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0, 36(10):1441.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燃煤来源的过量氟对大鼠子代牙胚组织中釉原蛋白(AME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选取3周龄SD大鼠18只,雌雄比例为2∶1,模拟高氟空气环境,每天饲以含氟玉米饲料,建立氟斑牙大鼠模型,其所产仔鼠作为研究组(n=6)。对照组为在正常空气环境中予以普通饲料所喂养的雌雄比例为2∶1的18只SD大鼠所产仔鼠(n=6)。取出生第1、3、5、7天仔鼠牙胚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EL基因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2组仔鼠牙胚组织中AMEL基因表达在仔鼠出生第3天达最高峰,第5天迅速降至最低;研究组仔鼠牙胚组织中AME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仔鼠出生第1、3天牙胚组织中AMEL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燃煤来源的氟可能在牙胚发育阶段通过影响AMEL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牙齿的生长、发育。
2020, 36(10):1444.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中金属硫蛋白1F(MT-1F)的表达情况及有效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MT-1F mRNA与NHL的关系,以及其作为NHL临床辅助诊断、评价疗效等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NHL患者2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NHL患者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MT-1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外周血中MT-1F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化疗后初诊NHL患者外周血中MT-1F mRNA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MT-1F辅助诊断NHL及评价疗效的灵敏度均高于乳酸脱氢酶。结论NHL患者外周血中MT-1F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有效化疗后MT-1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MT-1F可能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
2020, 36(10):144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评估BAFF、IL-4对Graves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Graves病患者58例(GD组),其中新发者33例(GD1组),治愈者25例(GD2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7例作为对照(N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BAFF、IL-4和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结果GD组患者血清中BAFF、IL-4表达水平较N组明显上调,且GD1组较N组上调更加明显,GD1组患者血清中BAFF、IL-4表达水平较GD2组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1组患者血清中BAFF、IL-4表达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54 1、0.638 6,P<0.05);GD1组患者血清中BAFF表达水平与IL-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5 2,P=0.034)。BAFF、IL-4联合诊断Graves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9,BAFF、IL-4对Graves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清中BAFF、IL-4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且二者表达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显著相关,说明BAFF、IL-4与Graves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2020, 36(10):145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8月5日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师与医生共同制订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与医生共同制订镇痛方案可促进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2020, 36(10):1455.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胆囊息肉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研究各个因素与胆囊息肉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到该院健康体检(含部分住院患者)的籍贯及居住地为粤西地区各县、区的体检者1 027 400例,采集清晨静脉血检查血糖、肝功能及血脂等,并通过B超检查肝脏及胆的健康状况。按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病灶特征分组计算胆囊息肉发生率,并对其与病理性质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 027 400例体检者中患不同程度胆囊息肉者15 490例,发生率为1.5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体检者胆囊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体检者胆囊息肉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50~<70岁体检者胆囊息肉发生率较高;夏、秋季胆囊息肉发生率明显高于春、冬季,单发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多发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脂肪肝、胆囊炎、胆囊结石体检者更易患胆囊息肉;15 490例胆囊息肉患者中手术治疗1 050例,非肿瘤性病变患者比例[96.10%(1 009/1 050)]明显高于肿瘤性病变患者[3.62%(38/1 050)],误诊3例。体检者年龄、性别、职业,季节,息肉是否单多发及直径是胆囊息肉病理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胆囊息肉在不同人群中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体检者年龄、性别、职业,季节,息肉是否单多发及直径是胆囊息肉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0, 36(10):1459.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5例临床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5例患儿中男82例,女73例;平均年龄(6.5±4.4)岁;以呕血、黑便/血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及腹痛/腹胀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部分患儿查体有不同程度的脾脏及肝脏增大。实验室检查常合并二系/三系血细胞减少、转氨酶异常、低清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及脾静脉增宽、脾脏增大及腹腔积液等。胃镜检查提示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55例患儿中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5例(35.5%),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见;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61例(39.4%),以胆道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肝脏恶性肿瘤等为主;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1例(0.6%),为布加综合征;病因不明38例(24.5%)。结论儿童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病因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胆道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但仍有较多病因不明者,需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遗传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早期诊治。
2020, 36(10):1463.
