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可溶性CD40配体对K562细胞增殖及生存素mRNA和IL-8表达的影响

      2016, 32(4):481.

      摘要 (8263) HTML (0) PDF 1.00 M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人白血病 K562 细胞增殖、生存素(survivin)mRNA表达和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CD40L对K562 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RT-PCR检测survivin mRNA 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8表达情况。 结果 不同浓度的sCD40L(0.5、1.0、1.5、2.0、2.5 μg/mL)对K562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可降低survivin mRNA及IL-8的表达水平;sCD40L细胞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K562细胞组,survivin mRNA及IL-8表达水平均低于K562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结论 sCD40L 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 K562 细胞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sCD40L 抑制K562 细胞增殖可能与survivin mRNA及IL-8表达水平下调相关。

    • 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应用于鼻腔手术后气道管理临床研究

      2016, 32(4):484.

      摘要 (8365)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制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应用于五官科鼻腔手术后的气道管理。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 年3月行五官科鼻腔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作为加强型鼻咽通气道组,术毕在膨胀止血海绵中放置加强型鼻咽通气道保留鼻腔通气;B组作为对照组,术毕采用传统单纯填塞膨胀止血海绵。通过术后24、 48 h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睡眠质量、口干程度评分,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加强型鼻咽通气道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折性;A组患者24、48 h睡眠质量、口干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型鼻咽通气道用于五官科鼻腔手术后气道管理可增强气道管理安全性及患者舒适度。

    • 热休克蛋白60对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影响

      2016, 32(4):487.

      摘要 (8104) HTML (0) PDF 1.00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60(HSP60)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方法 在急性胰腺炎模型复制成功后1、5、10 h,分别收集胰腺组织和血清,采用real time-PCR法测定胰腺组织中HSP60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在模型复制成功后1、5、10 h,胰腺组织HSP60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胰腺组织HSP60表达逐渐下降,而胰腺组织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HSP60的低表达可能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 影响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6, 32(4):489.

      摘要 (6815)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影响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22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规范服药患者157例(A组)和不规范服药患者71例(B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的相关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生随访和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差、自费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龄、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差、自费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规范接受治疗。

    • t-PSA和f/t-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016, 32(4):492.

      摘要 (8305)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入组标准,收集2007~2014年在该院行前列腺增生(110例)和前列腺癌(7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查阅详细的病历资料,对两组患者入院时t-PSA及f/t-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血清t-PSA、f/t-PS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PSA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247,P<0.05),f/t-PSA 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s=-0.298,P<0.05)。 结论 血清 t-PSA、f/t-PSA水平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且与Gleason评分有关。

    • 每天短时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2016, 32(4):494.

      摘要 (8304)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每天短时血液透析(sDHD)对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序贯治疗法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CHD)治疗2个月后,转为sDHD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及肾功能,计算患者的溶质清除指数(SRI)、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测定患者干体质量(DW),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及四肢抽搐发生率变化,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CHD和sDHD治疗前后患者心脏的A 峰与E 峰流速比值(E/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 结果 与CHD比较,sDHD治疗2个月后,其反映患者透析充分性的指标SRI和TACure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DW、血清TP、Alb及血红蛋白(Hb)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低血压、高血压、抽搐发生率及透析后体质量变化较CHD期间明显降低。而反映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心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较治疗前明显减低,E/A<1的患者增多,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CHD比较,sDHD能够保证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透析相关的急性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EGFL7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2016, 32(4):497.

      摘要 (8215) HTML (0) PDF 1.00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40例鼻咽癌患者蜡块标本(研究组)及20例鼻咽炎患者炎症组织(对照组)中EGFL7的表达;采用CD31抗体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EGFL7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MVD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EGFL7阳性表达率均很高(研究组为92.5%,对照组为85.0%),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EGFL7高表达率(37.9%)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中EGFL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EB病毒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EGFL17表达高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earson 相关分析发现,EGFL7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700,P=0.000)。 结论 EGFL7在鼻咽癌细胞中有表达,并与鼻咽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其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的生成参与鼻咽癌的发展,有可能成为反映鼻咽癌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 妊娠期父源抗原特异性激活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2016, 32(4):500.

