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9, 35(18):276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方式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方法2015年在贵州省织金县招募901例参与者,包括625例氟中毒患者和276例非氟中毒者。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燃煤相关的生活习惯等。采用含75个条目的食物频数问卷调查参与者过去1年详细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2组研究对象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炉灶改良,燃煤类型,是否烘烤食物,玉米、辣椒加工前淘洗,以及土豆、辣椒摄入量等生活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土豆摄入量与燃煤型氟中毒风险呈正相关(P趋势检验=0.04);校正婚姻状态、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吸烟、饮酒、是否炉灶改良、燃煤种类、炉火烘烤粮食、能量、钙、玉米、辣椒等氟中毒相关影响因素后上述正相关性仍存在(P趋势检验=0.02);土豆摄入量最高组研究对象燃煤氟中毒风险明显高于土豆摄入量最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73,95%可信区间(95%CI) 1.10~2.69,P<0.05]。结论氟中毒患者与非氟中毒患者在生活方式方面存在较多差异,特别是膳食营养因素,对于土豆摄入量过多者燃煤型氟中毒的风险更高,可能更多与烹调方式有关。
2019, 35(18):276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氟斑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对成人安氏Ⅰ类拔牙患者的上颌磨牙和切牙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治的正畸患者60例,根据Dean法氟斑牙诊断标准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应用Dolphin测量软件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对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测量指标:(1)上颌中切牙长轴与上颌腭平面(PP)的交角;(2)上颌第一磨牙长轴与上颌PP的交角(U6 to PP);(3)上颌中切牙切缘至垂直PP的平面(PTV)的距离;(4)上颌中切牙根尖点至PTV的距离;(5)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最突点至PTV的距离(U6M-Hor);(6)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最低点至PTV的距离(U6A-Hor)。结果轻度组患者6项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U6 to PP、U6M-Hor、U6A-Ho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6项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者6项测量指标与重度组比较,轻度组患者U6 to PP、U6M-Hor、U6A-Hor与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氟斑牙对后牙支抗有影响,且随严重程度的增加,支抗磨牙位置前移量增加。
2019, 35(18):276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特征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 3.0T MRI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5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I扫描,50例患者转移性淋巴结101枚,其中转移性大淋巴结55枚(转移性大淋巴结组),转移性小淋巴结46枚(转移性小淋巴结组);25例健康志愿者良性淋巴结62枚(良性淋巴结组)。比较3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L/S)、STIR序列上淋巴结与肌肉信号强度比、淋巴结坏死情况的差异。结果转移性大淋巴结组淋巴结L/S明显小于转移性小淋巴结组、良性淋巴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小淋巴结组与良性淋巴结组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淋巴结在STIR序列上淋巴结与肌肉信号强度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大淋巴结组淋巴结中出现坏死32枚(58.2%),转移性小淋巴结组淋巴结中出现坏死6枚(23.0%),良性淋巴结组淋巴结均未见坏死,转移性大淋巴结组淋巴结坏死率明显高于转移性小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MRI形态学特征对鼻咽癌转移性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鼻咽癌转移性小淋巴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9, 35(18):2773.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并探讨适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在该院就诊的2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了解分析高血压患者基线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对照组实施普通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组实施以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讲座共4次,了解2组患者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患者健康教育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健康自评评分、防治知识评分、饮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躯体功能、高血压特异性、生命质量总分、日常生活、服药情况、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总分等7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基于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缓并发症的发生,为今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 35(18):2777.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复合保温和常规保温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对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保温组(A组)和常规保温组(B组),每组40例。监测并记录患儿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和出手术室时(T4)的体温,并分别测定各时间点血浆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记录复苏期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T2、T3时体温均明显高于B组,T2~T4时血浆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复苏期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保温措施有助于维持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体温的稳定,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轻术中应激反应,有利于患儿快速康复。
