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2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雷帕霉素对帕金森病小鼠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

      2016, 32(6):801.

      摘要 (23723) HTML (0) PDF 1.00 M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效应。 方法 采用悬挂试验和爬杆试验检测雷帕霉素对PD小鼠运动行为障碍的改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雷帕霉素对PD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雷帕霉素明显改善了PD小鼠运动行为缺陷,提高了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降低了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 结论 雷帕霉素对PD小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效应。

    • 肺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分析的临床价值

      2016, 32(6):804.

      摘要 (8238)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选取同期住院肺部感染的肺炎患者30例作为肺炎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115例肺癌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织标本,提取总RNA分析组织核酸代谢水平;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HIF-1α表达状态与胞内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血清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138.3±28.8)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1±3.3)μg/L]和肺炎组[(58.8±14.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37,P<0.01);肺癌总RNA质量分数[(1.52±1.14)μg/mg]显著高于癌周组织[(0.58±0.33)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4,P<0.01);不同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癌组织HIF-1α表达与组织核酸代谢水平和血管形成密切相关,且有助于肺癌的诊断与鉴别。

    • 长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疗效观察

      2016, 32(6):808.

      摘要 (8830)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4年1~10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3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进行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0.15 g /d)口服,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剂吸入,同时口服罗红霉素。两组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动脉血气和肺功能检测指标,同时在两组患者中各选取5例进行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用于评估肺部炎性反应水平。 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呼吸困难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急性加重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用力1秒呼气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能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 苦豆子总碱对糖尿病性膀胱病大鼠逼尿肌活动的影响

      2016, 32(6):811.

      摘要 (8664)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苦豆子总碱(TASa)对糖尿病性膀胱病(DCP)大鼠膀胱逼尿肌活动的影响。 方法 (1)采用链脲佐菌素法建造糖尿病模型;(2)测定尿流动力学指标确立DCP模型;(3)采用恒温灌流浴槽,将大鼠膀胱逼尿肌离体肌条标本分为对照组(正常肌条,12份)和DCP模型组(DCP肌条,72份),再将DCP模型组分为TASa组、TASa联合异搏定(维拉帕米)组、TASa联合酚妥拉明组、TASa联合苯海拉明组、TASa联合消炎痛(吲哚美辛)组和TASa联合阿托品组,各12份。探讨TASa对DCP逼尿肌自发收缩的影响。 结果 TASa能增强DCP膀胱逼尿肌自发收缩的振幅,并具有量效依赖性(r=0.89,t=3.39,P<0.05);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为23.79 mg/L;但对频率[DCP模型组为(4.48±0.17)次/分,TASa组为(4.50±0.09)次/分]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搏定能明显抑制TASa收缩膀胱逼尿肌的作用,而阿托品、酚妥拉明、苯海拉明和消炎痛无影响。 结论 TASa可能是激活钙离子通道而增加DCP大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

    • 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2016, 32(6):814.

      摘要 (8987)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 月至2015年8月100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超声及影像学检查。 结果 超声和MRI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肿块大小、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阴道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且肿块大小显示情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结论 超声联合MRI对宫颈癌疗效评估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评估。

    • 叶酸及其复方制剂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6, 32(6):817.

      摘要 (8977) HTML (0) PDF 1.00 M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叶酸及其复方制剂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5~12月该院收治的住院或门诊H型高血压患者2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90例)、依那普利叶酸组(91例)和依那普利叶酸固定复方组(简称依叶组,92例)。以肱动脉介导的充血性血管内径变化率(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个月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FMD、IMT等指标变化。 结果 治疗后6个月依那普利叶酸组及依叶组患者Hcy、hs-CRP低于治疗前及依那普利组,FMD高于治疗前及依那普利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依叶组患者Hcy、hs-CRP、IMT低于依那普利叶酸组,FMD高于依那普利叶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固定复方制剂可更好地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方式在多学科融合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实践

      2016, 32(6):820.

