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8, 34(23):3594.
摘要:
2018, 34(23):3599.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对L5/S1腰椎间孔测得的神经根与周围边缘距离进行分析,为腰椎间孔的微创和手术提供量化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行MRI检查的13例腰椎退行性病变伴下肢放射痛患者(试验组中位年龄47.5岁)的下腰椎MRI资料(试验组)和15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中位年龄45.6岁)的下腰椎MRI资料,分别对比相同椎间孔节段的组间椎间孔各径线(椎间孔高度,椎间孔上、中、下矢状径,椎间盘后方高度),神经根到椎间孔各壁距离(神经根前缘到椎体后壁的距离、神经根后缘到黄韧带前方的距离、神经根后缘到上关节突前壁的距离、神经根上缘到上位椎体椎弓根下壁的距离、神经根下缘到下位椎体椎弓根上壁的距离、神经根下缘到下位椎体椎弓根上壁骨皮质的距离)。结果2组间椎间孔高度,椎间孔上、中、下矢状径,椎间盘后方高度,神经根前缘到椎体后壁的距离,神经根下缘到下位椎体椎弓根上壁的距离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旁矢状位扫描能很好地捕捉L5/S1的椎间孔图像,对椎间孔的影像学研究有重要作用,可为L5/S1部位手术和路径的选择提供量化指标。
2018, 34(23):360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射血分数(EF)<40%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选取该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5例低EF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患者随访3~75个月,6例失访,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获随访的61例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1年随访EF为(48.2±5.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7±2.1)mm。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术式选择及迅捷的手术,术后围手术期管理的加强,均是低EF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8, 34(23):360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接受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无痛分娩的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在其宫口开至2cm规律宫缩后,给予盐酸罗哌卡因及地佐辛复合液;没有应用无痛分娩技术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宫口开至2cm时(T0)、宫口开至2cm后30min(T1)、分娩时(T2)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程进展情况、胎心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出血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产妇T0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1、T2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420.38±67.2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52.90±60.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二产程时间[(45.05±11.01)min)]与对照组[(46.32±11.3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后血压(124.64±10.38)mmHg(1mmHg=0.133kPa)、心率[(79.54±8.94)次/分]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131.78±13.57)mmHg、(85.47±11.53)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及胎心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 34(23):3607.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钾、钠、钙危急的临床符合率。方法统计该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库中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医学检验科提交的血清钾、钠危急值及血清钾、钠标本总检测量和2018年3月1日至4月30日提交的血清钙危急值及血清钙标本总检测量,查阅危急值相应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计算出血清钾、钠、钙标本的危急值比率、危急值临床符合率,并分析其临床科室分布情况。结果符合危急值报告条件并报告临床科室血清钾、钠、钙危急值标本量分别为298、160、1119份,血清钾、钠、钙标本的危急值比率分别为:0.43%、0.23%、4.52%。符合危急值报告条件并报告给临床科室血清钾、钠、钙低值危急值标本实时处理数分别为135、16、412份,其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4.41%、43.24%、36.82%。结论该院血清钾、钠危急值设定合理;血清钙危急值下限界值设定较高,可适当下调。
2018, 34(23):36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重铬酸钾(PD)染毒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生理状态和体重相似的清洁级昆明(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PD(Cr6+)染毒组、PD染毒+低剂量TP(200mg/kg)组、PD染毒+中剂量TP(400mg/kg)组、PD染毒+高剂量TP(600mg/kg)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PD染毒组按42.75mg/kg灌胃PD溶液;TP组在给予PD染毒6h后,继续分别按200、400、600mg/kg灌胃TP溶液,各组灌胃时间均为2周,每天1次。实验结束处死小鼠采血,取肝脏计算其脏器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血液离心分离出的小鼠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染毒组小鼠体重降低、肝脏脏器系数增高,血清ALT、AST、GGT水平增高;TP组与PD染毒组比较,小鼠体重有所回升、肝脏脏器系数和血清ALT、AST、GGT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干预对PD染毒小鼠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2018, 34(23):361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通过随机抽签法选取该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肿量30~50mL)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日常生活量表(ADL),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3个月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基层医疗单位神经外科推广。
2018, 34(23):361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对胃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相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该科收治的择期行开放手术胃肠癌确诊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含中长链脂肪乳剂肠外营养(PN)治疗,研究组加用鱼油脂肪乳。分别于患者术前1d,术后1、6d检测血浆异常糖链糖蛋白(TA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观察术后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1dCD3+、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与术后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术前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d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dTA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通气、排便、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癌术后使用含有鱼油脂肪乳的PN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早期恢复,降低肿瘤指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2018, 34(23):362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将限制性液体复苏及损伤控制外科2种最新多发伤救治技术联合用于严重多发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用传统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损伤控制外科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创伤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救治成功率、总液体输入量、出血量、体温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液体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而体温、APTT及PT恢复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损伤控制外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成功率高,可减少出血量,有助于体温及凝血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2018, 34(23):362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血液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该院门诊和住院478例患者的血液阳性标本培养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菌群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8例阳性标本中肠道杆菌325例(68.0%),其后依次为葡萄球菌111例(23.3%),非发酵菌13例(2.7%),链球菌10例(2.0%)。