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7, 33(15):2241.
摘要:【摘要】目的探寻一种高效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设计合成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并测试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顺丁烯二酸酐与呋喃反应得到中间体5,61二氢去甲斑蝥素,然后进一步与液溴反应得到中间体5,61二溴去甲斑蝥素,再分别与多种芳香胺加热回流反应,生成多个溴代去甲斑蝥素酰胺衍生物;用CCK18法对化合物C1、C2、C3、C5、C8进行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在浓度50μmol/L作用时,5种受试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率为48.20%,最低为7.10%,4种受试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率最高达64.23%;而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增殖抑制率达50.00%以上。结论溴代去甲斑蝥素酰胺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胃癌活性,但其抗肝癌活性相对较弱。
2017, 33(15):2245.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来常州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以及宫颈癌的高危致病因素,探讨现阶段宫颈癌的预防措施,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常州地区经病理确诊的238例宫颈癌患者(病例组)和714例按年龄和地区匹配的健康女性(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与生活方式、月经婚育史、激素使用、既往病史及家族史和妇女病普查知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等。结果宫颈癌采用避孕措施、定期行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而宫颈HPV感染、宫颈癌家族史、性伴侣数量多及吸烟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P<0.05)。病例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接触性出血等)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倡使用安全套、戒烟、定期行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家族史、性伴侣多等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将有助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2017, 33(15):2248.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原发性高血压(SHR)模型,探讨石菖蒲提取物的降压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石菖蒲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5、30、15mg/kg)及阳性药卡托普利普利组(20mg/kg),每组12只;另选择12只同源正常血压(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按体质量灌胃给药8周,每周采用无创血压计测量其血压1次。末次给药后分别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II(AngII)、内皮素11(ET11)、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采用苏木精1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下降趋势,且AngⅡ、ET11和MDA水平降低,而NO、eNOS、SO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菖蒲提取物可降低SHR大鼠血压,并对高血压伴心肌肥厚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作为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病症的潜在药物进行研究。
2017, 33(15):225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在预防外科手术后腹腔粘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术中预防性使用医用几丁糖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未采用任何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B超检查下粘连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使用预防性医用几丁糖联合川芎嗪注射液的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B超检查下粘连发生率、WBC、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中联合应用医用几丁糖和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
2017, 33(15):225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围拔管期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11月该院拟行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32例。D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直到手术结束前40min停药,C组持续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时(T0)、手术结束时(T1)、呼之睁眼时(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拔管后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同时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术后舒适度评分(BCS评分);记录术后需追加使用镇痛药物、呛咳、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D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T1~T4时MAP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C组,且Ramsay评分及BCS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呛咳、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维持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达到适度的镇静及满意的舒适度,且围拔管期明显缩短了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减少了术后呛咳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优化了传统的麻醉方案。
2017, 33(15):225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与血清251羟维生素D3[251(OH)D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并发DPN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T2DM无并发症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1(OH)D3水平及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清251(OH)D3水平与DPN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251(OH)D3水平[(38.62±10.14)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8.97±12.69)nmol/L],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BMI值及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1(OH)D3表达水平与DPN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1)。结论血清251(OH)D3的表达水平与T2DM患者是否并发DPN密切相关。
2017, 33(15):2259.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璧山区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璧山区人民医院和璧山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全部送检标本6949株,对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4年检出35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12株(14.6%),革兰阴性菌2600株(74.0%);2015年检出34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09株(14.8%),革兰阴性杆菌2445株(71.1%)。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014、2015年阳性率分别为6.8%、9.6%;其中2014、2015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1%、27.2%。2014年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1内酰胺酶(产ESBLs)阳性检出率为55.2%,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株检出率为27.6%;2015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检出率为68.2%,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株检出率为27.4%。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检验标本的送检意识,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用药,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2017, 33(15):2263.