      摘要 (8772)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析医护一体式整体护理责任包干方式在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病区住院患者2 032例和护士24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 016例,每组护士12名。观察组采用1名主管医生配备1名固定责任护士的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责任护士分管数个病房但不与具体医生搭配的分体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6.0%(926/965)、91.7%(11/12)]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1%(875/961)、75.0%(9/1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26/1 016)]明显低于对照组[9.0%(91/1 016)],患者住院时间[(5.6±1.2)d]明显短于对照组[(7.3±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护理方式在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病区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提高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的沟通效率、默契程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 肿瘤靶向细胞穿膜肽的设计合成及活性检测

      2016, 32(6):823.

      摘要 (25825) HTML (0) PDF 1.00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合成一种可活化细胞穿膜肽(ACPPs)并初步探索其穿膜活性及亚细胞分布。 方法 应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ACPP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CPPs穿膜活性,免疫荧光法及全波长酶标仪检测表达ACPPs的肿瘤靶向性穿膜作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CPPs在细胞内的定位及ACPPs-pc-Ad.egfp复合物的亚细胞分布。 结果 成功合成了ACPPs,ACPPs-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组较牛血清清蛋白-FITC组荧光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656.600,P=0.000),ACPPs具有肿瘤靶向性穿膜活性,人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卵巢癌细胞OVCAR3细胞质内荧光量较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 947.676,P=0.000);ACPPs定位于细胞质并介导ACPPs-pc-Ad.egfp复合物分布于细胞质。 结论 成功合成了ACPPs,ACPPs具有肿瘤靶向性穿膜活性并分布于细胞质。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病理诊断流行病学研究

      2016, 32(6):827.

      摘要 (7705)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MT)部位、内镜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式等,以提高对上消化道SMT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收集该院病理科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上消化道SMT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标本189份,统计189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大小、病理诊断结果、内镜表现特点、治疗方式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 189例患者中病变位于食管68例,胃底46例,胃体47例,胃窦24例,十二指肠4例。不同部位SMT的病理诊断构成比、年龄构成比及肿物大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SMT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SMT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60.3%(114/189)],不同部位间质瘤肿物大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间质瘤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瘤危险程度可分为4度,其危险分层与肿物大小呈正相关(r=0.631,P<0.01),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r=0.174,P>0.05)。 结论 不同部位上消化道SMT病理诊断构成比、年龄构成比、肿物大小不同,其中胃肠道间质瘤为上消化道SMT最常见病变,其危险程度与肿物大小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 32(6):831.

      摘要 (8597)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 240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等。 结果 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1.48%(696/3 240),标化患病率为21.16%;样本人群饮酒率为11.85%(384/3 240),体育锻炼率为28.15%(912/3 240),肥胖率为5.12%(166/3 240),超体质量率为26.05%(844/3 240),吸烟率为29.35%(951/3 240),腰围超标率为20.31%(658/3 240)。年龄、肥胖、腰围超标为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肥胖、腰围超标共同影响当地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风险。

    • 无创通气联合不同时机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对比

      2016, 32(6):833.

      摘要 (8419)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无创通气联合不同时机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将2015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无创通气治疗同时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于无创通气治疗间歇期给予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pH值(7.40±0.06)、动脉血氧分压[(82.93±12.36)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2.00±6.92)mm Hg]、心率[(92.50±5.40)次/分]、呼吸频率[(16.00±3.00)次/分]、用力1秒呼气量[(3.20±0.50)V/L]及6分钟步行试验[(260.00±30.00)m] 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6.7%(17/30),7.38±0.14,(79.75±12.76)、(65.03±8.90)mm Hg,(95.60±7.70)、(20.00±4.00)次/分,(2.90±0.50)V/L,(240.00±25.0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创通气同时联合雾化吸入药液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疗效。

    • 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与铁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2016, 32(6):836.

