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2卷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笔谈
    • 代谢重编程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2016, 32(17):2621.

      摘要 (8869) HTML (0) PDF 1.00 M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病理学形态观察

      2016, 32(17):2624.

      摘要 (25536) HTML (0) PDF 1.00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链佐星(STZ)诱导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观察相关脏器病理学形态。 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STZ(50、70、9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后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45只,分别作为50、70、90 mg/kg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大鼠不注射STZ作为对照组。在造模前,造模后3、7、14、21 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值,第21天处死各组存活大鼠,取胰腺、心脏、肺脏、肾脏制成石蜡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镜下观察。 结果 不同剂量组大鼠血糖值均达到成模标准,70 mg/kg组大鼠第21天均成活,50、90 mg/kg组大鼠于第7天开始出现死亡,第21天成活率分别为60.0%(9/15)和13.3%(2/15);不同剂量组大鼠胰腺、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而心脏、肺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不明显。 结论 7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较稳定,胰腺、肾脏形态学变化均明显。

    • 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替莫唑胺化疗引起假性进展特点的系统评价

      2016, 32(17):2627.

      摘要 (7091)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替莫唑胺(TMZ)化疗后发生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Bandolier、PubMed、CNKI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1990~2014年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TMZ化疗后引起假性进展的研究、肿瘤疾病进展并描述生存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列队研究、病例对照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性描述。 结果 纳入病例对照研究1项,病例分析研究1项,文献结果尚可信。胶质瘤放疗联合TMZ化疗后影像学异常疑似肿瘤进展者占总放、化疗患者的42.4%(36/85)~53.3%(24/45),其中假性早期进展者占50.0%(18/36)~54.2%(13/24);假性进展与手术范围有关,与放疗剂量、卡氏评分等无关,与年龄的相关性不确定;假性进展者较肿瘤进展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长。 结论 胶质瘤放疗联合TMZ化疗后出现假性进展的可能性较高,临床上需综合考虑,尤其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 锥形束CT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的应用价值

      2016, 32(17):2630.

      摘要 (8468)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在定位和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拟拔除IMTM患者36例,术前均拍摄曲面断层全景片,根据曲面断层全景片显示的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影像关系分为2类,第1类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不接触或呈点状接触,第2类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部分和大范围重叠。第2类患者不能准确判断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则进一步拍摄CBCT后利用CS 3D imaging soft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层面分析确定骨埋伏、根分叉情况、与邻牙和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据此制订拔牙方案,拔除IMTM。 结果 36例患者中曲面断层全景片显示为第1类14例,直接行IMTM拔除术,均顺利拔除,术后无下唇麻木症状;曲面断层全景片显示第2类22例,进一步拍摄CBCT后应用CS 3D imaging software进行三维重建及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分析,精准定位IMTM,制订拔牙方案,均顺利拔除,手术时间40~60 min;术后伤口均初期愈合,无感染、邻牙损伤及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CBCT检查显示的IMTM根分叉情况、与邻牙和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等与术中所见一致性高于曲面断层全景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曲面断层全景片比较,CBCT能精准定位IMTM(尤其是曲面断层全景片显示与下牙槽神经管重叠的患者),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银杏叶提取物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凋亡的影响

      2016, 32(17):2634.

      摘要 (25207)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及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用1.00 μmol/L NE损伤小鼠心肌细胞(NE模型对照组),用不同浓度GBE(终浓度分别为1.00、0.10、0.01 μmol/L)进行干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检测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MSDH)及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 结果 NE模型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升高,MSDH及ATPase活力降低。1.00、0.10 μmol/L GBE能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提高MSDH及ATPase活性,对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结论 GBE能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同时,降低LDH水平,增加ATPase及MSDH活性,对NE所致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凋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社会群体医学认知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2016, 32(17):2637.

      摘要 (8340)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社会群体的医学认知度,分析医患双方需求的矛盾成因。 方法 2014年10~12 月自制调查问卷在云南省昆明、玉溪、楚雄3个地州的局部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学历者中展开调查,内容涉及诊疗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社会群体对相关医学知识及医患关系的认知等。 结果 医护人员提供的服务与被服务对象的需要存在差距,不同学历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需求各有不同。 结论 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是提升社会群体医学认知度及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

    • 早期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2016, 32(17):2641.

