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4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泌尿外科专题
    • 尿道板重建分期尿道成形术和Duckett造瘘分期尿道成形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对比研究*

      2018, 34(6):801.

      摘要 (8567) HTML (0) PDF 1.24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家简介】唐耘熳,小儿外科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现任职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任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尿道修复重建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工作,擅长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小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伤害防治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职。现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等杂志的编委。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英文论著被SCI收录。曾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4项、四川省第10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第10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摘要】目的分析Duckett造瘘分期尿道成形术和尿道板重建分期尿道成形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患儿的疗效,探讨2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完成分期手术矫治的68例重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第1次手术时年龄1岁3个月至8岁3个月,平均3.17岁。采用尿道板重建分期尿道成形术进行尿道下裂修复的患儿23例(A组),其中阴囊型尿道下裂9例,会阴型尿道下裂14例;采用Duckett造瘘分期尿道成形术进行尿道下裂修复的患儿45例(B组),其中阴囊型尿道下裂16例,会阴型尿道下裂29例。对比分析2组2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27个月。A组患者在二期手术完成后出现尿瘘2例,尿道狭窄1例,尿道裂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4%。B组患儿在二期手术完成后出现尿瘘3例,2例出现尿道憩室,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尿道板重建分期尿道成形术和Duckett造瘘分期尿道成形术均适应用于重型尿道下裂的修复治疗。

    • 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2018, 34(6):805.

      摘要 (8230) HTML (0) PDF 1.34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家简介】陈刚,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新加坡泌尿学会(SUA)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男科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第三批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曾先后赴新加坡中央医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长期从事科研、医疗、教学工作,主持科研课题多项,已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专著3部。熟悉泌尿男科疾病诊治,擅长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

    • 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分析

      2018, 34(6):807.

      摘要 (7026) HTML (0) PDF 1.3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家简介】肖敏,副主任医师,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从事外科及泌尿外科工作19年。重庆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微创外科泌尿专业组委员,九龙坡区质控中心委员,九龙坡区区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主持市级科研1项,先后发表论文10篇。【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FUR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2种手术方式治疗肾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FURL(FURL组,40例)或MPCNL(MPCN组,56例)治疗肾下盏结石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发生率、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MPCNL组,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低于M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RL与MPCNL治疗肾下盏结石均安全、有效,与MPCNL相比,FURL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更快等优点。

    • 微创外科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37例回顾性分析

      2018, 34(6):810.

      摘要 (8221) HTML (0) PDF 1.28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家简介】左其明,副主任医师,梁平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2003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08—2009年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进修微创泌尿外科。从事泌尿外科工作14年,梁平区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重庆市男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泌尿专委会青年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委员。近年发表国家级核心论文4篇,获梁平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37例良性输尿管狭窄微创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37例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中,4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术,22例患者应用输尿管镜扩张术,9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狭窄钬激光内切开术,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37例中有效28例,有效率为75.7%。结论微创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论著
    • 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2018, 34(6):813.

      摘要 (8295) HTML (0) PDF 1.6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谷歌学术等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6月25日有关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使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l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且均为随机对照研究,共331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其中依诺肝素抗凝治疗162例(抗凝组),安慰剂治疗169例(安慰剂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抗凝组降低了第1、2年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0.08、0.19、0.21,95%CI0.02~0.29、0.09~0.38、0.13~0.34,P=0.000、0.000、0.000);而抗凝组出血率及死亡率与抗凝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32、0.63,95%CI0.52~3.35、0.38~1.06,P=0.560、0.085)。结论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有效、安全地预防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庆地区中青年人群骨折与骨密度检测的临床观察*

      2018, 34(6):817.