      摘要 (8445)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贫血和铁代谢紊乱程度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肾内科收治的240例初诊为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分为CKD 1~5期,收集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等数据,并分析五组患者贫血检测指标与铁代谢检测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结果 CKD 1~5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CKD 3~5期患者Hb、RBC、Hct与CKD 1、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期患者SI、TSAT较CKD 1期降低,CKD 4、5期患者SI、TSAT 均较CKD 1、2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5期患者SI、TSAT与Hb及Hct呈正相关(P<0.05)。 结论 CKD 1~5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CKD患者贫血与铁代谢密切相关,eGFR越低,贫血和铁代谢紊乱程度越重。

    • 西酞普兰联合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观察

      2016, 32(6):839.

      摘要 (8701) HTML (0) PDF 1.00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降压药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随机将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常规降压药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有效率[90.62%(29/32)]高于对照组[65.62%(21/32)],HAMD、HAMA总分[分别为(7.12±4.21)、(10.4±7.2)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42±4.37)、(15.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情绪,提高降压效果,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在脓毒症患者肝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2016, 32(6):842.

      摘要 (8510)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在脓毒症患者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和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3例脓毒症伴肝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肝功能异常程度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TNF-α、IL-6水平,并分析血清TNF-α、IL-6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 结果 各组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肝功能异常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水平进行性升高,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伴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呈正相关(P<0.05),与清蛋白均无关(P>0.05)。 结论 血清TNF-α、IL-6水平与脓毒症患者肝功能异常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功能评估指标。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血浆氧化抗氧化状态及胃癌组织hOGG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6, 32(6):845.

      摘要 (8128)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癌患者血浆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胃癌的168例患者按是否感染Hp分为感染组(98例)和非感染组(70例),分别测定血浆氧化抗氧化指标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以及胃癌组织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OGG1)mRNA的表达。 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丙二醛、8-OHdG水平及hOGG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非感染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感染能导致胃癌患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更加明显,且可能因此加重了DNA损伤。

    • 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研究

      2016, 32(6):847.

      摘要 (8289)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方法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心率和血压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用药后48 h心律恢复率[均为82.50%(33/40))]明显优于对照组[均为65.91%(29/44)],住院时间、监护时间[分别为(9.87±2.56)、(1.82±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5.22±3.67)、(2.46±1.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影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胺碘酮用于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临床效果良好。

    • >综述
    • 支链氨基酸在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6, 32(6):850.

      摘要 (7898) HTML (0) PDF 1.00 M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染料木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2016, 32(6):853.

      摘要 (8137)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其干预对策研究进展

      2016, 32(6):855.

      摘要 (8415)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方式探讨

      2016, 32(6):858.

      摘要 (8726)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2016, 32(6):861.

      摘要 (8388)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神经酰胺调节自噬研究进展

      2016, 32(6):864.

      摘要 (8110)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检查方法

      2016, 32(6):867.

      摘要 (8178) HTML (0) PDF 1.00 M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阳离子通道在精子生理及男性生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6, 32(6):869.

      摘要 (8353)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Plk1和Cdk1在细胞周期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6, 32(6):872.

      摘要 (8545)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2016, 32(6):875.

      摘要 (6982)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角膜厚度常用测量方法及其新进展

      2016, 32(6):877.

      摘要 (8088) HTML (0) PDF 1.00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mTOR信号通路为介导联合多种途径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2016, 32(6):880.

      摘要 (7383)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2016, 32(6):883.

      摘要 (831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风湿病患者应用TNF-α抑制剂的安全性观察

      2016, 32(6):886.

      摘要 (8423)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对乙型肝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HBs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TNF-α抑制剂治疗,包括依那西普或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25 mg 每天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HBV-DNA水平和肝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15例患者中治疗期间未应用或自行停用抗HBV药物6例,应用TNF-α抑制剂后出现HBV大量复制5例,明显肝功能异常3例,其中表现为爆发性肝炎1例,该3例患者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为大三阳,且初治时HBV-DNA呈中、大量复制;6例患者中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为小三阳,应用依那西普4年余未应用抗病毒药物,HBV维持少量复制状态;5例HBV大量复制患者给予停药处理,停药后经积极护肝及抗HBV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HBV复制减少,其中2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情好转后继续应用生物制剂及抗HBV药物,未再出现HBV复制活跃。15例患者中应用TNF-α抑制剂同时应用抗HBV药物9例,治疗期间未出现HBV复制活跃,其中2例HBV大量复制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1个月后加用生物制剂,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情均稳定。 结论 HBs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TNF-α抑制剂可增加HBV复制、肝损害的风险,抗HBV治疗可降低该类患者乙型肝炎病情复发的风险,但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DNA水平。

    • 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与包皮套环环扎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6, 32(6):888.

