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9, 35(20):3089.
摘要:
2019, 35(20):3093.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脾胃方1号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roshellC18色谱柱、柱温35℃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水,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复方中4种成分在质量浓度18.12~465.9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7.19%~99.8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脾胃方1号制备的质量控制。
2019, 35(20):3096.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男性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38例)和右美托咪定组(42例)。麻醉诱导包括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2ng/mL输注,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肌松起效后经口插入加强钢丝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包括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2ng/mL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控浓度3μg/mL输注、吸入七氟醚。硬脑膜缝合结束时,瑞芬太尼组持续使用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更换为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以效应室靶控浓度2ng/mL输注,右美托咪定组先以1μg/kg负荷剂量静脉输注,10min输注完毕后继续静脉泵注0.2mg/kg/h。手术结束后停止异丙酚的泵入,瑞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继续泵入,待患者复苏达拔管条件后予吸痰拔管。拔管后停用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记录拔管时呛咳评分、拔管后5min警觉镇静(OAA/S)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出手术室时间、术后复苏监护病房(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5min外周血S100B蛋白及皮质醇浓度。记录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3min、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呛咳评分较高(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5min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评分为3分的患者例数多于瑞芬太尼组,评分为4分的患者例数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出手术室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S100B蛋白水平更低(P<0.05),皮质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拔管前5min及拔管即刻呼吸频率较慢(P<0.05)。拔管后3min、5min右美托咪定组心率及MAP较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更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均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苏醒期呛咳反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瑞芬太尼抑制效果更好,但右美托咪定更有助于维持苏醒期呼吸及循环稳定,而且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2019, 35(20):3100.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商品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2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后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及预后不良组(2~6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4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31例;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优势比(OR)=1.179,95%置信区间(95%CI):1.032~1.348]、发病至溶栓时间(OR=1.014,95%CI:1.008~1.025)、溶栓前血糖(OR=1.847,95%CI:1.248~2.733)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功能良好预后独立相关(P<0.05)。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血糖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9, 35(20):3104.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0~2岁健康儿童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浆维生素A、E水平,及其与CA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住院治疗的CAP患儿360例纳入CAP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93例纳入健康组,年龄均为0~2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浆维生素A、E浓度水平,分析二者与CAP发病的相关性。结果CAP组维生素A及维生素E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维生素A、E总体缺乏率分别为59.13%(327/553)和2.71%(15/553),CAP组维生素A缺乏率高于健康组(P<0.05),维生素E缺乏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E水平低于9.5mg/L是CAP发病危险因素[比值比(OR)=1.590,95%置信区间(95%CI):1.113~2.272,P<0.05],低于6.5mg/L时OR值最大(OR=2.833,95%CI:1.426~5.831,P<0.05)。结论本地区0~2岁CAP患儿维生素A、E水平低于健康儿童,维生素E维持正常水平可能也存在CAP发病风险。
郭睿,喻志英,江敏,刘正钊,谭燕,李曼霞,冯燕梅,周发春,朱丹
2019, 35(20):3107.
摘要:[提要]考务工作是检验“教与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所有课程考核结束后召开教学工作联系会,是收集老师对考务工作意见和建议传统方法,但临床课程科目多,课程时间跨度大,因此老师信息反馈的时效性略显不足。“自下而上”的信息收集方式可能导致原始信息的丢失及曲解。该研究根据试卷批阅、试卷分析、成绩统分、试卷分析报告等考务工作环节设置问卷题目,并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建立考务工作大数据平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9, 35(20):3111.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分析该院2016年1-3月收治的100例AECOPD住院患者病历数据资料,包括病原菌分布、药敏实验检测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计算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抗菌药物日治疗费用(DDC)。结果1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0%,涉及7大类12种抗菌药物,构成比最高为喹诺酮类(37.37%),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及其与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制剂(27.37%)。抗菌药物用药疗程1~33d,平均(7.77±4.55)d。DDDs排位前3位依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嗪、头孢西丁;DDC排序后3位依次是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结论该院AECOPD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以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为主。抗感染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个别不合理使用情况,需加强监管。
