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1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载药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2015, 31(9):1281.

      摘要 (8902)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构建含有万古霉素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微球的组织工程支架,并研究其性能,为后期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 取壳聚糖溶液、纳米羟基磷灰石适当比例混合,倒入准备好的铸模槽,通过冻干技术与化学交联方法制备成固体材料,并置于含有rhBMP-2/聚乳酸(PLA)和万古霉素/PLA缓释微球溶液中,-80 ℃冷冻2 h后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干燥12 h,用60Co辐照消毒备用,并检测支架性能及万古霉素和rhBMP-2的释放效率,绘制释放曲线。 结果 所构建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支架孔径大小为80~270 μm,平均146.53 μm;rhBMP-2/PLA和万古霉素/PLA缓释微球成团状均匀分布于载药支架的孔隙中;载药支架能够较稳定的释放万古霉素和rhBMP-2,持续时间约18 d,随着时间的延长释放量逐渐减少。 结论 构建的载药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及释放效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优良的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塞来昔布和埃罗替尼对结肠癌细胞HT-29的协同抑制作用

      2015, 31(9):1283.

      摘要 (8364)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及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埃罗替尼、塞来昔布及二者联合用药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塞来昔布组(220 μmol/L)、埃罗替尼组(50 μmol/L)及联合用药组(塞来昔布220 μmol/L、埃罗替尼50 μmol/L)四组,作相应处理后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抑制率,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GFR、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48 h后塞来昔布组和埃罗替尼组对HT-29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6.6±4.3)%和(56.9±3.9)%,联合用药组抑制率为(86.1±7.1)%,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埃罗替尼组、塞来昔布组均能降低HT-29细胞中COX-2及EGF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可降低HT-29细胞PGE2的分泌,且联合用药组效果较单一用药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塞来昔布和埃罗替尼均能抑制结肠肿瘤的细胞生长,可同时阻断EGFR、COX-2信号通路,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EGFR、COX-2的表达及PGE2的分泌。

    • 首发抑郁症患者边缘系统PET-CT葡萄糖代谢水平及磁共振T2值变化研究

      2015, 31(9):1287.

      摘要 (8398)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首发抑郁症边缘系统神经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及豫驰时间(T2)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扫描及高场MRI(T2WI序列)分别对2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及2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发抑郁组)进行检查,检测边缘系统脑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MRI T2值。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首发抑郁组患者左侧海马和左侧杏仁核的SUVmax及T2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海马杏仁核的SUVmax及T2值未出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首发抑郁组患者左侧前扣带回的SUVm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前扣带回的SUVmax及T2值未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边缘系统神经细胞受损体现在神经细胞的数目、完整性及对能量的摄取利用上,这些损害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

    • 枕骨外板翻转行枕颈融合术的影像学设计

      2015, 31(9):1290.

      摘要 (7211)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测量及分析成人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探讨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 方法 选取2013年8~11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行CT检查的90例健康成人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影像资料,分别用甲法(经枕骨大孔后缘中点上方1 cm处作板障圆弧的切线)及乙法(经枕内外隆凸连线中点作板障圆弧的切线)进行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通过对2种设计相关指标的测量,比较甲、乙法的可行性及枕骨外板翻转的影像学参数。 结果 成人依据甲法或乙法的翻转比值(所需骨瓣长度/可获取最大骨瓣长度)与最大翻转比值(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甲法或乙法翻转,成年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人中甲法与乙法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乙法均有可行性,且乙法优于甲法。通过术前枕颈部正中矢状位行CT测量,可为术中枕骨外板的翻转提供影像学参考。

    • 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2015, 31(9):1292.

      摘要 (8446)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钙磷指标及血管钙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分为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钙联合HFH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组(HD组),其中低钙联合HFHD组患者采用1.25 mmol/L钙离子浓度的低钙透析液,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透前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X射线腹主动脉钙化评分等指标。 结果 低钙联合HFHD组治疗12个月后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及血管钙化评分较治疗前下降,骨化三醇服用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钙联合HFHD组与HF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钙透析液联合HFHD能有效改善高磷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及血管钙化评分,减少骨化三醇用量,提高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

    • 前列腺癌中CIP2A的表达及意义

      2015, 31(9):1295.