      摘要 (8980) HTML (0) PDF 1.19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中青年创伤骨折人群的骨密度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因不同程度创伤骨折入院的535例中青年创伤骨折患者,包括椎体、髋关节、其他骨折,对其进行骨密度检查。将所有患者分为相对低龄组(25~<45岁)、高龄组(45~<60岁)。分析不同年龄、骨折部位骨密度的差异性。结果(1)该地区中青年骨折人群约80.9%(433/535)存在低骨量状态;(2)高龄组骨质疏松率[56.0%(232/414)]高于低龄组[13.2%(1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P=0.00);低龄组骨质正常率[41.3%(50/121)]高于高龄组[12.6%(5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P=0.00)。(3)椎体组的骨质疏松率[54.0%(75/139)]高于其他组[39.6%(13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P=0.004);髋关节组的骨质疏松率[66.7%(42/63)]高于其他组[39.6%(13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P=0.00)。结论(1)低骨量是该地区多数中青年人群潜在的骨折风险,创伤骨折患者也存在骨质疏松、骨量降低。(2)相对于其他骨折,椎体、髋关节骨折更能提示患者存在骨质疏松问题。

    • 兔自体脑血管搭桥模型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2018, 34(6):820.

      摘要 (8027) HTML (0) PDF 1.38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行的兔脑血管搭桥模型,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4组分别给予仅行麻醉及解剖术不行血管搭桥,自体面动、静脉吻合后4、8、12周行面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建模前,成功建模后1、2、3个月由另2名实验员评估动物活动能力,脑血管造影评估血管情况。结果各组均成功建模,兔均存活,与A组比较,B、C、D组活动能力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逐步恢复,在术后第3个月,A、D组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面动脉?颈内动脉搭桥后,各观察时间点复查造影显示B、C、D组均较A组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D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全脑血管均通畅。结论采用动物面动脉?颈内动脉搭桥具有成功率高、稳定可行的特点,是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和干预的较理想模型。

    • 广东省顺德地区成人生活行为因素、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2018, 34(6):823.

      摘要 (8247) HTML (0) PDF 1.19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顺德地区成人高血压流行情况,探讨生活行为因素和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基于2015年顺德地区健康筛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相关信息。应用单因素Log-binomial模型计算患病率比(PR)指标,准确评价超重、肥胖和生活行为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246例。顺德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自报高血压患病率为20.91%(95%CI19.90%~21.92%)。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用腌制食品、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存在相关性。调整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后,仅超重、肥胖仍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与正常体重者比较,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PR值分别为1.75(95%CI1.58~1.94)、2.36(95%CI2.09~2.66)。结论顺德地区成人高血压流行水平较高,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高血压防治应重点关注超重肥胖人群。

    • miR-345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研究*

      2018, 34(6):828.

      摘要 (8021) HTML (0) PDF 2.87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miR?345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RCR)检测miR?345在胰腺癌组织标本、5株人胰腺癌细胞系及1株人正常胰腺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选取miR?345表达差异较明显的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细胞系进行后续实验;构建miR?34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miR?345?U)及空载慢病毒载体(lv?NC),采用qRT?PCR检测感染效率;在体外采用细胞计数Kit?8(CCK?8)实验,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iR?345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体内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并将瘤体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法检测miR?345对胰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miR?345对预测靶点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显示,5株胰腺癌细胞系中miR?345表达量低于正常胰腺上皮细胞系(P<0.05);过表达miR?345后PANC?1和SW1990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细胞集落形成数量明显减少(P<0.05)。裸鼠皮下成瘤模型显示,过表达miR?345后肿瘤体积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Ki?67均明显低于正常胰腺上皮细胞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miR?345的表达能使凋亡关键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miR?345能在体内外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 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面框前牵引后下前牙牙槽骨变化研究*

      2018, 34(6):833.

      摘要 (8115) HTML (0) PDF 1.35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面框前牵引后下前牙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该科就诊的20例中、轻度骨性Ⅲ类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经面框前牵引治疗后,通过头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治疗前后下前牙牙槽高度、根尖牙槽厚度、唇侧牙槽骨最薄处根唇舌侧厚度与高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切牙舌侧牙槽高度相关指标增大,治疗后,下前牙颌侧牙槽高度与下前牙唇侧牙槽最薄点舌侧牙槽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切牙切点间距与下前牙切点到下颌平面间距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切点到下颌平面间距增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到下前牙切点间距减少。结论面框前牵引后,下前牙舌侧竖直移位,下前牙根尖牙槽骨厚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 帕利哌酮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异常特征的影响

      2018, 34(6):836.

