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 32(23):3581.
摘要:【提 要】 心理问题在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该文对心理护理的概念、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现状、心理评估方法、心理干预方法、心理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在构建住院患者心理护理规范化管理模式方面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有效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信息。
2016, 32(23):35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在降低出院患者失访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 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出院患者,根据电话随访发现失访率偏高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其主要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失访率由管理前2013年下半年的34.89%(17 890/51 282)降至2014年上半年的26.08%(14 499/55 59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01,P<0.001);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失访率为25.54%(14 914/58 398)和23.52%(13 607/57 857),分别与2014年上半年(26.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失访率逐年稳定下降,且均达到预期目标值(≤27%和≤25%)。 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标准化电话随访工作,明显降低出院患者失访率,持续改进随访工作质量。
2016, 32(23):35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对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598例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活动开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住院老年患者(分别为298、300例)安全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与风险管理实施前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跌倒、坠床、噎呛、压疮、静脉炎、管路滑脱、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99.33%(298/300)]明显高于实施前[95.30%(28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医院优质护理活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2016, 32(23):359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对管道风险评估系统在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保患者各类管道的安全有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10月该院带管(留置针除外)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带管(留置针除外)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管道风险评估系统对患者各类管道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单一使用管道风险评估表、管道标识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道评估率,管道安全问题、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护士管道识别时间、管道交接班时间等。并采用该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实施管道风险评估后,管道安全问题发生例数(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P<0.05);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8.0%(8/100)]及非计划拔管率[2.0%(2/10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1.0%(31/100)、8.0%(8/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2.89±0.09)%]明显高于对照组[(81.1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6,P<0.05)。 结论 管道风险评估系统可以降低管道护理的安全隐患及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2016, 32(23):35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善(QC)小组活动提高糖尿病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的效果。 方法 2015年1~8月该科针对“糖尿病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这一问题成立QC小组,选取2015年1~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0 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5~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通过现状调查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改进对策,并组织实施,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过程进行QC。 结果 QC小组干预后糖尿病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从70.0%(35/50)提高到91.8%(4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 结论 QC小组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5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并检验延续性护理管理工作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实施介入治疗中的实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采用绿色通道救治新模式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18例,对其进行急诊影像学诊断、急救处置和手术治疗等一体化专科急性救治的应用及实行相应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延续性护理。 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1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6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严重脑水肿,行去骨骨瓣减压术,13例栓塞后脑出血,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治疗后给予抗炎、抗血管痉挛、控制血压、脱水治疗等对症处理好转;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时脑卒中后恢复评分,1分者216例,2分者127例,3分者45例,4分者18例,6分者12例。 结论 积极有效、合理化、专科性、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管理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介入治疗中,能够缩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时间,降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6, 32(23):359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单人4步翻身法在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翻身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科收治的脑卒中瘫痪患者76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分别采用传统单人翻身法和单人4步翻身法为患者翻身,比较2种方法的成功率和护士为患者翻身的主观感受。 结果 观察组患者翻身成功率[92.11%(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25/38)],且翻身时操作护士主观感受轻松的人数(3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应用单人4步翻身法为患者翻身,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减少了护士患职业腰背痛的危险,操作安全,简单易学,在临床具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16, 32(23):360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胸心外科住院的先心病患儿55例(病例组)和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与之相匹配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8例(对照组),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SAB)分别测试其情绪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先心病患儿SDQ和SAB评分的关系。 结果 病例组患儿SDQ中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困难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SAB除认知功能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无差异外,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适应能力商数(ADQ)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情绪行为异常、适应能力不良、情绪行为异常合并适应能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DQ中情绪症状、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等3个因子与SAB呈负相关(P<0.05);SDQ的亲社会行为因子与SAB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先心病患儿的情绪症状(β=-0.37,P<0.01)、亲社会行为(β=0.25,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5,P<0.01)对SAB评分有一定预测作用,可解释总变异的31%。 结论 先心病患儿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与适应能力不良,只有情绪行为问题越少,社会适应能力才可能越好。