      摘要 (8351)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80例)和前列腺增生(25例)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标本组织中CIP2A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CIP2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0%,56/8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6%,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P2A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与高Gleason评分、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P2A表达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CIP2A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促进作用,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有可能成为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新标志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 31(9):1298.

      摘要 (849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248例行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发生VAP的68例患儿作为VAP组,未发生VAP的180例患儿作为非VAP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显著相关性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状态、营养支持方式、降钙素原水平、痰量分度、合并原发性肺部疾病、昏迷、机械通气时间、激素使用8个危险因素与VAP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降钙素原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痰量分度、激素使用4个危险因素与VAP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 对于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痰多痰稠、排痰不畅、使用激素的患儿,应尽早给予相应处理,以降低小儿VAP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 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有效性Meta分析

      2015, 31(9):1300.

      摘要 (8474)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系统评价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PEB)在临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1990~2014年)、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输入相关关键词,搜索所有关于PEB在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统一的纳入标准后提取数据,用RevMan5.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入组6项临床研究,共801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EB与普通球囊(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后随访6个月,PEB在最小管腔直径(OR=0.54,95%CI 0.45~0.64,P<0.01)、晚期管腔丢失(OR=-0.48,95%CI -0.60~-0.36,P<0.01)、再狭窄率(OR=0.13,95% CI 0.25~0.40,P<0.01)、靶病变血运重建率(OR=0.15,95%CI 0.06~0.36,P<0.01)、总体死亡率(OR=0.34,95% CI 0.13~0.89,P<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0.14,95%CI 0.08~0.23,P<0.01)等方面均优于C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EB较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更好且可改善预后,其作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选择具有潜在优势。

    • >调查报告
    • 食管癌1378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2015, 31(9):1305.

      摘要 (8010)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食管癌发病情况,侧面了解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食管癌发病情况,探究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1998年及200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且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共1 378例,逐项查阅病历,收集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007年食管癌患者性别比例及食管癌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与1998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部位上,1998年与2007年均是中段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部位食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年食管癌平均发病年龄较1998年增大,女性食管癌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男女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998年比较,2007年食管癌患者早诊率(0~Ⅰ期)明显上升,Ⅱ期患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均集中在Ⅱ~Ⅲ期,女性中晚期(Ⅲ~Ⅳ期)患者所占比例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十年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有所增加,各食管癌病理类型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男性患食管癌的可能性较女性大,且女性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患者,应根据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某三甲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及建议

      2015, 31(9):1308.

      摘要 (8425)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护士亚健康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引起医疗机构、护士自身及社会对护士群体亚健康问题的关注。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于2014年6月对该院140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0.0%(98/140)的护士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按调查所得分值从高到低排列,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10个因素中“担心工作事故”、“精神紧张”和“重医轻护的偏见普遍存在”3个因素为影响护士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结论 护士亚健康发生率与其所在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再加上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应引起医疗机构、护士自身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 隆昌县2011~2013年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5, 31(9):1311.

      摘要 (7793)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隆昌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易感人群(5以下岁儿童)的分布规律,为手足口病重点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1~2013年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3年隆昌县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道例数为600例,占该地区该病例总数的 93.3%(600/643),年均发病率达510/10万;1~<2岁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最高(34.5%),4~<5岁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最低(4.5%);男童年均发病率(610/10万)高于女童(4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2,P<0.01);2011~2013年每年各月均有发病,5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隆昌县发病率最高的是金鹅镇(县城)(186例),最低是李市镇(5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显示以肠道病毒71感染为主(46.5%)。 结论 隆昌县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具有明显的人群、地区、季节性,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积极防控措施,加强对手足口病患儿的及时识别和重症病例的救治。

    • >综述与讲座
    • 晨峰血压与系统性血流动力学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5, 31(9):1314.

      摘要 (8077)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重建股骨偏心距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5, 31(9):1317.

      摘要 (839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演变及随访

      2015, 31(9):1319.

      摘要 (8145)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中穿刺相关并发症研究现状

      2015, 31(9):1322.

      摘要 (8056)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星状神经节阻滞临床应用进展

      2015, 31(9):1324.

      摘要 (6806)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及其营养治疗研究进展

      2015, 31(9):1327.