      摘要 (8771)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叶酸对H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98例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给予尼莫地平40.0 mg(每天3次)及叶酸2.5 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40.0 mg(每天3次),其他用药两组基本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8 d测量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分。 结果 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血压、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14、28 d研究组患者血压、血浆Hcy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叶酸能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且药物安全性高,经济性好,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适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国产派格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试验严重不良事件观察

      2016, 32(17):2644.

      摘要 (9845) HTML (0) PDF 1.00 M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国产派格宾(Y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为今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进行多中心、前瞻性、中央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研究组应用国产派格宾、对照组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通过分析临床试验中SAE发生情况,探讨应用国产派格宾的安全性。 结果 该Ⅲ期临床试验共筛选患者47例,入组33例,发生SAE 5例(6例次),SAE发生率为15.15%(5/33)。发生SAE均与应用国产派格宾和派罗欣无关。 结论 临床试验中应用国产派格宾和派罗欣均未出现严重安全事件。临床应用国产派格宾时应密切关注患者出现的症状,降低SAE发生率。

    • 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2016, 32(17):2647.

      摘要 (8632) HTML (0) PDF 1.00 M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及施治对策。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兰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正畸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在校中学生58例作为对照组。正畸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心理因素变化及其特征。 结果 研究组患者正畸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素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畸后SCL-90的9个因素得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患者进行耐心辅导、加强教育、提高医生素养及医学伦理教育,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 1,25-(OH)2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Erbin表达的影响

      2016, 32(17):2650.

      摘要 (7056)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Erbin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9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每组24 只。干预组和UUO模型组大鼠在左肾下极处游离并结扎左输尿管建立UUO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左输尿管,干预组在建模起给予活性维生素D3 0.5 μg、花生油1 mL灌胃,每天1次,共计14 d,于术后1、3、7、14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 Erb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结果 UUO模型组大鼠Erbin、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大鼠Erbin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25-(OH)2D3可能增加UUO大鼠肾组织Erbin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

    •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国药典》2015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

      2016, 32(17):2652.

      摘要 (8049)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方法 2016年3~5月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薄膜过滤加入中和剂(1.00% 对氨基苯甲酸)法对5种阳性菌的回收率进行测定,探索需氧菌、真菌总数的计数方法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 结果 需氧菌、真菌总数验证试验中各菌回收率均达70.00%以上,回收率为0.50%~2.00%时试验组可检出大肠埃希菌,该法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要求。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执行新版药典要求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需氧菌总数和控制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加入中和剂的方法消除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抑菌作用,真菌总数采用常规法。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2016, 32(17):2656.

      摘要 (8144) HTML (0) PDF 1.00 M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测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13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SCLC患者(SCLC组)、12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SCLC组)、72例肺炎患者(肺炎组)、52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血清ProGRP及NSE水平,应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Nemenyi法检验。 结果 SCLC组患者血清 ProG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NSCLC组、肺炎组、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ProGRP、NSE诊断SCLC的灵敏度分别为83.6%、91.0%,特异性分别为94.3、76.9%。二者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灵敏度可提高至 98.5%。 结论 检测肿瘤标志物——ProGRP 、NSE在SCLC 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综述
    • 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制现状和进展

      2016, 32(17):2658.

      摘要 (9991)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2016, 32(17):2661.

      摘要 (8264)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的影响

      2016, 32(17):2663.

      摘要 (6832) HTML (0) PDF 1.00 M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抗NMDAR脑炎相关性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16, 32(17):2666.

      摘要 (7664)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氧化应激在不孕症中的研究进展

      2016, 32(17):2669.

      摘要 (8247) HTML (0) PDF 1.00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6, 32(17):2671.

      摘要 (8147)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先天性血管环发生机制及诊治现状

      2016, 32(17):2675.

      摘要 (8139) HTML (0) PDF 1.00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016, 32(17):2677.

      摘要 (8067)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进展

      2016, 32(17):2680.

      摘要 (7651)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暴发性心肌炎诊治进展

      2016, 32(17):2683.

      摘要 (7690)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影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试验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2016, 32(17):2685.

      摘要 (7654)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诊疗进展

      2016, 32(17):2688.

