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7, 33(11):160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如健康教育、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吸氧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基线水平,而ADL评分高于基线水平,Hcy及Fg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ADL评分高于对照组,Hcy及F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神经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1):1604.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程度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参与该研究的全国50余家医疗中心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央动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4例。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观察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RS≤1级者及NIHSS≤1分或改善4分及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以及BI评分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动脉狭窄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发病72h内)服用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脂、脑动脉狭窄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1):160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且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按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微创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及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及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疗效确切,可恢复颈动脉畅通,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017, 33(11):161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1/30)],颅内出血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对照组[43.3%(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5.9±1.3)分]低于对照组[(8.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1):16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后30min(T3)、手术结束时(T4)、拔气管导管时(T5)、拔气管导管后3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T4时患者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脑卒中介入手术,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2017, 33(11):161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湘市人民医院管辖的所有社区医院的5412例年龄60~70岁常驻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健康指导,分析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改善情况。结果存在至少一项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者5260例,占97.2%,健康指导干预后,达标者281例,占5.3%。logistic分析发现,女性、吸烟、肥胖与干预有效性呈负相关(校正OR=-1.603、-8.851、-4.725,P<0.05)。周围血管史、运动缺乏、收缩压、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与干预有效性呈正相关(校正OR=0.591、0.641、0.961、0.778、0.551、0.481,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筛查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为脑卒中提供一种新的防控模式。
2017, 33(11):162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时普通肝素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120例行血液灌流的农药中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肝素剂量分为三组,A组:首剂肝素0.5mg/kg、追加剂量10mg/h;B组:首剂肝素0.75mg/kg、追加剂量15mg/h;C组:首剂肝素1.0mg/kg、追加剂量20mg/h,每组40例。观察各组患者血液灌流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灌流器凝血状况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与血液灌流前比较,三组患者血液灌流结束后0、4h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结束后24h血小板计数开始回升,48~72h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每个时段三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后0、4h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灌流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4、24h时,C组APTT较A、B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灌流器及管路均未发生凝血。C组出血发生率[30.0%(12/40)]较A、B组[2.5%(1/40)、12.5%(5/4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剂肝素0.5mg/kg、追加剂量10mg/h对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抗凝有效且更安全。
2017, 33(11):162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和细胞色素P45024-羟化酶(CYP24A1)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开州区人民医院乳腺癌组织标本共5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DR和CYP24A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乳腺癌中,VDR和CYP24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6%(30/56)和58.9%(33/56)。VD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显著相关(P<0.05);CYP24A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VDR与CYP24A1表达呈负相关(r=-0.413,P=0.002)。结论乳腺癌中存在维生素D信号及代谢途径相关分子表达异常。VDR与CYP24A1之间的反向表达,共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2017, 33(11):162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治疗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伴行为和精神障碍住院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美金刚治疗组(A组)、奥氮平治疗组(B组)和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治疗组(C组),各4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12周分别予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BPS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BEHAVE-AD评分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2周末后,C组BEHAVE-AD评分减分率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治疗前与同组治疗第12周末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与治疗第12周末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治疗第12周末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联合奥氮平能快速、有效控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BPSD,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2017, 33(11):163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磷酸化酶(TP)、DNA损伤基因45A(GADD45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行XELOX化疗的56例CRC患者的CRC组织标本为观察组,3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ERCC1、TP、GADD45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ERCC1、GADD45A阳性表达率[41.07%(23/56)、46.43%(26/56)]明显低于对照组[84.38%(27/32)、75.00%(24/32)],TP阳性表达率[67.86%(38/56)]高于对照组[12.50%(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GADD45A在CRC组织中低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CRC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TP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有效组ERCC1、GADD45A阳性表达率[68.57%(24/35)、71.43%(25/35)]明显高于无效组[33.33%(7/21)、42.86%(9/21)],有效组TP阳性表达率[45.71%(16/35)]明显低于无效组[80.95%(1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TP、GADD45A表达与XELOX化疗疗效存在一定联系,推测可通过检测三者表达水平预测XELOX化疗疗效。
2017, 33(11):1635.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治疗烟草依赖的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选取适当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烟草依赖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以“中药”“中医”和“戒烟”“烟草”为关键词,从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论文等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用药频次描述性分析和用药配伍关联规则分析,探讨中医戒烟药方用药规律。结果中药方剂治疗烟草依赖最常使用的是甘草、薄荷、鱼腥草、藿香和远志;且甘草与薄荷、薄荷与藿香、鱼腥草与远志、薄荷与鱼腥草+远志等具有较强的关联规则。结论甘草、薄荷、鱼腥草、藿香、远志的有效成分或其配伍时产生的化合物可能对烟草依赖的治疗有效。
