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6卷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教学专题
    • 中美住院医师培训(泌尿外科)比较——哈佛大学医学院研修体会

      2020, 36(17):2657.

      摘要 (7267) HTML (0) PDF 715.52 K (2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我国目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教育改革制度,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该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泌尿外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进行比较和讨论,以期为完善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临床医学教学中以患者为中心医患沟通的思考及在儿科见习中的实践

      2020, 36(17):2660.

      摘要 (7262) HTML (0) PDF 691.78 K (2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医学是认识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人文科学。其对象为疾病,同时人是疾病的载体。在诊治疾病的同时,医生与患者间的医患沟通模式也随医学模式而变化。该文回顾了历史上的医学模式,对目前医学模式下医患沟通进行了反思,并在儿科系医学生见习过程中学习认识疾病的同时展开医患沟通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 >康复专题
    • 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2020, 36(17):2663.

      摘要 (7458) HTML (0) PDF 1.86 M (2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12月该院收治的胸段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5月收治的胸段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的健康宣教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神经源性肠道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大便控制情况、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Wexner便秘评分为(16.44±6.79)分,腹胀占20.0%(5/25),便秘占32.0%(8/25),药物依赖占28.0%(7/25),排便时间为(10.52±8.35)min。对照组患者干预后Wexner便秘评分为(21.22±6.36)分,腹胀占47.8%(11/23),便秘占60.9%(14/23),药物依赖占39.1%(9/23),排便时间为(15.91±9.89)min。2组患者干预后肠道功能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肠道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联合操作演示宣教方式更易被患者接受,对促进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自我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脊髓损伤工伤人员不同时期康复介入的治疗效果和经济学评价

      2020, 36(17):2667.

      摘要 (6894) HTML (0) PDF 778.61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脊髓损伤(SCI)工伤人员在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和费用-效果的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住院康复的SCI工伤人员115例,按相关操作流程分为快速通道组(59例)和常规申请组(56例)。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MB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入院后和出院前功能和心理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用住院账单的方式收集其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采用直接医疗费用与MBI和SDS改善量的比数推断费用-效果比。结果快速通道组工伤人员MBI评分、SDS评分、具备返岗能力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申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18、-2.333,χ2=8.126,P<0.001、0.023、0.004);MBI每增加1分、SDS每减少1分所需费用均明显低于常规申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9、2.644,P<0.001、0.010)。结论实行工伤康复快速通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模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二)
    • 系统支持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2020, 36(17):2671.

      摘要 (6580) HTML (0) PDF 707.81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支持下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一线护士心理、睡眠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为完善重庆市璧山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队伍建设机制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3-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C)对重庆市璧山区直接参与抗击COVID-19疫情的109名一线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9名护士SCL-90总分为(120.25±43.31)分,其中出现心理问题24名(22.0%);PSQI总分为(7.97±3.15)分,其中总分大于7分71名(65.1%);PCL-C总分为(24.32±9.74)分,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23名(21.1%)。结论系统支持对降低抗击COVID-19疫情一线护士心理压力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显著作用,但对睡眠改善作用不明显。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进一步对其加强心理、睡眠干预,同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队伍建设机制。

    • 贵州省盘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药辨证施治特征研究

      2020, 36(17):2675.

      摘要 (6759) HTML (0) PDF 2.07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贵州省盘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案,为COVID-19疫情的防控、诊治提供详细的数据基础与参考。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症状特征、证属分型、治法治则、用药方案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成人7例,儿童1例;平均年龄(37.38±19.29)岁。多属轻型,舌象多以舌红、苔黄为主,脉象以脉濡为主,证属多以肺阴虚、寒湿郁肺、湿郁化热为主,治疗以清瘟、化热、除湿、解毒为主。患者方药中桔梗、白术、防风、茯苓、鱼腥草等药物应用频次最高。金银花-连翘、黄芩-茯苓、厚朴-陈皮、桂枝-黄芩、辛夷-茯苓等药物的关联程度密切;高频药物分为10类,呈现芳香化湿、清瘟除湿、清热解毒凉血、利水渗湿等用药特点。结论贵州省盘州地区疫疠之气为“湿热疫”,可能与盘州地处西南,气候偏干、偏燥有关,治疗以清瘟、化热、除湿、解毒为主。

    • 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

      2020, 36(17):2678.