2019, 35(18):278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发急性重症血栓的诊治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26岁女性,因丈夫无精症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超促排卵取卵后24 h出现严重恶心、呕吐,伴腹部胀痛,迅速进展为双侧上、下肢疼痛,乏力,头痛,失语,紧急入院抢救,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外周血管与腹部及心脏超声、血常规、凝血,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给予抗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容、补液、穿刺放腹水、营养神经、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及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治疗。随访6个月。结果经系列检查最终诊断为早发型重度OHSS,并发急性动静脉混合血栓及出血性脑梗死,卵圆孔未闭。目前患者生活自理,肢体活动自如,话语连续性好,语速稍偏慢,诊断为轻微神经后遗症。结论应重视OHSS患者极早期出现严重动静脉血栓。按OHSS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进行分期及分阶段序贯治疗,有助于建立早发型OHSS并发急性重症血栓较为规范的诊治路径,促进疾病的迅速转归,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9, 35(18):2784.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湘西地区农村居民急救常识认知情况的调查,探索急救常识宣传的意义和可行性,为构建湘西地区农村急救常识教育普及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农村居民进行急救常识问卷调查。319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300份。结果76.3%(229/300)的居民表示对急救常识不了解;居民对急救常识的渴求度达83.0%(249/300);41.7%(125/300)的居民表示急救知识来源于影视作品;急救常识的关注度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且不同年龄层次感兴趣的急救项目存在差异。结论贫困地区居民对急救知识认知差,培训需求愿望强烈,应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居民急救应变能力,提高区域急救水平。同时,建立反馈系统,为完善下一步计划做铺垫。
2019, 35(18):2787.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牙周袋内局部用药,比较天然草本类姜黄素与合成类氯己定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3个电子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仅纳入对比姜黄素与氯己定在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等牙周治疗评价指数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RCT参与者限定为慢性牙周炎患者。用药方式为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缓释凝胶或缓释片。纳入研究包括短期应用(<4周)和长期应用(≥4周)。评价结局为局部或全口应用、短期或长期应用姜黄素或氯己定在减少PI、GI、PD和CAL上的区别。结果检索到36篇文献,21篇符合纳入标准,最后有6篇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间小于1个月时姜黄素减少CAL的疗效明显优于氯己定,但减少PI、GI、PD的疗效与氯己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时姜黄素减少PI、GI、PD的疗效与氯己定相似,长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作为氯己定的替代药物,用于消除牙龈和牙周组织炎症,但尚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探索2种药物在治疗牙周病方面的疗效。
2019, 35(18):2792.
摘要:[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及回顾性分析非甾体药物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方法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非甾体消炎药”等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非甾体药物预防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20日。由2名研究者各自独立进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数据提取等工作。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5篇,3 922例患者,其中研究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2 042例,安慰剂组1 950例。研究组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为0.52,95%可信区间:0.44~0.63,P=0.000 01),建议推荐直肠给药方式(相对危险度为0.42,95%可信区间:0.32~0.53,P=0.000 01)。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可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2019, 35(18):279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无苯”原料的生产车间空气中低浓度苯的存在情况,使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便携式气质联用仪法3种方法相互验证。方法日常作业场所空气监测过程中用活性炭管采集某车间空气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的苯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比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标准谱库(NIST)定性复检,再使用英福康便携式气质联用仪(INFICON Hapsite ER)进行现场空气实时监测以确证低浓度苯。结果(1)短时间采集的样品1 mL解吸溶液中苯质量浓度为1.150 μg/mL。(2)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留样进行苯典型碎片筛选,检测出该留样溶液中有疑似苯峰。(3)INFICON Hapsite ER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器定性表中也提示现场空气中有苯的存在。结论将实验室检测、复测与现场环境监测技术相结合,3种检测结果符合程度相互印证,可及时发现“无苯”车间空气中实际存在的低剂量苯污染。
2019, 35(18):279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智能手机行为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健康素养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130例超重或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基于智能手机生活方式行为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QOLY)评分及健康素养评分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6、12周后HbA1c值明显降低,DQOLY评分明显升高,且HbA1c值、DQOLY评分改变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健康素养评分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升高,且干预后健康素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超重或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的HbA1c值,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素养。
2019, 35(18):2802.