2017, 33(11):163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参芪活络片的制剂处方工艺,改善泛油问题,提高药物稳定性。方法按处方比例称取参芪干膏粉,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不同比例的微粉硅胶(SiO2)和β环糊精(β-CD)混合均匀后,以75%乙醇作润湿剂,制成适宜的软材,14目制粒,60℃干燥,颗粒加入硬脂酸镁(润滑剂)混合均匀,按规定片重压片,取样测定崩解时限、硬度及脆碎度。对素片进行高温考察和稳定性考察。结果SiO2和β-CD的加入量各为10%时,所得片子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有较大的提高,且素片表面未出现油斑。处方工艺重复性良好,产品稳定。结论优化后的处方加入SiO2和β-CD作吸油剂,能有效提高含油片剂的硬度,改善泛油现象,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为类似的含油中药片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2017, 33(11):1641.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压疮认知现状,为制订培训方案,有效预防压疮提供参考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压疮知识问卷对重庆市主城区6所三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共33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压疮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三级医院护士压疮知识问卷正确率为47.56%;二级医院为32.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0.80%。结论各级医院护士对压疮知识掌握程度均亟待提高,应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健全基层医院压疮管理制度,提高护士压疮预防能力。
2017, 33(11):16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血液科行APBSCT治疗的HL患者15例,AnnArbor分期为Ⅲ~Ⅳ期,国际预后评分(IPS)为1~5分。采用CEAC方案预处理12例,BEAM方案2例,R-AEAC方案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7~63个月)。15例中14例存活,总生存率为93.3%;完全缓解12例,完全缓解率为80.0%;部分缓解1例;2例复发,复发率为13.3%,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6.7%(13/15)。结论APBSCT治疗Ⅲ、Ⅳ期HL,有效率高、风险小,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2017, 33(11):164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脂、血清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T2DM)伴中、重度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3例T2DM患者,分为T2DM伴中、重度牙周炎组26例(A组),单纯T2DM组(不伴中、重度牙周炎)27例(B组);另选择同期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检查者,牙周炎组25例(C组),健康对照组25例(D组)。记录四组患者牙周情况[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各组患者牙周BOP阳性率、PD、A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FPG、TC、TG、LDL-C、HDL-C、hs-CRP、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TG、TC、LDL-C、hs-CRP、TNF-α均与PD、AL呈正相关(P<0.05);HDL-C与PD、AL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重度牙周炎加重了糖尿病的发生,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症加重,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2017, 33(11):165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后对其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8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CD3+CD4-CD8+细胞、CD19+细胞、CD3-CD56+细胞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上述4种细胞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上述4种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gM、IgA、IgG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上述3种指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复发率[10.91%(6/55)]与对照组[12.73%(7/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引起的炎性反应低,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对预防子宫肌瘤复发有一定疗效。
2017, 33(11):1653.
摘要:
2017, 33(11):1656.
摘要:
2017, 33(11):1661.
摘要:
2017, 33(11):16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因素,分析该病临床合理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2例确诊为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对该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儿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的剧烈头痛、呕吐、高热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所有患儿均行微生物检查,其中血培养阳性18例,阳性率为42.86%;脑脊液培养阳性15例,阳性率为35.71%;血和脑脊液培养均为阳性者9例,占21.43%。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33.33%,14/4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1.43%,9/42),血和脑脊液培养同时阳性的病原菌也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4.28%和9.52%。经联合应用氯霉素+青霉素治疗并加用糖皮质激素后,36例患儿临床治愈,占85.71%,继发性梗阻性脑积水4例,无效2例。结论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复杂多样,常规治疗疗效差、易复发。合理调整抗生素,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高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2017, 33(11):167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联合运用环磷腺苷葡胺和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治疗,观察组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川芎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38/4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4.9±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38.3±4.2)%],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6.3±5.4)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6.9±5.0)mm]均低于对照组[(59.6±5.9)、(51.4±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达到保护心肌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2017, 33(11):167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血浆滤过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采用血浆滤过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的60例肝衰竭患者,共进行102次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变化情况,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51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率为85%(51/60)。102次血浆滤过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中,1次因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中止治疗,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出现低血压症状2次,经过有效治疗干预,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后TBIL水平平均降幅49%,PTA水平上升幅度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滤过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7, 33(11):1676.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脂质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24h收缩压(SBP)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DBP)标准差(24hDSD)、白天SBP标准差(dSSD)、白天DBP标准差(dDSD)、夜间SBP标准差(nSSD)、夜间DBP标准差(nDSD)值,脂质代谢指标中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优化血脂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7, 33(11):167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儿科住院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同时对所有可能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00例患儿中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191/200),早产、围产、原因不明等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有关(OR=21.932、138.917、60.351,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预防及有效的治疗能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发展。
2017, 33(11):168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3个因子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SQ的不成熟因子中幻想、分裂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7, 33(11):168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疾病预后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各53例。肠内营养组给予EEN支持治疗,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血红蛋白、清蛋白、血糖、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N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1):168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其原因,为术后盆腔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顺义区妇幼保健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82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5例盆腔感染的发生率为1.83%(15/820)。感染相关因素有糖尿病史、慢性盆腔痛、阴道持续出血及手术方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慢性盆腔痛是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40、14.01,P<0.05),而腹腔镜手术方式是感染不利因素(OR=0.03,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发生盆腔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防治高危因素,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降低术后盆腔感染率。