      摘要 (7876)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SIRT1的功能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2015, 31(9):1329.

      摘要 (8015)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预防性抗凝治疗在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5, 31(9):1332.

      摘要 (7885)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妊娠合并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2015, 31(9):1334.

      摘要 (8038)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监测指标分析

      2015, 31(9):1337.

      摘要 (7487)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成人幕上深部脑血肿临床疗效比较

      2015, 31(9):1340.

      摘要 (7707)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成人幕上深部脑血肿(血肿量大于或等于30 mL,距皮层距离大于1 cm)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并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手术组(55例)及保守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预后转归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在评价病死率方面,手术组3周内的病死率(5.45%)低于保守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月内手术组病死率(16.36%),与保守组(22.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预后方面,手术组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不良转归情况均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手术组与保守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3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保守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中,随访3 个月内的病死率分别是该组无并发症患者的5.00、3.86倍。 结论 对于血肿量大于或等于30 mL,距皮层距离大于1 cm的成人幕上深部脑血肿患者,手术治疗可降低其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转归。

    •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普外科中的应用

      2015, 31(9):1342.

      摘要 (7838)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胆囊疾病32例和阑尾疾病患者8例。将胆囊疾病患者分为单孔胆囊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三孔胆囊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16例,将阑尾疾病患者分为单孔阑尾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三孔阑尾组(行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各4例,分析对比三孔胆囊组和单孔胆囊组、三孔阑尾组和单孔阑尾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 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单孔胆囊组和单孔阑尾组瘢痕相对隐蔽,分别有93.75%(15/16)和100.00%(4/4)的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感到满意;三孔胆囊组和三孔阑尾组分别有68.75%(11/16)和75%(3/4)的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感到满意;三孔胆囊组和三孔阑尾组手术时间均分别短于单孔胆囊组和单孔阑尾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中的应用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较佳,值得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评价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2015, 31(9):1345.

      摘要 (7515)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选取该院85例脑损伤康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性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及康复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 右半球损伤患者治疗前LOTCA总评分最高,显著高于左半球、双半球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2,P<0.05)。治疗后,左半球、右半球、双半球损伤患者LOTCA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2、4.646、5.384,P<0.05)。 结论 脑损伤部位不同,患者表现的认知障碍特点也不同,传统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

    • 感染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变化的影响

      2015, 31(9):1347.

      摘要 (780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感染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变化的影响。 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32例,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7、14天及对照组第1、3、7、14天采集静脉血,记录三组不同时间点ESR、CRP及WBC情况。 结果 非感染组CRP、ESR和WBC水平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第3、7、14天ESR、CRP和WBC水平均较术前升高,非感染组患者术后第3天ESR、CRP和WB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7、14天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CRP、ESR及WBC能够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术后感染的评价指标。

    • 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120例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5, 31(9):1349.

      摘要 (6553)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正常初产经阴道分娩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程出血量、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产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产后并发症,如产褥感染、产褥病、产后出血等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产妇在产程时间、产程出血量、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产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产褥感染、产褥病、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抑郁、产褥中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监控力度,综合分析和控制瘢痕子宫患者分娩条件,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 锥形束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解剖关系

      2015, 31(9):1351.

      摘要 (7562)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对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进行分析及距离测量,为临床上颌第一磨牙区即刻种植提供解剖学支持。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9日至2014年4月于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行上颌CBCT扫描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0例共186颗上颌第一磨牙,在CBCT软件界面下,分别在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图像上观察上颌第一磨牙各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各牙根根尖到上颌窦底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结果 186颗上颌第一磨牙各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分布为90.86%根尖低于窦底,6.09%根尖与窦底平齐,尚有3.04%上颌第一磨牙根尖高于窦底。各牙根根尖距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腭根、近颊根、远颊根,其距离平均值分别为2.47、2.58、2.62 mm。 结论 通过CB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解剖关系发现根尖普遍低于上颌窦底,有利于上颌第一磨牙区即刻种植获得初期稳定性,但存在少量根尖高于和根尖平齐的情况,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应常规使用CBCT对该区域手术进行评估,确保最佳种植方案的实施。

    • 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2015, 31(9):1353.