2016, 32(23):360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加强非发酵菌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通过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送检的8 846份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老年患者中的检出率均保持在17.1%~19.3%,其中痰液和中段尿标本中分离菌株构成比位居前2位(分别占85.9%和4.0%)。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喹诺酮、阿米卡星等药物较敏感,且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逐年有所恢复。2012~2014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9.1%、30.4%、23.2%,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特征、临床分布、耐药性和流行病学特点的调查,可有效控制其临床感染。
2016, 32(23):360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理论依据、危险因素及对策。 方法 选取2015年 5~7 月江苏省泰兴市济川社区老年T2DM 患者163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低血糖组(22例)与对照组(141例)。根据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病程;记录患者是否独居,定期测量血糖及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应用情况,发生低血糖时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性别、年龄、独居、病程为社区老年T2DM患者危险因素(P<0.05);联合应用降糖药物、病程超过10年、胰岛素应用及患相关疾病是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BMI(>26 kg/m2)、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定期测量血糖是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加强教育并采取相应对策,预防社区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2016, 32(23):3610.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 月该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超声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腹部超声的方式进行检查。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间、腹部超声检查时间和临床病例诊断的符合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病例诊断符合率[96.7%(87/90)]明显优于对照组[86.7%(7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虽然检查时间较长,但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间,使诊断及故障的符合率得到明显提升,使X射线、CT等检查的发生率和延迟诊断发生率明显降低,利于急腹症的诊断,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6, 32(23):36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管可视人工流产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诊治的瘢痕子宫早孕(孕周小于7周)、要求终止妊娠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人工流产治疗,研究组给予微管可视人工流产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感染、宫腔残留、宫腔粘连、月经恢复等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情况、术后出血持续时间、感染发生率、宫腔残留情况、宫腔粘连情况、闭经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月经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瘢痕子宫早孕采取微管可视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有明显优越性,明显降低了手术风险及对患者子宫的损伤,且恢复快,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016, 32(23):3615.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癌痛规范化病房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疼痛的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该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癌痛规范化病房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别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疼痛评估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在研究前后进行干预测量。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乳腺癌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61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中IgE抗体在哮喘儿童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0~14岁哮喘儿童235例(哮喘组)及健康儿童261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14项过敏原免疫球蛋白E(IgE),包括食入物7项(鸡蛋、牛奶、海鱼、海鲜、牛/羊肉、水果和坚果食品)及吸入物7项(总IgE、尘螨、屋尘、树类花粉、草类花粉、霉菌等和动物毛皮屑)。 结果 在14项过敏原IgE检测结果中,哮喘组阳性率(89.36%)普遍高于对照组(2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3、>3~6、>6~14岁3个年龄段及总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的食入物和吸入物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的阳性种数在2、3、>4种三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哮喘儿童的过敏原IgE阳性率高,且以2种及以上项目合并过敏为主,其过敏原在3岁以下以食入物为主,3~14岁以吸入为主,通过检测血清特异性IgE对儿童哮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6, 32(23):362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健康营养现状,探索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6~12月在江西省11个县(区)33个乡镇(街道)中,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 289名年龄15~69岁常住人口。 结果 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7.58%;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具备率分别为13.47%、11.56%、8.04%;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健康信息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分别为31.47%、29.28%、12.22%、11.00%、9.69%、4.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平均月收入是居民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954、3.822,P=0.016、0.010)。 结论 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征加强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干预工作,重点关注低文化水平、低收入人群的素养状况,针对性地提高全省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王红林,李加龙,邓 峰,屈 蒙,杨培荣,杨 彪,刘振奇,付海龙
2016, 32(23):3624.
摘要:【摘 要】 目的 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研究实践,评估宝鸡市陇县健康人群慢性病干预试点实施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宝鸡市陇县2个镇村(东南镇河沟村和东风镇西沟村)18岁以上常住居民22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91人)和对照组(135人),将两组研究对象分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慢性病人群,对干预组分别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和患者健康管理3类干预措施,分析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的效果。其中干预组在实施2014年第一阶段4次集中干预(基线时)的基础上于2015年5~9月进行3次不断重复干预,且每次干预前均采用问卷调查测量上次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仅调查基线和评估时各指标值。 结果 实施干预后,在吸烟危害知晓评分、饮酒危害知晓评分、高危人群特征知晓评分、糖尿病典型症状知晓、糖尿病预防评分方面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者、二手烟暴露、体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健康人群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部分改善了膳食摄入情况,而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效果不明显。 结论 慢性病患者应不断给予强化,长期干预,使慢性病健康人群居民保持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2016, 32(23):3646.