      摘要 (19519)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诱导调节性T细胞扩增与父源抗原的关系。 方法 建立正常妊娠(n=15)、流产倾向(n=15)、第三方交配(n=15)及假孕(n=6)共四组小鼠模型,观察调节性T细胞水平和激素含量变化。通过抗原特异性验证将父源抗原预免疫小鼠来源的调节性T细胞过继滴注到孕鼠体内,观察其对胚鼠的保护作用。 结果 流产倾向组与正常妊娠组孕鼠体内黄体酮、雌二醇、雌三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滴注父源抗原特异性激活调节性T细胞或经父源抗原预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后,孕鼠流产率下降,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 结论 妊娠期调节性T细胞扩增发挥保护作用的是父源抗原特异性激活,并非单一激素含量变化引起。

    • 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90例疗效探讨

      2016, 32(4):503.

      摘要 (7970)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创伤性视神经病变(TON)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90例(98眼),根据患者治疗用药情况将其分为甲泼尼龙组30 例(36眼)、地塞米松组30例(32眼)、对照组(不予激素常规治疗)30例(30眼)。对比观察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在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 结果 甲泼尼龙组和地塞米松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47.22%、34.38%,对照组为13.33%。甲泼尼龙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泼尼龙组与地塞米松组在0~<8、8~<24、24~<72 h 给药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72 h后给药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均能治疗TON,甲泼尼龙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优于地塞米松。受伤后8 h内只要无禁忌证,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受伤72 h后给予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是否使用还需权衡利弊。

    • 含咖啡因某维生素功能饮料对机体运动行为能力影响分析

      2016, 32(4):506.

      摘要 (20365)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含咖啡因某维生素功能饮料对人体运动行为能力的影响。 方法 2015年3月选取某高校35名学生为受试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去咖啡因的某维生素饮料)16例和咖啡因干预组(含咖啡因的某维生素功能饮料)19例。所有受试者干预前后开展PWC170机能试验、血清β-内啡肽水平测定、疲劳程度指数测定、背肌力和握力测试、15 s反弹跳测试及模拟篮球比赛测定。 结果 干预前,所有受试者PWC170、β-内啡肽水平、疲劳程度指数、背肌力、右手和左手握力、弹跳次数、弹跳最高高度及弹跳总高度、模拟篮球比赛中移动距离、平均速度、平均移动速度和最快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咖啡因干预组受试者PWC170、15 s反弹跳测试中弹跳最高高度、模拟篮球比赛中平均移动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饮用含咖啡因的维生素功能饮料可以适当提高人体运动行为能力。

    • 舒利迭/信必可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

      2016, 32(4):509.

      摘要 (7913)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COPD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信必可联合噻托溴铵组;B组: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组;C组:噻托溴铵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测定三组治疗前George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6分钟行走距离(6-MWD)、肺功能指标、急性发作次数变化。 结果 三组治疗后生活质量、6-MWD、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A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较B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用药是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最优选择方案,信必可联合噻托溴铵组相对于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组可明显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 sFlt-1和PLGF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2016, 32(4):512.

      摘要 (8483)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建卡和住院分娩的妊娠高血压孕产妇6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建卡和住院分娩的正常孕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孕周在30~36周孕产妇血液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Flt-1、PLGF水平。 结果 研究组患者sFlt-1、PLGF水平及sFlt-1/PLGF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孕妇sFlt-1、PLGF水平及sFlt-1/PLGF比值与自然分娩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孕妇sFlt-1、PL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孕妇sFlt-1、PL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0~<40岁孕妇sFlt-1水平、sFlt-1/PLGF与22~<30岁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LGF水平与22~<30岁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Flt-1、PLGF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可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及预测孕妇分娩状况。

    • 微量清蛋白尿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2016, 32(4):514.

      摘要 (7875) HTML (0) PDF 1.00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量清蛋白尿(MAU)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造影患者116例,按造影结果分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A组)66例和脑血管造影正常组(B组)50 例。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1级)<50%、中度(2级)50%~<70%、重度(3级)70%~<100%。分别检测各组的MAU水平及与狭窄部位有无相关性。 结果 A组MAU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MAU水平与狭窄部位无关(r=0.024,P>0.05),而与狭窄程度相关(r= 0.46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U被筛选引入回归方程, MAU:偏回归系数β=0.019,P=0.001。 结论 微量MAU水平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子,且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2016, 32(4):517.