      摘要 (8372)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与包皮套环环扎手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疗效。 方法 将2015年1~8月在该院门诊行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或包皮套环环扎手术的200例患者分为A组(94例)和B组(106例)。A组行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B组行包皮套环环扎手术。 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0~5 mL)、手术时间(5~7 min)、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94)]、愈合时间(5~10 d)、术后外观满意度[100.0%(94/94)]等均优于B组[分别为0~15 mL、7~15 min、6~8分、12.3%(13/106)、11~17 d、89.6%(95/106)]。 结论 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与包皮套环环扎手术均对包皮过长或包茎具有临床治疗意义,相比之下,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中术后痛苦小、愈合时间短、外形美观等临床特点,真正做到了包皮微创手术。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77例临床效果分析

      2016, 32(6):890.

      摘要 (7992)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 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第3、6个月到医院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术后随访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能有效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临床效果显著。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2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6, 32(6):892.

      摘要 (7931)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的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70%(7/10)],止泻、退热时间[分别为(2.69±0.55)、(1.73±0.45)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4.21±0.68)、(3.02±0.49)d],不良反应发生率[10%(1/10)]明显低于对照组[2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仰斜截石位与常规体位行经皮肾镜取石术186例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16, 32(6):894.

      摘要 (9886)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仰斜截石位与常规体位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行PCNL治疗186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体位摆放不同分成A组(58例)和B组(128例)。A组采用仰斜截石位,B组采用常规体位。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麻醉前、麻醉10 min、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循环功能变化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SBP、DBP、SpO2低于麻醉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仰斜截石位行PCNL与常规体位疗效相同,且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保护循环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

    • 肥胖女性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2016, 32(6):896.

      摘要 (798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降低肥胖女性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 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0例肥胖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皮瓣与胸壁固定缝合、自制胸带包扎及术后一次性胃肠减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术中及术后处理。 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4.29%(14/98)]明显低于对照组[46.08%(47/102)],满意度[(32.1±3.6)分]优于对照组[(17.8±3.7)分],住院时间[(7.5±2.1)d]明显短于对照组[(10.5±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皮瓣与胸壁固定缝合、自制胸带包扎及术后一次性胃肠减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引流预防肥胖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疗效显著。

    • 多稀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甲亢性肝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 32(6):898.

      摘要 (8592)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多稀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4例甲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均常规口服甲巯咪唑15 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多稀磷脂酰胆碱(易善复)456 mg,每天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双环醇25 mg,每天3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 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愈率[59.38%(19/32)]及总有效率[93.75%(30/32)]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3.75%(14/32)、75.00%(2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多稀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甲亢性肝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多稀磷脂酰胆碱。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效果观察

      2016, 32(6):900.

      摘要 (8338)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98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进行肺保护性机构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OI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CO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动脉血气指标及OI,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

    • 某院2014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

      2016, 32(6):902.

      摘要 (822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该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方法 对2014年1~12月该院34个临床科室的1 285 754份长期医嘱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1 285 754份长期医嘱中不合理医嘱735份(0.057%);不合理医嘱类型为用药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49份(占不合理医嘱6.667%、占总医嘱0.004%)]、超说明书用药[136 份(占不合理医嘱18.503%、占总医嘱0.011%)]、医嘱不成组[80份(占不合理医嘱10.884%、占总医嘱0.006%)]、配伍禁忌[105份(占不合理医嘱14.286%、占总医嘱0.008%)]、药品溶媒选择不适宜[275份(占不合理医嘱34.966%、占总医嘱0.020%)]、录入错误[108份(占不合理医嘱14.694%、占总医嘱0.008%)]等。 结论 PIVAS药师对临床不合理医嘱的干预降低了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促进了临床静脉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 成人麻疹患者56例临床分析

      2016, 32(6):904.