      摘要 (7872)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可行性和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该科2014年1~10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 mg,每天1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每天1次治疗,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1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患者出血率和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 结果 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比同组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5, 31(9):1355.

      摘要 (7494)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部分血运重建组(部分组)68例和完全血运重建组(完全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电图和相关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完全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6.4%)及心电图疗效评价的改善总有效率(85.7%)与部分组(91.2%、7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病变的单支供血血管的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该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完全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部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患者相关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部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完全血运重建和部分血运重建在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方面差异不明显,但完全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主要病变供血动脉的血流情况有明显改善、心功能有明显提高。

    • 不同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2015, 31(9):1357.

      摘要 (7722)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针对不同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比分析不同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肝胆外科应用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38例,B组22例,C组18例。A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和T管引流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C组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B组患者住院时间[(6.68±2.59)d]明显短于C组[(12.50±7.29)d]及A组[(14.59±6.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797.89±7 721.61)元]及B组患者住院费用[(23 669.65±10 889.11)元]明显低于C组[(32 997.84±6 948.0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术式,且住院费用也较低;不同术式有其各自的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术者对各种设备掌握的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临床疗效观察

      2015, 31(9):1359.

      摘要 (7694)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行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后出血、胆道狭窄、胆瘘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及切口感染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而且还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传统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2015, 31(9):1361.

      摘要 (799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传统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传统保肝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0%(43/50)]高于对照组[60.0%(30/50)],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病毒变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传统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治疗中作用重大,且阿德福韦酯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的效果好于拉米夫定。

    • 微创小切开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观察

      2015, 31(9):1363.

      摘要 (9293)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髋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开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该科收治的7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髋后外侧入路MIS-THA,对照组行标准髋后外侧入路THA,并对两组术后各项疗效评价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数字疼痛评分法(NRS)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各时间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6%)优于对照组(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髋臼松动﹑股骨假体松动或下沉及感染﹑神经麻痹﹑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 髋后外侧入路MIS-THA与传统标准髋后外侧入路THA比较,具有软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及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 >诊疗技术与方法
    • 乳腺良性病变28例MRI表现

      2015, 31(9):1366.

      摘要 (7620)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在乳腺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门诊及住院的2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共53个病灶)进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抑脂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形态学,使用后处理软件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 28例患者(53个病灶)中,除肉芽肿性乳腺炎外,其余各病灶形态均较规整,呈类圆形或斑片状、条状,边界清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39个病灶呈Ⅰ型流入型,4个病灶呈Ⅱ型平台型,5个病灶呈Ⅲ型流出型,5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除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ADC值小于1.2×10-3 mm2/s外,其余均大于或等于1.2×10-3 mm2/s。 结论 磁共振多种扫描技术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性病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直肠指检 血清PSA及f/tPSA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分析

      2015, 31(9):1368.

      摘要 (7783)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可疑结节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与直肠指检(DRE)结果、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f/tPSA)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该院99例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DRE结果、不同PSA水平和不同f/tPSA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影响。 结果 四组不同PSA水平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PSA≤4 ng/mL组0%,PSA>4~10 ng/mL组17.6%,PSA>10~20 ng/mL组36.0%,PSA>20 ng/mL组59.3%,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20 ng/mL时DRE阳性和阴性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tPSA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穿刺阳性率逐渐增加;DRE与部分PSA水平联合应用,有助于前列腺穿刺活检;f/tPSA可用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因此,血清PSA和f/tPSA可用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血清PSA水平及f/tPSA对前列腺穿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2015, 31(9):1370.

      摘要 (772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 年2月至2014 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糖尿病组,将其按照病程分为A组(0~5年)22例、B组(>5~10 年)22例、C组(>10年)24例。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 7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糖尿病组患者病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结果 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情况与病程密切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也会增加。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的大小、位置、回声、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为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2015, 31(9):1372.

      摘要 (7573)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 B超联合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3~12月门诊诊断为肾后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30个肾脏)在局部麻醉下行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尿量和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22 例患者30个肾脏有28个一次性穿刺成功,另2个改用直径较小引流管再次置入成功;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直至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B 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6例原因分析

      2015, 31(9):1374.