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具有较低的耐药性。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福平、磺胺类药物及庆大霉素具有较低的耐药性。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以肠道杆菌为主,大肠杆菌的分离率最高,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含酶抑制剂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较为敏感。
2018, 34(23):3626.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市部分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临床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6岁儿童1002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并对25-(OH)D2+D3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2例儿童血清25-(OH)D2+D3平均水平为(25.71±11.85)ng/mL,其中缺乏占36.93%(370/1002),不足34.53%(346/1002);男性儿童血清25-(OH)D2+D3水平为(25.58±11.61)ng/mL,女性儿童为(25.86±12.16)n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组儿童血清25-(OH)D2+D3水平为(26.57±12.09)ng/mL,>1~3组儿童血清25-(OH)D2+D3水平为(25.29±11.61)ng/mL,>3~6组儿童血清25-(OH)D2+D3水平为(23.16±10.89)ng/ml,其中仅大于3~6岁组与0~1岁组儿童血清25-(OH)D2+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绵阳市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仍普遍偏低,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应注意大于3~6岁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
2018, 34(23):362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内镜下切除胃肠息肉术后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行胃息肉切除和结肠息肉切除治疗的632例患者资料。其中行胃息肉术422例,肠息肉术210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将收集的病例资料分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使用组)和未使用抗生素组(未使用组),观察2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胃肠息肉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组及未使用组术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息肉治疗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结论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行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时,围手术期不必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018, 34(23):363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UC1(sMUC1)在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间的表达差异,了解sMUC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该院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3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31例,将结直肠癌组根据淋巴结及脏器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随机采集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血清31例为对照组。采集入组病例临床检查资料,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所有入组对象的sMUC1水平,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的sMUC1表达水平[(9.98±7.75)、(8.64±6.09)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6±3.49)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47)。结直肠癌组内分析,其中转移组sMUC1表达水平[(13.80±9.69)U/mL]较高,与未转移组[(6.82±3.58)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结直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sMUC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肿瘤转移患者sMUC1水平升高更为明显,提示MUC1的表达与炎症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检查sMUC1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及肿瘤转移具有一定预判价值。
2018, 34(23):363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大学医学生对死亡的内隐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国内3个大学医院三年级和四年级273名医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结果相容任务反应时间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测验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1)。曾经接触过死亡相关地方的医学生在不相容任务和相容任务中的反应之差显著大于未接触过的医学生,在两类任务中的反应差,表明前者的内隐死亡态度比后者更加消极。结论我国大学医学生对死亡持比较稳定的消极内隐态度。
2018, 34(23):3637.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基于阶段转变模型进行疼痛教育的干预效果,探讨社区慢性疼痛管理的方案,促进有效疼痛管理和应对策略的应用。方法对陕西省欠发达地区某市2个社区64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社区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社区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以阶段转变模型为指导的疼痛教育3个月,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所处的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和疼痛应对策略应用情况。结果64例患者干预前平均使用过(12.59±2.90)种疼痛应对策略,最多的使用了19种应对策略,最少使用了5种应对策略。经过3个月疼痛教育,干预组进入自我管理高级阶段(行动期和稳定期)的患者比例超过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使用了更多的疼痛应对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所处的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一般资料中所患慢病数量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自我管理阶段的老年患者使用的疼痛应对策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处的管理阶段越高,使用的应对策略数量越多。结论不同自我管理阶段的患者所使用的疼痛应对策略存在差异,在进行疼痛教育时,应根据患者所处的疼痛自我管理阶段进行个性化的疼痛教育。根据阶段转变模型进行疼痛自我管理教育可以促进患者进入更高的自我管理阶段,使用更多的疼痛应对策略。
2018, 34(23):3642.