摘要:[摘要]目的为普及中成药安全用药知识,让患者更合理、有效地使用中成药,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合理用药建议,使中成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方法2019年4-8月通过“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线上问卷样本主要来自山东、北京、重庆、甘肃、湖南和黑龙江,线下问卷及访谈在山东、湖南、重庆、甘肃等地开展。通过对收集到的2 204份问卷和42个典型案例访谈,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中成药的认知情况和用药习惯,探讨用药误区和盲点。结果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成药安全用药情况具有各自的不足之处。结论人们对中成药及其安全用药知识普遍认识不足,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普及力度。
2020, 36(10):1466.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辖区内4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1组100例、观察2组100例、观察3组100例,分析其疾病健康知识知晓、依从性、抑郁状况、生活质量等评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研究不同条件下患者的健康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依从性、抑郁状况、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Ⅰ~Ⅱ级比例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2020, 36(10):146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每组58例。常规监测组给予常规监测,BIS监测组在常规监测基础上给予BIS监测。比较2组患者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麻醉苏醒指标的差异性。结果BIS监测组患者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监测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可减少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麻醉安全性更佳。
2020, 36(10):1471.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西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找准差距,为重庆市公共卫生发展指明方向。方法2019年5月采用调查表对西部12个省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西部各省级疾控中心的人员配置、实验室设施设备、实验室检测能力、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均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越强。结论西部各省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偏少,高端人才稀缺,检测能力偏弱,学科建设怠滞,科研能力薄弱。
2020, 36(10):147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老年患者苏醒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97例行全麻手术、年龄65~85岁老年患者的麻醉记录单、麻醉复苏单、电子病历等。结果年龄、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术后低体温、术中应用吸入麻醉药,以及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对患者苏醒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术后低体温是苏醒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全麻老年患者苏醒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术后低体温、术中应用吸入麻醉药,以及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等,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苏醒延迟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020, 36(10):1478.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WML)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根据其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资料评估是否出现WML,将出现WML的5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无WML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检测颅内动脉狭窄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WML的临床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WML发生风险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能是促进WML发生的危险因素。
2020, 36(10):1481.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入住该院重症监护病房的69例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69例患者中发生AKI 39例,发生率为56.5%。脓毒症AKI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碳酸氢根、二氧化碳分压、乳酸、氯离子、总胆红素、降钙素原、脑钠肽水平与脓毒症非AK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乳酸、二氧化碳分压为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89、1.800、0.893,95%可信区间:1.017~1.166、1.250~2.592、0.825~0.967,P=0.015、0.002、0.005)。结论白细胞、乳酸及二氧化碳分压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 36(10):1485.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转归。方法选取2019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TTP患者1例,通过详细观察病案诊治经过,总结并分析可能的鉴别诊断等,从而总结TTP的临床特征、诊疗决策等。结果通过该病例总结出TTP的经典五联征,进一步掌握其诊断及治疗策略。结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对诊断TTP具有临床意义,血浆置换可大大提高TTP患者生存率。
2020, 36(10):1488.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舒适干预联合序贯式护理对策对脑梗死患者行高压氧疗后恢复情况及心理应激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高压氧疗的脑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舒适干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干预联合序贯式护理对策。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观察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记录2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2个月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2个月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更高,NIHS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HAMD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2个月后HAMD和S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高压氧疗的脑梗死患者采用舒适干预联合序贯式护理对策能显著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2020, 36(10):1495.
摘要:
2020, 36(10):1503.
