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9, 35(1):8.
摘要:
2019, 35(1):12.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一线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方案的化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方案化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其临床信息和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和TK1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TK1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CA153和TK1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客观缓解率(ORR)为67.7%,疾病控制率为96.8%。治疗前后血清TK1表达水平均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P>0.05),但ER(+)和PR(+)患者TK1表达水平低于ER(-)和PR(-)患者。校正治疗前TK1表达水平后,患者PFS与治疗后TK1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210,P=0.266)。 结论 血清TK-1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具有相关性,可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2019, 35(1):16.
摘要:[摘要]目的 合成多羧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COOHx),制备POSS-COOHx纳米杂化硅橡胶材料(POSS-COOHx/SR),对POSS-COOHx/SR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红细胞溶血试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毒性试验、过敏与刺激试验对POSS-COOHx/SR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 红细胞溶血试验结果显示,POSS-COOHx/SR无溶血性;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OSS-COOHx/SR不具有细胞毒性和全身毒性;过敏和刺激试验结果显示,POSS-COOHx/SR无刺激性和致敏性。 结论 POSS-COOHx/SR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种安全的纳米材料,有望成为可应用于临床的新生物材料。
2019, 35(1):21.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敲除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基因对游离脂肪酸(FFA)激活Kupffer细胞(KCs)中NLRP3炎性小体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的影响,探讨FFA导致促炎性因子IL-1β分泌的机制。 方法 选取野生型C57BL/6小鼠及NLRP3-/-小鼠,采用梯度离心联合选择性贴壁法分离各组小鼠KCs,将分离培养48 h的KCs以3×106的密度接种于激光共聚焦培养皿及培养瓶中,并将KCs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FFA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FFA组给予棕榈酸(PA)刺激细胞,水平为0.32 mM,处理时间为8 h。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KCs的形态变化,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NLRP3炎性小体、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及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LRP3炎性小体、ASC及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LRP3及Caspase-1在KCs中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KCs培养上清液中促炎性因子IL-1β与IL-18的表达水平。 结果 光镜下见FFA组与对照组KCs形态上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下可见FFA刺激后KCs细胞质中吞噬了大量脂滴。野生型小鼠KCs中FFA组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LRP3-/-小鼠KCs中对照组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FF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小鼠FFA组KCs培养上清液中促炎性因子IL-1β与IL-18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敲除小鼠NLRP3基因可显著抑制IL-1β与IL-18水平的增高,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FA可激活野生型小鼠KCs中NLRP3炎性小体,促进KCs分泌促炎性因子IL-1β;敲除小鼠NLRP3基因后可显著抑制FFA诱导KCs中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及促炎性因子IL-1β的分泌;NLRP3可作为KCs相关炎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
2019, 35(1):2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喉癌细胞中KAI1/CD82表达水平及对喉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 方法 喉癌细胞培养传代后,以0、5、10、15 μm/L的姜黄素作用24、48、72 h,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KAI1/CD82的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喉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率,采用侵袭及迁移试验检测喉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抑制率。 结果 在24、48、72 h时,随着姜黄素水平的增加,在相同时间内KAI1/CD82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增殖抑制率、侵袭抑制率、转移抑制率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15 μm/L姜黄素作用后,在相同姜黄素水平下,随着时间的推移,KAI1/CD82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增殖抑制率、侵袭抑制率、转移抑制率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姜黄素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喉癌细胞KAI1/CD82的表达及喉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2019, 35(1):28.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最适合的手术方式,为临床OSAHS患儿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方法 选取经多导联睡眠图(PSG)确诊为OSAHS的患儿120例,60例拟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部分切除组),60例拟行腭咽成型术(腭咽成型组)。比较2组患儿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 结果 术前2组患儿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手术切除后1、6个月,2组该比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方面,术后1个月,2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各指标均接近术前水平,2组同一时期相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腭咽成型组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部分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腭咽成型组CD3+、CD4+、CD8+水平,CD4+/CD8+比值均低于部分切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能显著改善OSAHS患儿的生活质量,但2种方法间免疫功能的变化无差别。
2019, 35(1):31.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北区居民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促进区试点项目提供评价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江北区抽取200名15~<70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 结果 200名居民中具备健康素养者23名,具备率为11.5%。文化程度越高者具备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24.0%、10.5%、14.0%。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等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29.0%、12.0%、8.5%、41.5%、14.0%、1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是重庆市江北区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 重庆市江北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以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慢性病防治等内容为重点,探索更有效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2019, 35(1):36.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大理市农村少数民族成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大理市周围农村550例成年女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相关指标。 结果 550例农村妇女中,可疑患有骨质疏松者218例,患病率为40.7%。在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生育次数、绝经年限、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运动、患慢性病及骨折史和是否服用的分类条件下,是否患骨质疏松的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绝经、服用钙片及木质结构居住环境为骨质疏松保护因素,饮酒、慢性病及骨折史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结论 影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较多,需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或延缓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2019, 35(1):40.