摘要:
2016, 32(23):3652.
摘要:
2016, 32(23):3655.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急重症患者治疗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诊治作用、价值及应用。 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重症患者543例,选取其中8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对其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差异评定,并按照患者病因将其分为心源性组与非心源性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参数监测差异,并分析治疗急重症患者选择监测方式的意义与价值。 结果 经临床观察可知,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组患者心脏指数、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左心室射血时间、加速度指数、左心房做功、预射血期各指标均小于非心源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为急重症患者早期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16, 32(23):36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1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6例,将其分为DEX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3例。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静脉输注DEX负荷剂量0.5 μg/kg,持续输注15 min,然后以0.5 μg/(kg·h)的速度持续至手术结束前30 min,B组患者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及患者应激反应情况。 结果 A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和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用DEX可以明显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和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的用量,可以明显降低术中应激反应。
2016, 32(23):365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237 例(共256 条肢体)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所有患者依据术前静脉造影及溃疡周围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联合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手术,术后完全恢复正常活动的平均时间为1~3 d,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1±2.5)个月,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为(37.2±16.9)d,复发5 例(5条肢体),复发率为1.9%。 结论 个体化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溃疡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6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炙甘草汤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DC)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该科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例,将其随机分为炙甘草汤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炙甘草汤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治疗。1 个月后两组患者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DC值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炙甘草汤组患者治疗后DC值[(5.6±2.9)ms]明显高于对照组[(2.9±2.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炙甘草汤组反复心绞痛发生率[8.3%(3/36)]较对照组[20.0%(7/35)]明显降低,且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5.6%(4/36)]明显低于对照组[17.1%(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炙甘草汤可改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C值,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2016, 32(23):36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腹腔与后腹腔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该科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144例,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经腹腔组(A组,68例)和经后腹腔组(B组,76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44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取石术全部顺利完成,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62.0±12.0)、(75.0±10.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6.0)、(24.0±5.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0.6)、(6.4±0.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无尿漏、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B组出现尿漏1例,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腹腔和经后腹腔途径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经后腹腔镜下取石术更具有优势。
2016, 32(23):366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热牙胶充填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 月在该科就诊的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冷牙胶+糊剂侧方加压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等各项数值及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DI、SBI、P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82%(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热牙胶充填治疗,能降低GI、SBI及PD,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66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比较晚期前列腺癌在去势术后行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5例,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21例)和B组(24例)。A组患者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去势术后长期间歇性口服雄激素阻断药物(氟他胺250 mg,每天2次或者比卡鲁胺50 mg,每天1次),持续用药。B组行间断性雄激素阻断:去势术后口服雄激素阻断药物(氟他胺250 mg,每天2次或者比卡鲁胺50 mg,每天1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至小于0.2 ng/mL后维持2个月,停药,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内PSA>10 ng/mL时重新开始服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PSA水平(0.24±0.03)ng/mL明显小于A组(0.27±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排尿症、胃肠道症状、性功能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去势术后间歇性抗雄激素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手段,效果满意,在一定程度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及停复药时机的把握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2016, 32(23):36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VMR)对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科进行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的VMR患者58例,透射电镜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黏膜超微结构。 结果 术后6个月透射电镜下显示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较术前明显改善:柱状上皮纤毛排列整齐,无纤毛脱落、倒伏,长短基本一致,粗细较均匀,方向齐同,线粒体形态数量恢复,柱状上皮“9+2”微管结构明显清晰。 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VMR可使受损鼻黏膜纤毛系统得到改善。