      摘要 (7806)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雄激素与女性生殖老化的关系

      2016, 32(17):2692.

      摘要 (7582) HTML (0) PDF 1.00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转谷氨酰胺酶2与蛋白质的五羟色胺化

      2016, 32(17):2694.

      摘要 (9640)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川北食管癌高发区2008年与2015年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分析

      2016, 32(17):2697.

      摘要 (7982)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川北地区不同时期食管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差异。 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3~5月和2015年3~7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74例,对患者年龄及性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川北地区7年来食管癌发病特征:(1)年龄以50~70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从(60.68±7.97)岁提高到(62.08±8.74)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从(58.67±8.20)岁提高到(63.16±7.27)岁;(3)女性发病比例提高,男女比例2008年为3.7∶1,2015年为2.9∶1。 结论 川北地区不同时期食管癌发病具有年龄及性别差异,应加强对50~70岁群体的宣传与预防工作。

    • 锁孔手术治疗高龄患者额叶脑挫裂伤27例

      2016, 32(17):2698.

      摘要 (7569) HTML (0) PDF 1.00 M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锁孔手术治疗高龄患者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施行锁孔手术治疗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观察患者术后 6个月的临床疗效。 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血肿量为(38.5±3.8)mL,术后平均残余血肿量为(6.1±2.0)mL,血肿清除率为76%~97%。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结论 锁孔手术治疗高龄患者额叶脑挫裂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可改善高龄患者预后。

    • 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分析

      2016, 32(17):2700.

      摘要 (7886)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该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31例患者均应用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术后评估手术成功或失败,并记录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手术成功率。 结果 31例患者中失访6例,完整随访25例,平均随访(24.5±6.2)个月。术后25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的(58.0±7.2)分提高到(84.0±7.6)分,手术成功21例,失败4例,手术成功率为84.0%。FicatⅠ期、Ⅱa期、Ⅱb期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85.7%、50.0%,大、中、小坏死面积手术成功率分别为33.3%、80.0%、100.0%,不同分期及坏死面积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直径多孔道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是治疗FicatⅠ~Ⅱa期、坏死面积为小至中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理想方法。

    • 血栓和出血性疾病中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16, 32(17):2703.

      摘要 (8931)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中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血栓与出血性疾病患者的TEG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测定结果,将TEG各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块形成速率(Angle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逐一进行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TEG的R值与PT、APTT、Fg相关(r=0.487、0.523、-0.270,P=0.000、0.000、0.037),与APTT相关性最明显,与Plt无关(r=-0.226,P=0.082);K值与Fg、Plt相关(r=-0.531、-0.610,P=0.000、0.000),与PT、APTT无关(r=0.154、0.135,P=0.240、0.305);Angle角与PT、APTT、Fg、Plt均相关(r=-0.377、-0.394、0.729、0.762,P=0.003、0.002、0.000、0.000);MA值与APTT、Fg、Plt相关(r=-0.278、0.765、0.828,P=0.031、0.000、0.000),与PT无关(r=-0.176,P=0.179);K值、Angle角和MA值均与Plt相关性最明显。 结论 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对凝血功能异常的反应重点各有不同,不能互相取代,应结合临床需要,将二者进行优化组合,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用药监测提供更有效的实验依据。

    • D-二聚体及凝血酶时间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

      2016, 32(17):2705.

      摘要 (8108)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46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D-D及TT检测资料,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组,分别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46例患者中入院时D-D、TT异常70例(47.9%),重度损伤组(GCS 3~<9分)与预后不良组(GOSⅠ~Ⅲ级)患者TT、D-D水平分别高于轻度损伤组(GCS 13~15分)与预后良好组(GOSⅣ~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数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存在D-D、TT异常,病情越严重及预后越差者D-D、TT水平越高,二者对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功效

      2016, 32(17):2707.

      摘要 (810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功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功效优于辛伐他汀。

    • 艾瑞昔布防治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6, 32(17):2708.

