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 32(24):3741.
摘要:【提 要】 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崛起,医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医院内感染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护理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于医院控制感染显得十分重要。该文从手卫生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洗手方法、外科手消毒及效果监测等方面进行阐述,特别是洗手方法中的七步洗手法,增加了对手腕的清洗,加强了这一细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手卫生步骤。希望以此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患者创建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2016, 32(24):37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EphA2基因表达沉默对胃癌AGS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机制。 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AGS细胞接种于6孔板并分为EphA2 si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EphA2 siRNA转染胃癌AGS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细胞EphA2的表达,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EphA2 siRNA组的EphA2 mRNA相对表达量(0.343±0.03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950±0.036)和空白对照组(0.997±0.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 siRNA组胃癌AGS细胞呈上皮细胞样,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呈间质样细胞;EphA2 siRNA组的侵袭细胞数[(29.1±2.6)个]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52.2±2.6)个]和空白对照组[(56.2±4.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 siRNA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而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沉默AGS细胞EphA2的表达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转化,降低AGS细胞的侵袭力,上调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性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
2016, 32(24):374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氢气吸入对重度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组织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选取美国癌症研究所雄性小鼠56只,体质量20~25 g,均为5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氢气组(B组)、脓毒症组(C组)和脓毒症+氢气组(D组),每组14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B组和D组于CLP后1、6 h吸入2%氢气1 h。CLP后24 h进行行为学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血中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随后处死小鼠取中段空肠,对肠道组织进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并评分;检测血液及肠道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 结果 与A组比较,C组和D组行为学评分、肠道组织凋亡指数、血生化指标(ALT、AST、BUN、Cr)水平及血清和肠道组织MDA水平升高,SOD和CAT活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上述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行为学评分、肠道组织凋亡指数、血生化指标水平及血清和肠道组织MDA水平降低,SOD和CAT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氢气吸入对重度脓毒症小鼠肠损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凋亡作用及对内源性氧化还原平衡状态的维持有关。
2016, 32(24):3751.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广东东莞仁康医院2013年1月1日至6月30 日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351例。按科室分别统计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指征的用药比例、合理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 结果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78%(94/351),符合卫生部低于30.00%的要求;各科室有指征用药基本位于50.00%以上,平均使用时间小于24 h,但术前0.5~2.0 h用药的比例不高[65.96%(62/94)]。 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卫生部要求,用药时机趋于合理。
2016, 32(24):375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VLCD)对超体质量和肥胖患者形态及人体成分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和内分泌科收治的超体质量和单纯性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VLCD干预前、干预2个月(8周)及干预后4个月(16周)患者人体形态指标及成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VLCD干预8周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骨骼肌、体脂百分数、腰臀脂肪比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8周比较,干预后16周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百分数、腰臀脂肪率比等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VLCD干预8周能明显改善超体质量及肥胖患者的体质量、腰臀比、体脂肪、内脏脂肪,且不易反弹,对心血管事件有重要预防意义。
2016, 32(24):37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行宫腔操作与宫腔粘连程度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共92例,根据其末次妊娠的宫腔操作方式分为人流组(37例)、稽留流产组(46例)及产后清宫组(9例)。比较三组患者宫腔粘连程度及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并分析宫腔操作次数与宫腔粘连程度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月经改善情况的关系。 结果 产后清宫组宫腔粘连轻度发生率及月经改善率最低,其次是稽留流产组,人流组最高,但三组患者宫腔粘连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宫腔粘连轻度发生率及月经改善率越低,但不同操作次数宫腔粘连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粘连的严重程度与宫腔操作次数及末次妊娠的宫腔操作方式无明显相关性,故清宫术中医生宫腔操作技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在清宫术中尤为重要。
2016, 32(24):376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掌叶半夏蛋白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掌叶半夏蛋白组(1.25、5.00、10.00 μg/mL)、阳性对照组(5.00 μg/mL顺铂)。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相对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B细胞淋巴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 结果 作用24 h后,掌叶半夏蛋白组与阳性对照组吸光度(OD)值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掌叶半夏蛋白组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掌叶半夏蛋白组与阳性对照组在G0~G1期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明显增多,而S期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掌叶半夏蛋白组呈剂量依赖性;掌叶半夏蛋白组与阳性对照组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Bcl-2、Caspase-3表达水平及Bcl-2/Bax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掌叶半夏蛋白组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掌叶半夏蛋白可调节人肺癌细胞株 A549抗凋亡/促凋亡因子(Bcl-2/Bax)平衡,从而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2016, 32(24):3763.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南充市社区门诊患者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签约率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2015年8~9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共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患者500 名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 500 份,有效回收问卷485份,有效回收率为 97.0%。 结果 485例社区门诊患者中,有198 例(40.8%)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有126 例 (26.0%)签约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患有慢性病、就诊择医倾向、是否有转诊经历的社区门诊患者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门诊患者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了解程度不高,签约率偏低,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家庭医生定位,完善社区家庭医生培养机制,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和补偿机制,夯实信息化基础。