摘要:【摘要】目的对绿原酸(CA)脂质体进行处方筛选、体外释放实验,并考察其对乳腺癌MCF1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筛选制备CA脂质体的方法,并以磷脂比(因素A)、药脂比(因素B)、胎牛血清的pH(因素C)为单因素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采用透析袋法进行体外释放试验。采用噻唑蓝试验考察CA和CA脂质体对MCF1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CA脂质体优于乙醇注入法和逆向蒸发法,平均粒径为225.5nm,多分散系数(PDI)值为0.21。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程度为A>B>C,最优处方为A2B2C1,即A为4∶1,B为1∶20,C为6.6。CA在最初0.5h存在突释现象,释放已达到66.90%;而CA脂质体无明显突释现象,8h累计释放为49.78%;48h时,CA脂质体累计释放度为85.63%。CA脂质体缓释作用优于游离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且对MCF1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A。
2017, 33(15):226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碱(Mat)诱导人前列腺癌PC13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对磷脂酸肌醇31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细胞淋巴瘤12蛋白(PI3K/AKT/Bcl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1体积浓度(0.1、0.2、0.3、0.4、0.5g/L)Mat处理PC13细胞24、48、72h,通过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检测PC13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at对PC13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凋亡率,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I3K、AKT、p1AKT、Bax和Bcl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同一浓度Mat作用,48、72hPC13细胞增殖抑制率与2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h后,S期、G0/G1期0.2~0.5g/LMat组与对照组和0.1g/LMa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0.5g/LMa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1g/L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0.1、0.2、0.3、0.4、0.5g/LMat处理48h后,PC13细胞PI3K、AKT、p1AKT、Bcl1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质量浓度范围Mat(0.2~0.5g/L)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PC13细胞的增殖,Mat通过影响PI3K/AKT/Bcl12信号通路诱导人前列腺癌PC13细胞凋亡。
2017, 33(15):22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辅助使用芬太尼和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其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脐平面以下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组(对照组)、F组(芬太尼组)、M1组(硫酸镁1组)、M2组(硫酸镁2组),各25例。记录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给药后5、10、15、2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阻滞节段;记录患者镇痛时间和完全恢复时间,记录术后使用镇痛药及发生嗜睡或瘙痒情况。结果给药后5、10、15、20min,F、M1、M2组HR和MAP,以及C组MAP均较基础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5、20min,C组HR较基础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0min后,M1、M2组患者在T11阻滞平面的人数多于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镇痛时间、麻醉完全恢复时间均短于F、M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嗜睡或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硫酸镁或芬太尼作为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辅助用药,能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无术后不良反应。
2017, 33(15):2273.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靶向自噬相关基因5(Atg5)的小干扰RNA(siRNAs)能否诱导肝癌细胞的失巢凋亡,探讨细胞自噬是否参与肝癌细胞的失巢凋亡抵抗。方法选择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HCC1LM3、SMMC17721及人胚肝细胞LO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在失巢培养状态下的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Atg5蛋白表达。针对Atg5的siRNAs,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至高转移潜能的HCC1LM3肝癌细胞,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Atg5蛋白表达变化。在失巢状态下培养转染Atg5siRNAs的肝癌细胞HCC1LM3,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的失巢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肝癌细胞中自噬小体膜蛋白LC3Ⅰ、Ⅱ型蛋白表达转变验证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结果失巢培养后,HCC1LM3、SMMC17721细胞失巢凋亡率明显低于人胚肝细胞L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肿瘤细胞中,HCC1LM3细胞的失巢凋亡率低于SMMC17721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巢培养后,HCC1LM3及SMMC17721细胞LC3Ⅱ型蛋白表达均较LO2细胞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Atg5siRNA1和siRNA2的肝癌HCC1LM3细胞中,Atg5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HCC1LM31N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中LC3Ⅱ型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HCC1LM31NC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巢凋亡率较阴性对照HCC1LM31NC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Atg5的siRNAs能抑制肝癌细胞Atg5蛋白表达,并通过下调自噬水平来诱导肝癌细胞的失巢凋亡。
2017, 33(15):227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复杂皮肤软组织创面修复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科收治的314例老年(年龄60岁以上)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患者,并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抽取血糖患者并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血糖控制良好组、正常对照组,各20例。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314例分为六组,A组(69例)创面清创后行一期单纯植皮;B组(59例)创面清创后行一期植皮和负压吸引术;C组(38例)创面清创负压吸引术后行二期单纯植皮术;D组(45例)创面清创负压吸引术后行二期植皮和负压吸引术;E组(54例)创面清创后行一期皮瓣转移修复;F组(49例)创面清创后行二期皮瓣转移修复。从伤口愈合等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比较分析六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314例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与术后伤口愈合等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等级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血糖控制不良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314例患者中随机抽取的20例手术患者ASA分级与伤口愈合等级呈负相关(r=-0.537,P<0.05),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781,P<0.05)。D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等级优于其他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其他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复杂皮肤软组织创面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创面使用负压吸引并行二期手术的方式术后愈合情况较好。
2017, 33(15):2280.