2017, 33(11):168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加分娩镇痛在初产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5例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A、B、C组,各25例。A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生产,B组采取分娩镇痛生产,C组采取自由体位加分娩镇痛,比较三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阴道自然分娩率,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及产后出血情况,产后口诉分级评分法(VRS)和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情况。结果与A、B组比较,C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产妇VRS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加分娩镇痛在初产妇中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1):1688.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弹性成像(UE)应变率比值法(SR)与评分法(ER)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行UE并经病理证实的154例(203个肿块)女性乳腺癌患者,将55例(76个肿块)年龄小于或等于45岁的患者纳入青年组,≥60岁99例(127个肿块)患者纳入老年组。分析SR和ER在两组患者中的诊断结果。结果SR和ER对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74%(72/76)和85.53%(65/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24,P>0.05);对老年女性乳腺癌,SR的诊断正确率[92.13%(117/127)]高于ER[81.10%(10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6,P<0.05)。结论SR与ER对青年女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当,但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SR诊断正确率高于ER。
2017, 33(11):169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予绝对卧床、吸氧、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解除疼痛、消除心律失常、尿激酶静脉溶栓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连续给药15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水平、hs-CRP及心功能变化[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率61.29%(19/31),出现再灌注后心律失常9例,死亡1例;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4.83%(17/31),出现再灌注后心律失常6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LVEDD、LVESD均下降,LVEF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抑制炎症因子hs-CRP释放,改善患者心功能。
2017, 33(11):1692.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治疗与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常规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并确诊的168例肾结石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对比两组清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出血及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石成功率及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常规肾结石创伤小,术式复杂,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经皮肾镜碎石术式相对便捷,清石成功率高。因而,具体术式遴选应结合临床。
2017, 33(11):1693.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喉返神经修复术与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对声带麻痹最大发声时间及嗓音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耳鼻喉科治疗的44例声带麻痹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注射特氟隆治疗或自体软骨重建术的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发声时间、相关嗓音声学指标[谐噪比(HNR)、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微扰(jitter)]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发声时间及HNR、shimmer、jitter等嗓音声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5%(21/2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1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修复术对患者发声及嗓音功能恢复较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效果更明显。
2017, 33(11):169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TKA的患者共4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单次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48h的静息及运动(膝关节弯曲30°)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及吗啡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静息和运动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48h发生恶心呕吐和瘙痒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对TKA后患者的连续股神经阻滞疼痛具有较大的改善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7, 33(11):169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率[88.33%(53/6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42/60)],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且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身体指标,加快患者视力的恢复,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7, 33(11):169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胎盘边缘切口手术对中央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于该院妇产科就诊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妊娠妇女136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8例。研究组妇女在手术时选择胎盘边缘切口进行剖宫产,常规组妇女在手术时选择子宫下段切口进行剖宫产。比较两组妊娠妇女的手术情况及胎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妇女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并发症总发生率(11.76%)低于常规组(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子宫下段切口行剖宫产而言,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妇选择胎盘边缘切口行剖宫产的手术情况更佳,胎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1):170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玻璃体切割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率、视力增加率较对照组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半年黄斑区正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2017, 33(11):170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活血散外敷对尺桡骨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80例尺桡骨骨折早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加味活血散外敷,每天1次;对照组伤后72h内给予患肢冷敷后再给予热敷。观察两组患者伤后1、3、6d肿胀、疼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止痛、消胀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97.5%)、消肿治疗总有效率(97.5%)均高于对照组(82.5%、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活血散在治疗尺桡骨骨折早期肿胀、疼痛方面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1):1704.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2种非乙胺丁醇化疗方案2HRZL/4HR和2SHRZ/4HR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眼病患者74例,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2HRZL/4HR方案,对照组给予2SHRZ/4HR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3.8%(31/37)],病灶吸收率为[81.1%(30/37)],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78.4%(29/37)],病灶吸收率为[78.4%(29/37)],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炎、耳肾毒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HRZL/4HR和2SHRZ/4HR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眼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含链霉素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优于前者,有更好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2017, 33(11):170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力衰竭伴急性肺水肿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并确诊的9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伴急性肺水肿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置,并给予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以及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LVEF、SV及BNP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力衰竭伴急性肺水肿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
2017, 33(11):1708.