      摘要 (8031)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该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况,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 方法 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37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头和锐器伤32例,发生率为86.49%,血液和体液造成的黏膜暴露5例,发生率为13.51%;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一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 结论 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风险,实施标准预防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 云阳县基层医务人员麻风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16, 32(4):520.

      摘要 (8165)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加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麻风病健康教育,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从而做到麻风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畸残的发生。 方法 抽取1995~2015年有麻风病乡镇的部分医务人员,在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前后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次健康教育前调查60人,知晓9人,知晓率为15.00%;健康教育后调查62人,知晓37人,知晓率为59.68%,调查前后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4,P<0.01);健康教育后,除第①、⑧、⑨题外,其他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对早期发现麻风病、控制其传染源、减少畸残发生及消除、消灭麻风病意义重大。

    • 提高县级综合医院门诊护士应急能力的探讨

      2016, 32(4):522.

      摘要 (6643)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提高县级综合医院门诊护士应急能力的对策。 方法 通过对天府新区人民医院门诊护士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特点进行分析,采取增强门诊护士应急意识的培养、应用PDCA管理法加情景模拟法加强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加强门诊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对策。 结果 对策实施后门诊护士在应急理论知识和应急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能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结论 该院采取的对策能提高门诊护士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保证门诊工作安全、有序、高效运行,保障患者安全,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 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16, 32(4):524.

      摘要 (787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喉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和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70岁、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将其分为喉罩组(A组)40例和内镜面罩组(B组)40例。A组患者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 μg/kg)、丙泊酚(1.5~2.0 mg/kg)、罗库溴铵(0.3 mg/kg),置入喉罩,控制通气,连接T型接头进行检查。B组患者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 μg/kg)、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0.5~1.0 mg/kg)使患者达到Ramsey 2~4分,内镜面罩辅助通气,并通过面罩检查孔经鼻腔进行检查。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检查中(T2)、检查后(T3)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和复苏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的满意度。 结果 A组患者在T2时MAP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其他时点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苏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使用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安全有效,与喉罩静脉全身麻醉比较具有对循环影响小、患者复苏快且不降低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优点。

    • >综述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答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2016, 32(4):527.

      摘要 (8031)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miR-758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2016, 32(4):530.

      摘要 (7415)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尿激酶在血管吻合术中的应用进展

      2016, 32(4):532.

      摘要 (8096) HTML (0) PDF 1.00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青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016, 32(4):535.

      摘要 (7684)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16, 32(4):538.

      摘要 (7668)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转基因猪对异种移植的影响研究

      2016, 32(4):540.

      摘要 (7577)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治进展

      2016, 32(4):544.

      摘要 (667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HPV16 E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6, 32(4):546.

      摘要 (7936)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多巴胺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6, 32(4):549.

      摘要 (18684)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诊疗流程

      2016, 32(4):552.

      摘要 (7292)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meta分析

      2016, 32(4):555.

      摘要 (7448)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Cochrane、PubMed、Embase及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采用Cochrane协作网RCT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meta分析提取数据。 结果 (1)共纳入6个RCT, PNS患者共374例,其中试验组190例,对照组184例,纳入研究质量一般。(2)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相对危险度(RR)=1.23,95%CI(1.0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缓解[RR=1.08,95%CI(0.79,1.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疗效描述性分析,试验组可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化指标:24 h蛋白尿[标准化均方差(SMD)=-0.95,95%CI(-1.51,-0.38)],血浆清蛋白[SMD=1.19,95%CI(0.14,2.24)]。(4)纳入6个研究报道不良反应[RR=0.35,95%CI(0.25,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用足量泼尼松比较,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PNS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纳入研究质量一般,建议临床慎用。

    • 血管外科院内会诊分析

      2016, 32(4):558.

