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 32(10):14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检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与胶原膜修复拔牙术后牙龈缺损各时间节点的分泌物中钙结合蛋白和胶原酶-1的水平,评价PRF对牙龈缺损的修复和调节局部炎性反应的能力。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到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种植修复临床专科中心就诊,需拔除磨牙并同期进行位点保存的患牙16例,随机分为PRF膜组和胶原膜组,各8例。拔牙后,牙槽窝内植入Bio-Oss骨替代材料,表面分别覆盖PRF膜或胶原膜。通过ELISA检测术区在术后3、7、14、21、28 d创面分泌物中胶原酶-1和钙结合蛋白的水平,动态评价PRF对牙龈缺损的修复和调节局部炎性反应的能力。 结果 钙结合蛋白水平在术后3、7 d胶原膜组均明显高于PRF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21、28 d胶原膜组稍高于PRF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酶-1水平在术后3、7 d PRF膜组均明显高于胶原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21、28 d PRF组稍高于胶原膜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RF能促进牙龈缺损的修复,减轻术区局部炎性反应。PRF膜是一种有一定抗感染能力的生物活性再生平台材料,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6, 32(10):144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杞精消肾安汤在治疗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兼淤毒证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内分泌疗区收治的60例消渴肾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杞精消肾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均以3个月(12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56.67%(17/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杞精消肾安汤在治疗消渴肾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2016, 32(10):1446.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苏州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的筛查,调查该人群流行病特征及对疾病的自我认知情况。 方法 选取2013~2014年881例在苏州市3个社区大于或等于20岁参与糖尿病前期筛查的患者148例,采用自制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认知”问卷对其进行疾病认知的现状调查。研究糖尿病前期人群和正常糖耐量人群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及高血压、吸烟、保健人员给予健康宣教等方面是否有差异。 结果 16.80%的苏州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19.50%的患者对糖尿病前期有所了解;约有23.65%知道该状态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疾管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低学历、吸烟、高血压、有家族史和卫生保健人员没有给予健康宣教与糖尿病前期发生密切相关,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疾病的认知是不够的,卫生保健人员对居民糖尿病前期方面的宣教应加强。
2016, 32(10):1449.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2015年疟疾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该院收治的53例疟疾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与特点。 结果 近13年来,医院输入性疟疾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共53例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25.5∶1,平均年龄为(38.4±13.2)岁。发病高峰在每年春节前1个月及6月份和10月份左右。其中恶性疟41例,间日疟9例,未分型3例。100%(29/29)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达87%(46/53)。 结论 医院输入性疟疾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应重视输入性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的诊治,加强疟疾感染者降钙素原的监测及感染的控制。
2016, 32(10):145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Th1/Th2平衡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及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VMC患儿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黄芪组,各3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黄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收集治疗前后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浓度,并计算IFN-γ/ IL-4比值,另取同期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 黄芪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组与黄芪组血清IFN-γ浓度、IFN-γ/IL-4比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L-4浓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浓度、IFN-γ/IL-4比值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4浓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常规组治疗后,黄芪组治疗后血清IFN-γ浓度、IFN-γ/IL-4比值均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IL-4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VMC患儿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引起Th1/Th2平衡向Th2偏移,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
2016, 32(10):1454.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低成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临床路径定额付费中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11月进入临床路径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单极电凝行低成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路径变异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和路径变异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单极电凝法低成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临床路径限额费用中应用是可行的,且在平均住院时间、路径变异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6, 32(10):1457.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CT灌注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肝胆外科及介入治疗中心行TACE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5 d、术后1~3个月行上腹部CT灌注扫描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抽取TACE术后1周内及CT灌注扫描前1~3 d空腹检测血液甲胎蛋白(AFP)水平。以CT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全肝灌注参数,将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参考AFP水平,评估CT灌注扫描对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的发现情况。 结果 62例TACE术后患者扫描65次,评估病灶69个,CT灌注发现活性病灶25个,其病变相应的血流量、动脉灌注量(AP)、肝动脉指数在肿瘤活性灶高于非瘤区肝组织和碘油沉积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通过时间(TTP)在肿瘤活性灶低于非瘤区肝组织和碘油沉积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被认定是具有活性或部分活性病灶。CT灌注成像诊断正确率为89.86%,灵敏度92.00%,特异度88.63%。 结论 CT灌注扫描作为无创治疗手段对TACE术后活性病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2016, 32(10):146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孕酮(P)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早孕先兆流产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肌内注射P针每天20、40、60 mg,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三组患者妊娠至足月例数、不良反应、稽留流产及完全流产发生率。 结果 A组:P(49.67±9.62)ng/mL、血清β-HCG(5 053.40±90.67)mU/mL;B组:P(50.23±8.24)ng/mL、血清β-HCG(5 052.30±88.43)mU/mL;C组:P(48.54±12.64)ng/mL、血清β-HCG(5 054.50±87.65)mU/mL;三组孕妇治疗后血清P及β-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妊娠至足月、不良反应及完全流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稽留流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先兆流产患者经P安胎治疗后,妊娠结局与P剂量无明显关系,但大剂量P针会使稽留流产发生率增高。