摘要:【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微创穿刺清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该院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68例。研究组应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参考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血肿清除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参考组,整体血肿清除率[95.59%(65/68)]高于参考组[76.47%(52/68)],整体病残率[41.18%(28/68)]低于参考组[61.76%(4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有效清除患者的血肿,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1):17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并发心律失常者为观察组,以未并发心律失常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水平,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阳性情况。结果该组114例患者中共79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占69.3%。两组患者CK、LDH、AST、CK-MB、HBDH等水平,以及cTn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9例患者中并发室性期前收缩57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8例、重度窦性心动过速17例、持续性心动过速12例,上述心律失常类型的患者梗死部位均不同。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较大关联;而通过cTnI定性及心肌酶学指标定量检查难以鉴别急性心肌梗患者是否合并心律失常。
2017, 33(11):1712.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符合标准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中无中转为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明显,创伤性小,可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符合现代人治疗的基本要求。但该种治疗费用较高,在治疗前需向患者说明,尊重患者的个人选择。
2017, 33(11):171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范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将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7例急性大范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数(61例)明显多于女性(26例),患者年龄47~81岁,63例患者在活动中发病,24例患者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中发病;77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疾病史,69例患者存在血脂异常,43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发病后24~48h的患者进行MRI或CT检查,全部患者表现为大范围梗死。结论急性大范围脑梗死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血脂异常、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是急性大范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该病的治疗需及时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同时,由于其早期CT表现不典型,故早期患者应使用功能性MRI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
2017, 33(11):1715.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乳果糖与小麦纤维素治疗妊娠期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妇产科门诊孕检的妊娠便秘孕妇140例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孕妇服用乳果糖;B组孕妇服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B组(9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妇治疗后排便不尽感、排便频次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中,A组腹胀发生率(22.9%)高于B组(1.4%),恶心发生率(0.0%)低于B组(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与小麦纤维素均可以显著改善妊娠期便秘,但小麦纤维素的排便不尽感、排便频次及药物不良反应中恶心发生率较高,腹胀发生率较低。
2017, 33(11):171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对比CT和MR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回顾分析50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CT、MR诊断结果加以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20例患者确诊为宫颈癌,14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2例患者确诊为卵巢原发恶性肿瘤,4例患者确诊为卵巢转移瘤。MR诊断与CT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宫颈癌患者经MR诊断时有10例患者是内生型病例,其余10例宫颈癌患者增强扫描诊断后,发现患者的早期肿瘤强化明显,逐渐有信号下降趋势,增强的晚期信号较正常宫颈组织信号检测强度低。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CT检查后,有明显的子宫体积扩大情况,部分患者出现了积液影像,行MR诊断发现患者有不规则的子宫内膜变厚,子宫侧壁的累及情况表现尤为明显。12例卵巢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盆腔肠周围出现了很多的钙化病灶、转移。4例卵巢转移瘤患者经CT检查发现患者的肿块影像呈现明显的密度不均,且有腹水影响。结论MR诊断在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优势,明显优于CT;CT在恶性肿瘤钙化性转移方面优于MR。在进行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具体用途选择诊断方法,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2017, 33(11):171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8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症状,采用汉化Anderson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自我效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HAMD评分[(13.63±2.18)分]、HAMA评分[(15.42±2.26)分]均明显降低,疼痛管理评分[(16.15±2.28)分]、躯体功能评分[(32.46±4.13)分]、症状应对评分[(27.35±3.86)分]及总分[(75.12±8.85)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症状及自我效能的改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 33(11):17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术后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整形美容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指标、SAS评分、SDS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术后干预疗效。
2017, 33(11):172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对减轻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方法选取急诊科2015年1~12月使用留置针的492例患者,根据床号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为113、111、146、122例,甲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乙、丙、丁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相对甲组,乙组不延长留置针拔出时间,丙组延长1d,丁组延长2d,观察各组静脉炎、堵管和意外拔管发生率。结果乙组静脉炎、堵管和意外拔管发生率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丁组静脉炎、堵管和意外拔管发生率与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丙、丁组堵管发生率较乙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相同的预期留置时间内可以降低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导管阻塞和意外拔管发生率,并且可以在确保静脉炎、堵管及意外拔管发生率相对稳定的同时适当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2017, 33(11):1725.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囊肿手术患者术后采用需要层次护理后患者的自护能力及术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共10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需要层次方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自护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责任、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五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术后患者采用需要层次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使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满足卵巢囊肿术后患者的多层次需要,促进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2017, 33(11):172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7例骨伤患者作为普通组,为其提供一般住院治疗措施及护理服务;将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7例骨伤患者作为研究组,为其提供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结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价,观察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普通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0.70%,研究组为9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安全管理、骨科专科护理、骨折固定、健康宣教等方面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压疮、跌倒及坠床事件总发生率为14.04%,研究组为3.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伤科患者提供循证护理模式,大部分患者表示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对科室护理质量评分较高,且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等发生率较低。