2016, 32(23):367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该院颅内动脉瘤合并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9例行CTA检查,层厚0.9 mm,后处理技术主要有容积显示、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技术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并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对照检查,评价其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 59 例患者经CTA检查检出71个动脉瘤,其中43例为单发,16例为多发;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数目、大小、形态,瘤体朝向、载瘤动脉、瘤体大小、瘤颈大小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照DSA检查结果,CTA诊断符合率为97%,特异性为100%。 结论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率,对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及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16, 32(23):3674.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早期肠内营养(EN)对肝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为肝癌的预后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手术住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45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常规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24、72、120、168 h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IR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IR指数(HOMA-IR)。 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血FBG、FINS、IL-6、CRP水平和log-HOMA-I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EN组FINS、log-HOMA-IR和CRP水平明显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EN组FINS、log-HOMA-IR、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 h,EN组FGB、FINS、log-HOMA-IR、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8 h,EN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EN可以减轻肝癌患者术后IR,并有利于减轻应激反应,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
2016, 32(23):36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血糖患者尿微量清蛋白(Um-ALB)及血肾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对首次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2 081例,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Ⅰ组(血糖轻度升高组,n=283)和Ⅱ组(糖尿病组,n=864);以及同期血糖正常体检者2 37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肌酐(Scr)、血尿素(Surea)、胱抑素C(Cys-C)及Um-ALB和尿肌酐。 结果 Ⅱ组Scr、Surea、血Cys-C 及Um-ALB测定值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的Um-ALB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的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糖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以能早期发现肾功能的损害,尤其是Um-ALB。
2016, 32(23):367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乏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门诊、住院规律性血液透析口干、乏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湿浊毒瘀阻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在规律血液透析的同时加用益气养阴方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口渴、乏力症状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口渴、乏力总有效率[75.00%(15/20)]较对照组[30.00%(6/20)]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益气养阴方对改善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乏力有较好疗效。
2016, 32(23):3680.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应用131碘(131I)进行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分析重复131I清甲的疗效,探讨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 DTC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清甲患者300 例,其中116例进行了重复131I清甲。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全身显像(131I -WBS)评价清甲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31I-WBS显示131I清甲治疗前300例均有甲状腺组织残留,占100%,伴转移灶90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64例,肺转移 38例,骨转移6例;6个月后治疗活度131I-WBS显示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184例,占61.3%,不完全去除116例,占 38.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8,P<0.05)。116例首次清甲不完全的患者进行重复131I清甲治疗后,131I-WBS显示去除完全62例,占53.4%,去除不完全54例,占46.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1,P<0.05)。首次完全去除率为61.2%(71/116),经重复清甲治疗完全去除率为81.9%(95/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P<0.05)。首次131I清甲不完全116例患者的影响因素中,甲状腺组织残留较多36例,忌碘摄入不严20例,残留甲状腺组织炎症病变15例,甲状腺癌包膜外浸润手术切除不彻底19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6例。进行重复131I清甲治疗后,清甲不完全的54例患者主要影响因素为甲状腺本身炎性改变12例,甲状腺癌灶残留42例。 结论 重复131I清甲治疗可以提高DTC患者的清甲疗效,影响131I清甲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残留甲状腺病变(炎症、癌灶残留等),其次为甲状腺组织残留较多、过度使用碘剂(饮食、CT碘造影剂等)。
2016, 32(23):368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 1月至2014年 1月该科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VSD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患者13例,对感染或潜在感染的软组织缺损先行清创VSD治疗 1~4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 结果 经修复创面后,13例移植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术后渗液经换药愈合,1例术后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耐磨,感觉部分恢复。 结论 VSD可以更好地引流,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良好的创面。
2016, 32(23):3683.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血液D-二聚体(D-D)水平升高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该科确诊的24例HSP患儿按D-D水平是否升高将其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0 例),两组患儿治疗方案相同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以观察是否发生紫癜性肾炎(HSPN)。 结果 两组患儿分别有1 例患儿发生HSPN,相对危险度值为0.714,95%置信区间为(0.050,10.114)。 结论 D-D升高与HSPN发生无明确相关性。
2016, 32(23):368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匹多莫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38/43)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免疫功能各项指标(IgG、IgM、IgA、CD3+、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M、IgA、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CD8+水平[(21.78±1.64)%]明显低于对照组[(23.16±1.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匹多莫德能有效地提高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改善免疫功能。
2016, 32(23):3687.