摘要:
2017, 33(15):2284.
摘要:
2017, 33(15):2291.
摘要:
2017, 33(15):2303.
摘要:
2017, 33(15):230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二膦酸盐药物唑来膦酸对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OP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唑来磷酸,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骨转换指标β1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1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股骨颈骨密度及运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ALP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β1CTX、ODI评分,术后12个月时β1C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β1CTX、BALP水平,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对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OP患者疗效较好,可促进骨融合,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08.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高速路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因高速路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12月收治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站式”急救模式,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流程优化一站式”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并评估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处理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21.54%(14/65)]明显低于对照组[44.12%(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恢复良好率[28.00%(14/50)]明显高于对照组[21.0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优化一站式”模式是高速路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效救治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7, 33(15):2311.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PCT)检测用于临床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8月该院住院部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70例)和非感染组(80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70例);分别对三组检查者进行血清PCT及白细胞(WBC)计数检测,并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WBC计数、PCT水平均较其他两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PCT水平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PCT水平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57例生存患者的PCT水平[(12.71±1.49)μg/mL]明显低于13例死亡患者[(69.10±5.7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能判断患者感染程度、是否为细菌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5):23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改良爱丁堡1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及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和MESSS均低于对照组;而GCS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5):231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联合术后镇痛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内分泌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复合组、复合联合组,各16例。三组患者均进行肺癌胸腔镜手术,其中对全身麻醉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对复合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复合联合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在术后采取镇痛。在麻醉前(T1)、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除癌变组织时(T4)、拔管后5min(T5)、术后36h(T6)6个时间节点分别记录三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抽取患者静脉血测量其血糖、胰岛素、血浆皮质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T3、T4、T53个时间点的HR、MAP、SpO2及血糖、胰岛素、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联合术后镇痛,能更好地控制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内分泌及循环功能失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5):231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中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8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仅有1例腹部不适,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55.3±7.1)%]、潮气量[TV(4.3±0.6)L]、FVC[(85.8±10.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79.6±13.3)L/min]、FEV1[(3.05±0.19)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5±6.3)%、(3.8±0.6)L、(71.3±9.5)%、(68.7±9.2)L/min、(1.47±0.13)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炎运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1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四肢电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35例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彻底清创术,结合早期皮瓣转移修复疗效总结皮瓣修复疗法的临床应用优势。结果35例患者皮瓣移植共65处,术后皮瓣全部移植成活62处(95.4%)、部分移植成活3处(4.6%),Ⅱ期创面均植皮修复。35例患者共损伤关节50个,关节功能部位恢复正常活动44个(88.0%),6个功能轻度受限(12.0%),无严重功能障碍者。35例患者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7%(30/35)。结论早期皮瓣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可以保持机体的形态和功能,降低致残率,是电烧伤后创面重建修复的一种手段,是治疗四肢严重电烧伤的首选方法。
2017, 33(15):23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中1重度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科住院的中1重度PPHN患儿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均监测肺动脉压力(S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测得的氧合指数(OI)。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辅助呼吸,观察组在高频振荡通气基础上联合运用米力农持续泵入降低SPAP,同时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h,1、3d动脉血气分析、OI及治疗前后SPAP。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46%(23/2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19/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92,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aO2、S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3dPaO2、Sa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3dFi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dPaO2、SaO2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O2、O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是临床上治疗PPHN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5):232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CP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32/4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黄疸、消化吸收不良、脂肪泻等各项临床症状指标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对氧磷酶Ⅰ活性则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5):232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9例,将其平均分为大骨瓣组、小骨窗组,钻孔组三组,每组53例。其中大骨瓣组患者进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患者进行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钻孔组患者进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大骨瓣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62.26%(33/53),小骨窗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77.36%(41/53),钻孔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0.57%(48/53),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钻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大骨瓣组和小骨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大骨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最佳,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最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更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2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该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45例PA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股总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股浅动脉发生粥样斑块情况与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股总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股浅动脉发生粥样斑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混合斑出现情况低于无斑块及扁平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5例健康体检人员均检查出3种粥样斑块类型,但例数较少,证明健康人患PAD也具有一定概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AD的诊断较为准确,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发生粥样斑块的部位及类型,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3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程度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行关节镜下有限和广泛清理术治疗的2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程度清理术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级膝关节受损患者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远期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膝关节受损较重者采取广泛清理术远期临床效果不明显,与有限清理术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级膝关节受损者在有限清理膝关节损伤组织后能有效保护膝关节,与广泛清理术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有限清理术对Ⅱ和Ⅲ级关节炎效果较好,广泛清理术对Ⅰ级关节炎具有较好效果。