      摘要 (6506) HTML (0) PDF 770.64 K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安全、高效的CT检查流程。方法将2020年1月21日至1月30日该院应用传统流程的胸部CT检查患者设为对照组(n=1 353),将2020年1月31日至2月9日实施护理专案改善优化后的新检查流程完成胸部CT检查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1 776)。对比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实施护理专案改善优化后的胸部CT检查流程使患者候检时间由(7.0±4.5)min缩减至(3.7±3.3)min,患者满意度由83.0%(166/200)提升至95.0%(190/200)。结论经护理专案改善优化后的胸部CT检查流程可缩短患者候检时间,降低患者之间及护患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升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CT检查质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 36(17):2682.

      摘要 (8185) HTML (0) PDF 734.18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重庆地区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疫情期间儿童哮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2月18-20日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重庆市哮喘患儿的照顾者,由哮喘患儿及照顾者填写一般资料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20份。结果220例患儿中哮喘未控制31例(哮喘未控制组),哮喘控制良好189例(哮喘控制组)。哮喘未控制组治疗依从性差[25.81%(8/31)]、异常情绪发生率[22.58%(7/31)]均明显高于哮喘控制组[分别为7.94%(15/189)、6.88%(13/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购药困难[30.43%(7/23)]、担心被感染不愿出门购药[26.09%(6/23)]是疫情期间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照顾者情绪异常是儿童异常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7.69,95%可信区间:5.97~52.40,P<0.05)。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重庆地区儿童哮喘未控制率较低;治疗依从性差、异常情绪是疫情期间哮喘未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 区县级定点救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措施

      2020, 36(17):2685.

      摘要 (6592) HTML (0) PDF 957.71 K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县级定点救治医院重症医学科早期有效识别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措施。方法利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表、早期重症预警处置流程、科学收治转运流程等有效、早期识别危重症患者,及时进行救治及采取相关预防措施。结果2020年1月24日至2月20日该院发热门诊共接诊900例,疑似病例17例,确诊2例,医院内感染0例。结论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表及早期重症预警处置流程能早期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及时提供救治,同时,能为定点救治医院做好预诊、分诊,减轻其负担,有效节约医疗资源。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普通病房护理管理策略

      2020, 36(17):2689.

      摘要 (6883) HTML (0) PDF 699.42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COVID-19在普通病房的传播风险,该文提出如何从制度流程、工作人员管理、患者及陪护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做好COVID-19期间普通病房护理管理策略,旨在为COVID-19疫情期间做好病房管理提供思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者出现精神异常1例

      2020, 36(17):2691.

      摘要 (6318) HTML (0) PDF 486.79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生突然、进展快、传染性强,不仅对躯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并且可引发各种各样的精神行为问题。重庆市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1例COVID-19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进行系统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并回顾分析患者起病诱因、性格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干预措施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分享诊治经验。

    • >论著
    • 高体重指数对手术切除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见并发感染影响的meta分析

      2020, 36(17):2693.

      摘要 (6717) HTML (0) PDF 2.41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高体重指数(BMI)对手术切除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见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6个数据库,收集高、低或正常BM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常见并发感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Stata12.0软件中的Begg法和Egger′s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皆来自亚洲地区,研究对象合计为2 082例。高BMI患者术后常见并发感染率与低或正常BMI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1.18,95%可信区间(95%CI):0.69~2.02,P=0.55];高BMI患者术后并发伤口、肺部、腹腔感染率与低或正常BMI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18、0.89、2.19,95%CI:0.78~1.79、0.49~1.64、0.47~10.16,P=0.43、0.71、0.32)。经Begg法和Egger′s法检验提示发表偏倚较小,不存在明显偏倚。经敏感性分析每次剔除1项研究得出的RR值均未超出合并RR值的95%CI范围,提示本研究结果较可信。结论高BMI可能不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常见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 影响老年男性高危性行为的基础性特征研究

      2020, 36(17):2697.