2016, 32(10):14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科收治的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及小切口组,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3天静脉血IgG、IgM和IgA水平。 结果 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IgG、IgM和IgA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IgG、IgM和IgA与术前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IgG、IgM和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2016, 32(10):1465.
摘要:【摘 要】 目的 为证实溪黄草单味药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方法 将溪黄草50%乙醇提取物配置成一定药物浓度,拟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毒试验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酶联免疫检测。 结果 半数细胞抑制时其浓度为4.275 mg/mL,溪黄草粗提物对HBsAg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250 mg/mL,对HBeAg的IC50为2.150 mg/mL,治疗指数小于2。 结论 溪黄草粗提物具有抑制体外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2016, 32(10):1468.
摘要:【摘 要】 目的 在合适示踪剂帮助下,采用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来在体识别、跟踪移植后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存活状态及与宿主神经组织整合情况,了解BMSCs移植周围神经后细胞如何迁移、如何凋亡和如何被吸收。 方法 BMSCs原代分离培养、诱导,菲立磁标记、鉴定及传代后注入坐骨神经损伤的兔模型中,并于细胞移植后第1、2、4、8、16周分别行磁共振成像(MRI)、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 结果 将菲立磁标记的干细胞移植后,采用MRI技术对兔坐骨神经进行扫描发现,以T1加权像(T1WI)和T2加权像(T2WI)序列检查可见移植菲立磁-多聚赖氨酸(FE-PLL)标记干细胞的坐骨神经区有明显低信号改变,T2WI扫描序列信号较T1WI明显。 结论 兔BMSCs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坐骨神经内存活、迁移、分化, T2WI序列成像可清晰显示菲立磁标记的BMSCs所致的低密度影像改变。利用MRI可以对移植后的标记细胞进行初步活体追踪。
2016, 32(10):14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2例CP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CP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为(103.26±10.35)分,处于中等水平;4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不确定性、信息缺乏、复杂性、不可预测性。无焦虑症状占39.56%(72/182),可能有焦虑占48.35%(88/182),肯定有焦虑占8.24%(15/182),肯定有明显焦虑占2.75%(5/182),可能为严重焦虑占1.10%(2/182)。不确定性与焦虑呈正相关(r=0.272,P=0.012),不确定感总分与焦虑呈正相关(r=0.356,P=0.007)。 结论 CP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高,患者易产生各种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上应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2016, 32(10):14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后局部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10例SAP后胰腺局部并发症(胰周积液、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营养方式分为EN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PEJ)和鼻空肠管],以及TPN组,比较两组营养情况(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并发症转归、病死率,以及EN组2种营养方式操作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比较,淋巴细胞、清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后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新并发症的概率及病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并发症中EN与TPN比较减少、完全吸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EN操作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鼻空肠管组较经皮胃空肠造瘘术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AP后局部并发症患者禁食时间较长,有效的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而EN疗效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其中PEG/PEJ较鼻空肠管并发症少,适合临床应用。
2016, 32(10):14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临床经前外侧做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前外侧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各34例。传统组行经后外侧做切口术,前外侧组行经前外侧做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情况及2年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前外侧组较传统组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前外侧组为11.8%(4/34),传统组高达23.5%(8/34),传统组较前外侧组并发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经前外侧做切口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较快,医生可根据患者相关情况选择手术。
2016, 32(10):1478.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渝西地区儿童和孕妇的碘营养状况。 方法 尿碘含量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T 107-2006)进行尿碘含量测定。 结果 渝西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4.72 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53.78 μg/L,不同区县儿童和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区县儿童尿碘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1,P<0.05),永川区和九龙坡区以100~<200 μg/L为主,潼南县和江津区则以200~<300 μg/L为主;男孩尿碘构成比显著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P<0.05),而不同区县孕妇尿碘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6,P>0.05)。 结论 渝西地区特殊人群(儿童和孕妇)总体上不存在碘缺乏,碘营养处于正常范围和略微过剩的状态,但同时发现儿童尿碘构成男孩显著高于女孩,因此,女童的碘营养情况应当引起重视,且应当防止潼南和江津地区儿童碘营养过剩。
2016, 32(10):148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该科收治的DEACMP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激素、脑保护等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督脉治疗,每周治疗6 d,休息1 d,连续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其认知功能状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提高MMSE和MoC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及波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对照组为68.00%(1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督脉能改善DEACMP认知功能障碍;P300可作为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指标,针刺督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6, 32(10):1486.