      摘要 (8103) HTML (0) PDF 1.2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对中青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异常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精神病院精神科收治的中青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共58例纳入该研究,根据服用帕利哌酮剂量不同将其分为低剂量组(≤6mg/d)30例和高剂量组(>6mg/d)28例,2组分别在治疗后4、8、12周进行心电图检测,对比分析2组观察结果。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高、低剂量组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特征发生,在同一用药时间点,2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特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32、0.180、0.327,P>0.05)。(2)随着时间的增加,治疗后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S?T段改变及其他异常特征发生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150、11.261、4.119、10.081、9.511,P<0.05),高、低剂量组患者均未出现Q?T间期延长和传导阻滞。(3)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高低剂量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特征发生率均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06、14.516、28.452,P<0.01)。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帕利哌酮对心脏的影响较小,且用药剂量对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帕利哌酮用药时间延长后虽会降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但长期服用药物后仍具有潜在危险,临床医生应定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查心电图。

    • 25-羟维生素D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及临床应用

      2018, 34(6):839.

      摘要 (8221) HTML (0) PDF 1.16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竞争法在电化学发光自动分析仪测定中的方法评价及其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组)和72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采用竞争法和酶法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糖化血清清蛋白(GA)水平,计算GA%,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竞争法测定25?羟维生素D3在3.2~55.6ng/mL内线性良好;批内变异系数(CV)≤3.3%,批间CV为4.8%。糖尿病肾病组及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19.22±9.31)、(20.57±12.48)ng/m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5.26±9.1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及糖尿病组GA%水平[(25.04±13.35)、(27.65±10.7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3.6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GA值呈负相关(rs=-0.42,P<0.05)。结论25?羟维生素D3竞争法具有可行性、简便性、重复性和正确度好,适用于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常规检测。糖尿病肾病组25?羟维生素D3与糖尿病GA值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和预后诊断的敏感指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ICU患者家属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 34(6):842.

      摘要 (7906) HTML (0) PDF 1.16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家属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该科191例重症患者家属,对其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患者家属基本信息调查表》问卷调查。结果(1)筛查出有焦虑症状患者家属121例,占63.35%,其中轻度68例(35.60%),中度40例(20.94%),重度13例(6.81%)。(2)性别、经济能力、文化程度与ICU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相关(r=0.837、0.619、0.875,P=0.0130、0.0010、0.0007);(3)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对ICU患者家属焦虑程度均有影响(P<0.01),经济状况较好对ICU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无影响(P=0.082)。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重症患者家属在患者入住ICU后,普遍有焦虑情绪,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增强家属的信心,加强重症患者的家庭支持能力,从而体现“以人为本、无缝隙护理”的理念。

    • 金关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2018, 34(6):845.

      摘要 (6711) HTML (0) PDF 3.28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完善金关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续断、秦艽、丹参、淫羊藿、黄芪进行鉴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双酯型生物碱,以AQWelchC18色谱柱(4.6mm×250.0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钠溶液作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235nm,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mL/min。结果建立的TLC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3种双酯型乌头碱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较TLC强,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回收率为94.4%~99.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某综合医院2016年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研究

      2018, 34(6):849.

      摘要 (6792) HTML (0) PDF 1.21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内感染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看住院病例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6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该调查研究实际调查3032例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56例,医院内感染现患率为1.85%;医院内感染58例次,医院内感染例次率为1.91%。医院内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27.27%(6/22)],其次为脑外科[12.24%(6/49)]。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0.34%(35/58)],其次为上呼吸道[8.62%(5/58)]、泌尿系统[6.90%(4/58)]。该次调查共分离出16株病原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67%。结论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内感染现状,医院应不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密切监控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及部位,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应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调查社区护士培训现状及需求*

      2018, 34(6):852.

      摘要 (8060) HTML (0) PDF 1.17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目前社区护士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及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3—4月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来自重庆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8名社区护士组成2个小组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地点在社区护士培训基地会议室,每组访谈时间为60~120min。结果社区护士培训方式多为在岗培训,培训内容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等为主;培训需求多集中在社区护理新理论及新进展、人际沟通技巧、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并且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短期脱岗培训。结论社区护士培训应以社区护士需求为导向,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开展分层次社区护士培训,进而提高护士培训积极性,提升社区护士培训效果。

    • 欣普贝生及米索前列醇分别联合缩宫素引产的效果分析

      2018, 34(6):856.

