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1(8):1121.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IL- 31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表达趋化因子C- C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影响,探讨IL- 3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用不同浓度(10、50、100 ng/mL)IL- 31作用A549细胞、相同浓度(10 ng/mL)IL- 31作用A549细胞不同时间(12、24、36 h),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趋化因子CCL2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不同浓度IL- 31作用于A549细胞后,趋化因子 CCL2的表达较正常未处理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ng/mL IL- 31作用A549细胞后,不同时间段 CCL2的表达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 31作用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后,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明显增高,表明IL- 31可能诱导肺组织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参与哮喘气道炎症过程。
2015, 31(8):112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大鼠失坐骨神经后MyoD在腓肠肌中不同时相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骨骼肌失神经后再生修复机制。 方法 将48只2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八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和失神经各四组,于术后2、7、14、28 d取材,分别标记为Z1、Z2、Z3、Z4组和S1、S2、S3、S4组。在相应的时相内取各组大鼠左、右后肢的腓肠肌测肌湿重后冻存以备后续实验。计算各组腓肠肌湿重比及其肌腹段HE染色后的横截面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MyoD在腓肠肌的表达。 结果 手术组失神经侧(S1F右、S2F右、S3F右、S4F右)大鼠腓肠肌湿重逐渐减小,且各时相肌湿重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后腓肠肌的各时相平均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即各时相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时相失神经侧较正常对照组腓肠肌的MyoD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腓肠肌失坐骨神经后第1周内出现明显肌萎缩现象,且萎缩速度在失神经前2周较快;MyoD蛋白在大鼠失坐骨神经后的表达增加,在失神经第2周时其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大鼠。
2015, 31(8):1127.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分泌型免疫球蛋白E(s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以观察婴幼儿喘息患儿是否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和气道慢性炎性反应,以期深入了解婴幼儿喘息与哮喘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4年1~10月该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年龄4~5岁同期住院确诊为婴幼儿喘息患儿共123例,其中确诊为婴幼儿哮喘的82例为哮喘组,支气管肺炎41例为肺炎组,另选择择期手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哮喘组再分为急性期(治疗前)、缓解期(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各组FeNO、EOS、sIgE及FEV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哮喘组急性期FeNO[(55.42±6.12)×10-9 mmol/L]、EOS[(2.48±0.41)×109 L-1]、sIgE[(17.25±0.93)U/mL]分别高于哮喘组缓解期[(22.33±1.29)×10-9 mmol/L、(0.61±0.12)×109 L-1、(1.45±0.61)U/mL]、肺炎组[(10.76±0.49)×10-9 mmol/L、(0.09±0.05)×109 L-1、(0.14±0.17)U/mL]和对照组[(10.74±0.46)×10-9 mmol/L、(0.09±0.07)×109 L-1、(0.17±0.11)U/mL];FEV1%[(70.41±2.91)%]低于哮喘组缓解期[(91.30±1.84)%]、肺炎组[(90.66±1.25)%]和对照组[(92.08±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组缓解期FeNO、EOS水平及sIgE仍高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组缓解期FeNO、EOS水平及sIgE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炎组FeNO、EOS、sIgE及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EOS、sIgE呈正相关(r=0.71,P<0.05),FeNO水平与FEV1%、EOS与FEV1%、sIgE与FEV1%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0.06、-0.09,P>0.05)。 结论 哮喘患儿的FeNO水平可反映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且敏感性较sIgE和EOS更高。哮喘患儿中FeNO水平与sIgE、EOS有很好的相关性。FeNO、sIgE及EOS可用于协助鉴别过敏性炎症和普通感染,评估哮喘病情及调整治疗方案。
2015, 31(8):1131.