      摘要 (7303)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艾瑞昔布防治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HFS)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大肠癌、胃癌患者76例,分期为Ⅲ~Ⅳ期,一般状况评分为0~2分,应用含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将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期间,治疗组口服艾瑞昔布片0.1 g(每天2次)及维生素B6片100 mg(每天2次),对照组仅口服维生素B6片100 mg(每天2次)。比较两组卡培他滨相关性HFS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卡培他滨相关性HFS发生率为10.5%(4/38),对照组为39.5%(15/38);治疗组1~2级HFS发生率为10.5%(4/38),无3级者,对照组1~2级HFS发生率为36.8%(14/38),3级为2.6%(1/38)。治疗组卡培他滨相关性HFS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瑞昔布防治卡培他滨相关性HFS疗效确切,是较理想的防治药物。

    • 地佐辛超前镇痛在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6, 32(17):2710.

      摘要 (7989)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在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12月收治的40例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常规诱导插管成功后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约15 min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0 mg/kg,对照组不追加药物,观察患儿术后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术后1、2、4、6、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儿术后2、4、6 h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地佐辛用于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超前镇痛效果良好,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地佐辛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肠息肉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 32(17):2712.

      摘要 (764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地佐辛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消化内科择期行结肠镜肠息肉切除术患者5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每组25例。芬太尼组:30 s内匀速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地佐辛组:30 s内匀速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5.0 mg,注药5 min后两组患者以丙泊酚2.0 mg/kg进行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体动等)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地佐辛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体动等)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肠息肉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应用分析

      2016, 32(17):2714.

      摘要 (7967) HTML (0) PDF 1.00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患者3年的B超声像图,明确肝血管瘤的超声声像特征及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某企业每年1次连续3年在该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82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重点观察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病灶区的血流情况。 结果 82例患者肝血管瘤大小、数目、内部回声等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且3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 肝血管瘤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生长缓慢,B超可作为诊断及随访的可靠方法。

    •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6, 32(17):2715.

      摘要 (6251)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重型颅脑损伤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Fg等。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详细统计和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PT、APTT、TT、Plt明显高于对照组,F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Fg<0.8 g/L 40例,Fg≥0.8 g/L 44例。Fg≥0.8 g/L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Fg<0.8 g/L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Fg<0.8 g/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血功能、血小板等严重受损后Fg水平明显下降,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血浆Fg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参考依据。

    • 补阳还五汤加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2016, 32(17):2717.

      摘要 (7901)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西药与补阳还五汤联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不同临床用药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97.5%(39/40)、(5.24±4.01)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7.5%(31/40)、(15.53±9.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应用西药同时加用补阳还五汤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疗法。

    • 脑梗死后遗症经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 32(17):2718.

      摘要 (630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研究脑梗死后遗症经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加味补阳还五汤、针灸及心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风病积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后遗症采取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可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后遗症明显减少,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16, 32(17):2720.

      摘要 (7462)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引发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P)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H)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围绝经期行子宫切除术并进行子宫内膜取样的EP患者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年龄、性别、生育次数、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绝经状况、伴腺肌症及糖尿病等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203例患者中伴EH 13例,EP伴EH患者年龄、病态肥胖(BMI≥35 kg/m2)、绝经状况、伴糖尿病与EP不伴EH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状况和伴糖尿病是EP伴EH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绝经状况和伴糖尿病是EP伴EH的独立风险因素,提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绝经状况和糖尿病史,提早预防和治疗。

    •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6, 32(17):2722.

      摘要 (741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在中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中应用低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72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低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对照组单用异丙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1 min(T2)、诱导后3 min(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变化。 结果 对照组患者T3时MAP、SBP、DBP、HR较T1时明显下降,而T4~T6时MAP、SBP、DBP、HR较T1时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用丙泊酚比较,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6, 32(17):2724.

      摘要 (7684)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407例,经小探头超声胃镜检查判断病变性质及来源。 结果 407例患者均完成检查,检查部位:食管146例,贲门2例,胃256例,十二指肠3例。407例患者中未见异常14例,发现息肉46例,间质瘤252例,平滑肌瘤26例,异位胰腺28例,腔外压迫18例,囊肿2例,乳头状瘤2例,血管瘤12例,早期癌和浸润癌7例。经治疗或活检行病理检查152例,证实息肉46例,间质瘤82例,平滑肌瘤15例,乳头状瘤2例,早期癌和浸润癌7例。 结论 小探头超声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手段,对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岳阳汉族人群HLA-C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2016, 32(17):2726.