摘要:[摘要]目的 调查截瘫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影响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的截瘫患者73例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将研究对象分为无睡眠障碍组(35例)和睡眠障碍组(38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 结果 睡眠障碍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截瘫时间显著大于无睡眠障碍组,运动系统疾病、疼痛、焦虑构成比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组,但社会支持度低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疼痛、焦虑、运动系统疾病、年龄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 结论 疼痛、焦虑、运动系统疾病、年龄对睡眠质量有消极作用,而社会支持有积极作用,在截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着重控制上述因素的影响。
2019, 35(1):43.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评估加速康复外科(FTS)方法对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收集199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发表在PubMed,EmbaseTM,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将FTS与常规围手术期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了8项RCTs,共418例患者,其中FTS组206例,对照组212例。对符合条件的文献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 FTS组较对照组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肠蠕动恢复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1、4、7 d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中使用FTS方法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减轻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2019, 35(1):48.
摘要:[摘要]目的 比对分析并评估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和免疫比浊法的偏倚,为提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质量、推进HbA1c标准化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3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方法学比对前进行参比方法正确度验证和试验方法精密度验证。采用经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样本赋值传递的新鲜全血实施校准,校准后进行可比性验证。量值溯源分析结果满足临床需要。 结果 2种试验方法的批内、批间的高、中、低值变异系数均小于2.0%;正确度评估中,检测结果均在靶值×(±6%)内;IE-HPLC与免疫比浊法的医学决定水平偏倚分别为0.158 4%和0.148 8%,用经NGSP赋值传递的新鲜全血校准后,偏倚为0.019 7%和0.018 5%,均小于美国病理学家协会2015年能力验证允许误差。 结论 不同方法对HbA1c的测定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但2种方法测定HbA1c的精密度符合要求,检测的正确度水平符合标准,采用赋值传递的新鲜全血对不可比的方法实施校准,可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完全满足临床对HbA1c检测要求,临床实验室需共同努力来实现我国HbA1c检测的标准化。
2019, 35(1):52.
摘要:[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增强扫描检查、术中快速病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腮腺肿瘤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该院口腔科的腮腺区肿瘤患者189例。纳入分析研究的住院患者均需在该院同时行术前MDCT增强扫描、术中快速病理,比较两种检查辅助诊断与最终常规石蜡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度,根据结果评价MDCT增强扫描、术中快速病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腮腺肿瘤疾病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MDCT增强扫描检查辅助诊断符合率75.7%(143/189),术中快速病理辅助诊断符合率86.8%(164/189),两者联合应用辅助诊断符合率符合率94.7%(179/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DCT增强扫描联合术中快速病理在腮腺肿瘤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应作为腮腺肿瘤术前、术中常规的辅助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 35(1):55.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检索收集截至2018年1月1日发表的关于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与单纯腹腔镜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疗效的对比研究文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共73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纳入系统评价。化疗组338例,单纯组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组比较,化疗组清扫出的淋巴结数目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根治切除率更高,术后病死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可降低胃癌的临床分期,抑制可能存在的肿瘤细胞,显著提高手术的根治切除率及术后的生存率。
2019, 35(1):82.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育政策对孕产妇生育年龄及合并高危因素的影响,为制订有效的孕产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1-2017年该地区孕期建立了围产保健卡并已结案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高龄组、低龄组和中龄组,并根据《江苏省高危孕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评估。通过系统采集汇总孕妇基本信息及高危妊娠数据。 结果 近5年,该地区高龄孕妇占6.73%,低龄孕妇占0.29%,中龄孕妇占92.98%,高龄孕妇比例由2011年的3.84%上升至2017年的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66,P<0.01);高龄孕妇高危因素发生率达72.31%,高龄孕妇孕期前3位的高危因素分别为瘢痕子宫、流产2次及以上和巨大儿,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9.21%、26.38%和9.56%。42.9%的高龄孕妇存在一种高危因素、29.4%存在2种、27.7%存在3种及以上高危因素。2011-2017年间,瘢痕子宫和流产是高龄孕妇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从2015年起,两者排位发生改变,瘢痕子宫近3年连续排名首位。 结论 新生育政策下高龄孕妇数量逐渐上升,高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显著上升,须加强有针对性的高龄孕妇风险管理,保障母婴健康。
2019, 35(1):85.