      摘要 (943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血管外科会诊病例的构成特点,为提高临床工作质量、确定教学重点提供参考依据,为血管外科与其他科室合作协同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方法 对该院 201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血管外科会诊的1 195例患者计算相关构成比及分析主要问题。 结果 平会诊1 115例(93.31%),急会诊80例(6.69%)。在急会诊中,最常见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32.50%)。所有会诊中前5位疾病分别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602例,50.38%)、动脉硬化闭塞症(85例,7.11%)、糖尿病足(46例,3.85%)、主动脉瘤/夹层(35例,2.93%)、颈动脉相关疾病(30例,2.51%)。请求辅助进行腔内介入操作70例,占5.86%。部分会诊存在指征把握不当、随访不足等问题。 结论 血管外科会诊除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外,请求血管腔内介入辅助治疗也占了相当比例。临床对血管外科疾病重视程度增加,但也暴露出当前医学教育中血管外科部分的严重不足。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探讨

      2016, 32(4):560.

      摘要 (7570)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方法 将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并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 气体与硅油术中玻璃体填充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6, 32(4):562.

      摘要 (7459)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气体与硅油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患者60例,分为硅油组和气体组,每组30例;其中硅油组患者给予硅油填充玻璃体腔,气体组给予20%全氟丙烷(C3F8)气体填充玻璃体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矫正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体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硅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硅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气体术中玻璃体填充应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术后矫正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其效果及安全性优于硅油填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6, 32(4):564.

      摘要 (7560)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妇女100例,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定其腰椎骨(L1~4)、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BMD),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总及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A 组24例(无病变组)、B 组47例(轻度病变组) 和C 组29 例(中重度病变组);另根据骨密度情况分为两组,骨质疏松组38例与非骨质疏松组62例。记录各组受试者的年龄、停经起始年龄、停经时长、BMI、腰椎骨BMD、股骨颈BMD和大转子BMD等指标。 结果 三组受试者停经起始年龄、体质指数(BMI)、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年龄、停经时长、股骨颈BMD、大转子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停经起始年龄、BMI、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停经时长及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部位B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二者均与年龄、停经时长有关。

    •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6, 32(4):566.

      摘要 (778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在该院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分别给予A组右旋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B组在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入镜后1 min(T2)、入镜后5 min(T3)、结束后1 min(T4)的血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 结果 B组患者在T3时HR[(95.00±14.2)次/分]明显较A组[(85.6±13.4)分]升高,SBP(12.5±2.7)P/kPa、DBP(7.5±2.0)P/kPa、SpO2(99%)均较A组[(14.8±2.4)P/kPa、(8.8±1.8)P/kPa、100%]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清醒镇静下行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可行的,且也是相对安全的。

    • 双侧PV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穿刺外展角的测量分析

      2016, 32(4):568.

      摘要 (785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测量及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横断面CT,探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穿刺外展角的安全范围。 方法 选取2014年1~9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横断面CT(男、女各80例),首先确定半椎体平面(近似半圆形)的重心为穿刺终点,分别测量经椎弓根外缘(穿刺最大角)、内缘(穿刺最小角)至终点的连线与矢状线的夹角。 结果 男女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1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22.1±1.4)°、(7.5±2.1)°和(14.6±1.8)°;T12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37.5±1.1)°、(14.5±2.1)°和(23.0±1.5)°;L1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23.8±1.5)°、(9.8±2.2)°和(14.0±1.8)°;L2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19.5±1.8)°、(6.2±2.2)°和(13.3±2.1)°。 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在行双侧PVP时,选择半椎体平面的重心为穿刺终点,根据不同椎体的安全角度进行穿刺,能降低穿刺风险,获取最佳疗效。

    • 应用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 32(4):570.

      摘要 (7792)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减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传统DHS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 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2016, 32(4):572.

      摘要 (7579)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 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量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相关资料。 结果 60 例患者中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50.00%(30/60)和26.67%(16/60),无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占41.67%(25/60)。其中焦虑情绪的占31.67%(19/60),抑郁情绪的占8.33%(5/60),焦虑、抑郁情绪的占18.33%(11/6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分分别为(54.76±17.61)、(48.93±16.39)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抑郁自评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大于3年的患者抑郁自评分高于病程小于3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小于1年的患者焦虑自评分高于病程大于1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的患者焦虑自评分高于年龄大于25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同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的焦虑抑郁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庆地区类风湿关节患者在病程中常常伴抑郁、焦虑情绪,男性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疾病早期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多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应注意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处理及治疗。

    • 自凝刀微创手术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

      2016, 32(4):574.