摘要:【摘 要】 目的 以紫外线照射SD大鼠为研究模型,观察紫外线对晶状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余四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水合氯醛(10%,0.35 mL/100 g)麻醉大鼠,紫外灯正对大鼠眼球照射15 min,照射强度1.0×103 μW/cm2。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后1、3、5、7 d颈椎脱臼处死SD大鼠,立即取出晶状体,观察晶状体是否浑浊,并拍照记录;比色法检测晶状体中SOD、GSH- Px、CAT活性及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紫外线照射后晶状体的浑浊程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晶状体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O2-含量显著升高,GSH- Px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紫外线照射后3、5、7 d晶状体中C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H2O2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紫外线照射后晶状体中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中抗氧化酶(SOD、GSH- Px、CAT)活性降低有关。
2015, 31(8):113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短期随访结果。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双腔起搏器组(DDD型组)40例和单腔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组(VVI型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进行短期跟踪调查。 结果 植入起搏器前后DDD型组患者头晕、胸闷、乏力、黑蒙、晕厥发生情况与VVI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起搏器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高于植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DD型组患者EDVI、ESVI、LVEF等均高于VVI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82、3.744、4.330,P<0.01);DDD型组植入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0.00%(12/40)]低于VVI型组[54.35%(2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P<0.05)。 结论 2种类型的起搏器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但DDD型在提高EDVI、ESVI、LVEF等方面优于VVI型,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VI型。
2015, 31(8):113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十一味参芪片在乳腺癌放疗中的辅助作用。 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放疗同时口服十一味参芪片,对照组行常规放疗。观察患者疗效、体质量变化、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损伤、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放射性皮肤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及稳定率[90.9%(20/22)]、生活质量提高及稳定率[90.9%(20/2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13/20)、70.0%(1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白细胞减少(≥Ⅱ度)发生率分别为36.4%(8/22)、70.0%(14/20),血小板减少(≥Ⅱ度)发生率分别为22.7%(5/22)、45.0%(9/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十一味参芪片能减轻放疗血液学毒性反应,提高患者一般状况及放疗耐受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2015, 31(8):114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在新生儿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需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吸入七氟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比较入室时(T1)、插管前即刻(T2)、手术开始10 min(T3)、手术开始1 h(T4)、拔管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七氟醚浓度,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T3、T4和T5时观察组患儿HR低于对照组,T3时观察组患儿 MAP显著低于对照组,T2、T3和T4 时观察组患儿七氟醚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在新生儿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能够提高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5, 31(8):114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2 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NSRH组和RH组,各60例,NSRH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RH,RH组行传统RH,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膀胱功能和直肠功能的差异。 结果 NSRH组患者手术时间较RH组长,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均短于RH组,术后3个月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R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与RH组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RH不增加术中并发症,利于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恢复,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5, 31(8):114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在预测伊布利特(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符合2012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诊疗指南》标准的房颤患者40例,其中1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2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记录V1导联体表心电图,基于Matlab平台对患者心电图进行QRS- T波去除后频谱分析,并计算主导心房频率(简称主频)。比较不同复律结局的主频。 结果 使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后成功复律28例,未成功复律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主频值为(4.6±0.5)Hz,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主频值为(5.0±0.8)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伊布利特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4.6±0.6)Hz,未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5.2±0.7)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中伊布利特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4.5±0.7)Hz,未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5.4±0.6)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可预测伊布利特复律持续性房颤的效果;体表心电图主频大小与房颤的复律结局有关,主频越小,房颤更易于被伊布利特转复。
2015, 31(8):114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妇科手术9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11例,传统开腹手术482例。从疾病类型、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51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顺利完成手术494例(96.67%),中转开腹手术17例(3.33%),发生手术后并发症10例(1.96%)。482例传统开腹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2.49%)。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和优势,减轻了患者痛苦,节约了医院资源,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以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2015, 31(8):115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其T细胞亚群选择性缺失的关系,并阐明二者在早期判断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 方法 依据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标准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将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该科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非危重组37例(PCIS>80分)和危重组33例(PCIS≤80分)。另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T细胞亚群,应用免疫发光分析法检测儿童血清PCT水平,比较PCT水平与T细胞亚群及其选择性缺失的关系。分析血清PCT水平与T细胞亚群选择性缺失在早期评估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危重组出现CD3+T、CD4+T表达率及CD4+T/CD8+T比值下降;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CD3+T、CD4+T、CD8+T、CD56+T表达率及CD4+T/CD8+T比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CD3+T、CD4+T、CD19+T表达率及CD4+T/CD8+T校正值呈负相关(P<0.05或0.01);PCT水平和CD19+T表达率与患儿PCIS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CD3+T、CD4+T、CD8+T、CD56+T表达率及CD4+T/CD8+T校正值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 结论 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呈选择性缺失,CD4+/CD8+失衡程度与血清PCT水平呈负相关,二者与儿童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
2015, 31(8):115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中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9~2013年渝中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和《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中关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相关规定及国际疾病分类10(ICD- 10)编码,通过辖区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对儿童出生及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和质控。死因按照ICD- 10进行分类,数据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09~2013年重庆市渝中区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5岁以下男童死亡率[0.38%(50/13 225)]与女童死亡率[0.31%(39/12 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8,P>0.05);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在死因构成中的比例明显增加,早产构成比由11.76%增加至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χ2=11.650,P<0.05);低出生体质量构成比由23.53%上升至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χ2=9.950,P<0.05)。 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早产儿的发生;增加对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儿童疾病诊治能力;依托家庭医生制订服务模式,强化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增强社会医疗保障能力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2015, 31(8):11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庆市涪陵区出生缺陷儿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订适合当地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该地区涪陵中心医院、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涪陵区人民医院3家监测机构2010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分娩的311例出生缺陷儿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缺陷顺位及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缺陷儿性别,产妇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等)。 结果 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1.846%(120/6 501)]明显低于2011年[2.046%(88/4 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生缺陷发生率[2.009%(165/8 214)]高于女性[1.829%(143/7 820)]。居住在城镇的产妇分娩缺陷儿发生率偏高于居住在乡村的产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20岁组和大于35岁组产妇分娩缺陷儿发生率均高于20~35岁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产妇分娩缺陷儿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为高中/大学及大学以上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生缺陷儿的产前诊断以超声诊断及染色体检查为主,产前诊断率仅为21.54%(67/311)。 结论 重视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2015, 31(8):1159.