摘要:[摘要]目的 探索临床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女性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146例,均采用绝经激素治疗(MHT)、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策略进行围绝经期管理,采用Kupperman改良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围绝经期严重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随着临床综合干预的进行,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得到缓解,6个月时改良Kupperman评分值下降者达93.84%(137/146),其中以中、重度者症状缓解最为明显,分别为87.64%(78/89)及84.62%(22/26)。有情绪波动者干预前Kupperman评分法单项评分为(4.68±2.13)分,干预后为(2.66±1.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性生活相关问题评分为(4.92±1.87)分,干预后为(2.06±1.3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QOLI-74问卷结果显示,经临床综合干预后,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其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 综合运用临床综合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尤其是以性生活障碍为代表的躯体功能和以情绪波动为代表的心理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
2019, 35(1):88.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浴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符合标准的合格受试者40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完成189例及182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浴足联合甲钴胺片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疗程均为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NSS)、神经缺陷(NDS)、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2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NSS、NDS、中医证候评分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NSS和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糖尿病足浴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19, 35(1):90.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骨科器械辅助复位微创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采用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骨科器械辅助复位微创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6例,女15例;年龄17~65岁,中位年龄38.5岁;住院时间3~10 d,中位住院时间7 d;按照股骨干骨折的AO分型,其中32A型26例,32B型34例,32C型11例;左侧42例,右侧29例。术后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按照Thorsen股骨骨折术后形态评估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 手术持续时间40~110 min,中位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中位出血量250 mL。术中所有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基本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持续4~10个月,中位愈合时间5.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断钉、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再骨折、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发生,但有2例出现内固定松动,经对症处理后骨折完全愈合。按照股骨骨折术后形态标准评定其治疗效果,优55例,良12例,可4例。 结论 在成人股骨干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骨科常用器械辅助复位,可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骨折端软组织的激惹,具有术后骨折愈合率高、骨科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其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9, 35(1):93.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01例,其中DR患者200例(DR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1例(NDR组),分析2组患者血细胞分析等实验室数据及流行病学资料系列。获取DR组与NDR组的NLR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NLR对DR发生风险的预测。 结果 DR组的NLR值为(2.72±1.52),NDR组的NLR值为(1.63±0.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DR发生的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82.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置信区间0.793~0.869,截断值为2.09。将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NLR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以上变量与DR的发生均有独立相关性。 结论 NLR增高会增加患者并发DR风险,临床推荐定期监控系统性慢性炎性指标NLR。
2019, 35(1):96.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结核患者在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结核药物对尿酸的影响情况,为布依族患者抗结核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罹患结核病且符合统计条件的汉族患者279例,布依族患者74例,按民族分配至A组和B组,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尿酸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布依族结核患者高尿酸血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否与汉族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 A、B组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7.42%(216/279)和62.16%(4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其尿酸平均升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1.82%和84.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43.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布依族结核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低于汉族结核患者,但男性结核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汉族男性结核患者相似;建议在实施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重点关注布依族男性结核患者,预防其发生高尿酸血症。
2019, 35(1):98.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临床伴关节疼痛、关节炎的活动期患者18例设为活动期组,24例非活动期患者设为非活动期组。另外,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予以所有受试者免疫学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 活动期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组的补体C3、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组的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的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抗核抗体(ANAS)阳性率、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酶(ds-DNA)抗体阳性率、抗干燥综合征(SS)-A阳性率、抗SS-B阳性率、抗核糖核酸抗体U1核糖核蛋白(u1RNP)阳性率、抗可溶性抗原(ENA)多肽抗体S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能有效诊断和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病情发展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 35(1):10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将患者按照有无使用乌司他丁及血必净分为3组,A组17例未使用乌司他丁、血必净,B组17例仅使用乌司他丁治疗,C组18例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7 d的炎性指标、凝血功能,以及行血液净化治疗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 结果 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炎性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下降,血液净化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必净与乌司他丁均能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而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2019, 35(1):103.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三维适形放射对原发性小型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且术前有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组,每组32例。A组单纯行微波消融术;B组先采用微波消融术1~3次消除病灶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肿瘤剂量每次3~4 Gy,每天1次,每周4次,总剂量55~65 Gy。放疗结束后半个月统计A、B组血清甲胎蛋白降低率及术后半年内病灶的复发率,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B组血清甲胎蛋白降低率显著高于A组、术后肝癌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小型肝癌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2019, 35(1):105.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物理模式防治策略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行单侧全膝TKA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予脉冲电磁场(PMF)治疗+中药烫熨治疗的物理模式防治策略;对照组患者予口服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每天DVT发生情况及DVT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7、14 d患肢肿胀程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后7、14 d血小板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14 d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缓解术后肿胀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5.77%(3/52),观察组未观察到DVT发生(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物理模式防治策略对全膝TKA术后DVT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安全经济。