李建鹏,张传军,赵伟珠,汤振华,马强,刘阳阳,陈峰,徐晓,王成浩
2019, 35(20):3114.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7年1-7月诊治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TCs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及TNM分期患者CTC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患者CTCs阳性率低于化疗后疾病进展患者(P<0.05)。结论CTCs检测可用于评价NSCLC患者化疗疗效。
谢立虎,欧大明,王卫忠,罗如滢,唐艳华,许丽慧,李建民,龙小平
2019, 35(20):3117.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RA-ILD)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RA-ILD患者21例(RA-ILD组)、无间质性肺疾病(ILD)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5例(RA组),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12例(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以及肺功能、血清sICAM-1检测结果。结果RA-ILD组、RA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A-ILD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RA组(P<0.05)。RA-ILD肺部病变进展期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血清sICAM-1阈值为518ng/mL时,对RA-ILD肺部病变进展期与稳定期鉴别诊断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2%(P<0.05)。血清sICAM-1水平与RA-ILD患者用力肺活量、肺部一氧化碳扩散能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ICAM-1检测可用于RA-ILD肺部疾病进展期或稳定期鉴别诊断,对判断RA-ILD病情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 35(20):312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痛、非头痛症状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于该院进行TCD发泡试验检查,且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TCD发泡试验检查阳性患者中,男14例、女22例;主诉头痛28例,非头痛8例;≥45岁27例,<45岁9例;TCD发泡试验分级Ⅱ级22例,Ⅲ级9例,Ⅳ级5例。头痛、非头痛患者TCD发泡试验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发泡试验检查结果与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相关性,但有助于病因分析。
2019, 35(20):3122.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蒜氨酸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毒性。方法采用高浓度蒜氨酸溶液,以2d静脉注射1次和抗体制备常规方法免疫注射后,进行皮肤和急性超敏反应激发实验,观察实验动物局部皮肤和机体反应,并检测血清蒜氨酸抗体。结果未见局部皮肤和动物机体异常反应,蒜氨酸抗体检测阴性。结论蒜氨酸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但单纯应用不具备免疫毒性。
2019, 35(20):3125.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尤瑞克林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肽核酸单位(PNA)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缺血半暗带体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缺血半暗带体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NIHSS评分及缺血半暗带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P<0.05)。结论对于分水岭脑梗死,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能够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019, 35(20):3128.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累及骶髂关节儿童骨盆骨折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累及骶髂关节骨盆骨折患儿诊治经过及随访资料,按Tile法进行骨盆骨折分型,根据自行制定的标准进行骶髂关节损伤分级,采用Cole法进行最终疗效功能评估。结果累及骶髂关节的儿童骨盆骨折分型以Tile分型C型为主,骶髂关节损伤较重的3、4级损伤均发生在C型骨盆骨折患儿中。26例获得完整随访的患儿中,Cole法功能评价优19例、良3例、可4例,总体优良率84.6%。损伤分级3级以上者,若不能及时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预后较差。结论1、2级累及骶髂关节儿童骨盆骨折可保守治疗,3、4级损伤则建议手术解剖复位治疗。
2019, 35(20):313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二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实验检测。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8年相关标准。结果2017-2018年共检出临床分离细菌5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12株(70.7%),革兰阳性菌1496株(2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达87.0%,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检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分别为50.8%和22.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总体耐药率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2.1%和11.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到了45.0%和42.0%。结论该二级医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感染控制工作。
2019, 35(20):3137.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6年1-6月,根据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68例分为LEAD组(96例,合并LEAD)和对照组(172例,未合并LEAD),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2型糖尿病合并LEAD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与LEAD组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 35(20):3140.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完整囊肿切除与保留3~5mm近端囊壁切除治疗胆总管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手术治疗的100例胆总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为保留3~5mm近端囊壁切除或完整囊肿切除,将患者分为保留组(n=46)与完整组(n=54),分别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留组和完整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左肝管直径、右肝管直径、吻合口直径、支撑管放置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组与保留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9/54)、17.4%(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组与保留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11/54)、21.7%(1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1例患者在术后30个月出现胆肠吻合口残余囊肿癌变。结论完整囊肿切除与保留3~5mm近端囊壁切除治疗胆总管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