      摘要 (766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自凝刀微创手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0 月在该院有过治疗经历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自凝刀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研究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慢性宫颈炎中采用自凝刀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有效,有利于改善患者治愈率,减少出血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某院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

      2016, 32(4):576.

      摘要 (7568)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临床预防和调整治疗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2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Ⅰ组(142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为Ⅱ组(184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并发症的变化。 结果 Ⅱ组小于34周胎龄的早产儿比例明显增加,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出生体质量小于2 000 g的早产儿概率较Ⅰ组增加,两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3年比较,新生儿硬肿症、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经过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败血症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 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分析

      2016, 32(4):578.

      摘要 (743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对胎肺成熟的足月胎儿及时终止妊娠,未足月者先给予保守治疗,胰腺炎病情好转者继续待产至足月,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终止妊娠并进行外科手术。 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胰腺炎症状、体征及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指标均明显好转。32例患者中治愈3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6.9%。保守治疗治愈27例,孕妇及胎儿均存活;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5例,其中1例孕妇及胎儿均死亡,1例孕妇存活,胎儿死亡,其余3例孕妇及胎儿均存活。 结论 对于晚期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及时制订适合该疾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该疾病治愈率及孕妇胎儿存活率。

    • 小儿哮喘治疗前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分析

      2016, 32(4):581.

      摘要 (7075)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治疗前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恢复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哮喘患儿80例,以病程不超过1年的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1年的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弥散功能高于对照组,而肺总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及呼气流速峰值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小儿哮喘治疗前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治疗前病程越短,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越佳,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2016, 32(4):583.

      摘要 (756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LC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对照组):以高年资麻醉医生根据经验(临床生命体征变化)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丙泊酚的用量。B组44例(试验组):依据BIS监测动态数据判断术中麻醉深度并随时调整丙泊酚输注的血浆浓度。A组维持收缩压(SBP)11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DBP)70~100 mm Hg(含气腹因素);B组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后、插管后、手术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后各时间点的SBP/DBP、心率(HR)、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时间,并在术后评定有无术中知晓。 结果 B组在BIS监测下,各时段SBP、DBP、HR相对平稳,组内无显著变化,而A组各时段SBP、DBP、HR波动较大,组内差异明显。B组SBP、DBP、HR在多时点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 结论 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LC,术中应用BIS监测,可避免麻醉深度过深,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使丙泊酚的用药量显著减少,加快术后麻醉恢复,防止术中知晓。

    •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临床效果分析

      2016, 32(4):585.

      摘要 (751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挂线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和住院费用。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所用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费用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经济负担轻,值得临床推广。

    •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2016, 32(4):587.

      摘要 (7364)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重症哮喘临床特点,探讨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呼吸科室收治的72例重症哮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重症哮喘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3 d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和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哮喘病情凶险,容易诱发呼吸功能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对性药物、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尽快改善血气功能和肺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推拿手法治疗70例小儿胃脘积滞型厌食症临床观察

      2016, 32(4):589.

      摘要 (7113)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不同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胃脘积滞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安徽省中医院接受推拿治疗的患儿70例,随机将其分为优化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取优化推拿治疗与传统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且优化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优化组治愈率为62.9%,对照组为34.3%,优化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优化推拿治疗小儿胃脘积滞型厌食症较传统推拿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探讨
    • 全程人性化护理在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6, 32(4):591.

      摘要 (6066)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全程人性化护理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 80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术后给予全程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健康行为改善情况。 结果 研究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8,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条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全程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 32(4):593.

      摘要 (744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服务在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分析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32例和舒适护理组(B组)36例;A组产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采取常规措施护理,B组产妇均在采取常规措施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护理满意度及产妇的护理并发症等。 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护理满意度、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产妇在围术期采用舒适护理服务,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可切实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该舒适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室-病房护士联合干预对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自护能力的影响

      2016, 32(4):595.

      摘要 (7345)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病房护士联合围术期访视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社会心理适应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病房护士联合围术期访视,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二者不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 结果 观察组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意识、自我护理技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进行手术室-病房护士联合围术期访视,可提高患者早期的自我心理适应水平、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

    • 集束干预维护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2016, 32(4):597.