摘要:
2016, 32(10):152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PH患者3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舒张支气管、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14 d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AS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AS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P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6, 32(10):1523.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弥漫性星形细胞瘤(DA)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2例D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特征、强化特点、瘤周水肿情况及占位效应等。 结果 52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幕上49例(鞍区1例,额叶13例,颞叶8例,顶叶4例,枕叶2例;累及2个及以上脑叶者21例,其中有7例累及胼胝体,2例累及丘脑),幕下3例(右侧小脑半球2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3种类型:不规则斑片状、囊状、肿块状;肿瘤多数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多数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肿块样病灶可出现重度水肿、明显占位及中-重度强化。 结论 DA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2016, 32(10):152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血压、血糖异常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45岁以上体检者共1 194例,根据CAVI值,将其分为健康组、CAVI高于同龄组与CAVI低于同龄组。使用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的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心踝脉搏波速度。 结果 CAVI异常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CAVI高于同龄组的血压高于健康组和CAVI低于同龄组,CAVI低于同龄组男性低于女性;同健康组相比,CAVI高于同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男性CAVI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与男性吸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有关。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的发生呈连续性正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共同促进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进展。CAVI可以作为糖尿病血管早期病变的检测指标。
2016, 32(10):15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扫描联合磁共振容积插入法屏气序列(3D-VIBE)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的术前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2015年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胰腺癌患者56例,术前行PET-CT及MRI扫描(3D-VIBE序列),分别采用双盲法对胰腺癌进行分期(判断周围浸润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并对比术后病理分期,评价PET-CT联合MRI 3D-VIBE序列对术前胰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及对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结果 PET-CT诊断符合率为80.4%,3D-VIBE动态增强序列诊断符合率为78.6%;二者联合诊断法诊断符合率为96.4%,联合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PET-CT及3D-VIBE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T分期与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Ⅰ期:73.9%(17/31)、Ⅱ期:40.0%(4/10)、Ⅲ期:83.3%(15/18)、Ⅳ期:75.0%(6/8);3D-VIBE动态增强序列分期与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Ⅰ期:82.6%(19/23)、Ⅱ期:83.3%(10/12)、Ⅲ期:53.3%(8/15)、Ⅳ期:62.5%(5/8);联合诊断法分期与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Ⅰ期:95.7%(22/23)、Ⅱ期:90.9%(10/11)、Ⅲ期:93.3%(14/15)、Ⅳ期87.5%(7/8),PET-CT分期Ⅱ期诊断符合率及3D-VIBE序列分期Ⅲ期诊断符合率均明显低于联合诊断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ET-CT联合MRI 3D-VIBE序列扫描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对胰腺癌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并清晰显示胰腺癌各期的特点,为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进行可靠的预测。
2016, 32(10):1529.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丹参川穹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碳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静脉滴注,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碳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碳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76%(25/33),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94%(3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丹参川穹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6, 32(10):153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检测对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儿78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40例、病毒性脑膜炎组38例,另选择同期确诊伴有无热反复惊厥组患儿40例。分别检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确诊伴有无热反复惊厥患儿脑脊液CRP及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CRP及TNF-α水平[(12.38±2.97)mg/L、(3.47±0.42)μg/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3.62±0.51)mg/L、(1.79±0.28)μg/L]及无热惊厥组[(3.78±0.57)mg/L、(1.02±0.2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仅脑脊液TNF-α显著高于无热惊厥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CRP及TNF-α水平升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尤其有助于与病毒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6, 32(10):15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下肢坏死性筋膜炎(NF)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科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较为典型的急性NF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案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 例。观察组采用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VS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广泛切开引流联合换药传统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肉芽生长速度、创口上皮化率、创面愈合率、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多个小切口灌洗引流结合VSD治疗下肢NF疗效明显。