2016, 32(24):37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高糖)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在不同浓度葡萄糖(5.5、11.0、22.0 mmol/L)培养基进行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率,采用划痕实验检测SGC-7901细胞的迁移指数(MI),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SGC-7901细胞的侵袭力。 结果 24、48、72 h各时间点5.5、11.0、22.0 mmol/L葡萄糖组光密度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22.0、11.0 mmol/L葡萄糖组明显高于5.5 mmol/L葡萄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SGC-7901细胞增殖率逐渐增大。5.5、11.0、22.0 mmol/L葡萄糖组24 h MI分别为0.394±0.058、0.510±0.044、0.615±0.039,48 h MI分别为0.548±0.058、0.685±0.009、0.782±0.038;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SGC-7901细胞MI逐渐增大,22.0、11.0 mmol/L葡萄糖组明显高于5.5 mmol/L葡萄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11.0、22.0 mmol/L葡萄糖组的穿膜细胞数量分别为(45±5)、(71±4)、(90±10)个,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发生侵袭的SGC-7901细胞数量逐渐增多,22.0、11.0 mmol/L葡萄糖组明显高于5.5 mmol/L葡萄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糖环境可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提高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2016, 32(24):37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明确留守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及影响因素,完善流行病学监测及管理,为留守妇女RTI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留守妇女及非留守妇女共36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殖健康相关问卷及实验室检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RTI病原体分类及构成、RTI与年龄的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60名调查对象中检出8例梅毒螺旋体感染、28例沙眼衣原体感染、48例解脲支原体感染、16例淋球菌感染、16例滴虫感染、28例真菌感染。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对输血传染、注射传染、性交传染、孕妇胎传、母乳喂养及蚊虫叮咬等艾滋病已知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留守妇女对同桌吃饭这一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留守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妇女感染性传播RTI(除艾滋病)及非性传播RTI疾病的风险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支原体感染最为明显;各年龄段留守妇女性传播与非性传播RT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性传播RTI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而非性传播RTI发生率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结论 加强留守妇女RTI防治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健康筛查及干预,有助于降低留守妇女RTI的风险。
2016, 32(24):3773.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探索青光眼患者个性化自我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眼科就诊的18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结果 180例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为68~214分,平均(151.22±22.45)分,其中,自我管理水平中等及以上52例,占 28.89%,自我管理水平较低128 例,占71.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1 500元,居民医保,分居/丧偶/离异,缺乏社区干预与低自我管理水平相关[比值比(OR)=3.345、2.523,3.612, 5.966,2.056,4.432,P<0.05];高中或中专、大专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或等于1 500元,职工医保,已婚,积极的社区干预与中等及以上自我管理水平相关(OR=2.736、4.065,2.722,2.922,1.569,1.999,P<0.05)。 结论 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其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经济负担、家庭支持、社区干预。
2016, 32(24):37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判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1年6 月至2016年6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或)住院诊断的AIT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AIT组),根据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正常组,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16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66例)。同时选取40例同期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血清学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各组研究对象不同功能状态下AIT的超声特征,测量各组甲状腺长、宽、厚径及峡部厚径与甲状腺上动脉(STA)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心率(HR)。 结果 各分组研究对象甲状腺各径线值及体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IT患者低回声检出率[94.12%(96/102)]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低回声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与正常组、甲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组血供分级以Ⅰ、Ⅱ级为主,甲减组以Ⅱ、Ⅲ级为主,均较正常组及对照组丰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与甲减组的STA内径、PSV、PSVmax及RI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减组及甲亢组PSVmax高于正常组,且甲亢组高于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甲亢组HR显著快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AIT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