2017, 33(15):233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与多排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1月该科收治的肩关节Bankart损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选择单排锚钉治疗(34例),B组患者选择双排锚钉治疗(2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肩袖损伤、脂肪浸润、肩峰等情况及采用肩关节功能量表(ASES)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后的ASE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关节脱位复发。A组患者恢复到伤前水平占比[70.59%(24/34)]低于B组[92.86%(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疗效肯定,双排锚钉固定的效果更理想。
2017, 33(15):233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1CRP)、D1二聚体、超敏肌钙蛋白T(hs1cTn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1pro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135例,将其分为ACS组(100例)和对照组(35例),并对两组患者血清hs1CRP、D1二聚体、hs1cTnT和NT1pro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CS组患者血hs1CRP、D1二聚体、hs1cTnT和NT1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亚组hs1CRP、D1二聚体、hs1cTnT和NT1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1CRP、D1二聚体、hs1cTnT和NT1proBNP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ACS早期诊断、监测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2017, 33(15):233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临床疑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结果;同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使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9例疑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累及静脉7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71例累及静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经Kappa一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度为97.18%(69/71)、特异度为100.00%(5/5)、准确度为97.37%(74/76);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静脉血栓史、发热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较高,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重复检查,结合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转归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2017, 33(15):233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该科使用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41例。在腹股沟区扪及股动脉搏动,以此向外侧旁开1cm作为进针点;在C臂透视下,根据股骨颈骨折近端移位方向决定进针方向,向股骨头内钻入2枚斯氏针,握持斯氏针向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拧入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41例股骨颈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股骨颈骨折分型指数评价为解剖复位39例,接近解剖复位2例。41例患者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2例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Garden指数为接近解剖复位;其余无一例发生髋部明显不适症状,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使用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率和骨折愈合率。
2017, 33(15):233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准备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11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维持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拔管所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拔管15min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咳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维持麻醉,具有术后清醒快、恢复好等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4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1月该院行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术的尘肺患者62例,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其肺容积指标: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总比(RV/TLC);肺通气指标: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FVC比值(FEV1%);肺换气指标:弥散功能(DLCO);气道阻力指标: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呼气流量(MEF25%、MEF50%、MEF75%)。结果治疗后患者VC、TLC、RV/TLC、MVV、FVC、FEV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DLCO[(110.45±1.24)kPa/Ls]明显好于治疗前[(107.32±1.19)kPa/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PEF、MEF25%、MEF50%、MEF75%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术能明显提高尘肺患者肺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
2017, 33(15):234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艾滋病(AIDS)感染患者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35例AIDS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非AIDS感染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择期行手术,且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与维持期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用于AIDS感染者手术中安全、可行性较高,AIDS感染对全身麻醉效果未造成明显影响,但需在加强隔离防护工作的前提下实施全身麻醉。
2017, 33(15):2345.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格列美脲、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在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应用格列美脲、那格列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PG)、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低血糖事件。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FBG、2hPG、Hcy、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FBG与2hPG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格列美脲组与二甲双胍组FBG和2hPG均低于那格列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三组Hcy下降,12周后三组Hcy、IMT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6、12周后的Hcy水平及治疗12周后的IMT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0%、6.0%、5.0%,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且可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并降低Hcy水平,其治疗效果优于格列美脲与那格列奈。
2017, 33(15):234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Angel16000系列脑电麻醉深度监护仪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睡眠质量监测的适用性。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该院ICU意识清醒、交流无障碍患者30例,使用Angel16000A系列脑电麻醉深度监护仪检测患者夜间睡眠情况,记录脑电意识深度指数(IoC1)值,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夜间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将IoC1值与PSQI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IoC1值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971,P<0.05),说明PSQI评分越高,相应IoC1越大。结论Angel16000A脑电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IoC1值能客观反映ICU患者睡眠质量,可用于监测ICU患者睡眠质量。
2017, 33(15):234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368例,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与是否输血无关(P>0.05);与年龄、营养不良、吸烟史、肺部并发症、TNM分期、食管癌位置、抗生素预防及术后镇痛等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与年龄、营养不良、吸烟史、肺部并发症、TNM分期、食管癌位置、抗生素预防及术后镇痛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降低围术期肺部感染率。