      摘要 (8427) HTML (0) PDF 1.1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欣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及米索前列醇分别联合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7—12月在该中心产科接受引产的初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给予欣普贝生联合缩宫素,B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C组单纯应用缩宫素,观察3组宫颈Bishop评分、引产结局、引产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住院总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组临产时间、总产程均短于C组,且A组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促宫颈成熟度、宫缩过强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总费用高于A、B组,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联合缩宫素引产成功率最高,而缩宫素引产最安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引产最经济实惠。

    • 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2018, 34(6):859.

      摘要 (7866) HTML (0) PDF 1.2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电针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电针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经2周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2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发病0~<1、1~<3、3~7d开始治疗显效率分别为88.89%(8/9)、78.58%(11/14)和37.50%(3/8),均明显低于电针组的显效率[100.00%(10/10)、92.86%(13/14)和71.42%(5/7)],2组患者在发病3~7d后开始治疗,电针组的显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电针干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建议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电针治疗。

    • >综述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18, 34(6):861.

      摘要 (7778) HTML (0) PDF 1.15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18, 34(6):864.

      摘要 (7766) HTML (0) PDF 1.2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胸腔内食管吻合口瘘治疗进展

      2018, 34(6):867.

      摘要 (7575) HTML (0) PDF 1.18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18, 34(6):870.

      摘要 (7818) HTML (0) PDF 1.17 M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脑卒中后焦虑的研究进展

      2018, 34(6):873.

      摘要 (7892) HTML (0) PDF 1.18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8, 34(6):877.

      摘要 (6503) HTML (0) PDF 1.14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乳糖不耐受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2018, 34(6):879.

      摘要 (6672) HTML (0) PDF 1.18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超声胃镜与多层螺旋CT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

      2018, 34(6):882.

      摘要 (7595) HTML (0) PDF 1.2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现状

      2018, 34(6):885.

      摘要 (6283) HTML (0) PDF 1.17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胃癌围手术期双向转诊协作模式的实践*

      2018, 34(6):890.

      摘要 (7723) HTML (0) PDF 1.1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三甲医院-基层卫生机构胃癌围手术期双向转诊模式。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温州周围区(县)级(含)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温州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转诊按照“基层-三甲医院-基层”围手术期相互转诊方案的胃癌患者32例作为试验组,选取温州周围区(县)级(含)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普通方式转诊到温州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胃癌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对双向转诊的周围区(县)级(含)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43.00±1.75)、(27.00±2.78)分],温州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的接诊情况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46.00±1.52)、(32.00±2.3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手术总体花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双向转诊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较好地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要求,有助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与实现。

    • 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 34(6):892.

      摘要 (7479) HTML (0) PDF 1.16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该科进行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的1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优良率为79.63%(86/108);术后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VAS、ODI评分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2.61、189.92,P=0.000、0.006)。结论改良T氏穿刺结合椎间孔镜270°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较好。

    • 无创NIPPV联合咖啡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撤机应用分析*

      2018, 34(6):894.

      摘要 (7614) HTML (0) PDF 1.1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茶碱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撤离有创呼吸机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新生儿监护室孕周小于或等于32周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70例,撤机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NIPPV联合咖啡因治疗,对照组给予NCPAP联合氨茶碱治疗,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撤离有创呼吸机后1、12h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2),而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0)。(2)并发症: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联合咖啡因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撤机拔管后,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气氧合指标,且重新上机例数较氨茶碱对照组少,从而提高了撤机成功率,但不会升高NEC、BPD、ROP病死率,对于减轻有创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 NIPPV在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治疗中对肺功能、动脉血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 34(6):897.

      摘要 (6440) HTML (0) PDF 1.16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中对肺功能、动脉血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诊治的COPD患者1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2组分别采用常规临床综合治疗和NIPPV治疗,对比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肺功能变化、血气分析变化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治疗12个月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的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时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明显高于治疗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时SGR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SGR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次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治疗12个月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呼吸道感染率,进而减少再次住院次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自发性肾盂破裂的诊治分析

      2018, 34(6):899.