摘要:
2015, 31(8):1164.
摘要:
2015, 31(8):1167.
摘要:
2015, 31(8):1170.
摘要:
2015, 31(8):1173.
摘要:
2015, 31(8):118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时机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入院时即行NIPPV治疗作为早期组,41例患者首选使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12 h后疗效欠佳而使用NIPPV治疗作为晚期组。另有同为急诊住院但未使用NIPPV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使用治疗24 h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及B型脑钠肽的变化情况,比较各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早期组及晚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早期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NIPPV是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有效手段,常规治疗早期联用NIPPV较晚期使用疗效更佳。
2015, 31(8):118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围生期妇女便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0月160例围生期住院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便秘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160例围生期妇女便秘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围生期妇女便秘发生率为10.6%(17/1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及年龄大于28岁者便秘发生率高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及年龄20~2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围生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不同,文化程度越高获得便秘预防知识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减少和避免围生期妇女便秘,主要是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对围生期妇女进行饮食、活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以预防围生期妇女发生便秘。
2015, 31(8):118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并总结在短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采用2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电白县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采用单钉棒内固定23例(A组),采用钢板内固定30例(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9、0.18,P>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的矫正及远期丢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4、-0.91,P>0.05)。 结论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短节段(1~2个椎体)结核性腰椎体的临床效果相当,均可有效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使患者重新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及骨性愈合。
2015, 31(8):11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运用胸腔镜微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传统胸腔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相关治疗指标[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后出血量(mL)和引流置管时间(d)]。 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好转,观察组FVC、MVV、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引流置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COPD患者自发性气胸疗效好,切口小,减轻患者疼痛,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
2015, 31(8):119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新鲜OVCF患者35 例(41 椎)。过伸体位手法复位后行PVP 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 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该组35例(41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65 min,平均(35.0 ±14.1)min。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8~6.2 mL,平均(4.6±1.6)mL。PVP 术后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 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过伸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 治疗老年OVCF,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减轻疼痛,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安全可行,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2015, 31(8):11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40例患者展开临床治疗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采用钬激光碎石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评估。 结果 治疗后结石排净率高达85.0%(34/40),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12/40)。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指数、残余尿量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对患者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前列腺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2015, 31(8):119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4 月在该院采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闭合骨折,1例为开放骨折(GustiloⅡ型)。 结果 术后随访8~39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和骨性愈合,有3例出现伤口局部浅表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及踝关节不稳。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0.2分(65~99分),优18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9.7%。 结论 应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维持关节稳定性,是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固定方法。
2015, 31(8):119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氧气吹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 方法 将2014年3~12月该科发生的新生儿红臀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联合鞣酸软膏处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氧气吹疗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皮损愈合时间。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损愈合时间[(4.86±1.08)d]明显低于对照组[(8.22±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儿红臀采取氧气吹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效果好,且皮损愈合时间较短。
2015, 31(8):119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的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诊的未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而直接入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大于或等于1个月随访,对比分析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 观察组随访1个月时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出血患者及时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可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借鉴。
2015, 31(8):120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治疗的安全性并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该科收治的8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以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为基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总并发症发生率、输卵管完全疏通率及成功受孕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3 3、6.102 5、7.200 0、5.756 3,P<0.05);而且手术时间、自主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306 1、13.256 1、7.243 4、5.116 7,P<0.01)。 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2015, 31(8):12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 方法 对2014年5~10月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的32例患有抽动障碍的患儿进行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应用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 CPT)评定疗效。 结果 YGTSS总分治疗前为(50.71±16.39)分,治疗1个疗程后为(32.88±12.65)分,治疗2个疗程后为(18.71±14.15)分。2个疗程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YGTS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VA- CPT 显示,治疗后,听觉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力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有效。