      摘要 (7454)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岳阳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分布特征。 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技术对岳阳地区2 50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HLA-C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直接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 50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检出67个HLA-C等位基因,其中频率大于0.050 0的常见等位基因分别为C*03:03:01、C*03:02:02:01、C*08:01:01、C*03:04:01:02、C*07:02:01:01、C*01:02:01。HLA-C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观察值(0.880 2)与期望值(0.876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 5)。 结论 获得了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C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为人类学、移植配型、疾病相关性等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2016, 32(17):2729.

      摘要 (7718)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冠心病房颤疗效观察

      2016, 32(17):2731.

      摘要 (763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OSAHS伴冠心病房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生活干预(控制饮食、睡眠体位改变、适当运动、戒烟酒)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生活干预(控制饮食、睡眠体位改变、适当运动、戒烟酒)等。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1,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冠心病房颤突发事件,盐酸胺碘酮、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及相关呼吸机并发症等。 结论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生活干预等治疗方法是控制OSAHS伴冠心病房颤临床症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可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冠心病房颤发生次数,从而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

    • 空腹献血者献血后血糖变化及处理

      2016, 32(17):2734.

      摘要 (7635)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空腹献血者和餐后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变化,为预防和处理献血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空腹献血者(空腹献血组)和餐后献血者(餐后献血组)各20人,分别测量献血前血糖值和献血后5 min内血糖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献血者献血后血糖值均较献血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糖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空腹献血不会导致血糖降低,空腹献血发生的献血反应与低血糖无关;处理空腹献血者发生的献血反应补充血糖无意义,对空腹献血者献血前不必强调补充糖分。

    • >护理探讨
    •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分析

      2016, 32(17):2736.

      摘要 (8231)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状况,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脑血管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12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患者需求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3 d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问卷212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脑卒中患者生活护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并发症的预防、心理护理需求、自理能力的提高、康复指导需求7个维度的“非常需要”选项均占80.0%以上,其中健康教育需求、并发症的预防、自理能力的提高、康复指导需求4个维度的需求最高,“非常需要”选项达93.0%以上。 结论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迫切,开展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迫在眉睫。

    • 急诊重症监护室肺炎患者痰培养相关结果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 32(17):2738.

      摘要 (7841)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肺炎患者痰培养相关结果,了解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状况,为制订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EICU诊治的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的960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960例患者中分离病原菌816株,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42株),革兰阳性球菌122株,真菌52株;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等。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最高(100.0%),革兰阳性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均达60.0%以上。 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该院EICU的优势病原微生物,尤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菌株检出率高。重视对相关因素的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关键。

    • 重症监护病房胸、腰椎骨折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6, 32(17):2740.

      摘要 (7582)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期间如何降低反流及误吸发生率。 方法 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APACHEⅡ)>10分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期间及时判断有无反流、误吸等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 40例患者中行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2例(5%),经及时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2例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患者中因家庭经济原因签字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其余37例患者均顺利脱机拔管,转出ICU。 结论 ICU APACHEⅡ>10分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反流及误吸发生率高,选择经鼻胃管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的方式、定时评估误吸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胸、腰椎骨折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反流及误吸发生率。

    • 护理干预提高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观察

      2016, 32(17):2742.

      摘要 (7442)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提出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内科住院存在睡眠问题老年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观测患者睡眠质量。对照组患者入院时PSQI评分为(11.66±3.06)分,>7分108例(72.0%);观察组患者入院时PSQI评分为(11.43±3.42)分,>7分110例(73.3%)。两组患者入院时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治疗1周后及出院时PSQI评分[分别为(8.23±1.59)、(7.09±2.08)分]、PSQI评分大于7分患者比例[分别为45.3%(68/150)、34.0%(51/1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66±2.68)、(8.78±3.21)分、59.3%(89/150)、44.7%(67/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护理干预治疗一段时间后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2016, 32(17):2744.

      摘要 (7523)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中重度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出诊在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再选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出诊在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院前抢救时间[(22.35±3.3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31.56±4.26)min],抢救成功率[96.51%(83/86)]、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0.70%(78/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37%(70/82)、78.05%(6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 指纹、腕带识别法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

      2016, 32(17):2746.