2016, 32(10):153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身麻醉(全麻)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择期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泵注Dex 0.6 μg/kg,15 min后改为0.4 μg/kg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泵注Dex 10 min(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即刻(T3)及拔管后5 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及术后镇痛效果及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T1、T3时间点的HR及MAP,T3、T4与同组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T1~3与同组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 HR值、T1~4 MAP值及T1 BI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镇痛效果及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比较,观察组术后1、3 h数字疼痛量表(NRS)法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辅助全醉腹部手术,围术期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可起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
2016, 32(10):153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减少酸蚀时间,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结剂粘结托槽,去除托槽周围多余粘接剂后抛光、涂氟;尽量减少正畸附件的使用,定期使用护牙素;培养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对照组采用普通复合树脂粘接剂粘接托槽,常规操作,进行常规口腔护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发病率[16.7%(5/30)]和脱矿率[10.3%(73/7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6.7%(20/30),34.0%(250/735)]。 结论 正畸治疗中医生规范操作、适当防护及患者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对预防牙釉质脱矿效果显著。
2016, 32(10):154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选取该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伤口恢复患者191例,分为A组(138例)和B组(53例),A组采用李金斯坦术式,B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和处理经验。 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术后发生补片感染3例,B组患者中术后发生补片感染1例;均取出补片后痊愈。 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控制重在预防,将多个易感因素对感染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发生感染后的处理应及时果断,不必盲目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经费负担,必要时果断取出感染补片。
2016, 32(10):154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口腔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作者在沈阳市口腔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采用口腔黏膜修复联合常规治疗,乙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口腔修复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情况。 结果 甲组总满意率优于乙组,甲组完全愈合、黏膜恢复正常知觉时间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黏膜恢复正常颜色优于乙组,术后情况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口腔修复膜对口腔黏膜缺损进行修复,患者口腔愈合及黏膜恢复正常知觉较快,口腔黏膜恢复正常颜色较传统方式好,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的良好材料。
2016, 32(10):154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通过抽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10):154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PK刀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优越性。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实施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8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K刀及双极电凝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出血量[(60±25)mL]少于对照组[(90±30)mL],平均手术时间[(75±15)min]短于对照组[(120±30)min]。 结论 PK刀具有止血效果好、热辐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势,可提高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质量,有助于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技术。
2016, 32(10):1548.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微泵输注,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微泵输注,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手术开始时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1 d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能有效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2016, 32(10):155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佐治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的喘息性疾病患儿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多巴胺微泵维持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咳喘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7,P<0.05)。 结论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佐治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确切,且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6, 32(10):155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判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哮鸣音、痰鸣音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及护理后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10):155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后摆药发放方式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自动摆药机口服安全给药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6月首次发病的脑梗死且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摆药次数4 851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6例(摆药次数1 806次)和研究组87例(摆药次数3 045次)。对照组采用传统自动摆药机摆药、查对发放的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后摆药联合口服药对照模板查对发放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降糖药物发放和服用时间的准确率、口服给药差错率、护士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 研究组护士查对发放药物准确率、口服给药差错率及护士、患者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种类多,因降糖药物服用时间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做到准确及时给药,确保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2016, 32(10):155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尿潴留的影响,以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中心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女性患者20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围绕移植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憋尿时间、排尿方法、排尿时间进行指导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对照组为12%;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降低 IVF-ET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10):15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3例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 结果 3例患者经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通过纠正休克、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及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对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 充分引流、科学的营养支持、加强呼吸道及各管道的护理是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合并胸腔感染的护理关键。