2015, 31(8):1205.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评价套管针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4年2~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患儿分为A组(n=35)及B组(n=30)。两组均行经皮右侧颈前路入路,A组用套管针作为诱导穿刺,B组使用传统金属硬诱导针进行穿刺。 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5.71%(30/35),总置管成功率为97.14%(34/3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3.33%(19/30),总置管成功率为100.00%(30/30)。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 6,P<0.05);但两组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0 5,P>0.05)。A、B组分别发生置管困难4、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引导针滑脱4例,A组无引导针滑脱发生。两组均无气胸、血胸并发症发生。 结论 利用套管针替代金属诱导针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尽快开放深静脉用药,可供临床选用。
2015, 31(8):120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血糖及肾功能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性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经入院确诊的96例糖尿病患者(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病变组 50例和无病变组46例)及116例非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60例和高血压56 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素(Urea)、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测定,分析HbA1c与各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糖尿病患者中,病变组HbA1c和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无病变组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当HbAc1≥6.5%时,各项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组的HbA1c与FPG、Urea、TC、TG、LDL- C呈正相关(P<0.05)。 结论 HbA1c与各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5, 31(8):120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90例该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组(病程小于5年)、B组(病程5~10年)及C组(病程大于10年),另选择同时段健康志愿者30例为D组。各组受试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重构情况。 结果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颈动脉斑块检出数量逐渐增加,斑块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颈总动脉主干、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主干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B、C三组中发生颈动脉重构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四组无重构及负性重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特征及颈动脉重构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评价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015, 31(8):12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术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腹部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准确率、医疗费用、检查所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CT扫描显示肠系膜血管血栓最大层面平均直径为(6.7±2.2)mm,血管血栓平均累及长度为(25.1±8.7)mm;观察组检测准确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费用、检查消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检查准确度与腹部手术探查相近,但检查耗时更短,费用更低,安全性更高,且能够对血栓和累及血管进行分析,综合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5, 31(8):12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0例设为研究组,根据病程不同分为4个小组:<1年组39例,1~<5年组28例,5~<10年组24例,≥10年组29例;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研究组各组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程延长,上述2项指标水平也随之升高。研究组各组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阳性率均在85.00%以上,但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视黄醇结合蛋白与临床诊断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0.94。 结论 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一项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临床符合性,同时对于疾病的监测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5, 31(8):12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痰液癌细胞筛查中的应用及价值。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共300例,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200 例)。观察组采用TCT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痰液传统涂片检查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阳性诊断率。 结果 对照组阳性诊断率[51.5%(103/200)]低于观察组[74.0%(7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癌采用TCT检查诊断率高,且显著优于传统检查方法。
2015, 31(8):12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操作者熟练程度对瞬时弹性成像(FS)检测成功率的影响及操作体会。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由固定操作者使用FS检测肝病患者2 716例,每例患者检测10次或以上。以3个月为1个阶段,比较操作早、中、后期3个时期2 716例患者的FS检测成功率,共检测28 282次。 结果 早、中、后期检测对象的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早、中、后期的检测成功率分别达94.74%(8 820/9 310)、96.98%(9 904/10 212)和96.54%(8 457/8 760),不同时期检测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FS检测受操作者熟练程度影响,但对操作者进行规范培训后可进一步提高该项检测的成功率和准确性,相应的护理操作培训值得重视。
2015, 31(8):12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分别行CT、MRCP、B超联合CT、B超联合MRCP检查,记录并比较各种方法对肝胆管结石并发不同类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 结果 CT总诊断阳性率[69.4%(43/62)]低于MRCP[85.5%(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结节型、团块型和胆管乳头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略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增厚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联合MRCP检测的诊断率明显高于B超联合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并且B超分别与CT、MRCP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准确率。
2015, 31(8):12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行过氧化碳酰胺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输卵管通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过氧化碳酰胺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至少一侧通畅后指导其性生活受孕,随访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35/50)]低于观察组[90.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行过氧化碳酰胺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5, 31(8):12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在眩晕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科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眩晕症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52.8%(47/89)、92.1%(82/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3%(27/89)、70.8%(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6%(5/89)]与对照组[4.5%(4/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多卡因在眩晕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2015, 31(8):122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高、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科收治的1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78例。高剂量组每次给予1.0 mg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低剂量组每次给予0.5 mg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30、60 min时的Beck评分及呼吸频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能有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2015, 31(8):1226.