摘要:
2020, 36(10):152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补钠治疗老年低钠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低钠血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0例),分别采取外周静脉常规浓度和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钠的治疗方案,对比2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62例老年低钠血症患者实施补钠治疗72 h后,血清钠水平升至正常56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低钠血症纠正率[100.00%(30/30)]高于A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2,P=0.015)。结论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钠是治疗老年尤其是重症低钠血症患者的首选方案,效果确切且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24.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去白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中心血站共发放输注血小板4 228人份(袋),其中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753人份(袋),新鲜去白单采血小板3 475人份(袋)。对用血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输注者的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及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6%(5/753)、0.13%(1/753)、0及0.80%(6/753),新鲜去白单采血小板输注者分别为1.01%(35/3 475)、0.06%(2/3 475)、0.09%(3/3 475)及1.15%(40/3 475)。二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去白单采血小板输注不会升高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0, 36(10):152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左金丸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硫糖铝三药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左金丸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症状缓解率、胆汁反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活性肠肽(VIP)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症状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胆汁反流改善情况,IL-6、VIP水平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给予左金丸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及改善胆汁反流情况,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2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八珍汤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诊断为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中药组给予八珍汤口服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2组中医主症积分、中医兼症积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主症、兼症积分,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2020, 36(10):153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RCHVP方案和传统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3,接受由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组成的传统RCHOP方案)和观察组(n=33,接受由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及泼尼松组成的RCHVP方案)。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不良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受益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缓解率方面,传统RCHOP方案较RCHVP方案疗效显著;但在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方面,RCHVP方案更低。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案治疗。
2020, 36(10):153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给予孕激素(安宫黄体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等,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降低血清VEGF水平,术后给予患者安宫黄体酮治疗可降低疾病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3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与汤剂治疗单纯型卵巢囊肿的疗效,寻找治疗单纯型卵巢囊肿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妇科门诊收治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单纯型卵巢囊肿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饮片组(加味桂枝茯苓汤剂治疗)和中成药组(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治疗),每组46例。对比2组患者疗效。〖JP〗结果中成药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44/46)]明显高于中药饮片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囊肿体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中成药组患者治疗后囊肿体积明显小于中药饮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治疗单纯型卵巢囊肿的疗效、安全性及便民度均优于传统中药饮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39.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后该院骨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加强管理和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该院骨科出院的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病历106份,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5.3%(106/693),同一时间均为单一用药,无联合用药,其中105例为静脉滴注抗菌药物,1例为口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涉及两大类4个品种,使用最多的为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硫脒100例(94.34%);术前0.5~1.0 h内给药83例,给药时机合格率为78.30%,术前给药时机小于0.5 h 7例,术前给药时机大于1.0 h 9例,术前未使用术后用药7例;术前使用1次术后未用20例,术后使用24 h内停用76例(其中包含术后再发感染的治疗性使用),10例在无特殊情况下使用超过24 h,其中48 h内停用7例,使用时间最长者达6 d。结论经过几年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该院骨科在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方面做得较好,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为给药时机方面,经与骨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沟通,希望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020, 36(10):154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原因、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9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19例患儿中早产儿14例(包括双胎儿5例),足月儿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壁肌层缺损。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19例患儿中,2例因术后严重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4例因严重感染及经济因素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治愈出院,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结论胃壁肌层发育缺陷和胃壁局部缺血是导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可能原因,胃内压增高是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的诱因,早期行X线检查确诊、尽早手术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020, 36(10):1543.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手术Billroth Ⅱ式2种不同吻合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6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采用Billroth Ⅱ式的2种不同吻合方式,即输入袢对胃小弯侧组84例(逆蠕动吻合组)和输入袢对胃大弯侧组84例(顺蠕动吻合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手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长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年输入袢梗阻(腹内疝)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蠕动吻合是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手术Billroth Ⅱ式胃空肠吻合重建更加合适的术式。
2020, 36(10):154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多排CT评价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再分期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4例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多排CT对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进行TN分期,判断CT肿瘤分级,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该项检查方法的实施价值。结果多排CT评价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准确率低于病理诊断结果,多排CT评价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治疗后效果与患者预后结果比较,准确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对于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准确率不足,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大,因此,通过CT进行TN再分期评估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配合临床其他指标,保证判断的准确性。
2020, 36(10):154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视频术前访视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生理状态及失访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宣教,观察组应用术前宣教与微视频术前访视相结合。比较2组患者焦虑状态、生理状态及失访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血压和心率变化程度,以及失访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视频术前访视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能缓解患者焦虑状态,稳定生理状态,降低失访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5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鼻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呼吸ICU鼻饲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用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导管护理、康复指导训练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2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变化、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护理后一般健康状况、生活能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能提高呼吸ICU鼻饲患者生活质量,缩短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0, 36(10):155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患者1 920例,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96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5.52%(53/960)]明显低于参照组[20.62%(198/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62,P<0.00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54%(946/960)]明显高于参照组[82.71%(79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34,P<0.001)。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接台手术、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3 h、有参观人员、非层流室及急诊手术。结论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接台手术、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3 h、有参观人员、非层流室及急诊手术,因此,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提升患者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5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预检分诊联合引导标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该院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接诊的9 2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强化预检分诊联合标识引导后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该院接诊的10 0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平均候诊时间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及2、3、4级分级候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候诊环境、候诊服务及总体满意度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预检分诊联合标识引导为病情处于变化阶段和其他患者保留了充分的就诊空间,缩短了就诊时间,有效提高了接诊护士的分诊准确性,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020, 36(10):155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胶体金法测定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包含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4个领域的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心率、LVEF及NT-proBNP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社会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61.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CPHD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在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观察,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改善啰音、憋气、胸闷、喘息、咳痰、咳嗽等方面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1 d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5、30 d 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除生理功能外,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5、30 d SF-36量表其余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PHD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63.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痊愈妥与冰敷对静脉滴注长春瑞滨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12月该院肿瘤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冰敷穿刺点,观察组采用痊愈妥贴于穿刺点上方。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痊愈妥对预防静脉滴注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冰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10):156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人工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该科留置人工气道的25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人工气道并发症发生的真因,制订对策,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该科留置人工气道的82患者(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人工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痰液Ⅲ度黏稠率、护士考核吸痰有效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气道阻塞发生率、痰液Ⅲ度黏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考核吸痰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
2020, 36(10):1568.