2019, 35(1):108.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谷维素对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的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每天口服美托洛尔50 mg,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每天口服谷维素60 mg,治疗2周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早搏数量、成对室性早搏数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次数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每天室性早搏数量、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和每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P=0.023)。 结论 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谷维素治疗心脏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患者依从性好,疗效显著。
2019, 35(1):11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常见病原体特征分析与流行分布,以为疾病诊断、治疗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739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童CAP的常见菌种特征与流行分布。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抗体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咽拭子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 结果 1岁以下患儿CAP发病率最高,不同年龄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夏季CAP发病率低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9例患儿中,分离出172株病原菌。排名前5位菌株分布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金黄色葡萄球菌(12.2%)、大肠埃希菌(23.2%)、肺炎链球菌(25.0%)、肺炎克雷伯菌(28.5%)。耐药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氯霉素、红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万古霉素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1岁及以上患儿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发病率显著高于1岁以下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下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显著高于1岁及以上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年龄段CAP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有所不同,1岁以下患儿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细菌,1岁及以上患儿病原体主要为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菌,患儿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且发病率有季节差异,治疗上应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2019, 35(1):114.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乳腺癌病变组织(观察组)和乳腺癌边缘正常组织(对照组)作为对照资料,依照免疫组织化学相关要求对其进行HIF-1α、ToPo-Ⅱ、Ki-67水平的检测。 结果 观察组中HIF-1α、ToPo-Ⅱ及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9%、65.45%及81.82%,而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IF-1α、ToPo-Ⅱ及Ki-67阳性率在乳腺癌病变组织中呈高表达,这与肿瘤增殖及转移关系极为密切,临床研究中应重点注意。
2019, 35(1):116.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与16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胸创伤且被怀疑为肋骨骨折的手术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DR和16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以手术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结果 52例患者中,进行手术探查肋骨骨折部位150处;DR检出骨折101处,疑似骨折25处,漏诊24处,骨折检出率为67.3%;16排螺旋CT检出143处肋骨骨折,疑似骨折5处,漏诊2处,骨折检出率为95.3%。2组骨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6排螺旋CT较DR检查能明显提高确诊率,降低漏诊率和疑诊率。
2019, 35(1):118.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2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术前散光低于2.0 D的老年性白内障372例(45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210只眼)和B组(246只眼),A组在颞上方(右眼)或鼻上方(左眼)行3 mm透明角膜切口,B组则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选择角膜屈光力最大经线方向行3 mm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比较2组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情况。 结果 术后3 d、1个月、3个月,2组术前散光度低于1.0 D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前散光度为1.0~<2.0 D者术后视力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术前散光度低于1.0 D者,切口位置对术后视力影响不大;但对于术前散光度为1.0~<2.0 D者,在角膜屈光力最大经线方向行手术切口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
2019, 35(1):121.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2014-2016年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谱情况及地区差异性特点,为该院细化肿瘤专业,提升科研水平提供基础支持,也为豫北地区有效防治肿瘤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对2014-2016年该院《医院住院患者疾病分类》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排在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60岁及以上人群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其次为45~<60岁人群;男女比例为1.33∶1。 结论 豫北地区恶性肿瘤患者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60岁及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因此,针对恶性肿瘤的疾病多发情况、高危人群、发病年龄、性别差异,医院在加强肿瘤学科建设的同时要做好筛查和宣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2019, 35(1):124.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就诊的CVA患者8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护理周期为4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生命质量。 结果 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CVA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39/43)和65.1%(2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3(IL-13)和IL-10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和情感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CVA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2019, 35(1):126.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原因和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先心病外科病区术后从ICU转至心外小儿病区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重返ICU的原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重返ICU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儿重返ICU的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儿重返ICU发生率为5.45%,对照组患儿重返ICU发生率为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从普通病房重返ICU的原因,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可显著降低患儿重返ICU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2019, 35(1):128.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联合超声雾化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该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41例,采用精细化护理联合超声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时间和机械吸氧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反应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细化护理联合超声雾化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在今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2019, 35(1):13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导尿管固定贴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ICU所有留置导尿管患者共1 0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导尿管,观察组采用自制导尿管固定贴对导尿管进行固定。对2组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和患者护理的依从性方面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管固定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固定感染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制导尿管固定贴的有效性比传统方法更高,患者依从性更高,对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具有重要影响。
2019, 35(1):132.