2016, 32(10):1559.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采用品圈活动对提高患者注射正确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注射胰岛素患者60例,2014年6~12月实行一般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2015年1~6月实施品圈法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干预组明确品管圈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正确率,由护士长及科室9名护士成立品管圈,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 常规组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等评分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错误率为26.7%(8/30),干预组为6.7%(2/30),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科室护理人员凝聚力,发挥护理人员自身最大优势,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科室实施品圈活动,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的正确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
2016, 32(10):15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压疮的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预防压疮;将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预防压疮。比较两组患者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10.29%(7/68)]明显低于对照组[42.65%(29/78)],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5.59%(65/68)]明显高于对照组[83.82%(5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10):156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缓解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 月该科收治的87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观察患者术后发生头痛、头晕、颈肩痛、呕吐等体位综合征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头痛、头晕、颈肩痛、呕吐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
2016, 32(10):156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头颈外科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患者对其满意度的评价。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行头颈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CNP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改善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睡眠、日常生活能力、精神、食欲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NP有效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2016, 32(10):15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采取疼痛控制护理。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10):1569.
摘要:【提 要】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药物生产大国向创新药物研发强国的关键转型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该文针对药物化学课程特点,提出了通过优化授课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和调整考核方案等措施,强化学生药学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适应新形势的药物化学创新人才。
2016, 32(10):1571.
摘要:【提 要】 目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在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勤练临床基本功,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适应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也指引着青年教师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只有转变思想,重视自身临床水平的提高,采取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临床医学发展的新动向和临床医学的前沿问题,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016, 32(10):1573.
摘要:【提 要】 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医学生是现今医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医学专业英语在医学教育中占有必不可少的地位。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个体化和自主性,注重应用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PBL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PBL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施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3大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等各种方式解决问题。尽管PBL有传统教学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机选择PBL教学法。
2016, 32(10):1575.
摘要:【提 要】 微信是一种新型通讯软件,可达到多元信息的即时共享、积极有力地促进交流的效果。该教研室尝试将该技术平台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带教,历时3学年共660余人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00余份,普遍反映微信辅助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师生间感情。故作者鼓励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强调互动式、多元化教学,推广有效、合理地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中。
2016, 32(10):1576.
摘要:【提 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本质上是异体器官移植,与肝移植等实体器官移植一样都涉及医学伦理学诸多问题。目前临床医生更多的关注点是allo-HSCT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而忽视了相关的医学伦理学问题。该文总结allo-HSCT中主要涉及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及医生毕业后继续教育中的经验,探索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工作中被忽视的医学伦理学培训模式。
2016, 32(10):1578.
摘要:【提 要】 为促进医学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达到医学教育最低要求,针对目前医学生的培养偏重理论课程的模式,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现状,该文分析了在“服务学习”理念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以期为医学高等院校的实践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并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这种模式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可促进医学院校与社区交流。
2016, 32(10):1581.