摘要:【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172例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及临床表现。 方法 选取2013~2015年该院收治的172 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72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术后病理确诊169例,诊断符合率为98.3%,误诊3例,占1.7%。其中输卵管妊娠165例,子宫瘢痕妊娠3例,宫角妊娠1例,误诊病例中3例为完全流产合并黄体破裂出血。 结论 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是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超声诊断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进行分析,以便提高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
2016, 32(23):36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及治疗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06年9月至2014年3月该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 120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真菌34株、细菌111株;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82株(73.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G+)菌29株(26.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溶血葡萄球菌;G-菌主要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敏感,G+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类敏感。真菌感染率占28.3%,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抗真菌治疗主要用氟康唑或伏立康唑。 结论 肺癌患者肺部感染多为G-菌感染(73.9%),混合感染(23.3%)及二重感染(25.0%)比例较高;各种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存在着不同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并使用抗菌药物。
2016, 32(23):369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常规阴道超声探头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3年 8 月至2015 年 12月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及临床医生疑有阳性体征的新生儿300例,用常规阴道超声探头观察颅内结构及其异常声像图改变。 结果 所有患儿中,共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2例,其中重度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 51例;脑室增宽29例;脑周围白质损伤9例;室管膜下囊肿5例;脉络丛囊肿6例,其中1例为双侧脉络丛囊肿;脑发育畸形1例。 结论 常规阴道超声探头可以清晰显示新生儿颅内结构,对新生儿常见颅脑疾病的诊断能满足临床需要,且硬件及软件设备不需要特别去置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2016, 32(23):369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及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2016年3~5月该科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120例,对其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入院后,睡眠质量Ⅰ级44例(36.7%),Ⅱ级42例(35.0%),Ⅲ级34例(28.3%)。住院前感觉睡眠不好28例(23.3%),住院后感觉睡眠不好76例(63.3%),住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的不同原因及症状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016, 32(23):369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 月该科收治的VD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丁苯酞组、高压氧组、丁苯酞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各30例,分别接受丁苯酞胶囊、高压氧、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3周。观察三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3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0.0%(27/30)]明显高于丁苯酞组[80.0%(24/30)]及高压氧组[76.7%(2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6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洗胃方式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重度 AOPP患者6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在急诊科洗胃后,住院再次洗胃至胃内液体为清亮、无蒜臭味液体后拔除胃管;观察组经上述洗胃后采用保留胃管持续引流、间歇性洗胃、腹部按摩洗胃、改变体位洗胃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39例患者治疗有效31例(79.5%),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有效13例(43.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P<0.05);观察组14 d内出院26例(优良率83.9%),对照组8例(优良率53.3%),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观察组患者中并发呼吸衰竭发生率为20.5%(8/39),对照组为40.0%(12/30),且观察组发生中间综合征1例(2.6%),对照组3例(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胃出血16例(41.0%)明显于高对照组11例(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内科相应治疗后出血停止,未发生致死性大出血及需经内镜下、外科手术治疗的出血。 结论 持续胃管引流、间歇性洗胃、腹部按摩、改变体位洗胃的方法能彻底清除体内毒物,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6, 32(23):3700.
摘要:【摘 要】 目的 从护理角度前瞻性地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水平的提高对降低患者非酮症高渗并发症和单病种费用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经头颅CT诊断为脑出血,且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471例,将其随机分成循证护理模式组(226例)和传统护理模式组(245例),比较2种治疗模式的有效率、高渗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 结果 循证护理模式组治疗有效率、高渗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分别为84.96%、10.62%、7 432 元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模式组76.33%、17.14%、10 19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模式能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疗水平,降低患者合并非酮症高渗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降低治疗费用。
2016, 32(23):370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方法在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A组,86例)和传统护理组(B组,82例);B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A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A组患者的总治愈率[98.84%(85/86)]明显优于B组[87.80%(7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1.86%(79/86)]明显优于B组[76.83%(6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对异位妊娠患者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7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及研究。 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该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然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70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科收治的神经疾病内科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向临床推广。
2016, 32(23):37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早期内镜微创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早期内镜微创联合EN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淀粉酶(AMY)、尿AMY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内镜微创联合EN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70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热灌注化疗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 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9.38%(3/32)]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热灌注化疗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7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3~5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优化;选取2015年10~12月收治AMI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环境设施、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术、便捷性、护理效果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7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教学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CM)在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1、2012级临床专业见习学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人。分别采用传统的见习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结合CM的新见习模式,对两组学生见习课结束时采用理论考核、临床阅片能力测试及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采用PBL教学模式结合CM的学生在理论考核成绩、临床阅片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采用新的见习模式的学生在教学效果、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核医学见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结合CM优于传统见习模式,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人才。
兰美兵,李啸红,刘茂生,卢 巍,胡晓芳,蒋振东,张 宏,杨文利
2016, 32(23):3715.