摘要:[提要] 神经科学是当前最前沿、研究进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培养未来与神经科学相关的高素质拔尖科技人才,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此,在医学本科生教育中探索行之有效的神经科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采用“授课+专题讨论+试验”的教学改革模式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神经科学“研教协同教学”改革。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提升了医学本科生对神经科学的兴趣,激发了其主动学习神经科学的积极性,树立了其良好的科研思维方法,也为神经科学在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的深入、广泛地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9, 35(1):134.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本科医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亚健康与拖延行为的相关性,提出可行的干预对策,为医学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内3所本科医学院校医学生650名进行调查。 结果 有效问卷为632份,医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亚健康检出率依次为43.99%、73.42%、68.51%,总体亚健康检出率为85.08%;50.95%的医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拖延行为,拖延总分与亚健康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且本科医学生的拖延行为是其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 减少高等院校医学生的拖延行为可提高其的健康水平。
2019, 35(1):138.
摘要:[摘要] 多学科整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是基于问题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已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体现出显著优势。多学科整合PBL教案是决定PBL成败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我国仍缺少规范的PBL案例教材。多学科整合PBL实施时,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课程目标编写教学案例。所有授课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路,确定课程主题,选择教学案例,编写PBL教案。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修改后才能正式使用。多学科整合PBL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019, 35(1):140.
摘要:[提要]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以临床专业为对象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主要涉及教学内容和考评体系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巩固和强化理论内容,为学生实现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
2019, 35(1):143.
摘要:[提要] 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发现,将皮肤镜技术应用于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中,可有助于学生掌握皮损的特征性结构、辨别相似皮损间的细微差别、理解并掌握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之间的联系,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掌握皮肤科新兴的辅助诊断技术。皮肤镜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在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019, 35(1):14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儿科轮转的48名规范化培训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2组住院医师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情况及教学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在理论知识掌握、病例分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患沟通、病历书写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但在个体化诊治方面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掌握诊治要点、规范诊疗行为、提高临床思维、教学启发性和提高自学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教学的生动性和个体化诊治方面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对规范儿科住院医师,提高其疾病诊治能力、临床工作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2019, 35(1):148.
摘要:[提要] 1969年,世界上第一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于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院建立;1989年我国第一家PIVAS在上海市静安医院建立;2004年,云南省第一家PIVAS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PIVAS已经成为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医生、护士、药学人员三方进行统一管理、沟通、协调,使医生用药更加合理,能减少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然而,云南地处边疆,PIVAS建设在各级医院建设进度不一,60%以上县级医院尚未启动PIVAS建设,PIVAS建设可谓滞后,各级医院工作人员入职前没有经过专门课程培训。因此,应在现有的药学类及相关专业中增设专门课程,为医院输送更多高水平PIVAS人才。
2019, 35(1):150.
摘要:[提要] 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发展迅速,因在管理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故在管理上需要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工作的探索。作者将新木桶理论合理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木桶,从牢固桶底、补齐短板、消除缝隙、箍紧铁箍、强化把手5个方面阐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运用“新木桶原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2019, 35(1):152.
摘要:[提要] 该文以调研为基础,结合全球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脉络,立足泸州地区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条件与优势进行分析,旨在充分发挥政府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产业生态链和发展服务平台,促进泸州地区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和快速发展。
2019, 35(1):156.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