2016, 32(24):37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循环大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及分布情况。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胸部、腹部或胸腹部CT的40岁及以上检查者3 814例,其中40~<50岁1 412例,50~<60岁1 962例,≥60岁440例。统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检查者体循环大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及钙化部位、数目。 结果 40~<60岁男性体循环大动脉、胸动脉、冠状动脉及腹部大动脉钙化检出率明显高于该年龄段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60岁检查者的体循环大动脉、胸动脉、冠状动脉及腹部大动脉钙化检出率明显高于40~<50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0、50~<60、≥60岁3个年龄段中男性体循环大动脉钙化、胸动脉、冠状动脉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主动脉钙化检出数目最多是主动脉弓,其次是胸部降主动脉,而钙化数目检出最少是升主动脉;男性下腹主动脉钙化数目最多,其次是中腹主动脉,女性中腹主动脉钙化数目最多,其次是下腹主动脉;不同年龄段检查者均为下腹主动脉钙化数目最多,其次是中腹主动脉,上腹主动脉钙化数目最少。 结论 年龄及性别均对大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及数目产生影响,其腹部大动脉钙化最好发部位是中下腹主动脉,胸部是主动脉弓,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提示价值,应引起重视。
2016, 32(24):37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终止妊娠时机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孕期终止妊娠对新生儿结局产生的影响。 结果 120例GDM患者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26例(21.67%)、HELLP综合征17例(14.17%),发生胎膜早破18例(15.00%)、羊水过多11例(9.17%)、早产43例(35.83%);GDM孕妇在妊娠37~<40周时终止妊娠,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患病显著低于妊娠28~<37周组和大于或等于40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7~<40周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28~<37周及大于或等于40周,而大于或等于40周终止妊娠的新生儿发病率显著高于妊娠37~<40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满意组围生儿死亡、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患病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DM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为妊娠37~<40周,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是治疗GDM的关键,也是减少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2016, 32(24):37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ABC情绪理论对于改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015年1~12月在该科收治的152例AECOPD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组顺序编号,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ABC情绪理论进行护理。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入住ICU时间、脱机成功率、48 h复用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38.21±9.12)分]与SAS评分[(42.67±16.0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64±13.39)、(62.50±10.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9.59±2.24)d]、撤机时间[(21.87±5.11)h]、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4.44±3.3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2.07±2.86)d、(30.82±7.21)h、(19.18±4.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ABC情绪理论对AECOPD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4):38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评价手术对腰椎大体结构的影响,从而对手术方法做出客观评价。 方法 对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行PLIF、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前及术后腰椎、肾盆X线片相关参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测定的影像学各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LIF内固定术改善了滑脱患者腰椎、骨盆X线片相关参数,该术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6, 32(24):38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8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6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采用OAE、AABR进行筛查,并比较2种方法对听力损伤的检出率。 结果 观察组OAE及AABR方法检测未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E及AABR联合检测对听力损伤的检出率明显较单一方法提高。 结论 OAE和AABR联合应用提高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伤检出率,2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一检测更为合理、科学,值得临床应用。
2016, 32(24):38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5 年8 月至 2016年4月该科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取自手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 2.0 cm×2.5 cm~3.0 cm×3.5 cm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0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存活皮瓣质地柔软,不臃肿且外观满意,无明显色素沉着,与患指色泽相近;腕部供区无瘢痕痉挛,呈遗留线型疤痕,且腕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 结论 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及麻醉操作相对简便,供区损害小,皮瓣外观及感觉均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2016, 32(24):382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自制加味玉屏风口服液对某航天发射场新兵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甘肃地区2013年冬季入伍男性新兵194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编制序列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6例)。来场区前24 h内,观察组给予加味玉屏风口服液10 mL,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红糖水10 mL,每天2次。两组均给予综合性基础干预措施。统计新兵训练期间两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 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但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的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兵在服药期间及服用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结论 在综合性干预基础上,早期应用加味玉屏风口服液对新兵急性呼吸系统感染预防效果显著,不仅可进一步降低其总发生率,还能防止其爆发流行。
2016, 32(24):38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小肠CT成像(CTE)及气钡双重造影(DC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86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CE检查37例(CE组),行CTE检查35例(CTE组),行DCBE检查14例(同时行CE和CTE联合检查,DCBE组)。对三组患者的病变发生率及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探讨CE、CTE及DCBE对OGIB的诊断价值。 结果 CE组中,发现小肠阳性病变30例,漏诊3例,误诊1例,病变检出率为81.1%(30/37),诊断符合率为87.9%(29/33)。行CTE组中,发现小肠阳性病变24例,漏诊4例,误诊1例,病变检出率为68.6%(24/35),诊断符合率为82.1%(23/28)。DCBE组中,发现小肠阳性病变6例,漏诊7例,病变检出率为42.9%(6/14),诊断符合率为46.2 %(6/13)。DCBE、CE组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BE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E、CT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OGIB的诊断中,CE和CT小肠成像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OGIB的主要检查手段;DCBE诊断价值较低,可选择性使用。