      摘要 (785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造成误诊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6例为经随访及复查中发现被误诊病例,误诊率12.8%(16/125);该16例患者均经正侧位X线平片、CT平扫和多平面重建(MPR),以及术后病理及关节镜取组织活检或抽取关节积液检查和补做磁共振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T2抑脂序列检查后确诊。16例误诊病例确诊后均行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WBC)、血尿酸(UA)补查。 结果 16例误诊病例中椎体小关节3例,大关节共13例,其中膝关节7例,踝关节4例,肩关节、髋关节各1例;椎体小关节病变临床初诊为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检查误诊为增生硬化、成骨性转移瘤,术后病理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膝、踝、肩、髋关节临床初诊为化脓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影像学检查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滑膜炎、滑膜增生,经关节镜检查取组织活检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确诊后实验室补查:ESR、CRP、RF、血UA等水平明显升高,WBC水平稍显升高。 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早期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临床医生初诊方向错误,没有给影像科医生提供相关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信息,导致误诊。

    • 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质控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2015, 31(9):1376.

      摘要 (7767)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制备适合胶体金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质控血清,以监控胶体金试剂的质量变化和检验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用健康人(肝炎标志物和HIV抗体均阴性)血清倍比稀释经确证的HIV抗体阳性者血清。 结果 在环境温度15~30 ℃,根据阳性血清浓度选择稀释0~16倍的血清作为胶体金试剂的质控血清,试验5 min能均一稳定显色判读结果。 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快速、简便,可单份测定,试剂易于保存,但易受检测温度和时间的影响,需做好室内质量控制才能避免后带现象出现和弱阳性漏检。

    •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患者诊断敏感性和污染菌鉴别中的价值

      2015, 31(9):1378.

      摘要 (765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LB)、白细胞(WBC)等多项指标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和污染菌鉴别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治疗的300例临床疑诊为新发严重感染且进行细菌培养或血液培养并进行PCT、CRP、PALB、WBC和内毒素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细菌培养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细菌培养敏感性为63.22%,特异性为82.76%,漏诊率为36.78%,误诊率为17.24%,阳性预测值为79.67%,阴性预测值为32.20%;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93%,特异性为96.05%,漏诊率为4.07%,误诊率为4.12%,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7.14%。严重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者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检测PCT、CRP、PALB、WBC、内毒素水平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污染菌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药物与临床
    • 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28例临床观察

      2015, 31(9):1381.

      摘要 (7431)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该院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8例GB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GB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2015, 31(9):1383.

      摘要 (764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 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疗效及复发率和病死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上升,且治疗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5.0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COPD,降低其复发率和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治疗重症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5, 31(9):1385.

      摘要 (7638)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患者68例,将其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36例和硝普钠组(B组)32例。A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进行降压治疗,B组患者采用硝普钠进行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率变化程度大于B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硝普钠比较,硝酸甘油应用于重症高血压治疗效果更好,且更安全、有效。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比分析

      2015, 31(9):1387.

      摘要 (7342)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溶栓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安全性。 结果 溶栓治疗后60、90、120 min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47.06%、67.65%和73.53%)高于对照组(23.53%、41.17%和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4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二者在安全性方面差别不明显。

    • 西吡氯铵漱口液对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的抗菌活性研究

      2015, 31(9):1389.

      摘要 (799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检测西吡氯铵漱口液对铜绿假单胞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 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范,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以96孔板进行检测。用加入不同稀释度药液的水解酪蛋白肉汤培养细菌,通过观察不同孔内细菌生长现象判断其抗菌效果。 结果 0.1%西吡氯铵对MRSA抗菌效果较为明显,绝大多数菌株最小抗菌浓度(MIC)为0.016 mg/mL;而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效果差异较大,有些菌株MIC大于0.5 mg/mL。 结论 西吡氯铵漱口液对MRSA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则相对较弱,且不同菌株之间差异较大。

    • 炎琥宁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分析

      2015, 31(9):1391.

      摘要 (767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炎琥宁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炎琥宁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有6例,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炎琥宁联合头孢呋辛钠是小儿肺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临床护理
    • 人文关怀理念对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2015, 31(9):1393.

      摘要 (660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理念对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并为其提供临床优质医疗服务积累实践性经验。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者52例作为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方案;另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者49例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展开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前两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人文关怀理念能改善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急性百草枯中毒46例急救护理

      2015, 31(9):1395.