      摘要 (6289) HTML (0) PDF 1.14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男性高危性行为的基础性特征。方法2015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由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选取性行为频率为1~6次/月的愿意配合问卷调查的健康老年男性1 433例,测定血清睾酮,然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2年,最终完成随访研究的老年男性1 128例。采用回访问卷表调查老年男性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地域、婚姻状况、婚姻次数、固定性伴类别、与固定性伴的年龄差距、是否合并老年基础性疾病、是否接受性传播疾病宣教及生活自理能力等11个社会性特征及高危性行为情况(高危性行为次数及高危性伴数)。以老年男性有无高危性行为作为因变量,以血清睾酮及社会性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自变量,然后将有意义的自变量作为输入、老年人高危性行为次数作为输出进行误差反向(BP)神经网络训练和测试。同时,将上述筛选出有意义的自变量各取不同级别的值组合形成新的数据集,再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预测高危性行为次数,最后以预测结果的高危性行为次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个有意义的变量为血清总睾酮、年龄、婚姻次数、与固定性伴的年龄差距等。根据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分为第1类(高危性行为次数较低类)、第2类(高危性行为次数中等类)和第3类(高危性行为次数较高类)。3类老年男性婚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9 6)。第1类老年男性血清睾酮主要集中在14.0 nmol/L以下[58.06%(216/372)],年龄主要集中在60~<65岁[37.90%(141/372)],与固定性伴的年龄差距主要为大于或等于5岁[73.66%(274/372)];第2类老年男性血清睾酮主要集中在16.0~18.5 nmol/L[87.76%(86/98)],年龄集中在大于或等于70岁[45.92%(45/98)],与固定性伴的年龄差距主要为小于5岁[50.00%(49/98)];第3类老年男性血清睾酮均为16.0~18.5 nmol/L,年龄主要集中在大于或等于70岁[68.75%(11/16)],与固定性伴的年龄差距主要为小于5岁[93.75%(15/16)]。结论睾酮、与固定性伴的年龄差距及年龄是影响老年男性高危性行为次数的3个基础性特征,为更有效地预防与干预老年男性的高危性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南宁市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研究

      2020, 36(17):2704.

      摘要 (6393) HTML (0) PDF 944.34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和促进积极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调查问卷从健康、参与、保障3个维度了解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结果(1)健康方面:老年人高血压、骨关节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带病养老”呈常态;(2)参与方面:老年人日常生活以家庭为中心,社会参与度较低;不同年龄、退休前职业、子女数、老年人对“再就业”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退休前在企业工作或个体经营者、子女数较少老年人更倾向于“再就业”;(3)保障方面:老年人家庭照料资源短缺、社区照顾能力欠缺、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结论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属家庭照顾型社会参与模式,积极老龄化整体水平不高。建议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 颈部推拿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先天性斜颈临床研究

      2020, 36(17):2708.

      摘要 (6483) HTML (0) PDF 776.47 K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推拿联合糖皮质激素疗法与单纯颈部推拿疗法对先天性斜颈(CMT)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CMT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颈部推拿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颈部推拿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患侧健侧胸锁乳突肌厚度(R)、健侧患侧胸锁乳突肌长度(D)的变化,对比颈部活动度、头部倾斜度、面部畸形度、肌肉紧张度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对其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R、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颈部活动度、头部倾斜度、面部畸形度、肌肉紧张度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颈部活动度、头部倾斜度、面部畸形度、肌肉紧张度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评分及其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推拿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CM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膈肌起搏器对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0, 36(17):2712.

      摘要 (5639) HTML (0) PDF 746.46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膈肌起搏器对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兔2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膈肌起搏器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膈肌起搏器组由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建立兔慢阻肺模型,膈肌起搏器组刺激30 min,每天1次,共4周,起搏次数为9次/分,脉冲频率为40 Hz,刺激强度为10 U。模型组和正常组不给予干预治疗。治疗4周后测定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兔肺气肿病理结构。结果模型组兔血清IL-6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和膈肌起搏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膈肌起搏器组兔肺组织病理学损害程度减轻。结论膈肌起搏器能降低兔血清IL-6表达水平,改善慢阻肺的慢性炎症状态。

    • 炎性反应指标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0, 36(17):2715.

      摘要 (6499) HTML (0) PDF 1.31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初诊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LR、PLR、LMR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分组;比较不同NLR、PLR、LMR组患者年龄、肿瘤象限、左右侧、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直径、放化疗情况、生存率等,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00例患者NLR、PLR、LM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8、112.44、4.21。高NLR(NLR≥2.18)组、高PLR(PLR≥112.44)组患者3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水平组,高LMR(LMR≥4.21)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R<4.21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LMR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及费效比分析

      2020, 36(17):2720.