摘要:【提 要】 结肠镜检查是观察大肠及回肠末段疾病最直观、可靠的方法。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双人操作法与单人操作法两种,单人操作法具有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到达回盲部的时间、安全性较高的等特点。学习肠镜技术需阅读相关文献,带教教师讲解及手把手教学,本人实践操作。作者经过4个月操作,总结了单人结肠镜操作学习经验,认为分4个阶段进行学习效果较好:第一阶段为以观察学习为主,第二阶段为解决起攀学习的困惑,第三阶段为突破瓶颈学习期,第四阶段为学习收获期。经过以上4个学习阶段后,一般可以达到单人结肠镜操作中级水平。在学习肠镜操作的过程中,工作结束后要总结当天做的肠镜操作经验,回顾操作手法、空气量的控制、解攀的动作等环节,以求取得明显学习效果。
2016, 32(10):1583.
摘要:【提 要】 医学本科生能力培养是医科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应该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就受到重视。这些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文章理性比较了各种常用的医学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生能力培养中的利弊,提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讨论式教学模式会有助于医学本科生认识问题、讨论问题和在讨论中协作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医学本科生,尤其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本科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016, 32(10):1585.
摘要:【提 要】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科学学位研究生的重中之重,也是消化内科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必然要求。科学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较大差异。该文结合10余年消化内科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及培养心得,对科学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提高科学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水平提供帮助。
2016, 32(10):1587.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泸州市市区私立医院污水处理情况,分析其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泸州市市区2014年13所私立医院污水处理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13所私立医院中,有7所医院采用简易生化处理,1所采用一级处理,5所采用二级处理;医院污水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42.86%的医院对同位素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废水,55.56%的医院对特殊排水采取单独收集、预处理;有传染病病房或门诊的医院100%设有传染病专用化粪池。污水处理建筑构建中报警装置及污水排放口设置标志合格率仅为53.85%。76.92%的医院有专职消毒人员,92.31%医院的污水处理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53.85%的医院其污水处理人员有相关资质。 结论 泸州市市区私立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及构建物大部分合理,但特殊废水、放射性废水的前期处理有待加强,医院应加强污水处理意识及污水处理人员资质培训,职能部门需加强医院污水处理督导和管理。
2016, 32(10):1589.
摘要:【摘 要】 目的 完善医院药房药品盘点的精准性,加强药品管理质量,提高门诊药房规范化管理。 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药房2014 年7月至2015 年6月的药品盘点数据,从药品盘点数量相符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针对盘点中账物不符的原因,通过实施完善药品管理制度、门诊处方确认流程、编排药品货位码、合理安排盘点人员、优化盘点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措施,药房盘点数量符合率由61.92%上升到92.04%。 结论 通过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盘点工作的各个环节,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持,可显著提高门诊药房的盘点效率和药品的数量相符率。
2016, 32(10):1591.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分析该院不合格处方产生的原因,寻求改进措施,提高处方质量,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 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1~12月每月随机抽取该院门诊医生40名,每人50张处方,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规、指南进行点评分析,查找不合格处方原因,寻求改进。 结果 通过分析,造成处方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医生对电子处方不熟悉、系统不完善、药师审方不严等造成。 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分析不合格处方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措施,促进门诊合理用药。
2016, 32(10):1593.
摘要:【提 要】 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总体存在管理效率偏低及一系列管理问题,如对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设备管理流程不规范等。严重制约着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医疗设备的作用发挥,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就医院的设备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医院设备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备报废制度不健全,二是设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三是设备档案管理不健全。本文客观阐述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医院内部管理事务的有序发展。
2016, 32(10):1595.
摘要:【提 要】 “血荒”是由于采供血机构采集的血液无法满足当地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要求,由供需双方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国内“血荒”已持续数十年,呈现多地区、无季节性、常态化供血紧张的趋势。输血科作为临床输血的重要节点,参与破解“血荒”责无旁贷。为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状态,输血科应积极协调和动员亲友互助献血,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采取“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措施。探索建立包括临床用血申请“授权”制度、临床输血处方管理制度、医院与血站间血液调配制度等内容的临床用血管理体系,从源头上节约用血,寻找综合破解“血荒”的措施。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