      摘要 (7525) HTML (0) PDF 1.14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自发性肾盂破裂的发病原因及常见临床特点,提高对自发性肾盂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例自发性肾盂破裂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CT或排泄性尿路造影(IVU)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病因,输尿管结石所致4例,输尿管肿瘤所致1例,病因不明1例。4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双J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治疗,1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输尿管口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自发性肾盂破裂是一种罕见病理事件,临床上以输尿管结石梗阻所致最常见,其他良性或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也是导致自发性肾盂破裂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多伴腹膜刺激征及消化系统症状,易漏诊、误诊。自发性肾盂破裂的诊断主要依赖CT及IVU等影像学检查,因病因呈多样化,所以治疗应个体化。

    • 益生菌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胃肠功能的影响

      2018, 34(6):901.

      摘要 (7559) HTML (0) PDF 1.1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并对2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腹泻及呕吐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抗病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能够显著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性反应。

    • 气压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对策

      2018, 34(6):903.

      摘要 (7995) HTML (0) PDF 1.16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对长期卧床的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对策。方法将100例卧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并对比分析2组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下肢腘、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比率和深静脉血栓比率[分别为6%(3/50)、2%(1/5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4/50)、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可提高深静脉血液流速,减少血栓形成因素,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急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8, 34(6):905.

      摘要 (7901) HTML (0) PDF 1.18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急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急性胃炎患儿2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试验组给予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单独治疗。观察并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疗程、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疗程、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急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治疗小儿急性胃炎的可行方法。

    • 院前性尿脓毒血症34例诊治分析

      2018, 34(6):908.

      摘要 (7950) HTML (0) PDF 1.16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预防院前性尿脓毒血症的发生,提高对院前性尿脓毒血症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4例入院时即明确诊为断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无尿路梗阻患者经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19例单侧尿路梗阻患者均在输尿管镜下成功逆行置入双J管通畅引流,其中15例术中迅速处理结石,4例单纯放置双J管,并予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4例双侧尿路梗阻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进行引流,其中2例经抗感染、抗休克、肾造瘘引流后予血液透析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另2例在血液透析治疗后予抗感染、抗休克、肾造瘘引流使病情得到控制。结论院前性尿脓毒血症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通过积极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或碳青霉烯类抗感染治疗,合并梗阻的患者在通畅引流的前提下联合使用广谱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血液净化清除体内过多炎症介质治疗均可改善患者预后。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2018, 34(6):910.

      摘要 (7557) HTML (0) PDF 1.16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该科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198例,将其随机分为1001组96例和1002组102例,2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1001组加用安慰剂治疗,1002组加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1001组住院期间21例死亡,死亡率为21.9%,明显高于1002组的10.8%(11/102),且1002组在发热消退时间、抽搐消失时间、自主进食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100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发现1002组患者生活状态优于100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能够促进病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 宫颈组织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中的应用

      2018, 34(6):913.

      摘要 (7872) HTML (0) PDF 1.16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组织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子宫下段顽固性出血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和下段折叠式缝合手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恢复情况、术后细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3.39±11.19)min]与对照组[(64.51±12.3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43±79)mL]较对照组[(656±87)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一例细菌感染,术后42d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子宫形态均正常。结论宫颈组织子宫下段折叠式缝合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与切口缝合时同步进行、不延长手术时间、止血迅速、安全可靠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8, 34(6):915.

      摘要 (7707) HTML (0) PDF 1.21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该中心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UA、hs?CRP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28例)、内膜增厚组(30例)和斑块形成组(32例),对比不同组患者的UA和hs?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患者的UA含量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形成组患者的UA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hs?CRP水平的由大到小依次为斑块形成组、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颈总动脉IMT含量随UA和hs?CRP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受患者体内的UA及hs?CRP水平的影响,临床上可借助患者的UA及hs?CRP水平状况判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护理探讨
    •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8, 34(6):917.

      摘要 (8121) HTML (0) PDF 1.16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纳入该研究的住院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中医护理方案护理组(观察组)50例和中医内科常规护理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中医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卫生宣教及活动指导等。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和护理、指导正确卧位、加强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和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82、6.391,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者高达98%(47/50),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P<0.01);观察组在症状轻重、遵医行为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69、8.344、8.301,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医护一体化结合微信平台诊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 34(6):919.

      摘要 (7769) HTML (0) PDF 1.1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结合微信平台诊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诊疗护理并结合微信平台。对比分析2组患者溶栓前后的神经功能水平、溶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及康复效果,同时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诊疗护理。结果溶栓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24h后,观察组的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溶栓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结合微信平台的诊疗护理,可以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教学探索
    • 参与式教学在儿童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8, 34(6):922.