      摘要 (6411) HTML (0) PDF 655.58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中、晚期的费效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诊断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并行血浆置换相关人工肝治疗患者247例,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人工肝治疗在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各分期的疗效及费效比。结果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分期和胆红素为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分期与人工肝使用次数相关(P<0.05);早期患者平均行人工肝治疗(1.35±0.63)次,好转率为75.81%(47/62),每花费2.68万元人工肝治疗费用能改善1例患者;中期平均行人工肝治疗(1.74±0.96)次,好转率为37.14%(39/105),每花费7.04万元人工肝治疗费用能改善1例患者;晚期平均行人工肝治疗(2.13±1.37)次,好转率为2.50%(2/80),每花费123.00万元人工肝治疗费用才能改善1例患者。不同人工肝治疗次数患者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3次以上患者好转率明显降低。结论肝衰竭分期和胆红素为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慢加急性(亚急性)患者应尽早使用人工肝治疗,对无肝移植计划患者肝衰竭进展达晚期或人工肝使用次数超过3次者继续行人工肝治疗效益较低。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0, 36(17):2723.

      摘要 (6324) HTML (0) PDF 487.32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定冠心病患者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方法对提升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给予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每组34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参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统计2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药物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参比组治疗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参比组治疗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有助于提升药物疗效,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较好。

    • 2型糖尿病患者血钙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 36(17):2726.

      摘要 (6776) HTML (0) PDF 843.01 K (2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钙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T2DM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分为正常组(103例)、颈动脉IMT增厚组(59例)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组(51例)。测定各组患者血钙、血磷、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等生化指标,分析血钙水平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组患者血钙水平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及正常组,颈动脉IMT增厚组血钙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 与血钙水平呈独立正相关[偏回归系数(β)=0.715,P<0.05]。检测血钙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2,95%可信区间:0.685~0.818,最佳截断点为2.302 mmol/L,灵敏度为69.1%,特异度为76.7%,阳性预测值为76.0%,阴性预测值为69.9%。结论T2DM患者血钙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血钙水平可作为反映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血钙水平越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血钙水平可能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机器人在护理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 36(17):2730.

      摘要 (5999) HTML (0) PDF 852.53 K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在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机器人相关的护理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月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18年机器人在护理领域应用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2.0软件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结果机器人在护理领域应用的文献数量近年来快速增加;在中国知网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护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机器人在快速康复外科中使用的相关护理4个方面,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机器人护理助手、老年护理、康复护理、辅助手术护理及护理机器人的研发与设计5个方面。结论机器人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已广泛开展,研究方向趋于多元化,未来的研究在机器人辅助手术、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及智能护理助手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

    • 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家庭沟通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2020, 36(17):2734.

      摘要 (5724) HTML (0) PDF 704.02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家庭沟通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T2DM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家庭沟通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管理行为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每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家庭沟通模式可提高T2DM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 电针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兔NF-κB、TGF-β1表达的影响

      2020, 36(17):2737.

      摘要 (4799) HTML (0) PDF 973.65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失神经兔骨骼肌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钳夹胫神经的方法制备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兔模型。造模后第2天,电针组术侧下肢进行电针干预。造模14 d后测定各组兔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兔腓肠肌组织中NF-κB、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NF-κB、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新西兰兔的最终存活数分别为10、8、7只。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兔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兔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腓肠肌NF-κB、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兔腓肠肌NF-κB、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腓肠肌NF-κB、TGF-β1的表达而改善骨骼肌萎缩程度,这可能是电针延缓失神经性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 >综述
    • 12(S)-HETE与皮肤损伤和脑创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0, 36(17):2741.

      摘要 (5100) HTML (0) PDF 985.04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S)-HETE]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代谢产物,主要是由花生四烯酸经血小板型12-脂氧合酶催化生成。通常情况下,生物体液和组织中可以发现低浓度的12(S)-HETE存在,当人体受到各种生理和病理刺激时,12(S)-HETE浓度可发生相应改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2(S)-HETE在多种临床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压、氧化应激、炎症、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然而,12(S)-HETE与创伤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仅有一些12(S)-HETE与皮肤损伤及颅脑创伤的相关研究,该文旨在综述12(S)-HETE与皮肤损伤及颅脑创伤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传导阻滞危险因素及封堵器应用研究进展

      2020, 36(17):2744.