2016, 32(24):3831.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9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FNA组(观察组)及DHS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下地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随访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6.0%(48/50)]高于对照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FNA与DHS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内固定物,但PFNA优势更明显,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下地负重时间短等优点,临床效果确切。
2016, 32(24):383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 方法 将该院住院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8%(4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39/46),且观察组尿频、尿急、尿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的复发率[2.2%(1/46)]低于对照组[10.9%(5/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4):3834.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接受NIPPV治疗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常规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血浆脑钠肽(BNP)、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 结果 治疗后30 min,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PaO2/FiO2)、HR、RR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BNP、APACHEⅡ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呼吸不协调,行气管插管。 结论 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早期应用NIPPV,可快速改善患者氧合状态,稳定呼吸、循环,减轻心肌损伤。
2016, 32(24):38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析不同术式在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 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9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损伤及其脊髓受压情况,分成甲组(33例)、乙组(30例)和丙组(32例),分别予以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复位加压侧块钢板固定术及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E级所占比例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有较高的总有效率,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手术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医生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从而确保疾病治疗的效果。
2016, 32(24):383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患者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和(或)临床证实的45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微腺癌组35例和垂体大腺瘤组10例)的MRI诊断及影像学资料,与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做对照研究对照,分析MRI的诊断情况。 结果 35例垂体微腺瘤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出31例,诊断率为88.6%。10例大腺瘤的诊断率为100.0%。垂体腺瘤的速率常数(Kep)值、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an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素瘤的Ktans值高于生长激素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的可靠方法,其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可提高垂体微腺瘤、大腺瘤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2016, 32(24):384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检测其炎症指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糖类抗原199(CA199)、铁蛋白的改变及早期继发感染的相关性,并及早进行抗感染治疗,对其相关资料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均表现出1种或1种以上炎症指标水平升高,其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25例,占69.44%(25/36);CRP水平升高27例,占75%(27/36);ESR水平升高16例,占44.44%(16/36);PCT水平升高11例,占30.56%(11/36);CA199水平升高7例,占19.44%(7/36);铁蛋白水平升高23例,占63.89%(23/36)。所有患者均使用1种或1种以上抗生素进行抗感染,36例患者经抗感染及综合护肝治疗后,其中27例病情随着炎症指标的恢复正常或下降逐渐康复,但仍有9例死亡,死亡率为25.0%。9例死亡中因出现消化道大出血4例,2例出现肝性脑病,2例出现顽固性腹水及肝肾综合征3例。 结论 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以腹腔、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多见,通过炎症标志物的检测早期识别感染,并及早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防止因感染导致的病情恶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死亡率。
2016, 32(24):3842.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 2015年1~12月收治的48例行TAPP的腹股沟疝患者(观察组)及90例行传统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腹股沟血肿及阴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随访腹股沟异物感及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4):38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肠结核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15例经手术病理或结肠镜活检证实的肠结核患者的CT征象。 结果 肠结核CT表现:(1)所有病例均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平均厚度约1.5 cm,增强扫描肠壁呈分层状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5例。(2)病灶周围改变:病变段肠管周围局限性炎症9例,结核性腹膜炎4例,腹水、盆腔积液9例。(3)病灶周围、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显示14例,平均短径约0.9 cm,其中2例淋巴结钙化。(4)其他表现:腹腔、盆腔内见斑点状钙化灶2例。有13例CT诊断首先考虑肠结核或感染性病变,1例诊断为结肠淋巴瘤,1例诊断为结肠癌。 结论 肠结核具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2016, 32(24):384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利用超声检查研究体检者年龄、肥胖与脂肪肝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健康体检的长沙市部分医保职工的体检资料,其中脂肪肝有385例。将1 726例体检者分为四组:青年脂肪肝患者122例作为A组,青年非脂肪肝患者807例作为B组,中老年脂肪肝患者263例作为C组,中老年非脂肪肝患者534例作为D组。对四组体检者进行超声与血生化等检查,比较四组体检者的年龄、体质量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结果 A 组体检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体检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检者的肝脏在超声下显示为轻度到中度,C组体检者的肝脏在超声先显示为中度到重度。 结论 年龄、肥胖与脂肪肝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合理膳食及规律饮食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强代谢,可有效预防与控制脂肪肝。
2016, 32(24):3848.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麻醉胃镜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为临床提供预防此类危险发生的方法及对策,从而减少或避免医疗差错、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方法 选取2009年3月17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该院接受麻醉胃镜的患者14 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麻醉胃镜检查或治疗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处理措施及效果。 结果 该组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护理因素:静脉滴注部位渗漏102例,输液针脱落并出血48例;咬坏胃镜4例;坠床摔伤2例。(2)麻醉因素:呼吸抑制628例。(3)胃镜操作医生因素:呛咳392例,咽喉部损伤48例,误入气管23 例,胃底部损伤18 例,腹腔积气2例。(4)综合因素:低血糖24例,心率过速18例,心率减慢9例,心律失常6例,血压下降9例,下颌关节脱位4 例,清醒延迟12例,上述病例经积极采取相应处理后,除1例转重症医学科外,其余病例顺利完成诊疗。(5)不确定因素:术后2 h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2例。 结论 麻醉胃镜因素与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管理及胃镜操作医生有关,全面护理配合、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的麻醉管理、胃镜操作者技巧、认真的工作态度是顺利完成麻醉胃镜的有力保障,认真落实每一操作环节是防范此类危险因素发生的关键。