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氨酚羟考酮在急诊各种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该科收治的294例以疼痛为主诉的急诊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标准组(144例)和治疗组(150例)。标准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将标准组中采用的所有止痛药物均用氨酚羟考酮替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标准组患者疼痛缓解率[67.36%(97/144)]低于治疗组[88.67%(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酚羟考酮常规剂量短程服用用于多种急诊疼痛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2015, 31(8):12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对2013年6~12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教育前和教育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健康行为执行能力及不良情绪的评价比较。 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6个月后的患者,对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知识、药物知识、运动知识认知得分及总分得分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健康行为的各项执行能力和家庭支持率均显著提高,焦虑情绪明显降低,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更好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减轻焦虑,促进健康行为。
2015, 31(8):123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抑郁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5, 31(8):12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包括口腔刷洗、口腔擦拭和口腔含漱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评分、护理优良率、VAP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清洁评分[(19.19±3.43)分]低于对照组[(24.50±4.69)分],且护理优良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65.0%(26/40)],VAP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口腔护理能够显著降低VAP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5, 31(8):123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 520例,其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3 984例为观察组,采用普通头皮静脉针的1 536例为对照组。评价比较两组穿刺部位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再次穿刺情况及能否及时满足术中补液、给药、抢救等需要。 结果 观察组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穿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能够及时满足术中补液、给药、急救等需要。两组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普通头皮静脉针相比,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在促进手术人员的密切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建议在手术室中推广应用。
2015, 31(8):123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为临床CRF提供建设性意见。 方法 将2010 年 11 月至 2013 年 6 月收治的120 例进行放疗且存在CRF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常规护理及6周的运动干预。应用 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 CV)对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放疗1周后RPFS- CV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放疗5、7 周RPFS- CV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入院时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放疗后 5、7 周 RPFS- CV 评分为下降趋势,放疗7周时明显低于放疗 1、5 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放疗后5、7周SF- 36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和放疗1周,且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适当运动能有效缓解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CRF,保证了治疗与康复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015, 31(8):123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行为干预对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局部皮肤水肿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该院经桡动脉行PCI的住院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疗效。 结果 干预组水肿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1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上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面的护理行为干预对降低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局部皮肤水肿具有效果,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2015, 31(8):12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系统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后抑郁评分量表(SDS)评分、焦虑评分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1.2±7.1)分,SDS评分为(38.9±5.7)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52.5±5.7)分,SDS评分为(47.6±5.5)分,总满意度为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AMI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5, 31(8):124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强化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饮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饮食干预前后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蛋白、钙磷乘积等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磷、钙磷乘积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饮食管理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不影响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8):12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连枷胸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寻找最佳的护理模式。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临床分析,在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患者恢复,能显著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5, 31(8):1246.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法医本科生组织病理技术教育前后对法医病理技术的认识、需求和认知程度,尤其是与基层法医相关的标本固定、组织切片和染色的态度及其影响,以调整和指导法医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 方法 对法医专业2008级、2009级和2010级3个年级已学习过病理学及法医病理学的150名本科生在组织病理技术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法医病理技术教育后,学生对法医病理技术各方法、步骤、组织切片常用染色的认知度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医病理技术教育后,认为法医病理技术与法医病理学有关系、法医专业有必要学习组织病理技术、对组织病理技术实验感兴趣的比例高于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法医专业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法医病理技术教学,可提高法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5, 31(8):1248.
摘要:【提 要】 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医学技术,生物化学既是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开展医学研究的基础学科,与诸多医学基础学科广泛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因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对留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通过针对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8年教学实践,根据留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作者对该校留学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从教和学2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留学生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增强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拓宽了科研思维能力。该次教学改革和探索对以后该课程的留学生教育有所裨益。
2015, 31(8):1250.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该校七年制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 方法 选择本硕实验12级1~2班的学生为研究组,采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本硕中医12级1~2班的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相同教师授课,对两组教学效果、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及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适合中医院校七年制病理学教学,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多样化教学。
2015, 31(8):1252.