      摘要 (6133) HTML (0) PDF 677.62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占室间隔缺损的70%~80%。传导阻滞作为PMVSD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该文就PMVSD介入术后出现不同时间段的传导阻滞及各种类型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国内外为避免术后出现传导阻滞的相关各种封堵器的应用、膜部瘤的封堵进行了综述,以期可减少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

    • 感染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损伤与修复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0, 36(17):2748.

      摘要 (4873) HTML (0) PDF 566.76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继发于终末细支气管损伤后、导致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瘢痕形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BO患儿再入院及威胁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该文主要阐述BO患儿多次感染的病原菌、发病机制及治疗。BO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中主要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在临床上也较常见,但目前临床研究较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的肺部炎症损伤与修复也可能对BO患儿后期肺部结构造成影响,造成气管闭塞及肺纤维化。目前,主要采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BO患儿感染,对阻止患儿气管阻塞及肺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疗效。

    • 新型口服抗凝药不间断抗凝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 36(17):2751.

      摘要 (6105) HTML (0) PDF 746.76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心房颤动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是有症状心房颤动的重要治疗方法,出血和栓塞是手术的主要并发症。目前,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正在逐渐取代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越来越多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患者选择导管消融术。然而,尚无在整个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采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抗凝治疗共识,在术前、术中、术后抗凝治疗仍有不足之处。作者将回顾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治疗方法。

    • 智能医学影像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2020, 36(17):2754.

      摘要 (6113) HTML (0) PDF 931.68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在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背景下,智能医学影像的发展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诊疗需要,减轻影像科医师的负担和降低误诊率,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该文分析了智能医学影像的政策出台、科研、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现状。针对目前智能医学影像发展面临局限于单病种、产品鲁棒性有待提高、结果不可解释、存在算法歧视、隐私保护和责任归属法规缺失、产品商用门槛高等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智能医学影像的参与各方能够加强合作,各尽其责,促进智能医学影像的良性发展。

    • 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0, 36(17):2757.

      摘要 (5753) HTML (0) PDF 824.31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高尿酸血症是一种长期嘌呤代谢紊乱、以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大量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尿酸盐晶体沉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等密切相关,但降尿酸治疗对慢性肾脏病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前,大部分指南只推荐针对有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进行降尿酸治疗。该文就尿酸的合成与代谢、高尿酸导致CKD发展的病理机制、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降尿酸治疗的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关系。

    • 自发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研究进展

      2020, 36(17):2760.

      摘要 (5925) HTML (0) PDF 631.47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自发性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对神经功能及预后有严重不良影响,而血肿周围水肿作为继发性脑损伤的一个代表指标,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据近年对血肿周围水肿的研究表明,凝血酶诱导、补体级联激活、血毒性产物、血脑屏障破坏、炎性反应等均参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该文将基于以往的研究对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综述。

    • 急性重症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机制及液体复苏治疗研究进展

      2020, 36(17):2764.

      摘要 (6408) HTML (0) PDF 628.83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变化快,易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致死率高,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病情变化的多样性导致治疗困难。急性重症胰腺炎现阶段的治疗方式不一,以支持治疗为主,无统一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指南、方针等建议液体复苏治疗,但关于液体复苏的具体细节如补液类型及补液速度等仍有争议。目前,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治疗被更多人认可,但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达成统一共识也是发展重点之一。

    • 异物嵌顿致阴茎绞窄的急诊救治研究进展

      2020, 36(17):2767.

      摘要 (5959) HTML (0) PDF 734.17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异物嵌顿致阴茎绞窄是临床上发生较少但需急诊处理的疾病;不同异物致阴茎不同程度绞窄的急诊救治方法不同。目前,阴茎绞窄的急诊救治方法大致分为4种:线绳缠绕法、穿刺抽吸放血法、工具切割法和外科手术。阴茎不同程度绞窄急诊救治方法的选择主要参考阴茎创伤分级、嵌顿时间、阴茎包皮水肿程度。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处理该类疾病急诊救治方法的相关研究,归纳出不同异物致阴茎不同程度绞窄的不同处理措施,旨在为临床处理该类疾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

    • 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研究进展

      2020, 36(17):2770.

      摘要 (6085) HTML (0) PDF 894.67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低血糖是临床常见现象,低血糖发作增加患者的并发症、病死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但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常常被临床医生忽略。该文就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及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及管理进行综述。

    • 结肠癌辅助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2020, 36(17):2774.