2016, 32(24):3851.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4种不同抗生素组合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51例Hp阳性、内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A组62例,B组64例,C组63例,D组62例),在服用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的基础上,A组加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B组加服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C组加服阿莫西林+呋喃唑酮,D组加服四环素+呋喃唑酮。每种药物均使用推荐剂量,每天2次,疗程均为10 d。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4周后,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胃镜观察Hp根除情况。 结果 A、B、C、D四组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0%(54/60)、90.48%(57/63)、91.94%(57/62)、93.44%(57/6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5/60)、6.35%(4/63)、6.45%(4/62)、8.20%(5/6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种方案的Hp根除率接近且满意,都可作为根除Hp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2016, 32(24):385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锦红汤加味结合西医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04年1月至2015 年12月收治的152例住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8%(69/76)]明显高于对照组[73.7%(56/76)],而无效率[9.2%(7/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0/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 锦红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6, 32(24):3855.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和镇痛方法应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需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及布托啡诺联合曲马多镇痛,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及曲马多镇痛,比较两组治疗后麻醉情况和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 观察组患者达T6阻滞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24、48 h VAS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及布托啡诺联合曲马多镇痛临床效果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16, 32(24):38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3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并发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53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并发VAP 72例,其中各类细菌混合感染者9例,占12.5%;单一细菌63 例,占87.5%。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1%;药敏试验显示,32例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治愈或好转61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15.3%。 结论 VAP是由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混合细菌感染导致,在采取经验性抗菌治疗前,留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尽早明确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预后。
2016, 32(24):385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直肠癌外科规范化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 3月至2016年 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注射在肿瘤周围肠管的浆膜下层,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注射在肿瘤周围肠管的浆膜下层。观察两组患者淋巴检出数目与12枚与以上淋巴检出率(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淋巴检出数目[(11.92±5.25)个]多于对照组[(7.42±3.47)个],且淋巴结检出率[52.6%(20/38)]高于对照组[8.0%(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确使用纳米碳注射液能够提高术中检出淋巴数量及淋巴检出率,为更准确地分期提供临床依据。
2016, 32(24):386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避孕药口服对多次人工流产术后子宫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门诊因早孕(≥2次流产史)而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加避孕药组(101例)、避孕药组(102例)和对照组(97例)。所有患者均在人工流产术后2周和月经第1次复潮后2周来医院复诊。观察临床症状、血红蛋白变化(人工流产前及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差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螺旋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等。 结果 电刺激治疗加避孕药组在腹痛程度(包括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及阴道出血时间等方面均低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早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且避孕药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加避孕药组人工流产前及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差值为(2.36±1.47)g/L,避孕药组为(3.60±1.70)g/L,对照组为(6.21±2.47)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加避孕药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RI、PI及S/D优于避孕药组和对照组,且避孕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仿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避孕药口服促进多次人工流产术后镇痛及子宫修复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无创的治疗方法。
2016, 32(24):38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2例IHS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研究152例IHS患儿中,病因明确115例,其中属感染因素105例,非感染因素10例;病因不明确37例。105例病因明确的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92例,其中居首位的是巨细胞病毒感染(55例),其次为EB病毒感染(18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8例)。10例病因明确的非感染患儿中,先天性胆道闭锁6例,胆总管囊肿2例,遗传代谢性疾病2例。经治疗,99例治愈,42例病情好转,8例无效,1例肝硬化伴腹水自动出院,2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致颅内出血死亡。 结论 IHS病因复杂,与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占首位,故针对婴儿期黄疸患儿,应尽早完善TORCH、输血免疫全套、血培养、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改善预后。
