际出发,以构建“阶段性、层次化”的实验课程新体系、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等为出发点,对该校外科学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形成了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实践教学特色,为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 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5, 31(7):1102.

      摘要 (5991)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学是西医院校为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多门课程浓缩精炼而成。中医学内容博大精深,传统教学无法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展现祖国医学的精髓和奥妙,为了提高中医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该校多年来采用背景图形、现实情景、历史典故、虚拟环境、临床病例分析及实验操作等多种情景设置,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化解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中医辨证能力,以提高中医学的教学效果,从而弘扬和传承祖国医学。

    • 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的实践与探讨

      2015, 31(7):1104.

      摘要 (897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医学生今后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及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临床基本功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医疗文书的书写培训,注重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并教会医学生如何处理好临床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使医学生实习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为其今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责任制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评价

      2015, 31(7):1106.

      摘要 (733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本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该科实习的34名本科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进行带教;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在该科实习的32名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制带教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并对出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以及教学综合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95.35±2.57)、(95.53±1.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1.09±3.85)、(92.06±2.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76.47%)、教师满意度(88.24%)和对带教模式满意度(79.41%)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62.50%、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84、5.925、3.897,P<0.05);且观察组自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本科护生的临床带教中,有利于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医学教育慕课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2015, 31(7):1108.

      摘要 (872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规模网上学习模式(慕课)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新型学习方式,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医学教育的慕课,无论从发展的深度和精度,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使医学教育更好地适应学习方式的变革,必须通过深入分析慕课和医学教育的特点,加强市场化建设,推动医学慕课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教育。该文通过初步探讨医学教育中慕课的优势和缺陷,结合不同地域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 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5, 31(7):1110.

      摘要 (722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原因。 方法 选取2014年渭南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561名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分析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护理学生的总承诺评分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下降态势,且不同年级学生的努力意愿、生涯步入、正向评价、价值认同和总承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专业女生、第一志愿学生的各因子及总承诺平均高于男生和非第一志愿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于农村地区、非独生子女学生的专业承诺评分高于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和独生子女,且除价值认同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总承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于原配家庭和年收入10万元以上家庭学生的专业承诺评分高于单亲、离异和再婚家庭及年收入低于10万元家庭,且除价值认同和总承诺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专业学生各因子评分及各因子每题平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学生的专业承诺受学生性别、年级、志愿批次、家庭情况、父母婚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应切实改善影响其因素的多个环节。

    • >医疗卫生管理
    • 条形码技术如何让患者与静脉滴注药物实现信息化管理

      2015, 31(7):1113.

      摘要 (5907)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实现护士对患者相关信息和药物条形码的准确核对,创造性地采用二维条形码的解决方案,确保了急诊静脉滴注流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方法 利用条形码技术的准确性、信息的快速收集、大量的信息收集、方便等特点,以提供一种识别手段,和相关联的设备组成自动识别系统,进行资源提供和整合。 结果 应用条形码的二维双联标签,执行静脉滴注医嘱准确、快捷和方便患者的静脉滴注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结论 系统通过二维条形码扫描技术的应用,使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配对标识,做到患者和静脉滴注药品唯一的匹配,通过对条形码扫描核对条形码双联静脉滴注标识,从而绕过判断和识别的人工环节,增强了安全性,杜绝静脉滴注用药差错的发生,实现护理安全控制操作风险。

    • 品管圈在提高ICU仪器设备规范放置率中的应用

      2015, 31(7):1115.

      摘要 (7557) HTML (0) PDF 1.00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ICU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中的作用。 方法 该科于2013年7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规范ICU仪器设备的放置。 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ICU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为90.82%(89/9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61.86%(6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仪器设备未规范放置项目的频次明显减少,且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ICU仪器设备的规范放置率,使ICU的环境更整洁,仪器设备使用更安全方便,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短篇与个案
    • 黄色肉芽肿性膀胱炎1例的诊治策略

      2015, 31(7):1117.

      摘要 (7582)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热痉挛1例报告

      2015, 31(7):1119.

      摘要 (593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