      摘要 (7924)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成人麻疹临床特点,以期早期发现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等,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成人麻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6例麻疹患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3~5月,共33例(58.9%)。外来务工人口及外来就诊患者38例(67.9%)。56例患者均有发热、皮疹,体温大于40.0 ℃者34例(60.7%),典型皮疹44例(78.6%),不典型皮疹12例(21.4%);出现麻疹黏膜斑26例(46.4%)。麻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阳性41例(73.2%)。并发下呼吸道感染38例(67.9%),肝功能异常31例(55.4%),胃肠功能紊乱32例(57.1%)。5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 结论 成人麻疹发病率升高,应做到早诊断、积极预防,以避免麻疹的流行传播。应普及麻疹疫苗接种,重视对成人的后续强化免疫接种。

    •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16, 32(6):906.

      摘要 (8191)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对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较抗酸染色的优势。 方法 收集2015年7~8月疑似结核患者痰液标本191份,分别采用RQ-PCR和抗酸染色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比较。 结果 RQ-PCR检测阳性率[27.75%(53/191)]显著高于抗酸染色[9.95%(1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P<0.01);RQ-PCR检测灵敏度、约登指数较抗酸染色高,抗酸染色检测特异性较RQ-PCR高,综合各项指标以RQ-PCR较好。 结论 RQ-PCR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具有高特异性、灵敏度及快速、简便等特点,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诊断肺结核的常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米索前列醇在具有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因素中的应用观察

      2016, 32(6):908.

      摘要 (802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具有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 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具有出血高危因素(巨大儿、贫血、瘢痕子宫、子痫前期、双胎、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妇62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0例)和对照组(311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0.4 mg嚼碎舌下含服,对照组不用该药。胎儿娩出后两组均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及安返病房后给予20 U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记录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 h出血量。 结果 观察组各种术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术中、产后2 h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于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同时嚼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能减少具有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产后2 h内总出血量。

    • 隐裂牙全瓷冠直接修复临床疗效观察

      2016, 32(6):910.

      摘要 (6815)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隐裂牙全瓷冠直接修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口腔门诊收治的100例(120颗患牙)行隐裂牙修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0颗患牙)。对照组实施隐裂牙传统金属烤瓷牙修复术,研究组实施隐裂牙全瓷冠直接修复术,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43/60)],患牙治疗后出现明显疼痛及总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5.00%(15/60)、56.67%(34/6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33%(26/60)、75.00%(45/60)],总的并发症发生率[65.00%(39/60)]显著低于对照组[98.33%(5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隐裂牙全瓷冠直接修复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 超声引导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临床应用研究

      2016, 32(6):912.

      摘要 (793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静脉输液港(VPA)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50例。观察1组进行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进行化疗,观察2组进行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进行化疗,对照1组进行非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进行化疗,对照2组进行非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进行化疗。观察比较各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自觉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1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自觉舒适度优于对照1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自觉舒适度优于对照2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与观察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自觉满意度高于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植入VPA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同时可减轻患者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降低手术风险。

    • 表皮生长因子对鼓膜穿孔的愈合作用及对内耳功能的影响

      2016, 32(6):914.

      摘要 (7913)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鼓膜穿孔的愈合作用及对内耳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 年3月该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5例慢性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滴剂治疗和康复新滴剂治疗,比较治疗后1、2、3、4周,3个月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 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纯音测听(PTA)、听性脑干反应(ABR)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降低幅度最大。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PTA、AB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4周,3个月观察组患者PTA、ABR值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7.2±2.3)d] 明显短于对照组[(12.6±5.7)d],总有效率[100.0%(4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慢性鼓膜穿孔可显著提高穿孔愈合率,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听力,对内耳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 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16, 32(6):917.

      摘要 (7811)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该院2015年培养分离的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分布、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经验用药依据。 方法 对该院2015年1~12月培养分离所得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绝大多数来自分泌物,其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口痰、全血、脓液、咽拭子等标本,临床分布主要分离自皮肤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2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多数来自口痰标本,主要分离自ICU;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 结论 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易感人群尤为重要。

    • 鼻內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30例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2016, 32(6):919.