2016, 32(24):3865.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响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待产分娩的妊娠孕妇144例,其中子痫前期患者73例(子痫前期组)、健康妊娠孕妇71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β2-MG水平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 结果 子痫前期组孕妇的MAP、β2-MG浓度值高于对照组,而孕周、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eGFR是决定血清β2-MG水平的影响因子(R2=0.36;P<0.01);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 0.759~0.897,P<0.01),血清β2-MG最佳筛查阳性界值为1.97 m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和70.4%。 结论 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β2-MG检测能够反映肾脏损害,血清β2-MG对子痫前期有中等度的诊断参考价值。
2016, 32(24):38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4年3月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VVH联合HP治疗的4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测指标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临床疗效。 结果 42例乌头碱中毒患者中,38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6例出现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24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出现II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出现心室颤动;18例患者休克;1例发生顽固性室颤(持续心肺复苏110 min)。经CVVH联合HP治疗及常规综合治疗,4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 结论 早期HP联合CVVH治疗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2016, 32(24):38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3种肠内营养注入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年该科收治的置有鼻肠管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利用营养泵持续输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B组采用输液器分次匀速输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C组采用注射器分次注入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腹胀、腹泻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A组腹胀、腹泻及高血糖的发生率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营养泵持续输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增加营养的吸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6, 32(24):38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骶骨岬悬吊术在子宫脱垂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0例实施腹腔镜骶骨岬悬吊术的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盆腔脏器脱垂量表评分(POP-Q)、生活质量评分(QOL)、性生活质量评分(PISQ-31)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后,患者POP-Q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盆底不适量晴、盆腔脱垂、肠道脱垂及排尿相关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PISQ-31较治疗前大幅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出现慢性盆腔疼痛1例,下腹坠涨感1例,压力性尿失禁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3/210),经治疗后恢复,未出现其他严重情况。 结论 腹腔镜骶骨岬悬吊术应用于子宫脱垂治疗中,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016, 32(24):387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异位患者168例,根据患者临床病情与患者意愿相结合的原则分为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及相应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及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口小、恢复快、护理工作具有针对性等特点,腹腔镜治疗方法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
2016, 32(24):3874.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粪菌胶囊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护理经验。 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IBD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服用粪菌胶囊的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方法。 结果 43例粪菌胶囊治疗过程中满意度为90.7%(39/43);经过规范的护理流程,治疗有效率达78.9%。 结论 实施规范的护理流程对保证粪菌胶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重要意义。
2016, 32(24):38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上颌窦穿刺并置管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对该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儿童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行上颌窦穿刺的护理操作及管道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84.8%(39/46),二次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9%(5/46);平均治疗时间为8 d,其中治愈26例(59.1%),明显好转16例(31.8%),未愈4例(9.1%)。 结论 有效的护理质量不仅提高了治愈率、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还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016, 32(24):3878.
摘要:【提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医学教育领域呈现出新的形势与特点。在当前形势下,医患关系持续紧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高,而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教学阶段也面临着患者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实习阶段的学习效率成为临床实践教学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神经解剖学知识对神经外科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的理解至关重要,作者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综合利用视频图像资料、三维模具、床旁教学与手术观摩等多种可视化手段,强化在学生对神经解剖学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直接、更形象地掌握神经外科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深化对神经外科知识的理解。
2016, 32(24):388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术观摩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在该院心内科临床实习的护生24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应用手术观摩结合Sandwich教学法。通过理论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对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观察组护生临床理论成绩﹑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观察组护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 结论 手术观摩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生实习教学中被护生接受,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6, 32(24):388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普外科实习带教中应用效果。 方法 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来该院普外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实习生中抽取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而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及考核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实习生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程度、知识广度、课程内容印象性、教学方式新颖度各问卷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BL教学法在普外科实习带教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及借鉴。
2016, 32(24):3883.