      摘要 (7528)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6例,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组患者治愈2例,好转5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30.43%;B组治愈6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78.26%,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B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尽早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分析

      2015, 31(9):1397.

      摘要 (738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对提升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滴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 31(9):1399.

      摘要 (734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滴注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科住院并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13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发生差错和纠纷事件均少于对照组,而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儿科静脉滴注治疗的患儿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护理差错和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护理及效果

      2015, 31(9):1401.

      摘要 (776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 以南华大学附属二医院于2012年1~12月收治的23例常规治疗后复发2次及以上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比较其应用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前后遵医嘱行为与复发情况。 结果 护理后患者遵医嘱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复发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预防护理干预在减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改善患者遵医嘱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 品管圈对提高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分析

      2015, 31(9):1403.

      摘要 (722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 方法 该院于2013 年11月至2014年2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定“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订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变化。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4个月后,本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总执行率由37.1%上升至71.7%,其中 “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和“进行无菌操作前”这4项的洗手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品管圈干预能增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5, 31(9):1406.

      摘要 (7541)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理机能(81.03±3.86)分、健康(63.15±2.76)分、情感(80.36±2.75)分、社会功能(85.74±3.25)分、精神健康(75.87±3.68)分,与对照组[(78.13±3.26)、(52.31±2.81)、(69.35±2.76)、(79.15±4.01)、(68.59±3.36)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

    • >医学教育
    • 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的教学体会

      2015, 31(9):1408.

      摘要 (7881)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国家实施七年制医学专业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神经外科学是七年制医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神经外科学专业性较强,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该文从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和调整,以期提升七年制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 复制慢性高原病动物模型实验教学中注意事项分析

      2015, 31(9):1410.

      摘要 (772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该文主要介绍实验教学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原心脏病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模型的复制,以及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注意事项的逐步剖析,使学生全面了解实验方法和取材方法,在实验前熟悉低压舱使用、动物饲养及动物取材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模型复制程序,使复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原心脏病的动物模型更加稳定,降低动物的死亡率,提高模型复制的成功率,确保模型复制过程中进舱人员的安全。

    • 应届毕业医学生(国防生)岗前医疗用辐射安全调查

      2015, 31(9):1412.

      摘要 (6337)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应届毕业医学生(国防生)岗前对临床放射诊疗检查项目和设备的辐射安全规范了解情况。 方法 对2013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岗前集训的137名入伍的全日制应届医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临床X线胸片剂量与年本底辐射吸收剂量对比;(2)比较8种常见临床诊疗项目与常规胸部X线片的吸收剂量,并评估这些项目受检后辐射致癌可能性。 结果 共发放问卷137份,回收137份。全部问卷答题总分平均14.5分;问卷得分15分或15分以上有41人,占总学员人数的30%。与常规胸部X线片相比,CT、消化道钡餐等与辐射有关诊疗手段对患者造成的暴露剂量明显增高。 结论 学生对CT、消化道钡餐受照剂量的把握准确度较高,但对检查后辐射致癌的风险认识不够。国防生岗前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电离辐射危害与防护的继续教育,提高医学生就业后对临床常见放射性有关的检查手段的安全应用能力。

    •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针灸推拿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5, 31(9):1414.

      摘要 (7553)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系列课程改革方法,在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针灸推拿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2级1班及2013级1班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级1班采用改革后教学方法(改革组),2012级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针刺、推拿、火罐考核、针灸歌赋背诵、理论成绩。 结果 两组学生在学习方面(如认穴、针刺、推拿手法、火罐操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设问与解答过程、强化基本技能学习、强化专业书籍的深入阅读、拓展学习管径、深化考核等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 医学院校开展“死亡品质”教育的思考

      2015, 31(9):1416.

      摘要 (615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医学院校生命教育中只有“生”的教育,缺少“死”的教育,对于必然的死亡,医学实践中“过度救治”有常态化趋势,造成国民“死亡品质”低下。因此,提升民众“死亡品质”,医学院校开展“死亡品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困境重重,主要因为医学院校“死亡品质”教育时间有限性、“竭力救治”教育理念依然根深蒂固,以及人们信仰中否定“灵魂”存在等因素。医学院校顺利开展“死亡品质”教育应以重视学校理论教育为基础、以拓展教育实践领域为依托、以吸纳传统生死文化为支撑、以“输入”临终关怀理念为“抓手”。

    • 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 31(9):1418.