2017, 33(11):172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1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甲巯咪唑片,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6.67%),TT3、TT4、FT3、FT4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TSH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片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显著,优于一般护理的治疗疗效,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2017, 33(11):1732.
摘要:【提要】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教员难教,学员难学,成为免疫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该校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尊重传统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基础上,适当引入POPS教学法、适时文献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2017, 33(11):1734.
摘要:【提要】中医院校本科生自主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培养中医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是中医院校亟须思考、解决的问题。作者以其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旨在将中医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培养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中医院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结合,探索三位一体的中医院校本科生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2017, 33(11):173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对提高患者及医学生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实习医学生共160名,再选取该批次实习医学生主管的在该院妇产科住院患者共160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82名学生(82例患者),对照组78名学生(78例患者)。观察组的医疗教学活动中从多角度、多环节强调患者隐私保护,对照组则按医疗常规进行医疗教学活动。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医学生出科前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结果问卷调查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实习医学生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医学生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加强患者隐私保护教育,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实习医学生实习体验,并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基本操作能力。
2017, 33(11):1738.
摘要:【提要】该文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角度出发,从主观及客观2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医学英语学习的难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难于记忆、医学英语长难句和文章的理解与翻译困难,以及缺乏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环境等,并通过举例演示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上述问题的相应策略。
2017, 33(11):174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血液透析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6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透析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7.0%),患者护理满意度(97.0%)高于对照组(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评分较实施风险管理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2017, 33(11):1743.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医务人员638人次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回归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结果临床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为41.58%,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为36.39%,医技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为21.50%,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为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和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高(88.00%、94.74%)。结论通过完善硬件设施,在教育培训、目标责任、日常监督、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合格率,从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7, 33(11):1745.
摘要:【提要】玉溪市作为医改的国家试点城市,从2016年开始推行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制,在此形势下,玉溪市人民医院进行了DRGs付费改革下的思考与探索,围绕DRGs付费改革的要求,聚焦挖潜力、控成本、提质量、调结构四大方向,实施集束化策略,探索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治疗效果、更低的花费。集束化策略的实施使医院运行效率呈现良性循环,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升降有序,成本控制有力,收入结构改善。
2017, 33(11):1748.
摘要:【提要】通过三级质量控制管理缩短新入院患者入院等待时间,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优化科室工作流程,打造科室品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作者运用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成立科内质量控制小组,首先选择课题,然后做现状调查,做出原因分析,实施对策,改进流程,效果评价,项目收益。结果显示,新入院患者等待时间由原来的71.5min缩短到46.3min,平均缩短20.2min。表明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优化科内新患者入院流程,效果显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
2017, 33(11):1750.
摘要:【提要】随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方法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实施了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与管理方案的制订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绩效管理对医院运营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医师的诊疗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医师的诊疗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疗效果与患者的就医体验,而且也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立正确合理的绩效考核与管理制度,必须考虑绩效管理方案对医师诊疗行为的影响,发挥绩效管理对医师诊疗行为的积极作用,减少对诊疗行为的不利影响,推动医师诊疗行为的规范,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2017, 33(11):1752.
摘要:
2017, 33(11):1755.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