      摘要 (5826) HTML (0) PDF 845.09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已毋庸置疑,不论是针对高危Ⅱ期,还是Ⅲ期,既往研究均证实术后辅助化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随着肿瘤精准化疗时代的来临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根治性手术后辅助治疗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辅助化疗适宜人群的精准筛选、替代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疗程长短的优劣、免疫治疗在辅助治疗中价值等。此外,对具有高危腹膜转移风险患者术后辅助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结肠癌寡转移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经切缘阴性术后辅助治疗价值和具体方法、药物等一些临床实际问题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该文就结肠癌辅助化疗相关共识、争议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020, 36(17):2779.

      摘要 (5879) HTML (0) PDF 728.85 K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肺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诊断为颈椎病并行手术治疗患者125例。将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39例),术后无肺部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86例)。分析观察组患者痰液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全身应激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中共分离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53.85%),以肺炎链球菌[25.64%(10/39)]、D型溶血性链球菌[7.69%(3/39)]、表皮葡萄球菌[7.69%(3/39)]为主;革兰阴性菌17株(43.59%),以鲍曼不动杆菌[15.38%(6/39)]、肺炎克雷伯菌[12.82%(5/39)]为主;真菌1株(2.56%)。观察组患者术后用力1秒呼气量、呼气高峰流量、用力1秒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氧血分压与MDA、IL-6均呈负相关(r=-0.881、-0.806,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MDA、IL-6也均呈负相关(r=-0.882、-0.858,P<0.01)。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后可显著抑制肺通气及气体交换功能,且加重患者全身应激状态,应给予重点预防。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外侧周失语症疗效研究

      2020, 36(17):2781.

      摘要 (6004) HTML (0) PDF 844.59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外侧周失语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外侧周失语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方法,研究组采用语言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评分、失语商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外侧周失语症患者实施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阴道试产初产妇分娩方式Fisher预测模型研究

      2020, 36(17):2784.

      摘要 (5758) HTML (0) PDF 1.28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阴道试产初产妇分娩方式预测模型,为产程管理和最终选择分娩方式提供指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该院妇产科阴道试产的366例初产妇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初产妇临床资料,采用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构建分娩方式预测模型。结果(1)366例初产妇中自然分娩成功281例,阴道助产(器械助产、手术助产)58例,剖宫产27例;(2)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产妇年龄、职业、临产前体重指数(BMI)、胎儿双顶径、胎儿腹围、宫颈Bishop评分、产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Fisher判别函数:Function 1=0.089年龄-0.661职业+0.486临产前BMI+0.412胎儿双顶径-0.593宫颈Bishop评分+0.799 SAS评分-15.105;Function 2=-0.095年龄+0.144职业+0.325临产前BMI-0.343胎儿双顶径+0.470宫颈Bishop评分+1.417 SAS评分-8.233;(4)采用回代法和刀切法验证Fisher预测模型预测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4.70%(310/366)和83.33%(305/366)。结论年龄、职业、临产前BMI、胎儿双顶径、宫颈Bishop评分和产前焦虑程度是影响阴道试产初产妇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Fisher预测模型可有效地对分娩方式进行预测。

    •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未生育女性药物流产后对内膜修复及生育能力的影响

      2020, 36(17):2788.

      摘要 (5843) HTML (0) PDF 756.39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未生育女性药物流产后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对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药物流产的未生育且预计2年内有生育要求患者77例。将人工流产后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人工流产后未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药物流产后除常规给予抗生素及加强宫缩药物外,于药物流产当天即开始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每天1片,连服21 d后停药。对照组患者药物流产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及加强宫缩药物以预防感染和促进子宫收缩。比较2组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继发感染发生率、再次妊娠成功率等。结果2组患者均药物流产成功,未发生药物流产大出血等并发症。研究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盆腔炎发生率、再次妊娠成功率、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未生育女性药物流产后的治疗能有效保护子宫内膜,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有利于月经的复潮,但是否对再次妊娠具有保护作用尚需后续进一步研究。

    • 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声像特征研究

      2020, 36(17):2790.