      摘要 (7437) HTML (0) PDF 1.13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儿童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一直是小儿外科学临床教学的重难点。该文通过总结参与式教学在儿童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经验,证实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童骨科临床带教中,可调动学生的实习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实习生的诊疗思维、操作技能、医患沟通能力等一系列临床诊疗技能。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儿童骨科实习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18, 34(6):924.

      摘要 (7393) HTML (0) PDF 1.14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的科目,为了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生物化学课程组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实践。课程组首先修订了本科生培养方案,重新分配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学时,并在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评教评学。教学改革实施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保障了教学质量,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 呼吸系统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教学体会——以病例讨论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

      2018, 34(6):926.

      摘要 (7747) HTML (0) PDF 1.14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医学英语不仅承载着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同时还更是快速获取西方医学先进经验的便捷通道。传统教学模式多以医学专业单词学习为基础,往往忽视了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即临床思维的培养。另外,由于国内呼吸系统专业英语教材缺乏,师资薄弱,组织管理和考评体系不健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该教研室以自愿报名为前提,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中抽取30名学生形成呼吸系统专业英语试验小班。以自主特色临床典型病例为素材,临床思维培养为核心,采用病例讨论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编制规范化呼吸系统专业英语教材,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新模式提供了前期经验。

    • 简化OSCE考核模式在手术室本科护生操作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2018, 34(6):928.

      摘要 (7701) HTML (0) PDF 1.16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简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手术室本科护生操作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进入该院手术室实习的170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术前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技能操作、术中突发事件应对4个站点进行考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本科护生对简化OSCE考核的评价。结果170名手术室本科护生简化OSCE考核成绩为(63.10±1.37)分,处于良好水平;手术室本科护生认可并接受简化OSCE考核模式。结论简化OSCE考核模式能客观地评价手术室本科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传统教学与小班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8, 34(6):931.

      摘要 (7658) HTML (0) PDF 1.16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教学和小班教学在系统解剖学教学效果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6年被该校录取的临床、麻醉、口腔、法医、影像、护理和检验等专业的2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学专业分为2组,其中护理和检验等学生采取大班教学(对照组),临床等专业学生采用小班教学(试验组),各125名。对照组采用先大理论教学后实验小班的形式教学,试验组采用理论和实验一体化的小班教学模式,比较2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教学效果。结果2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及教学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动手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小班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及知识的掌握,可以推广到其他专业。

    • 医学美学教育在乳腺外科教学中的作用

      2018, 34(6):933.

      摘要 (7424) HTML (0) PDF 1.16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其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影响心理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体的美学因疾病受到破坏,因此,医学美学逐渐体现出其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乳腺是人体重要的美学器官,也是最容易受到疾病破坏而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的器官,因此更应受到重视。在乳腺外科教学中,应丰富医学美学的相关教学内容、注重医学美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的美学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医学美学思想,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医疗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乳腺在人体美学中的重要性,重视医学科学与美学的结合,从而指导未来的医学行为。

    • 阶段目标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耳鼻喉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18, 34(6):935.

      摘要 (7557) HTML (0) PDF 1.16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阶段目标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新护士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耳鼻喉科新护士14名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耳鼻喉科新护士14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师责任制带教法带教,观察组在导师责任制基础上增加阶段目标教学法带教。结果观察组在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及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目标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新护士培训中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并提高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 微课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8, 34(6):937.

      摘要 (7675) HTML (0) PDF 1.16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课教学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级四年制本科护理1班4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2班4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作为教材,选择患者出、入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患者的清洁卫生等重点章节,分别采用动画、真人示范、情景剧等形式制作微课20节,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微课教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并调查试验组对微课的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是优化本科护理教学的良好途径之一。

    • >管理科学
    •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8, 34(6):940.

      摘要 (7835) HTML (0) PDF 1.15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基于胜任力模型提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方法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卫生管理人才的胜任力模型。结果专业知识包括公共基础类和专业应用类2个公共因子(KMO=0.823,P<0.001),能力涵盖协调与执行、创新与发展、管理与决策3个公共因子(KMO=0.911,P<0.001),个人特质包涵个性品质、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3个公共因子(KMO=0.931,P<0.001)。结论基于胜任力模型制定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等。

    • 佛山市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及试行效果评价*

      2018, 34(6):943.