摘要:[提要]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医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医学生能否在1年的临床实习中有所收获,与临床带教质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目前传统的实习生带教模式对未来医生的培养十分不利。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医疗政策也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培)方向发展,通过对本科近2年将实习生带教纳入到专培环节的经验进行分析,希望进一步提升临床实习的质量。
2020, 36(10):1570.
摘要:[提要]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可较好地测量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通过多站式考试模式,可大大提高考核评分的客观性。目前,临床OSCE用于眼科的文献报道较少。采用6站式眼科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对眼科研究生实施临床技能考核,分析考核结果与考生反馈信息,以明确OSCE方式在眼科的可行性及考核阶段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学管理。
2020, 36(10):1572.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中国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差异。方法收集并比较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知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差异,每个国家各3所。结果发达国家医学课程设置较中国具有一定优势,主要在于其开展跨学科的整合课程,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有完整的临床导论课程体系,实习期更早、更长,开展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的过渡课程,注重家庭医生的培养。结论中国医学课程设置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可借鉴其优秀经验。
2020, 36(10):157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正念训练提高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文化课学习效率、积极态度、专注力、记忆力、改善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2018年10月选取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30名,在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进行正念训练干预,并采用自评量表进行干预效果分析。 结果30名学员训练后文化课学习效率、记忆力、积极态度、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专注力均有所提高,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可通过改善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焦虑情绪,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积极态度、专注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文化课学习效率。
2020, 36(10):157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Seminar联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在肿瘤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反馈临床教学效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肿瘤科进行临床见习的1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1名学生采用Seminar联合SPOC、CBL教学法(Seminar+SPOC+CBL组),51名学生采用 SPOC联合CBL教学法(SPOC+CBL组)。通过理论、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考核成绩及问卷结果数据库,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Seminar+SPOC+CBL组学生总成绩[(90.3±5.6分)]明显高于SPOC+CBL组[(88.2±3.7分)],对提高自学能力满意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满意度、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满意度均明显高于SPOC+C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肿瘤学教学中学生易于接受并参与Seminar联合SPOC、CBL 教学法,较SPOC联合CBL教学法具有十分明显的教学优势与效果,适用于临床教学。
2020, 36(10):1581.
摘要:[提要]神经病学是一门抽象、复杂、专业性强的临床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带教的需要。为提高神经内科教学质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结合专科特点,利用微信平台辅助临床带教。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网络直播授课等多媒体教学,运用微信平台快捷通信、有效反馈、协同协作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020, 36(10):1583.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社区健康服务(社康)中心可持续发展。方法2015年从该院11家社康中心中选取1家中等规模、具有代表性的社康中心进行全成本核算绩效管理。观察其工作量主要指标、居民及员工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与其余非试点社康中心比较,试点社康中心总服务量及各项服务量增长率、居民及员工满意度均升高。结论对社康中心进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居民及员工满意度。
2020, 36(10):158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柔性管理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柔性管理前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情况、工作差错情况和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施柔性管理前比较,实施柔性管理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供给及时性、回收效率、包装质量评分及总分、护士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物品失效、内容物不符、包装破损等工作差错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提升及差错率的降低。
2020, 36(10):1587.
摘要:[提要]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重视奖惩性评价,忽视发展性评价;重视绩效考核,忽视绩效反馈和绩效辅导;重视“一刀切”的激励,忽视个性化激励。因此,应采取的对策建议为重视发展性评价、加强绩效辅导、完善反馈机制、探索个性化激励等。
2020, 36(10):1590.
摘要:
2020, 36(10):1597.
摘要:
2020, 36(10):1599.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