摘要:[摘要]目的明确含钆造影剂(GBCAs)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探讨其可能的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GBCAs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CNKI等数据库中2008-2018年应用GBCAs发生不良反应的中文文献,纳入临床研究文献和病例报道,排除重复发表及实验研究、综述类文献,并将纳入的文献病例按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诱发不良反应的可能风险因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控制等进行分类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2篇,使用GBCAs者214 34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397/214 342)。已报道的患者中,以4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时间绝大部分在用药后1 h内,以轻、中度为主,且以使用钆喷酸葡胺所报道的不良反应居多;既往病史、过敏史、静脉高压注射方式等均可能是诱发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 结论GBCAs不良反应发生率虽较低,但临床在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外,也应高度警惕其可能的风险因素。
2019, 35(18):2806.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给予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TACE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TACE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定量、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实体瘤治疗的疗效等,统计2组患者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实体瘤治疗的疗效,以及12、18、24个月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避免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 35(18):2809.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白纸坊社区1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22例婴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2例婴儿中0~6月龄婴儿136例,纯母乳喂养率为61.76%(84/136);不同年龄、学历及分娩方式母亲对1岁以下婴儿的继续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人口母乳喂养率与本地人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9.49%(123/177)的母亲能感受到月嫂和保姆对母乳喂养的鼓励态度;77.93%(173/222)的婴儿母亲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产后访视等服务;仅23.98%(47/196)的婴儿母亲工作单位设立了专用的母乳喂养室。结论北京市白纸坊社区6月龄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仍有待于提高,1岁以下继续母乳喂养的家庭支持、卫生服务状况和社会环境仍需给予重视。
2019, 35(18):28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TEE)引导下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放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需放置临时起搏器的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20例,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右颈内静脉置入鞘管和上腔引流管,左颈内静脉置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然后借助TEE从鞘管内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结果20例患者均能成功放置心内膜起搏导线,其中14例一次性将心内膜起搏导线的前端放置在右室心尖部,4例放置了2次,2例需将导线退回到套袋内重新塑形后才能顺利放置。20例患者放置时间为156~501 s,平均(276.9±85.1)s,总成功率为100%,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TEE引导下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放置具有明视、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大大减少了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的放置时间和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9, 35(18):2815.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 年6-1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NSCLC三线及以上患者28例,口服安罗替尼 12 mg/d,服用2周停1周,6周后开始评价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率为28.6%(8/28),疾病稳定率为53.6%(15/28),疾病进展率为17.9%(5/28),客观缓解率为28.6%(8/28),疾病控制率为82.1%(23/28)。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高血压14.3%(4/28),蛋白尿10.7%(3/28),乏力10.7%(3/28),手足综合征7.1%(2/28)。结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该药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Ⅰ~Ⅱ级,耐受性良好,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9, 35(18):2818.
摘要:
2019, 35(18):2846.
摘要:
2019, 35(18):2855.
摘要:
2019, 35(18):285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胸痛急救体系建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胸痛急救体系建立前(2017年3月以前)救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建立后(2018年3月以后)救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急救体系的建立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救治效果。
2019, 35(18):286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中药贴脐在危重患者肠道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入住该科的危重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贴脐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中药贴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贴脐治疗(使用吴茱萸粉和丁香粉贴神阙穴)。观察2组患者腹胀发生率、72 h排便率、肠内营养使用率、肠内营养中断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5 d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率等指标。结果中药贴脐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肠内营养中断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72 h排便率、肠内营养使用率及5 d内转出ICU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脐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增强肠内营养使用、缩短ICU入住时间来促进危重患者肠道功能的康复。
2019, 35(18):286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胫腓骨骨折导致的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加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治疗后通过肢体肿胀程度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1(PGE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程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更能降低血清PGE1、NO及MDA水平,增加血清PGF2α水平,提高SOD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有效改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肢体肿胀,抗炎性渗出、抗氧化等作用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改善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良好治疗方案。
2019, 35(18):2865.