      摘要 (6662)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指纹、腕带不同身份识别法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对用药和护理操作准确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 该院精神科封闭病房对2014年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83例应用腕带进行身份识别(腕带识别组),对2015年3~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79例应用指纹进行身份识别(指纹识别组)。比较指纹、腕带识别在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用药和护理操作中对差错率、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 应用指纹识别确认精神病患者身份准确、无误。指纹识别组患者用药差错率明显低于腕带识别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明显高于腕带识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带需要护士每班督查、反复核对书写住院信息,易损坏,耗材成本高,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患者依从性差,583例腕带识别组患者均更换了腕带,占100.0%,腕带身份识别存在缺陷。 结论 指纹身份识别用于精神科封闭病房杜绝了患者身份识别存在的缺陷,能做到用药准确、无误,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可在临床高危病区推广应用。

    • >教学探索
    • 案例式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2016, 32(17):2748.

      摘要 (7398)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案例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优势。 方法 将2013~2015年该院神经外科实习学生120人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研究组采用案例式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习2周后比较两组学生临床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得分。 结果 研究组学生临床考核成绩[(93.5±2.0)分]和问卷调查得分[(20.3±2.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3±3.0)、(17.9±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采用案例式PBL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 将新发传染病列为医学本科生教学内容的意义

      2016, 32(17):2750.

      摘要 (7801)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传染病的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严重、经典的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与此同时,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称为新发传染病(EID)。EID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人类面临着EID的严重威胁。EID的出现,需要医务工作者、医学教学人员及医学本科生及时地进行知识及教学更新,提高对EID的应对能力,避免EID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将EID列为医学本科生教学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 本科见习学生对临床岗位胜任力的认知及培养现状调查

      2016, 32(17):2752.

      摘要 (6989)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五年制临床见习学生对临床岗位胜任能力要素的认知情况及培养现状,为完善教学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2015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第三军医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见习学生113名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思想上重知识与技能,轻职业精神与素质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见习教学中医学人文相关教育与训练不足。 结论 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以期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 儿科临床医学的微课制作研究

      2016, 32(17):2754.

      摘要 (7339)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随着社会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儿科教学内容繁多,如何在微课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将课程主要内容精简、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应该从微课制作的选题、设计、准备、录制及编辑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儿科临床医学特点,制作出简短、精悍的微课教程,便于儿科临床医学教学。微课的发展丰富了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值得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 不同性别比例班级学生对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2016, 32(17):2756.

      摘要 (7804)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并分析不同性别比例班级学生对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习物理诊断学的3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2个班级,一班182人,全是男生;二班180人,其中男生152人,女生28人。2个班级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试题内容及带教教师均相同。以物理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期末考试分为技能考试(占35%)和理论考试(占65%)。技能考试包括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心音听诊、病历书写等;理论考试以A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心电图分析题等形式进行命题,试题难易度适中,通过加权获得总成绩。 结果 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一班,尤其在临床问诊、病历书写、理论成绩和总成绩方面;二班男生的学习成绩优于一班男生,尤其在临床问诊和总成绩方面;二班女生的学习成绩在临床问诊、病历书写、理论成绩和总成绩方面均优于二班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男女生混合班对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较全是男生班好,可能与男女生思维方式、学习氛围、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及带教教师性别比例有关。

    • 口腔种植学教学方法改革新思路

      2016, 32(17):2758.

      摘要 (783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相对于行种植修复术患者快速增长的需求,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对口腔种植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仍严重不足,加之口腔种植学涉及口腔颌面外科学、修复学、牙周学等多学科内容,而学生多偏重于学习理论知识,往往忽视了临床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在口腔种植学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手术示教系统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实践证明,采用该教学法能有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可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 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16, 32(17):2760.

      摘要 (6151)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3级1个本科班作为研究组,选取2012级1个本科班作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研究两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 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际操作方面,研究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教学评价方面,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理解程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完全依靠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而应全面认识该器械的局限性,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 口腔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6, 32(17):2762.

      摘要 (7616)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口腔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极强的学科。口腔实验室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口腔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口腔实验教学质量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应从口腔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提高对口腔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和内容、开放性实验教学加强课外训练、实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等对策,以提高口腔实验教学质量。

    • 基于病区轮转的多病种全病程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在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2016, 32(17):2764.