      摘要 (732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改良PBL教学模式在来华医学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学院2012~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2012级实习生(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模式,2013级实习生(PBL组)实行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及学生考核,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评教方面,两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过程、教学引导、教学效果方面,PBL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学方面,两组学习态度、查询资料、学习目标、知识增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效果、讨论内容、分析能力方面,PBL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过程、互动情况等方面,PBL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试成绩方面,两组阶段考试成绩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题型分析显示,PBL组在推理题和病例分析题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讨论及分析能力、查资料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兴趣,适合于来华医学留学生内科临床实习教学。

    • 人文关怀在妇瘤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2015, 31(9):1421.

      摘要 (787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妇瘤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3~12月(A组)和2013年3~12月(B组)2个阶段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一科临床实习的15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A组83名,B组75名。A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B组在传统带教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内容包括带教教师的选拔、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因人施教,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等。 结果 两组护生的临床护理带教满意度、灌肠技术操作考核结果、理论考试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融入人文关怀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对提高带教教师的素质,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满意度,提高护生的理论及操作水平,促进临床护理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护理专科专业组织学教学实践探讨

      2015, 31(9):1423.

      摘要 (731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组织学是护理专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激发护理专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护理专科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近年来护理专科专业组织学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护理专科专业组织学教学效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完善成绩考核方法等有助于提高护理专科组织学教学质量。

    • 中职护理教学中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

      2015, 31(9):1425.

      摘要 (793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通过到实习医院走访,了解中职护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护生缺乏“患者意识”。文章从3个方面分析中职护生缺乏“患者意识”的原因:课堂教学中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素质培养,方法单一致“患者意识”渗透不深,护生成长经历致“患者意识”薄弱。然后从三纬联动,渗透“患者意识”;教学创新,提升“患者意识”;实习实践,强化“患者意识”3个方面实施中职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

    •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军医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2015, 31(9):1427.

      摘要 (729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建设现代化卫勤保障力量,培养卓越联勤军医成为我国军医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因此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卓越教师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 >医疗卫生管理
    • 医疗集团城市老年护理体系建设

      2015, 31(9):1429.

      摘要 (1385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存在着体制不完善、老龄保障薄弱、老龄服务滞后等问题。护理服务尤其在老年护理方面更是十分不足,急需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本文从树立新的老年护理观念入手,分析我国目前的老年护理现状,利用医疗集团来建立新的老年护理模式,从健全老年护理机制、资源整合、扩充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等4个方面对完善医疗集团老年护理体系提出建议。

    • 品管圈理念在年轻护士科研意识提升中的应用效果

      2015, 31(9):1431.

      摘要 (7681)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理念在提升年轻护士科研意识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自愿报名参加年轻护士科研意识提升品管圈活动的11名护龄5年以下年轻护士作为研究组,另选择该院11名护龄10年以上护士作为对照组,按照医院护理部要求培训。通过访谈形式分析影响年轻护士科研积极性的因素,了解两组护士组圈前和品管圈活动结束前的科研状况。 结果 活动开始前及结束前,两组人员科研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活动开始前和活动结束前科研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品管圈理念应用到年轻护士中能提升科研意识、科研水平,从而培养出集科研、专业知识、技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护理骨干人员。

    • 重庆市医疗“冰火两重天”现象探因及对策分析

      2015, 31(9):1433.

      摘要 (612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尽管医改进入“深水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大型三甲医院患者成群,基层医院人迹寥寥,呈现医疗“冰火两重天”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居民医学常识缺乏、药店药品无序销售、乡村医生业务水平较低、乡县院所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整体医疗卫生资源缺乏。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医疗常识普及和健康教育、规范药店管理、“传帮带”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完善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谋求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的大转变、大突破。

    • >短篇与个案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致干眼症1例

      2015, 31(9):1436.

      摘要 (772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15, 31(9):1437.

      摘要 (7511)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七叶皂苷钠药物外渗1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5, 31(9):1439.

      摘要 (778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