摘要:【提 要】 近年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迅速提升,但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在于促进学校发展,实现为社会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办学目标。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现有体制和机制的条框中,应跨越出来,完善自身的分级管理运行模式,逐渐向更高级的类别进行过渡,为国家高校资源增添一份活力和动力。
2016, 32(24):388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中产生差错的原因,减少静脉药物调配的错误,提高药师队伍的自身素质,保证静脉滴注安全。 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PIVAS 2013年8~12月记录的各类差错并进行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制订并实施防范措施后,再收集2014年5~9月的各类差错,对比防范措施实施前后各环节的差错率,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和改善工作质量,实现用药的安全性。 结果 方法措施实施后,各差错发生频率均较改进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配置差错和复核差错,差错下降率分别高达85.71%和83.33%,且大大降低了内差,基本排除了外差。 结论 PIVAS对于差错发生后的分析以及对于相同或类似差错的进一步防范,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常抓不懈,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2016, 32(24):3889.
摘要:【提 要】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医院能源消耗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医院节能降耗潜力十分巨大,开展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对策及方法,以帮助医院有效地开展好节能工作,并结合案例分析,指出节能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2016, 32(24):389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6月该院微生物实验室的300例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对其采集质量、运送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包括59例血标本,132例痰标本,84例尿标本和25例粪标本;2015年7~12月在标本采集、运送过程内实施PDCA循环管理改进,制订临床医生采集、运送标本管理制度,对全院采集、运送、检验人员进行定期规范培训,每月定期进行考核,对采集、运送过程内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解决措施,保证检验质量。 结果 管理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23.3%(70/300),不合格标本因素为不准确方法采集后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非标准痰液和标本污染且未及时送检、未按规范方法进行采集后污染、标本未及时送检;其中非标准痰液构成比最高[57.2%(40/70)]。实施管理后,血标本、痰标本、尿标本、粪标本内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优化标本采集与运送流程,保证采集、运送与检验质量。
2016, 32(24):3894.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及处理对策。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15年7~12月该院培训干预后的1 600人次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进行了调查,并与2014年7~12 月该院培训干预前的1 600人次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手卫生执行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影响手卫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寻找处理方法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效地控制了医院内感染。
2016, 32(24):3896.
摘要:【提 要】 该文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廉政风险、内控机制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廉政风险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监管查处4个方面探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腐败案件易发高发的原因,并对廉政风险内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2016, 32(24):3899.
摘要:【提 要】 医院综合档案涉及医院行政系统整体,信息容量丰富,价值巨大。但由于管理理念的限制,大多数医院的档案资源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在业务开展、成果编研、数字化应用、科研产出等方面均存在着困难与不足。在大数据时代与循证思维的医学新常态背景下,该文通过详细分析医院综合档案在业务开展、辅助决策、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价值,针对性地提出精细业务、深入编研、加强数字化应用等开发医院综合档案资源的详细措施。
2016, 32(24):3901.
摘要:【提 要】 运用互联网技术,自主研发了妇幼保健区域孕产妇孕前、孕中和产后全程医疗保健信息网,并应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区域妇幼保健健康大数据分析中心。医院专家通过云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确定区域孕产妇孕前、孕中和产后全程妇幼保健服务,实现医患互动、体征测量、社交分享等信息共享,达到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从信息孤岛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满足孕产妇的生育健康及康复保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验证了妇幼保健+互联网应用的可能性及有效性。
2016, 32(24):3903.
摘要:【提 要】 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和专业医师水平相差悬殊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形成专业医师培训的标准和机制。该文介绍了泰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和日常培训状况。对比泰国和中国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状况发现,在双语教学培训模式、交流轮转机制、国家财政支持方面,对我国的专业住院医师培训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2016, 32(24):3905.
摘要:【提 要】 医院环境微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同时也与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密切相关,在创造良好医院环境的前提下,才有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及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能力和水平,避免或减少医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伤害。严谨沉着冷静的应对态度、科学的应对方法、恰当的防护措施、安全的用具、规范的操作、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的补救措施等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安全才有保障。
2016, 32(24):3908.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