2017, 33(15):235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RBC)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拟行输血治疗的2373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在2373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83例(0.35%),其中12094例男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0.12%),11636例女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8例(0.58%),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80例有输血/妊娠史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9例(0.71%),13950例无输血/妊娠史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4例(0.10%),有输血/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妊娠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41例(49.40%),MNS血型系统19例(22.89%),Lewis血型系统12例(14.46%),P血型系统3例(3.61%);非特性抗体主要为冷抗体患者6例(7.23%),自身抗体患者2例(2.41%);不规则抗体多发生于肿瘤、消化系统出血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论对临床拟行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对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RBC输注无效及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7, 33(15):235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口引流挂线术在复杂性高位肛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确诊并收治的130例复杂性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对口引流挂线术、对照组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术后7d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创口分泌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6.92%(63/65)]明显高于对照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7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创口分泌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轻度肛门失禁1例,发生率为1.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高位肛瘘给予对口引流挂线术疗效确切,术后痛苦小、恢复快,无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好。
2017, 33(15):235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分为A、B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功能、人际交往关系、精神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5):2357.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治疗满意度(9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放射性肺炎患者在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极大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33(15):235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近端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9例近端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并采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肱骨骨折预后良好,未发生短板、肱骨头坏死、愈合畸形、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等情况。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2±1.6)周。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为优38例,良6例,可3例,差2例,疗效优良率为89.8%。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近端肱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7, 33(15):236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经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研究组(65例)经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对照组(35例)在前鼻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鼻气道阻力(NAR)、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后鼻腔粘连、鼻中隔脓血肿、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NAR、NCV、NM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AR低于术前,且NCV、NMCA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NAR、NCV均较术前降低而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的疗效优于在前鼻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2017, 33(15):236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简称C臂机)对患者腺体器官和组织的影响,设计相应腺体器官专用防护用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择期行椎体成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组(穿防辐射服)和C组(无防辐射服),各30例。术中通过X射线剂量测试计分别监测患者颈、胸、性腺部位放射线剂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C组比较,T组患者在穿防护用具后颈、胸、会阴部射线剂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C臂机可有效降低电离辐射带来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甲状腺、乳腺、性腺器官的功能。
2017, 33(15):2366.
摘要:【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皮肤黏膜抗菌喷雾剂在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12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需要行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终止妊娠的153例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9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0.5%聚维酮碘外擦创面,每天4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皮肤黏膜抗菌喷剂。两组同时治疗10d,观察两组在用药第4、6、8、10天创面的渗出、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在第4、6天切口愈合情况患者所占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试验组在第4、6、8、10天切口渗液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剖宫产术中使用皮肤黏膜抗菌喷剂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2017, 33(15):236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奥塔戈运动程序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跌倒效能(FE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出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定期随访、生活饮食护理及服药指导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塔戈运动程序干预,每周3次,每次50min,共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FES评分、ADL和QOL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前FES评分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F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15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患者干预后EQ15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塔戈运动程序干预能够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FES、ADL和QOL。
2017, 33(15):23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多样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行以多样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32/34)]高于对照组[58.82%(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9,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6.73±31.5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3.55±1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9,P<0.05)。结论多样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2017, 33(15):237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参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心率、Scr和BU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7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9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护理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科教宣传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增强医院的护理质量,利于长远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2017, 33(15):237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抑郁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分娩的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统计孕妇产后第3、7、15、42d的心理状态,并比较两组孕妇EPD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后第3、7、15、42d的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能缓解孕妇不良情绪,降低产后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7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该院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对照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出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1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CSMS总分及不良嗜好、症状、情绪认知、急救管理、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治疗依从性等7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水平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升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7, 33(15):238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同伴教育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科出院的110例PD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服药依从性、Barthel指数评分和PD治疗情况,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6个月和1年时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6个月和1年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1年时赫1雅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36%(53/55)]高于对照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同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社区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重要部分。