摘要:
2018, 34(23):3647.
摘要:
2018, 34(23):3659.
摘要:
2018, 34(23):3663.
摘要:
2018, 34(23):366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诊断纵隔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4月该科诊断为纵隔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的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胸部CT提示纵隔病变且行EBUS?TBNA检查,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0%,病理明确诊断285例,其中恶性病变240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165例,小细胞肺癌55例,淋巴瘤12例,未分化癌8例;良性病变45例,包括淋巴结结核23例,平滑肌瘤5例,胸腺瘤6例,结节病8例,支气管囊肿3例;性质未明35例,经随访半年或CT引导下经皮纵隔病变穿刺活检、纵隔镜、胸腔镜及外科手术方法,最终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18例,淋巴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6例,结核5例。确诊率为89.1%,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BUS?TBNA是一种判断纵隔病变性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8, 34(23):366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住院且行术前超声检查后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TL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分型,并统计分析误诊情况。结果12例PTL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结节型、弥漫型及混合型,分别占50.00%(6/12)、41.67%(5/12)和8.33%(1/12);其中58.33%(7/12)合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HT),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占75.00%(9/12)。超声表现主要为甲状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病灶回声减低,呈低或极低回声表现,内回声不均,见纤维束样线性高回声,多无钙化或囊性变,病灶后方回声增强。12例PTL术前超声均未作出正确诊断。结论PTL具有一定的超声声像特征,与HT较难鉴别,但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8, 34(23):367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针联合阿奇霉素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曲松钠针联合阿奇霉素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肺部X线片影像好转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40/43)]明显优于对照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X线片体征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6/43)]与对照组[9.30%(4/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应用头孢曲松钠针联合阿奇霉素针治疗效果显著,能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18, 34(23):367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穿刺置管引流和置管闭式引流对心血管疾病伴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心内科行双侧胸腔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62例,随机分为置管闭式引流组(29例)和穿刺置管引流组(33例),观察2组患者操作前的紧张程度及操作后的疼痛评分、活动影响、胸膜反应、气胸、引流管阻塞、伤口愈合情况及置管前5d平均引流量变化,随访拔管后3个月内胸腔积液转归。结果与穿刺置管引流组比较,置管闭式引流组患者面对操作出现恐惧、紧张情绪的比例高,操作后疼痛评分高,活动受影响,少量气胸及引流口潮湿的发生率高,管道阻塞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5d,置管闭式引流组引流量曲线下降陡直,穿刺置管引流组引流量曲线下降平缓。随访3个月,2组少量积液残留率及胸腔积液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伴胸腔积液行置管闭式引流和穿刺置管引流各有优缺点,对易于引流又需避免太大刺激的患者宜选择穿刺置管引流,对不易引流而全身状况较好的患者宜选择置管闭式引流。
2018, 34(23):367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补充肠道益生菌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科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行T管引流术的1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补充肠道益生菌进行分组。试验组78例,术前2d即口服补充益生菌至术后第3天;对照组64例,除未补充益生菌外,其余治疗与试验组无差异。观察患者术后临床表现及整体预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胆漏1例,急性胰腺炎3例。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1d肝功能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d生化指数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补充肠道益生菌对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积极作用。
2018, 34(23):367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124例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传统阴道哑铃训练方法)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则采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患者需要采用仰卧位的方式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并且在这过程中紧缩肛门,持续3~5s后放松肌肉,反复练习15~30min,每天2~3次。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和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分别为(10.23±0.25)、(10.56±0.69)μV和(-0.03±0.0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1±0.11)、(8.35±0.23)μV和(-0.25±0.08)%],且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采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改善,值得推广。
2018, 34(23):368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痰菌转阴率均较对照组高,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4、8个月后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更为确切,可提高痰菌转阴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2018, 34(23):368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他美酯联合黄连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细菌性肠炎患儿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观察组43例使用头孢他美酯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头孢他美酯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88.4%(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美酯联合黄连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8, 34(23):368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神经外科行血管介入手术患者94例,按照手术后麻醉复苏方法进行分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通过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进行麻醉复苏,对照组患者术后通过注射生理盐水进行麻醉复苏,比较2组麻醉复苏效果。结果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在入室时、手术结束停止异丙酚靶控时间、给药后1min、给药后2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各个时间点的测得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2.51±0.81)min]、觉醒时间[(5.33±1.26)min]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46±0.95)、(11.59±1.5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后应用盐酸纳美芬进行麻醉复苏可以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确保平稳复苏,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
2018, 34(23):368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8例婴幼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儿恢复良好63例,轻残1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预后良好率达86.4%。结论在婴幼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及早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存在手术指征时应及早手术治疗;婴幼儿神经发育不完善,其修复和代偿能力较强,预后较成人好。