      摘要 (6019) HTML (0) PDF 720.44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声像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新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85例,术前均接受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超声及病理检查,并以组织病理学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像特征,评估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结果8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组)40例(47.06%),未转移(未转移组)45例(52.94%);超声检查可疑腋窝淋巴结转移43例(50.59%),其中病理检查证实为腋窝淋巴结转移40例,诊断符合率为93.02%(40/43)。转移组患者肿瘤位于内上象限、病灶直径小于3 cm、病灶内无微钙化、距体表距离小于或等于2 cm比例均明显低于未转移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大于2、淋巴结边界模糊、皮质向心性增厚、边缘毛刺征、血流分级3级比例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针疗法结合健腰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

      2020, 36(17):2792.

      摘要 (5875) HTML (0) PDF 740.60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疗法结合自编健腰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该院针推康复科收治的200例腰突症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加做自编健腰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疗法结合自编健腰操治疗腰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 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在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直肠及乙状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20, 36(17):2794.

      摘要 (6312) HTML (0) PDF 1014.14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在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手术中一种新的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2例术中定位困难的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患者使用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定位肿瘤位置(研究组),联合常规腹腔镜完成手术,与同期收治的10例术中定位困难的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患者使用术中肠镜检查定位肿瘤位置(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中定位情况,对比分析2种方法定位操作时间、定位技术难度、检查费用、安全性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中由外科医生顺利完成定位11例,免于术中肠镜检查,1例患者采用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未能找到肿瘤,术中肠镜检查定位肿瘤在降结肠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平均定位操作时间明显减少,未产生检查费用,均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手术中,利用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术中定位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经济的方法。

    • >护理探讨
    • 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 36(17):2797.

      摘要 (6051) HTML (0) PDF 709.76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给予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74例,采用随机单双号方式进行交叉分组,单号作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双号作为观察组(在实施一般护理基础上应用肿瘤护理计划),每组37例。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各项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提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32%(9/37)]明显低于对照组[48.65%(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癌症靶向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肿瘤护理计划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效果与价值均较理想,在未来,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可将肿瘤护理计划作为首选干预模式,广泛应用。

    • 舒适护理联合ABC情绪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

      2020, 36(17):2799.

      摘要 (5673) HTML (0) PDF 660.54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ABC情绪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联合ABC情绪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1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ABC情绪护理可减轻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锻炼依从性,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延续照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护能力及复发率的影响

      2020, 36(17):2802.

      摘要 (5976) HTML (0) PDF 638.18 K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延续照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及医院外定期电话随访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延续照护,对比2组患者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进行评估)、复发率及生活质量(采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及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延续照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教学探索
    • “因材施教”在新疆地区病理医师规培中的意义

      2020, 36(17):2804.

      摘要 (5739) HTML (0) PDF 699.05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近年来,新疆各地区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医师及进修医师越来越多,各类学员学历从大专到硕士研究生高低不同,对培训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需求,同时,各类学员的培训时间长短不一,这些造成了学员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让所有学员按统一起跑线、制订统一的培训计划完成所有学习内容,因此,带教教师针对各类学员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制订适合每名学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分批分层培养和指导,科室整体带教教师分工合作协同带教,可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员完成学习内容和培训目标。

    • 多元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 36(17):2806.

      摘要 (6350) HTML (0) PDF 660.33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多元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临床护理专业(2013-2018级)的学生180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采用多元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法。比较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入探讨分析提升康复护理教学质量的新方法。结果患者对研究组学生专业技术层面的满意度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操作目的解释、服务态度层面的满意度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操作技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教学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PBL教学法在《康复评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 36(17):2808.

      摘要 (6110) HTML (0) PDF 663.47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康复评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校2016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99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7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125名作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通过期末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考核成绩)分析对比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康复评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

    • 留学生皮肤病学英文教学方法探讨

      2020, 36(17):2810.

      摘要 (5021) HTML (0) PDF 638.12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皮肤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共同构成了临床医学的主要内容。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皮肤性病学的英文教学主要分为理论课及示教课两部分,采用英文教材,充分利用影像学资料,以感官联合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理论联系示教,带动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做好充分的授课前准备、提高授课教师英语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管理科学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沟通模式研究

      2020, 36(17):2813.

      摘要 (4439) HTML (0) PDF 696.77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沟通模式。方法将该院消毒供应中心25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3-8月行持续质量改进沟通模式设为甲组,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行常规沟通模式设为乙组。比较2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评判性思维倾向性评分、工作服务效率等。结果甲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评判性思维倾向性评分均明显高于乙组,常规物品送达时间、临时急需物品送达时间均明显短于乙组,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沟通过程中联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沟通模式,不但可明显提高工作质量评分、评判性思维倾向性评分,且可缩短工作服务时间,提高工作服务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DRGs付费模式对基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2020, 36(17):2815.