      摘要 (7773) HTML (0) PDF 1.19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佛山市学生查验证信息化管理模式试行效果。方法2015年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现有“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新开发查验证管理模块实现查验信息化管理。比较信息化模式试行前后试点单位的查验工作量、疫苗补种率等指标。结果在传统模式下,家长办理1次查验证耗时中位数为29min;试点学校每完成100名学生的查验管理耗时中位数为10.0个工作日。在信息化模式下,免去家长办理手续等环节,并改为由学校开具电子查验证;学校每完成100名学生的查验管理耗时中位数为6.3个工作日。与传统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点学生疫苗补种率则从2015年的60.9%提高至2016年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4,P<0.001)。结论查验预防接种证信息化模式可有效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促进佛山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 分层级培训在老年科护士在职培训中的运用

      2018, 34(6):946.

      摘要 (7429) HTML (0) PDF 1.16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分层级培训在老年科在职护士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分层级培训模式应用于老年科护士在职培训中,采用实施前后的对比评价其效果。2016年1月以前采用每月1次业务学习的传统培训,2016年1月以后按照分层级培训,即分析护士培训需求、制订培训方案、实施培训计划考核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实施分层培训模式前后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采用分层培训模式后,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较培训前均有所提高,出院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层级培训进行老年护士在职培训,能够提高老年护理能力,保证老年护理工作质量。

    • 非医疗活动因素对医院患者安全的影响

      2018, 34(6):949.

      摘要 (7626) HTML (0) PDF 1.12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非医疗活动所致的患者安全是指医院在实施医疗保健过程中,因非医疗质量问题,患者发生在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自身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医院除了要保证患者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的安全外,更有责任防止各种非医疗因素导致的意外事件的发生。该文总结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近几年发生的不良事件非医疗活动因素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分析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因素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以防范医院内非医疗活动导致的医患纠纷。

    • 品管圈对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服务质量的提升效果评价

      2018, 34(6):951.

      摘要 (7693) HTML (0) PDF 1.16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医院健康管理服务中体检质量的效果。方法2016年1—7月在该院体检中心实施品管圈体检模式1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活动实施前后体检者对体检中各项指标的满意率、体检过程中的漏检率及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活动前体检者对健康宣教、体检流程、体检环境、候检时间、服务态度及专业知识的满意率分别为75.1%(751/1000)、76.2%(762/1000)、75.9%(759/1000)、77.2%(772/1000)、76.3%(763/1000)及75.1%(751/1000);活动后体检者对上述各项目的满意度分别为97.3%(973/1000)、98.1%(981/1000)、97.7%(977/1000)、98.3%(983/1000)、97.5%(975/1000)及98.2%(982/1000),且活动前后比较,体检者对于各项目的满意率显著增加;活动前体检中心对于体检者的漏检率为4.9%(49/1000),活动后体检中心对于体检者的漏检率降低为1.6%(16/1000),活动前后体检者的漏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后体检中心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1%(231/1000)、7.2%(72/1000);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6%(196/1000)、4.9%(49/1000),活动前后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体检中心采用品管圈模式,可以降低体检漏检率及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增加体检者对各项目的体检满意率,在医院体检服务质量中具有较好的评价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8, 34(6):953.

      摘要 (7568) HTML (0) PDF 1.14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该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全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水平。方法从该院Pass系统抽取2016年7—12月含中药注射剂的856份医嘱作为对照组,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并逐步实施,另将系统中抽取的2017年1—6月含中药注射剂的825份医嘱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医嘱合格率等指标,验证干预措施有效性。结果干预后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得到明显控制,医嘱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控制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临床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案例分析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

      2018, 34(6):955.

      摘要 (8116) HTML (0) PDF 1.15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1例

      2018, 34(6):956.

      摘要 (7646) HTML (0) PDF 1.15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肠肉瘤样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8, 34(6):957.

      摘要 (7662) HTML (0) PDF 1.13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指南与共识
    • 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

      2018, 34(6):959.

      摘要 (7753) HTML (0) PDF 1.2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