      摘要 (958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该院2013年10 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护理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肤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面部瘢痕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好,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面部无疤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不同疗程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对比研究

      2016, 32(6):921.

      摘要 (806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不同疗程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不同疗程分为4周组、6周组和8周组,每组20例。比较不同疗程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效果。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中胃灼热、反酸、胸痛及嗳气者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6周组患者中胃灼热、反酸、胸痛及嗳气者较4周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pH<4的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6周组患者pH<4的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均较4周组显著降低,pH<4的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均较8周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组总有效率较4、8周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不同疗程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具有不同效果,疗程为6周者疗效最为显著,而8周较6周差,但优于4周,具有借鉴性。

    • >护理探讨
    • 围生期护理干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血压转归的关系分析

      2016, 32(6):923.

      摘要 (8272)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后对其血压转归及心理状态、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3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9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血压改善情况,分娩结局,分娩方式及胎儿结局。 结果 B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32.2±4.8)、(24.1±3.5)分]显著优于A组[分别为(36.8±5.1)、(30.9±3.1)分],收缩压[(132.6±8.2)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2.1±4.3)mm Hg]、胎盘早剥率[11.6%(8/69)]、剖宫产率[26.1%(18/69)]、胎儿窘迫发生率[4.3%(3/6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9%(2/69)]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140.3±8.5)、(85.9±4.5)mm Hg,23.2%(16/69),69.6%(48/69),14.5%(10/69),11.6%(8/69)],新生儿Apgar评分[(9.7±0.2)分]显著高于A组[(8.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生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促进产后血压恢复,改善分娩及新生儿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产前保健指导对初产妇健康知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6, 32(6):925.

      摘要 (7988)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产前保健指导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5年3~4月在该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性产前保健指导,比较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变化及产程进展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分娩知识、自我保健知识、分娩技能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分娩前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前保健指导能增加初产妇分娩健康知识,改善产前不良心理,促进产程进展。

    • 双纱块卷减压法防止腹腔穿刺后腹腔积液渗漏的效果

      2016, 32(6):927.

      摘要 (7956)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腹腔穿刺术后腹腔积液渗漏时有效、简便的处理新方法。 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0例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患者分为研究组(10例,60例次)和对照组(10例,67例次)。研究组采用自制双纱块卷减压法处理腹腔穿刺口,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穿刺口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腹腔穿刺术后穿刺口渗液情况。 结果 研究组腹腔积液渗出率[8.3%(5/60)]低于对照组[38.8%(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 结论 采用自制双纱块卷减压法能有效减少腹腔穿刺术后患者腹腔积液渗出,该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延续护理对癫痫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及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6, 32(6):929.

      摘要 (811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癫痫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住院及出院期间应用常规性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在出院后实施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健康讲座等措施。持续实施6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及康复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癫痫控制率、智商改善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依从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癫痫患儿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儿智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教学探索
    • 以PBL为引导的CBL教学法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 32(6):931.

      摘要 (7849)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为引导的“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的影响。 方法 于2015年10月20日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4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同一班级学生37名,将讲授的10个牙位的乳牙,即10个不同内容随机分为研究组(上Ⅱ~Ⅴ、下Ⅴ)和对照组(上、下Ⅰ,下Ⅱ~Ⅳ)。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以PBL为引导的CBL教学法。并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及在课堂学习中的体验,同时分析课堂学习效率。 结果 以PBL为引导的CBL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分析能力,同时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结论 以PBL为引导的CBL教学法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特别是牙体解剖学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 学生标准化患者应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OSCE的实践体会

      2016, 32(6):933.

      摘要 (8062)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标准化患者(SP)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能考查医学生问诊技巧、医患沟通能力及分析病例的辩证思维能力。基于SP在临床能力评估中的重要性及学生标准化患者(SSP)的培训、管理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对OSCE中引入SSP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能为今后进一步在临床教学与评估中推广应用SSP,进一步提高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

    • 气管插管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及评价

      2016, 32(6):935.