摘要:[摘要]目的从宏观层面探究睡眠障碍发病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因素,为健康睡眠工程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数据采集技术获取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自各地区睡眠障碍人群数量,结合各地区经济环境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睡眠障碍的发病影响因素按权重降序排序分别为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工业增加值、城市照明路灯数量、金融业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结论睡眠障碍与地区经济水平及环境存在相关关系。
2019, 35(18):28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压控制方案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贝那普利单用、缬沙坦单用及两药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G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 min步行试验(6MWT)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SV、LVEDV、FMD、hs-CRP和6MWT水平均显著优于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用药组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血压控制方案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减轻心力衰竭症状,保护心脏和内皮细胞舒缩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水平,改善运动耐力,且有助于预防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
2019, 35(18):287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渝中区2012-201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数据,提高筛查质量,了解主要疾病发生率,为改善渝中区新生儿疾病管理质量提供科学对策。方法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管理工作,收集重庆市渝中区2012-201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可疑阳性患儿召回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率等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7年重庆市渝中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确诊率逐渐上升,可疑阳性患儿召回复查率逐年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酮尿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确诊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公众健康教育、督促确诊患儿治疗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019, 35(18):2875.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江津区2012-2016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江津区2012-2016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部分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结果重庆市江津区2012-2016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7 9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58/10万,发病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重症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春夏季和秋冬季高发。地区分布特点:地区分布广泛,局部地区高发。人群分布特点: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4 728例标本中阳性3 254例,阳性率为68.82%,EV71占23.66%(770/3 254),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占29.44%(958/3 254),其他EV占46.90%(1 526/3 254)。结论重庆市江津区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特征;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体主要为其他EV、CoxA16和EV71,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
2019, 35(18):287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同期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该院接诊的10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的ID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剖宫产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剖宫产同期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60,P=0.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剖宫产同期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效果显著,能有效剔除子宫肌瘤,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9, 35(18):288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沙丁胺醇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联合治疗,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pH值、动脉氧分压、第1秒用力呼气量水平均明显提高,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度、重度、极重度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炎症因子水平的调节及整体疗效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9, 35(18):288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康复训练流程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当归补血汤联合康复训练流程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贫血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5、20 d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总评分,干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7 d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能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贫血症状,康复训练流程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9, 35(18):288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辅助镇痛在急性循环衰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托啡诺药物辅助治疗,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和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水平均明显提高,而血乳酸、镇静躁动评分值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糖耐量降低、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辅助镇痛对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生命体征的及时恢复、镇痛镇静及微循环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9, 35(18):2887.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重庆主城区2015-2018年临床用血信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库存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18年重庆主城区临床用血年供血总量、日均供血量和库存预警情况。结果2015-2018年重庆主城区临床用血年供血总量和日均供血量逐年增加,库存预警天数逐年减少。临床供血主要以红细胞类和血浆类为主,而冷沉淀类和血小板类近年来使用量快速增加。2015-2018年红细胞类供血量增长19.00%,血浆类增长16.90%,冷沉淀类增长46.50%,血小板类增长75.40%。结论为保障重庆主城区临床用血工作稳步推进,可按照供血量逐年增长量制订合理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
2019, 35(18):2889.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隐蔽观察法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以评估真实手卫生情况。方法2017年4季度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隐蔽观察法对该院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进行手卫生调查,对所得手卫生依从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接观察法调查的手卫生依从率[88.25%(368/417)]明显高于隐蔽观察法[62.00%(780/1 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隐蔽观察法观察对象中实习护士和护士手卫生依从率较高,分别为73.37%(237/323)、61.34%(514/838),医生和实习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分别为28.57%(16/56)、31.71%(13/41);直接观察法观察对象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91.95%(217/236),实习医生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为72.50%(29/40),各类医护人员不同观察法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5个时刻中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相对较低。结论采用适当的观察方法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更能够了解实际情况,以期采取合适的措施加强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率及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2019, 35(18):289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65例GDM患者,将自愿接受个性化营养干预的34例GDM患者作为试验组,仅接受普通营养指导的31例GDM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12周后,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注射胰岛素比例,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营养干预有利于GDM患者的血糖控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2019, 35(18):289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用药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胶囊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能有效增强血压控制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少,降压平稳,安全性高,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推广应用。
2019, 35(18):2896.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实习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分析现阶段护士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学校及医院对实习护士实行基础护理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对一所三甲医院的200例患者对实习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实习护士的形象礼仪方面比较满意,对人文关怀方面不太满意,对护理操作服务方面不满意。结论现阶段患者对实习护士护理操作服务及人文关怀方面不太满意,学校及教学医院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及提高实习护士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及理论知识,改善护理服务这一薄弱环节。
2019, 35(18):2898.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腋臭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行小切口腋臭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中、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小切口腋臭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术中及术后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2019, 35(18):290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ICU住院期间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治疗的11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治疗的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给予强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9, 35(18):290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颈椎病(颈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2),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颈型)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2019, 35(18):290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AILD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知识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知识认知度、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AILD患者责任制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2019, 35(18):290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乳旁加奶器对乳汁不足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该院生产的100例产后乳汁不足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5月入院的产后乳汁不足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加奶的方法,2018年6-10月入院的产后乳汁不足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加奶器加奶。比较分析2组新生儿出现乳头错觉的比率,产妇乳房胀痛的程度、乳汁分泌量及泌乳始动时间。结果观察组婴儿发生乳头错觉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得分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新型乳旁加奶器可降低新生儿乳头错觉比率,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少乳房胀痛程度,从而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2019, 35(18):290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心脏外科教学的效果。方法应用虚拟人一、二号提供的解剖切片图像,重建心脏正常的3D图像;应用心脏CT收集数据,重建各种心脏疾病的心脏3D图像,并做成动图形式,放置于教学幻灯片上,完成教学幻灯片的制作。选取2016年度2名教师授课的4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每名教师授课的2个班级中一个为研究组,应用含有3D图像的教学幻灯片进行教学;另一个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课后问卷调查、课后测验及期末测验评价效果,进行评分及分数统计。结果研究组学生普遍反映3D图像能很好地帮助其理解各种解剖的变异,通过这种解剖的变异,能更好地理解这种变异引起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因而能更好地掌握、记忆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更好地学习掌握这些疾病。2个研究组学生课后测验平均成绩分别为(86.2±7.3)分、(84.9±5.8)分,2个对照组学生课后测验平均成绩分别为(79.1±10.2)、(73.4±6.9)分;2个研究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2.2±8.7)、(86.5±7.3)分,2个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4.8±5.7)、(78.3±5.9)分。研究组学生课后测验、期末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能为心脏外科的教学提供新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影像学资料,便于教师的教学,也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2019, 35(18):2909.