摘要:【提 要】 机能学实验综合性强、难度大。该实验课程学生动手操作内容较多,操作过程会因某处小的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因此,需要实验带教教师善于观察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且要能提前预见问题所在,具备一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于年轻的教师要求更高。该文就常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浅析,以期对机能学实验带教的低年资教师有所帮助。
2015, 31(8):1255.
摘要:【提 要】 针灸推拿学与康复治疗有着密切联系,从临床出发,本着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动手能力,通过对教学模块学时数的修订,教学大纲的修改,理论与实践课时的修改,考核评定方式的改变,重新安排教学活动。突出教学环节,以人文关怀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的检验,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视听资料,引入课堂,课后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外出进修、临床学习与工作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聘请临床一线教师到课堂任教,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设备的实用性,注重实习阶段安排,从全局角度安排教学活动,深化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针灸推拿学教学。
2015, 31(8):1257.
摘要:【提 要】 该文旨在探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以疾病为中心进行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和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将按照以疾病为中心重构教学体系,以临床思维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以临床诊疗为抓手突出教学重点,以临床应用为目的改革教学评价的4个原则进行课程改革。
2015, 31(8):1259.
摘要:【提 要】 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是学生接触临床外科实践前的重要操作训练课程,是外科实践的启蒙阶段,其重点是针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实验动物外科手术基础教学利用动物模拟人体进行手术,培养医学生的无菌观念、基本手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及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2015, 31(8):1261.
摘要:【提 要】 药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药物化学实验效果与实验内容的实用性、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的重视程度、实验室教学准备、实验过程监控管理、实验报告书写与批改、产品回收与利用等因素紧密相关,加强实验前、中、后各阶段的过程管理,优化实验流程,改进实验服务,规范实验操作,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药物化学的角度去分析、使用、贮存与保管药物,可有效促进其建立药品的质量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及临床用药思维,更好地实现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实验效果。
2015, 31(8):1263.
摘要:【提 要】 医学是一门经验性科学,临床教学任重而道远,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没有临床实践教学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该文通过对医学模拟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临床教学中优势和缺陷进行分析,发现将2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2015, 31(8):1265.
摘要:【提 要】 团体心理辅导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如何有效开展医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辅导目标应具有实际性,要根据医学生的不同年级、性格差异、所属专业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设置;辅导形式应避免单一化,要有多元化的活动组合方案;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要重视辅导环节的层次性和活动的主体性;辅导过程的实效性,要灵活地把不同的心理辅导理论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有效可靠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循序渐进感化和指导的过程,可以使医学生积极感悟、思考、比较和评价生活的过程。
2015, 31(8):1267.
摘要:【提 要】 护理本科实习生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临床实习是每位护理本科生都要经历的学习阶段,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直接接触未来的工作环境,对实习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影响该科护理本科实习生整体护理现状的主要因素,包括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欠缺。为培养适应临床需要、具有高尚职业道德、高情商的护士,该科对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了职业道德的培养及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情商。
2015, 31(8):12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8例儿科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根据儿科护理要求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纠纷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大于或等于90分的比例[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细节管理后,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5.13%(2/39)、94.87%(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20.51%(8/39)、71.79%(2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不仅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8):127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高效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2009~2010年新进护士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10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接受医院因工作需要随时调整科室的安排进行培训。观察组严格按2年的规范化全院各科轮转培训和1年的规范化大专科培训,然后定专科n年长期工作(2+1+n规范化)的培训方式。 结果 3年后,经过2+1+n规范化培训的观察组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成绩,以及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归属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对新进护士实行2年的规范化全院各科轮转培训和1年的大专科培训及n年长期定科室工作 ,让护士有奋斗的目标,有专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专科护士的成长和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推动护理专科化发展,值得推广。
2015, 31(8):1274.
摘要:【提 要】 通过对医疗纠纷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防范口腔临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统计2003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共发生的28起医疗纠纷,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结果显示,医疗缺陷导致的医源性纠纷共6起,占21.4%,包括疼痛加重、前牙桩冠修复后牙根破裂引起修复体脱落、牙挺刺伤软组织、拔牙并发症等;医患之间沟通不够导致的纠纷共14起,占50.0%;患者不按时复诊出现不适后而引起的纠纷共3起,占10.7%;患者期望过高导致医疗纠纷共5起,占17.8%。因此,医院必须提高口腔医生临床技术水平,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是防止口腔临床医疗纠纷的关键。
2015, 31(8):1275.
摘要:
2015, 31(8):1279.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