      摘要 (7472)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在外科见习中应用病区轮转的多病种全病程临床见习教学模式,以探索临床见习新模式。 方法 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将2012级在校2个班级的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人。研究组实施基于病区轮转的多病种全病程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见习教学模式。学年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方面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分别为(71.51±8.03)、(76.42±6.7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7.70±7.25)、(71.89±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病区轮转的多病种全病程临床见习教学模式遵循了临床见习教学规律,规范带教过程,提高带教艺术;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且有利于教学相长,是一项有效的见习教学改革模式。

    • 赴台联合培养护生与其他护生护理专业承诺的比较

      2016, 32(17):2766.

      摘要 (758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赴台联合培养护生和其他护生护理专业承诺的差异。 方法 选取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赴台联合培养的护生(45名)及其护生朋友(45名)和与其无沟通的护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护理专业想法和专业承诺水平。 结果 180名研究对象的护理专业承诺总分为(3.38±0.59)分,其中赴台护生总分和专业生涯留驻意愿、专业价值认同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其护生朋友和与其无沟通的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生的护理专业承诺与专业生涯留驻意愿、专业价值认同呈正相关(r=0.31、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赴台联合培养对护生的专业承诺具有提高作用,可利用学院现有条件提高非赴台护生的护理专业承诺。

    • 多元化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 32(17):2768.

      摘要 (7492)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根据临床麻醉学的特点,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多项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网络教学、新技术的培训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相结合,PBL改变了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的灌注式教学方式,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同时,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提高了麻醉学的教学质量,还帮助学生开阔了眼界与视野,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

    • >管理科学
    • 医务人员医疗风险法律防控研究

      2016, 32(17):2770.

      摘要 (7488)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贯穿医疗活动始终。患者与医务人员对医疗信息掌握的不对称、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疗行为的不合规、医疗行业本身的高风险性是医务人员风险频繁加剧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主动、及时与患方就病情、相关医疗知识、权利义务进行沟通,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相关医疗法律规定、诊疗规范、道德的遵循及医疗责任保险的推广是医务人员防控风险的重要方式。

    • 四川省乐山市社区医院和居民药学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2016, 32(17):2772.

      摘要 (9113)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调查四川省乐山市社区医院和居民的药学服务需求情况,分析现状,提出建议。 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法、走访法、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4所社区医院和24个社区的居民进行调研。 结果 四川省乐山市社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能力欠缺,而社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 结论 建议通过在社区探索建立可行的药学服务模式、重视社区医院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和提高社区医院对居民用药的指导水平,从而满足社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

    • 口腔健康教育对南充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改变的影响

      2016, 32(17):2774.

      摘要 (7818)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南充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南充市顺庆区开展口腔疾病预防和提高口腔卫生知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抽取南充市顺庆区3所小学共计5 032名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卫生知识和口腔行为习惯的变化。 结果 口腔健康教育后,南充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及口腔卫生行为有明显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口腔疾病预防仍以健康教育为主,卫生部门应该从小学生抓起,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在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6, 32(17):2776.

      摘要 (7620)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全面质量控制理论以提高健康体检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投诉。 方法 应用全面质量控制理论的人、机、料、环、法管理理念,对2013~2015年发生的57例护理投诉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护士培训、规范设备管理、完善耗材管理、整改就医环境、完善规章制度等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 结果 在2013~2015年发生的57例护理投诉中与护士技能和态度有关33例(57.895%),与仪器使用有关4例(7.018%),与耗材有关5例(8.772%),与就医环境有关9例(15.789%),与制度流程有关6例(10.526%)。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后护理投诉案例从2013年的29例下降至2015年的7例,2015年护理投诉率[0.006%(7/125 287)] 明显低于2014年[0.016%(21/131 108)]和2013年[0.026%(29/113 6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能有效提高健康体检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率。

    • >案例分析
    • 开腹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肿瘤3例

      2016, 32(17):2778.

      摘要 (781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巨大肌壁间子宫平滑肌瘤黏液样变性继发血小板升高1例

      2016, 32(17):2779.

      摘要 (7115)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