2019, 35(20):314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商品名:曼月乐)治疗经量过多和痛经的疗效,以及联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诊治,存在经量过多和(或)痛经症状,并安置曼月乐的510例子宫腺肌病、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随访。510例患者中,GnRH-a联合曼月乐治疗87例,单用曼月乐治疗423例。结果510例患者中,87.4%的经量过多患者治疗后经量有效减少,87.3%的痛经患者治疗后疼痛有效缓解。与单用曼月乐相比,联合应用GnRH-a对减少经量、缓解痛经、曼月乐自然脱落无影响,但自然脱落时间更晚(P=0.041)、曼月乐被迫取出率更低(P=0.020)、患者满意度更高(P=0.032)。结论曼月乐能有效减少经量、缓解痛经,联合应用GnRH-a能更有效地延长曼月乐脱落时间、降低曼月乐被迫取出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9, 35(20):314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限制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限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常规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分析液体复苏前及液体复苏2h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乳酸(BLA)、血红蛋白(Hb)、碱剩余(BE)、血小板(PLT)、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变化情况,比较患者存活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情况。结果液体复苏2h后,所有患者PT、APTT、BLA水平均降低(P<0.05),Hb、BE、PLT、DO2、VO2、SvO2水平均增高(P<0.05)。液体复苏2h后,限制组PT、APTT、BLA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Hb、BE、PLT、DO2、VO2、SvO2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限制组患者存活率为92.0%,ARDS、MODS、DIC发生率分别为22.0%、20.0%、6.0%;常规组患者存活率为80.0%,ARDS、MODS、DIC发生率分别为36.0%、36.0%、22.0%。限制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常规组(P<0.05),ARDS、MODS、DIC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改善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器官血流灌注及氧代谢,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9, 35(20):3149.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甲氨蝶呤(MTX)联合针灸与单用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活动性RA患者,按住院号尾数不完全随机分组,奇数患者纳入实验组(n=40),予以MTX联合针灸治疗(MTX片剂,10mg口服,每周1次;针刺肾俞、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艾灸),偶数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予以MTX治疗(MTX治疗方案与实验组一致)。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期间,每月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并评价患者满意度。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并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评价病情缓解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因肝肾功能不全退出研究者。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所有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呈递增趋势。所有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下降,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0%(35/40)和65.00%(2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情缓解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MTX联合针灸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用MTX治疗,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和疼痛程度。
2019, 35(20):3155.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中后踝夹层骨块的发生率、形态特征及其与后踝骨折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X线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资料,统计后踝夹层骨块发生率及复位不良率,分析后踝夹层骨块位置(外1/3、中1/3、内1/3)、大小(矢状径小于2mm、2~5mm、>5mm)及形态(游离骨块、折叠骨块、压缩骨块)。对后踝骨折进行Bartonícek分型(Ⅰ~Ⅳ型),分析后踝夹层骨块与后踝骨折类型的相关性。结果260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关节骨折发生率为66.92%(174/260),后踝夹层骨块在踝关节骨折与后踝关节骨折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8.85%(75/260)、43.10%(75/174)。Ⅰ、Ⅱ、Ⅲ、Ⅳ型后踝关节骨折后踝夹层骨块发生率分别为6.25%(1/16)、39.53%(34/86)、71.05%(27/38)、38.24%(13/34),Ⅲ型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P<0.05)。外1/3、中1/3、内1/3后踝夹层骨块发生率分别为64.00%(48/75)、18.67%(14/75)、17.33%(13/75),外1/3骨块发生率高于其他位置骨块(P<0.05)。矢状径小于2mm、2~5mm、>5mm后踝夹层骨块发生率分别为22.67%(17/75)、45.33%(34/75)、32.00%(24/75),矢状径2~5mm后踝夹层骨块发生率高于其他大小骨块(P<0.05)。游离骨块、折叠骨块、压缩骨块发生率分别为36.00%(27/75)、33.33%(25/75)、30.67%(23/7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矢状径2~5mm后踝夹层骨块中,复位不良8例(23.53%),24例矢状径大于5mm者中,复位不良6例(25.00%)。结论后踝夹层骨块在踝关节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绝大部分分布在后外侧,矢状径2~5mm、BartonícekⅢ型后踝骨折后踝夹层骨块发生率最高。
2019, 35(20):3158.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国人群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2018年在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脑卒中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从而最终探究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生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针对的研究指标为不同血压等级、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等。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总胆固醇大于或等于6.00mmol/L、三酰甘油大于或等于2.00mmol/L、血糖大于6.00mmol/L,以及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50、140~<150mmHg(1mmHg=0.133kPa)是中国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大于1);但血糖大于6.00mmol/L、收缩压140~<150mmHg的检验结果稳定性相对较差。结论人体血压等级、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超出一定限度后均会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升高,需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2019, 35(20):3164.
摘要:
2019, 35(20):3179.
摘要:
2019, 35(20):3182.
摘要:
2019, 35(20):3205.