摘要:【提 要】 医学教育认证已成为检验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认真领会和贯彻医学教育认证指南,是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关键。解剖学作为最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先导课,对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限于历史原因,目前的解剖学教学存在灌输性教学模式、大体与微观分离、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偏重于终结性评价、教与学互动不强等问题,这些都与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模式格格不入。该校教学团队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教学实际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6, 32(23):37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品管圈(QCC)培训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开展的35个护理QCC,成立培训推动小组,通过组圈、登记、组圈活动记录、进度查核、阶段成果汇报、培训、奖励6个方面推进活动开展。 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2015年91.32%提升至2016年95.67%。良肢位摆放的准确率由改善前60.90%上升至99.3%,患者对护士良肢位摆放满意度从83.00%上升至99.10%,良肢位摆放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从21.6 d下降至19.8 d。 结论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QCC培训方法,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体提升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
2016, 32(23):37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案例教学法与基于问题教学法(PBL)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校医学影像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50名,将其随机分成案例教学法组(对照组) 及PBL组(观察组),各25名。对两组学生进行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学教学,并对学习后的效果进行考核,考核为不记名闭卷理论测试形式及实践读片形式;观察2种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学生平均理论成绩[(41.6±4.6)分]与对照组[(41.2±3.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实践成绩观察组[(41.0±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3.9±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学生总成绩[(82.6±5.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5.3±4.9)分]。 结论 PBL在影像诊断教学中,能强化学生自主影像诊断思维,提高学习目的性及积极性,最终提高影像诊断的临床实践能力。
2016, 32(23):37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该校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普招班)11个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11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名。实验组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操作复习后进行技能考核,对考核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实验组学生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P<0.01);且实验组学生各项目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护理学基础技能培训中使用同伴教育法,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016, 32(23):3724.
摘要:【提 要】 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医科院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医学领域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生力军,满足国家医学创新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大创计划的实施不仅要重点把好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质量关,还要注重实施过程如何协调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障,比如健全激励保障制度、落实评审机制等。
2016, 32(23):3726.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其合理使用方法。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 000例进行用药分析,通过观察用药疗效及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制订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的了解。 结果 通过观察用药效果发现,44例患者耐药性严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0%;通过统计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发现,患者对抗菌药物了解较少,其中了解最多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 结论 抗菌药物效果好,使用广泛,但是在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用药人群,注意剂量合理,规范用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耐药性。
2016, 32(23):37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在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查的67个临床科室及医技部门并采用常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选取将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应用项目管理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后的相同科室作为观察组,通过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转运等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比较项目管理实施前后医疗废物管理效果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模式实现了科室分类收集标准化、暂存处管理规范化、运送人员专职化、运送路线时间固定化的目标,医疗废物处理检查不合格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项目管理使临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性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3):37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科就诊的患者38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及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4%、2.60%、0,对照组分别为6.77%、10.94%、3.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2016, 32(23):3732.
摘要:【提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乌镇互联网医院模式的提出,许多医院都在思考如何将医疗、医院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医疗信息工作者们也都纷纷做起了各种尝试,该院也开展了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宣教探索研究与实践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健康宣教服务的时间、地点与空间,为孕产妇提供了孕期全周期的、随时可及的健康保健宣教服务。
2016, 32(23):3735.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