2018, 34(23):368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胃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8月在该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且要求行术后镇痛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舒芬太尼100μg+阿扎司琼10mg/100mL;B组:舒芬太尼100μg+右旋美托咪定200μg+阿扎司琼10mg/100mL;C组:舒芬太尼100μg+右旋美托咪定300μg+阿扎司琼10mg/100mL。观察3组术后0、2、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静脉自控镇痛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2、6、12、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降低舒芬太尼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2018, 34(23):3692.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昆山市2013—2017年计划生育手术现状,掌握国家实施单独二胎及全面二胎政策以来计划生育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昆山市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上报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进行5年间的数据分析。结果(1)昆山市2013—2017年计划生育手术总体呈下降趋势;(2)昆山市2013—2017年计划生育手术外地户籍占比明显高于本地户籍(χ2=3158.990,P<0.05);(3)昆山市计划生育手术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构成比明显高于行普通人工流产术构成比(χ2=373.894,P<0.05)。(4)昆山市2013—2017年18岁及以下女性行药物流产和负压吸引术中外地户籍明显高于本地户籍(χ2=9.936、21.110,P<0.05)。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避孕和节育的相关宣传教育及指导,重视少女妊娠问题。
2018, 34(23):369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该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62例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6个月,观察其疗效,并于治疗前后监测空腹血皮质醇及骨密度,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身高的影响。结果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1.1%(51/62),且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及血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6个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控制咳嗽症状,减轻家属心理负担,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2018, 34(23):369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7—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38例(A组),另从该院健康体检者中选取单纯高尿酸血症146例(B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清除率(Ccr)降低,其余指标升高,且A组超重和(或)肥胖、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r、体重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cr是单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r、体重和LDL?C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 34(23):370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规范化评估及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6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以数字评分法疼痛评估的无痛病房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时给药。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镇痛方式,按需给药。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睡眠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7d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7d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3±2.7)d,明显低于对照组(12.7±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4,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正确评估及规范管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缩短住院时间。
2018, 34(23):370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在日间手术中心实施护理观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手术室的80例SI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者有4例因慢性炎症粘连导致手术视野受限,选择中转为常规胆囊切除术。76例患者成功实施SILC手术,手术时间38~110min,中位手术时间65min;术后无严重出血、胆漏、胆道损伤、胆管炎发生,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伴感染,3例患者因伤口疼痛延迟出院。结论通过周全的术前病例筛选和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完善的术后护理和随访,SILC在日间实施是可行且安全的。
2018, 34(23):370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行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AVS)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该科确诊PA行AVS检查患者112例。术前护理包括调节血压,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告知患者及家属取血时间对于AVS检查结果的重要性及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术中的注意事项、手术预计的时间。协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术后护理包括伤口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结果112例PA患者中,110例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成功,成功率为98.2%。2例因右肾上腺定位失败未能取血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在取血过程中,有3例患者精神紧张,经过护士及时合理的解释疏导后,能主动积极配合AVS检查。有35例患者行AVS检查后主诉单侧或双侧腰部轻微疼痛,能忍受,未出现肾上腺静脉破裂、出血。有1例术后出现右上肢肿胀,超声提示贵要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上予抗凝、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配合患肢制动,抬高15°~30°。严禁按摩、热敷及穿刺,特别是血压监测等操作,避免患肢受压,术后5d肿胀减轻,术后8d无明显肿胀,复查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是提高PA患者行AVS护理质量的关键。
2018, 34(23):370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治疗的124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语前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精细化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及不同时间点的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听觉能力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检查前镇静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敷料松脱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SC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CAP、SIR、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实践性强,可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和预后,对于提高听觉言语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2018, 34(23):37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配合术中保温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进行优化护理配合术中保温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排气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应激反应、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手术配合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室时的基础体温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30、90min及术后5min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配合术中保温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应激状态,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 34(23):37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该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120例CP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观察,运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在改善咳、喘、痰、胸闷、憋气、啰音等方面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唇紫绀改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5、30d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0d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除生理功能外,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PH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8, 34(23):371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18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开始蠕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术口疼痛、术口感染、腹胀腹痛、粘连性肠梗阻等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具有积极临床治疗价值,有利于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的改善,有助于保证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效果。
2018, 34(23):3719.