摘要:[提要]随着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各医科院校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也成为医学检验技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医学检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制约的因素,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与开发举措,以及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经费保障机制、长效激励机制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2019, 35(18):2912.
摘要:[摘要]目的改革风湿科学教学模式,突出Sandwich教学法在临床五年制本科症状学课程中的应用和地位,建立新型本科症状学教学方法,为诊断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15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人。研究组采用Sandwich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重点选取症状学课程涉及的内科学方面知识点章节,如胸痛、关节痛等作为授课内容,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笔试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考试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Sandwich教学法可让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提高其临床思维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在医学教育课程中可推广应用Sandwich教学法。
2019, 35(18):2913.
摘要:[提要]妇产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医学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已成为妇产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PBL教学法在国内外医学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通过总结该校妇产科本科阶段PBL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各医学院校PBL教学进行参考。
2019, 35(18):2915.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微信平台建立群组,探讨在内科学教学中新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2人,分为研究组(32人)和对照组(30人)。研究组采用微信平台PBL联合分组教学模式,对照组仅采用PBL联合分组教学模式。通过客观理论考试与主观考核评估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客观理论测试总成绩[(90.40±3.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20±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病例分析方面。研究组学生主观考核总成绩[(92.8±2.15)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5.6±3.60)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知识扩展、逻辑推理、诊疗思维、相互协作能力方面。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分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模式。
2019, 35(18):291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专项环节质量控制对老年患者口服药发放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该科成立口服药专项护理质量督查组。督察组以“提高口服药准确发放率”为专项督查项目,追踪口服药发放环节中存在的偏差,对口服药发放流程及各关键环节实施控制管理。将控制前(2018年3-6月)老年患者的口服药差错发生率、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与控制后(2018年7-10月)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老年患者口服药差错发生率较控制前明显下降,而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均较控制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服药环节质量进行控制,能强化护士口服用药安全及发药细节管理意识,有效防控口服药发放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的发药差错。同时,还能减少老年患者口服药的错服、漏服现象,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保证了口服用药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2019, 35(18):2919.
摘要:[摘要]目的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审方工作的基础上前期增加自定义审方模式以促进静脉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在PIVAS逐步实施以计算机初步审方和药师人工二次审为基础前期增加自定义审方模式,干预不合理处方。对审方工作实施近3年来(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PIVAS拦截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自定义审方规则完善了PIVAS审方系统,使PIVAS的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大幅降低。2018年度(干预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和高风险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均较2016年(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VAS审方工作模式基础上加入自定义审方事前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规避不合理处方的安全隐患,显著提高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019, 35(18):2921.
摘要:[提要]探索医院有效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实施途径。分析重庆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研究解决的途径。从理论与实践出发证明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有效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高审计效率,才能合理保证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合规并有效运行。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实施途径为明确审计目标,规范审计流程;延展审计时间,扩大审计范围;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审计效率。
2019, 35(18):2925.
摘要: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2019, 35(18):2928.
摘要:[摘要]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对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认识方面有不少进展,为此我们组织了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就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治疗及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开发应用形成共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及药物研发。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