      摘要 (6188) HTML (0) PDF 585.77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模式下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该院收治的36 297例出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将2018年实行DRGs付费模式后的18 005例出院患者设为DRGs组,将2017年实行其他付费模式的18 292例出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病种数量、开展手术种类数量、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手术风险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RGs组患者住院人均费用及诊疗、药品、耗材、手术治疗费用,C/D型病例收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风险和中低风险病例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各级手术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Gs付费模式有利于基层公立医院控制成本管理,提升急危重症及疑难病患者的收治能力,进一步促进精细化管理;对部分慢性病、多发病(如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等)、消化系统疾病等,该付费模式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分级诊疗的施行,达到了便民、利民的效果。

    • >案例分析
    •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继发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0, 36(17):2818.

      摘要 (5697) HTML (0) PDF 601.99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该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神经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发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继发抗NMDAR脑炎,以癫痫、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以症状学、脑脊液抗体检测和神经影像学等为评估的重要方法。选择免疫治疗是必要的,并需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致命”腹痛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0, 36(17):2820.

      摘要 (6163) HTML (0) PDF 1.17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时发生腹痛者并不少见,但如不及时鉴别腹痛原因,会延误诊治。该文报道1例并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的DKA患者。ASMAE在发病早期可有急性腹痛病史,但缺乏特异性症状,难以与其他急腹症区别,通常在晚期被诊断。在临床诊治中,临床医生应警惕在DKA诊治期间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对ASMAE的认识。快速、准确地对ASMAE患者做出病情判断,及时完成相关辅助检查,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 ECMO与CRRT联合应用抢救药物中毒患者1例

      2020, 36(17):2823.

      摘要 (4692) HTML (0) PDF 1.17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式连续、缓慢清除水及溶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以代替肾脏功能。对于药物中毒的患者,将两者结合应用,发挥了2种技术的最大优势,护理这一环节是这2项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

    • 腹腔镜诊治游离体1例

      2020, 36(17):2825.

      摘要 (5988) HTML (0) PDF 1.74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腹腔游离体也被称为“腹腔鼠”,因其常发于腹腔内,位置多变不固定,随患者体位变化移动明显,故有此名。腹腔游离体的发病隐匿,临床少见,诊断常较困难,多在影像体检、腹腔探查手术或尸检时偶然发现。腹腔游离体形成原因仍不明确,国内外报道的多数文献推测其形成来源于肠脂垂扭转后发生梗死、皂化反应及钙化,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也以个例为主,且有文献报道一般体积都比较大。该文对1例55岁的男性腹腔内腹腔游离体的诊治进行报道,探讨其临床诊治。

    • 嗜铬细胞瘤患者全身麻醉术中突发心搏骤停1例

      2020, 36(17):2827.

      摘要 (4426) HTML (0) PDF 519.22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前,嗜铬细胞瘤手术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尽管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但如何调控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仍然是临床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其中术前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围手术期血压波动的重要因素,术中血压骤升多出现在处理瘤体时,血压骤降多出现在瘤体切除之后,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的同时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时出现心搏骤停。因此,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即时处理并发症尤为重要。

    • 非甾体抗炎药致肝功能损害1例

      2020, 36(17):2829.

      摘要 (6121) HTML (0) PDF 419.09 K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的非固醇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亦作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的一线用药。其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已经为临床医师熟知,对肝脏的损害也逐渐被引起重视。该文对该院收治的1例因痛风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明显损害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报道。

    •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致顽固性低氧血症抢救1例

      2020, 36(17):2831.

      摘要 (5915) HTML (0) PDF 633.76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胸部创伤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创伤急诊疾病,因其可以引起胸腔大出血、多发肋骨骨折、反常呼吸、张力性气胸、严重肺挫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胸部CT及气道重建能很快明确诊断,但临床上有时因患者的病情危重,无法搬动进行CT检查,床旁X线胸片可能延误气管损伤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该院收治的1例胸部创伤患儿,入院时有气胸及低氧血症,气管插管后全身缺氧进一步加重,最终手术探查为右肺上叶支气管断裂,经抢救患儿获救,值得临床借鉴。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