2017, 33(15):238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阑尾炎围术期正确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阑尾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15例)、中期组(18例)、晚期组(17例),临床护理人员对三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围术期护理服务,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观察三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效果。结果晚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9.41%(5/17)]明显高于早期组[6.67%(1/15)]、中期组[5.5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中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1,P>0.05)。护理后三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增加妊娠期合并阑尾炎围术期患者生活质量及母婴安全的临床效果。
2017, 33(15):238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在院前创伤急救教学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即将实习的2014级护理专业1个班中的48名护理学生(护生),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5人)和对照组(23人),研究组采取设计好的教学路径表进行训练,对照组则由教师讲解示教与护生自行练习相结合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护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并对研究组护生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二者差异。结果两组护生骨折包扎固定、心肺复苏和静脉滴注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86.96±4.59)分]高于对照组[(83.39±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生在12个封闭式提问中,只有极少数护生的态度是“说不准”,绝大多数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同意率在88%[(14+8)/25×100%]以上;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体验临床真实感,提高护理实践水平;有助于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体验完整的临床院前急救过程,提高应急能力和急救意识”等方面同意率达到100%。结论基于CNP的院前创伤急救情境化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能使学生体验较完整的院前创伤急救过程。
2017, 33(15):238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8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透的患者120例,将I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医护一体化查房中,医护共同参与交接班、查房、管理患者,使医护联合临床管理模式贯穿于患者住院全程。并对该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护患三方进行调查,比较医护沟通技能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结果I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医护沟通技巧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能让医、护、患三方有效、准确地传递信息,且治疗护理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2017, 33(15):2389.
摘要:【提要】组织学是一门研究显微镜下健康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医学入门课,是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但因该课程具有知识点抽象、繁杂的特点,学生往往反映难懂、难记。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促进组织学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尝试将微课引入组织学的传统教学,利用微课的优势,生动、直观地展示显微镜下的结构,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并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该文以组织学的滤过屏障内容为例,探索组织学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应用,为将微课和传统教学在组织学中有效融合提供借鉴。
2017, 33(15):2391.
摘要:【提要】儿科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学科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时期,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检验理论知识是否扎实,为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既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临床实习学生的发展,且临床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该文阐述结合儿科学特殊性,对儿科临床实习学生施行导师制,以培养实习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目的,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及临床实习学生综合素质。
2017, 33(15):239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护理部实习的护理学生(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护理部实习的4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名,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带教,对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实习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在护理部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是一种值得在护理部实习带教中推行的教学方法。
2017, 33(15):2396.
摘要:【提要】探讨全科医学本科生临床麻醉学教学和临床实习的方法。由于大课教学时间和实习时间较短,所以对临床麻醉学大课教师和实习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校对全科医学本科生麻醉学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全科医学特点,从重视教学准备入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总结与考核,从而提高该校麻醉学的教学质量。
2017, 33(15):2398.
摘要:【提要】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扎实的临床实习阶段才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并需逐步掌握诊疗技术和方法。为提高实习带教质量,该院探索多模式教学方法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包括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查房、标准化患者、模型示教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2017, 33(15):240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见习教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2013级5年制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就学生对见习教学的师资配备、带教方式、见习时间安排、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药学本科生对临床药物治疗学见习教师的师资配置满意度为97.70%,对见习时间安排满意度为88.37%,对带教态度满意度为97.67%,对带教方法满意度为76.74%,对带教能力满意度为93.03%;对见习教学整体满意度为95.35%。结论见习教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效果良好,值得继续推广和应用。
2017, 33(15):2402.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和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在指导内分泌科见习医生病历书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该科见习的南京医科大学2011级七年制临床专业研究生46名,将其随机分为LBL组和CBL组,每组23名,分别采用L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病历书写质量和调查问卷结果的差异。结果CBL组学生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均明显少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组学生在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提高病例书写能力、拓展临床思维能力、增加主动交流能力、增加师生间交流能力、增加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均优于L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在指导见习生病历书写中能提高病历书写能力、增加主动学习能力、增加医患沟通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明显优于LBL教学法。
2017, 33(15):240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临床分离的46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初筛实验后采用西门子WalkAway1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菌种。分析46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以及54株产产超广谱β1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情况。结果分离出463株肺炎克雷伯菌,82.9%(384/463)分离自痰液,46株来自咽拭子,占9.9%;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率最高,分别占31.7%、17.3%。ESBLs肺炎克雷伯菌54株,检出率为11.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除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外,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ESBLs。该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低,应继续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降低细菌耐药率。
2017, 33(15):2407.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