      摘要 (7290)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CLB)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并实施常规维护的61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ICU收治的留置CVC并实施CLB的6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每千个导管日CVC-RI发生率和护理人员CLB依从性的达标率。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CVC-RI发生率分别为2.32/1 000导管日、6.89/1 000导管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P<0.05),CLB依从性达标率分别为84.26%、45.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9,P<0.05)。 结论 CLB可明显降低CVC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大大提高护理人员CLB的依从性。

    •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骨科感染伤口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2016, 32(4):599.

      摘要 (7991)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骨科感染伤口中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 年2月收治的骨科感染伤口患者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并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并减少换药次数。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各项治疗指标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9%,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75.5%,37/49);研究组换药次数、感染控制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科伤口感染患者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从而间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教学探索
    • 医用物理学设计性实验探讨

      2016, 32(4):601.

      摘要 (7669)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医用物理学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过程,达到验证物理原理、解决物理问题等目的,在该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新时期创造性人才很好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创新性教育的一部分。该文就以时差法测声速为例来介绍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的内涵、要求及教学过程。

    • 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6, 32(4):602.

      摘要 (7655)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纵观放射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其应用与发展对于医学教育、临床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作用,传统医学影像学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和临床需要。针对这种需求的转变,该文探索一个全新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因为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改革不仅是为了医学影像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优化,经过改革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影像学人才。

    • 民办高校医学检验本科新生专业认同现状剖析—基于长沙医学院的调查

      2016, 32(4):605.

      摘要 (7565)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民办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新生专业认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加强专业认同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自编的“医学检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长沙医学院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新生专业认同(90.800±10.209)分;户口所在地、录取方式、在校担任干部对专业认同无明显影响,性别、家庭收入及就读原因对专业认同影响较大,女性、因自己喜欢而就读、家庭收入低的学生专业认同更高。 结论 医学检验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就读原因是影响专业认同的最主要因素。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生专业认同现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提高新生专业认同感。

    • 感染科人文关怀带教模式探索与成效

      2016, 32(4):607.

      摘要 (7332)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对感染科实习护生关怀能力的影响。 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创建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在实习护生入科第1天、出科前3 d进行关怀能力自我评价,比较护生关怀能力的变化。 结果 实施人文关带教模式后护生关怀能力总分[(189.3±13.5)分],认识维度均分[(51.6±9.8)分]、勇气维度均分[(70.2±6.5)分]、耐心维度均分[(67.5±4.8)分],较干预前[分别为(179.4±10.4)、(50.2±10.3)、(65.7±8.4)、(63.4±5.4)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关怀能力总分及认知维度得分仍低于常模[分别为203.1分、76.4分],勇气维度和耐心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分别为62.5分、61.0分]。 结论 实习护生关怀能力较低,应采取综合措施培养实习护生的关怀能力。构建人文关怀传递链、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及融洽的人际关系,对提高护生的关怀意识及关怀能力、提高实习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 探索性开展本科生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性竞赛的分析与思考

      2016, 32(4):609.

      摘要 (7951)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为医学专业本科生提供一个实际运用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理论的实践平台。 方法 在高年级本科生中探索性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性竞赛,根据GCP原则,分组讨论制订试验方案,并参与现场答辩评比。 结果 30名学生参赛,分为十组。GCP理论实际运用能力一项,最高36.5分,最低32.1分,平均(34.0±1.6)分。科研与创新能力一项,平均(15.1±0.7)分。但在基本能力方面,如写作能力,各小组之间分数无明显差异。 结论 通过药物临床设计性竞赛的方式实现了医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科研作风,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 微课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6, 32(4):612.

      摘要 (7622)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微课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6~ 8月在该科实习的26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人,试验组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微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1个月临床实习后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评估教学效果。 结果 在问卷调查方面,试验组单项分数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成绩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微课,较好地解决了神经外科内容枯燥难懂、手术入路抽象复杂、临床基本操作繁琐等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为其他学科教学引入微科提供示范作用。

    • 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

      2016, 32(4):614.

      摘要 (7730)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随着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该校以护理专业为主的办学特点,从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学生管理等几方面探索适合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病理学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需求,培养合格的、技术过硬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 中医药类独立学院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2016, 32(4):616.