摘要:
2019, 35(20):3209.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灌肠液温度与体温相关性保留灌肠法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诊治的C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灌肠方法为中药灌肠液温度在患者体温基础上增加2℃,对照组灌肠液温度为39~41℃,均按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实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肠鸣、即刻便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灌肠液保留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灌肠液温度设为患者体温增加2℃,可缓解灌肠后肠鸣、即刻便意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9, 35(20):3211.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C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短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2019, 35(20):321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与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与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PCT及Pa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与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可显著改善患者WBC、CRP、PCT及PaO2等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2019, 35(20):3215.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研究组给予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2019, 35(20):3217.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的临床治疗。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对16例广泛期SCLC合并SIADH伴低钠血症患者,先给予托伐普坦纠正低钠血症,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COG评分)小于2分后给予依托泊苷、顺铂方案(EP方案)化疗2~4个周期,达到部分缓解后停用托伐普坦,若停药后血钠水平再次降低,持续给予托伐普坦治疗。持续化疗至完成6个周期。结果16例患者经治疗后,低钠血症均得到纠正,低钠相关症状缓解,ECOG评分小于2分,可耐受6个周期EP方案化疗。结论对于广泛期SCLC合并SIADH伴低钠血症患者,应用托伐普坦先纠正低钠血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ECOG评分,提高化疗安全性和耐受性。
2019, 35(20):3219.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水囊压迫法治疗,对止血成功率、止血治疗时间、24h内出血量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止血治疗时间、止血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24h内出血量更少,但治疗费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止血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宫腔水囊压迫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止血效果较佳,可有效缩短止血治疗时间、降低出血量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9, 35(20):32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门静脉、脾静脉血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年至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SAP患者继发脾静脉、门静脉血栓情况、处理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76例SAP患者中,继发单纯性脾静脉、门静脉血栓患者均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继发门静脉合并脾静脉血栓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按诊疗计划出院,出院后均按照美国肝病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相关指南行标准抗凝治疗。出院后随访均未出现血栓加重及胰源性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结论SAP患者存在继发门静脉、脾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早期行LMWH预防性抗凝可减少血栓并发症风险。对明确诊断为门静脉、脾静脉血栓的患者,及时行至少6个月的治疗性抗凝或早期置管溶栓,可促进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9, 35(20):3224.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无抗凝血滤治疗脑出血术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术后合并AKI患者,均给予无抗凝血滤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血滤治疗后,40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血滤治疗前(P<0.05),钾离子、钠离子、血肌酐及尿量水平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无抗凝血滤治疗脑出血术后合并AKI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2019, 35(20):3226.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CI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I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9, 35(20):3228.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84%的患者基本掌握教育内容,16%的患者部分掌握。观察组护理前平均收缩压为(22.83±5.48)Kpa,平均舒张压为(15.54±4.67)Kpa;在护理后平均收缩压为(15.35±2.52)Kpa,平均舒张压为(11.18±2.46)Kpa。对照组护理前平均收缩压为(22.52±5.97)Kpa,平均舒张压为(15.45±3.78)Kpa;在护理后平均收缩压为(21.35±2.74)Kpa,平均舒张压为(13.36±2.45)Kpa。护理前,患者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组患者血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2019, 35(20):3230.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该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干预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干预,干预组给予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会阴皮肤评估评分、腹泻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采取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腹泻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2019, 35(20):3232.
摘要:[提要]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表达健康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影像诊断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在现阶段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综合利用虚拟数字人与断层解剖学互动教学,创新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更能适应影像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需要。
2019, 35(20):3234.
摘要:[提要]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之一,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教学中所用的微课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并不均一。为提高微课制作质量,最大程度发挥辅助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当下微课制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此前制作的微课,分析优质微课制作的要素和重点,为快速、有效搭建并制作优质微课提供借鉴。
2019, 35(20):3236.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平台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口腔医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校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基于微信平台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口腔医学教学模式)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毕业考试理论成绩和医患沟通技能成绩。结果在毕业理论考试中,干预组、对照组口腔临床综合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专业实用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医患沟通技能成绩为(18.05±2.143)分,高于对照组[(10.32±3.306)分,(P<0.05)]。结论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口腔医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能。
2019, 35(20):3238.
摘要:[提要]以微课为依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热点。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学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教学前提。观看微课视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为翻转课堂“逆序创新”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主要介绍了以微课为依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2019, 35(20):3240.
摘要:[提要]波谱解析是以化学作为知识基础,面向中药学、生药学和药物化学等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波谱解析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是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波谱解析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考试模式注重能力等,着重于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灵活应用波谱解析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9, 35(20):3242.
摘要:[提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寻求最佳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在教学改革中,笔者所在团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特点,设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初现成效。该文分析了实施新模式教学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