摘要:【提要】以2012—2015级药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开设“色谱联用分析法”的文献阅读研讨课。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汇报和研讨总结的方式组织实施,加深了学生对色谱联用分析法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 34(23):3721.
摘要:【提要】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理论抽象,晦涩难懂,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医学基础课,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畏学、厌学的现象。因此,从实际出发,探讨符合学生层次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亲切感、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生物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该文结合该校学生的素质和亲身授课经历,探讨了生物化学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游戏法”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展现,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通俗易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018, 34(23):3724.
摘要:【摘要】为了适应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改为四年制的改革模式,该校教研室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尝试,力争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透彻分析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新技术、新知识。现将该校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集体备课中的一些体会进行交流与分享。
2018, 34(23):372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TBL联合模拟人教学法在麻醉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该院麻醉科实习的2012级麻醉学专业本科生48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BL组和TBL联合组,各24名,分别实施TBL教学法(TBL组)和TBL联合模拟人教学法(TBL联合组)。半年实习期结束后,分析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思维、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同时借助匿名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TBL联合组学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T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L联合组学生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效率、操作技能均高于T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联合模拟人教学法可提高麻醉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特别是在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018, 34(23):3729.
摘要:【提要】探讨运用循证医学、药学、护理模式下指导构建合理用药安全预警体系的具体实践和意义。分析循证医学在医疗、药学、护理方面的指导合理用药的运行情况,查找不足,并采用文献、访谈等调研方法,结合该院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用药安全预警体系。循证医学理论在医疗、药学、护理等涉及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为该院合理用药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合理用药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应用在医疗、药学、护理等实践工作中,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2018, 34(23):373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体检中心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健康体检中心97名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并与2016年的传统培训结果比较。结果2017年各层级护士理论成绩合格率、操作考核合格率、体检客户满意度和医技人员满意度均高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体检中心护士分层培训,可明显提高培训效果。
2018, 34(23):3733.
摘要:【摘要】目的根据手术安全核查缺陷情况及围手术相关质量指标进行效果评价,体现管理成效,总结相关经验体会。方法以该院医务处抽查的2017年围手术期病历105份作为研究对象,从手术安全核查表核对、填写情况及手术风险评估等几方面进行督查,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医院HIS系统中对相关医疗指标进行抓取、对比分析、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医务处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强化管理,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从手术安全核查缺陷来看,缺陷率由上半年69%下降到下半年31%;从围手术期质量评价指标来看,2017年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9.99%)高于2016年(99.87%),患者满意度(97%)高于2016年(9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由2016年的0.38%下降到2017年的0.29%;术后10d死亡率由2016年的0.15%下降到2017年的0.1%。结论手术安全核查管理的有效应用,手术质量与安全才能持续改进。
2018, 34(23):3735.
摘要:【提要】就三明市某三级医院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的实践为例,从医院在探索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挑战(外部)4个主要因素进行SWOT(又称态势分析法)分析,并结合医改政策发展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如何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提出战略分析,为今后医联体工作的组织和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8, 34(23):373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升药学服务窗口的具体应用与思考。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及2017年1—12月该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和不合理处方数据,2017年作为循环后的数据,比较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不合理处方干预率的变化。结果2016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共调剂处方624945张,调剂出现差错处方共159张(含出门差错处方2张),差错发生率为0.025%。2017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调剂处方633551张,调剂出现差错处方共80张(含出门差错1张),差错发生率为0.012%。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差错发生率下降50.39%,达到预期目标。2016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共调剂处方624945张,干预不合理处方2489条,干预率为0.39%,不合理处方类型A类全年干预合计6.22%,F类4.11%,H类25.18%,I类)。2017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调剂处方633551张,干预不合理处方4485条,干预率为0.71%,A类全年干预合计48.34%,F类106.13%,H类41.45%,I类13.99%,J类03.64%。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干预率上升82.05%。结论PDCA循环法是提升门诊药房窗口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要坚持PDCA循环,不断提高药学服务的管理质量。
2018, 34(23):3741.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