      摘要 (7462)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更新快,学生难于掌握,传统的“填鸭式”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教学要求。通过总结生物化学多种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经验,对目前中医药类独立学院生物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针对不同知识点属性优化组合以讲授为主的学习(L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等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 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学的教改探索

      2016, 32(4):619.

      摘要 (8130)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学课程普遍反映内容枯燥、难学难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该文在天然药物学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改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 台北健康护理学院儿童护理教学特色借鉴及启示

      2016, 32(4):620.

      摘要 (7506)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是台湾第一所护理大学,以教授护理学课程为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赴台湾台北健康护理学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学习,对该学校儿童护理教学特色感触颇深。通过介绍台北健康护理学院儿童护理教学概况,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习考核等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 激励型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6, 32(4):622.

      摘要 (7806)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激励型形成性评价模式对教学效果的作用。 方法 在重庆医科大学妇产科教学中增加激励型评价系统,在初期和期末2个阶段分析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教学效果。 结果 应用激励型形成性评价模式后,学生出勤率、课堂活动参与率、课后网络教学参与率、对于妇产科实习的期待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励型形成性评价模式促进了妇产科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值得提倡。

    • 中医院校组织胚胎学教学与中医基础知识相结合探讨

      2016, 32(4):624.

      摘要 (7508)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在中医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医学,还要学习西医基础课程必修课,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现,中西医2门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某些方面是相连的,为了让学生学好重要西医课程中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文探讨在授课时融入中医学知识,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逐渐探索出一套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 >管理科学
    • 运用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降低违禁物品成功带入率探讨

      2016, 32(4):626.

      摘要 (7347)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降低违禁物品成功带入率中的应用,以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方法 2014年7月28日至8月24日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圈名为“钥匙圈”,确立“降低违禁物品的成功带入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调查分析、小组讨论查找精神科病房内所出现的违禁物品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与活动前进行对比。 结果 经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违禁物品的成功带入率由实施前的83.9%降至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为92.4%,进步率为60.7%。 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精神科违禁物品成功带入率,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还能充分发挥护理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值得推广。

    • 复合季铵盐新型手部消毒剂使用效果

      2016, 32(4):629.

      摘要 (7476)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状况不理想导致的交叉感染,选择一种高效手部消毒方法,比较复合季铵盐、0.1%醋酸氯已定及75%乙醇3种消毒剂对社区医护人员手部消毒情况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抽样调查的120例社区门诊及住院部医护人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复合季铵盐组、0.1%醋酸氯已定组和75%乙醇组,每组40例。消毒前后均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并得出菌落培养优势菌群及各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的有效率。手部消毒后随访观察不良反应,进行刺激性评价。对三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消毒表面细菌培养结果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复合季铵盐组的消毒有效率(90.63%)高于0.1%醋酸氯已定组(78.13%)和75%乙醇组(7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随访观察期间均未见与消毒剂使用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进行手部消毒时使用复合季铵盐消毒剂比其他传统的消毒剂清除致病菌更有效,对于手皮肤表面的耐药菌可能有更好的消毒效果。

    • 品管圈在提高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应用

      2016, 32(4):631.

      摘要 (9238)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4年2月17日至3月9日(实施品管圈干扰前)在该院手术室内进行的339例首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17日至6月15日(实施品管圈干扰后)在该院手术室内进行的364例首台手术作为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首台手术中不准时开台的手术原因分析,成立品管圈“向心圈”,制定了系列措施,完善了各项流程、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成立了“144”会议、修订了《手术室管理规定》。 结果 对照组339例首台手术中未准时开台183例,准时开台率为46.0%。经品管圈干预后,首台医生到达平均时间和平均开台时间均有所提前,观察组364例首台手术中准时开台率提高到86.0%。 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首台手术中可提高准时开台率,效果较好。

    • >案例分析
    •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临床影像特点报道

      2016, 32(4):633.

      摘要 (7240)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鼻咽癌误诊为慢性鼻窦炎伴息肉1例

      2016, 32(4):634.

      摘要 (7510)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IgM增高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化指标检查结果的干扰及处理

      2016, 32(4):635.

      摘要 (7274) HTML (0) PDF 1.00 M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年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危重患者1例临床护理

      2016, 32(4):637.

      摘要 (7525)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致系统性黏膜炎1例护理

      2016, 32(4):639.

      摘要 (7230)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