      摘要 (7824)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仿真模拟人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4年3月将108名临床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为多媒体组和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每组54例。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气管插管教学,最后对两组学生采用一对一操作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结果 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学生考核成绩[(90.11±5.63)分]优于多媒体组[(75.32±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5)。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学生中认为多媒体联合模拟人教学形式新颖、直观者分别占94.44%(51/54)、96.30(52/54),认为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者占90.74%(49/54),自信可较好地掌握气管插管操作技能者占96.30%(52/54)。 结论 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将仿真模拟人应用于气管插管实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显提高了学生气管插管操作能力。

    • 民族地区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2016, 32(6):937.

      摘要 (8129)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根据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岗位需要、工学结合、任务导向、强化能力的办学模式,遵循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及学生认知规律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在修订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积累经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掌握学科重点,密切联系临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医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2016, 32(6):938.

      摘要 (8485)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才素质的本科生教育管理制度,医科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该文就医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制度建设并完善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医科院校本科生基础科研及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合理利用本科生导师制与其他创新活动的互补作用,全面培养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

    • OSCE在地市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评估

      2016, 32(6):941.

      摘要 (8017)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地市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评估。 方法 以196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OSCE方法设置OSCE标准化站点及流程对住院医师进行考核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教学评价评估OSCE效果。 结果 住院医师及带教教师对OSCE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给予了极大肯定。 结论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OSCE进行考核,教学效果较满意,但仍须不断改进,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从而提高住院医师综合素质。

    • 外科实习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6, 32(6):943.

      摘要 (8232)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及医学专业的细化对传统通科轮转实习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在外科实习教学中调整教学方式、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外科实习教学中强调带教教师专业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采用以导师制为主线,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贯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而且使外科实习生临床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 心脏内科临床实习生培养策略

      2016, 32(6):945.

      摘要 (8233)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心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临床技能的教学阶段,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是学生向医生的转化,是培养心脏内科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成为一名合格心脏内科临床医生的必经阶段。根据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的专业特点,针对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特点,特别强调心脏内科实习生3种能力的培训,即实战化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养成、人性化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 >管理科学
    • 品管圈在正确填写静脉滴注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6, 32(6):948.

      摘要 (7717)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填写静脉滴注卡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2013年5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填写静脉滴注卡准确率”为主题,遵循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原则开展为期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填写静脉滴注卡准确率的方法。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填写静脉滴注卡准确率大幅度提高,由实施前的72.29%(2 948/3 718)提高到了93.81%(3 488/3 718)。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填写静脉滴注卡准确率,有助于提高护士执行能力,增加了护理安全。

    • PDCA在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

      2016, 32(6):950.

      摘要 (7944)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管理模式在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第三方介入双盲法对住院患者进行“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将2015年6~9月调查的结果设为研究组(906例),2014年8~11月调查的结果设为对照组(888例)。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满意度、操作水平、服务态度、清洁卫生、沟通告知、服务质量、及时性满意度等。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满意度[(86.84±3.14)%]明显高于对照组[(81.20±0.78)%];研究组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展PDCA管理模式使护理服务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 餐饮业安全监管现状及相关对策研究

      2016, 32(6):952.

      摘要 (6726)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当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食品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民以食为天”的理念自古以来便深深根植于百姓心中。伴随餐饮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出现的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我国目前餐饮业安全监督的现状及国内外对餐饮业安全监督的研究进行探讨,进而对相应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改善目前国内餐饮业安全现状,在政府介入餐饮业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满足消费者对餐饮业食品安全要求的目的。

    • >案例分析
    • 可逆性双侧基底节对称损害尿毒症脑病1例报道

      2016, 32(6):955.

      摘要 (7750)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放线菌病合并声带息肉1例

      2016, 32(6):957.

      摘要 (7972)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吸毒致皮肤结节性多动脉炎2例

      2016, 32(6):958.

      摘要 (8164)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2016, 32(6):959.

      摘要 (8261)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