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6卷第1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三)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市援鄂心理救援队管理探讨

      2020, 36(18):2833.

      摘要 (4727) HTML (0) PDF 1.96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给不同群体造成了精神及心理影响,不同版本的诊疗方案均提及关注心理状态、加强心理疏导。重庆市组建了各级卫生应急心理救援队,在疫情期间启动应急机制随时出征开展心理救援工作。队伍管理中要提前做好思想政治和专业技术演练、物资保证等工作。到了驻地需要严格遵从当地的疫情防控管理,与其他队伍协调资源共享。心理救援过程中一定注意科学方案、遵守规则,注意自身心理状态保护、团队协作等。该文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市援鄂心理救援队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为以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建议和指导。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放射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2020, 36(18):2835.

      摘要 (5079) HTML (0) PDF 1.98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放射科护理人员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正视疾病,加强整体防护意识和采取正确的防护隔离措施,才能在工作中有效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

    • 启动一级响应防控新冠肺炎后眼科门急诊就诊情况的调查分析

      2020, 36(18):2837.

      摘要 (6287) HTML (0) PDF 2.78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眼科门、急诊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启动一级响应后14d内与2019年同期正常情况下该院眼科门、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科急诊的就诊原因。按照年龄分为四组,比较启动一级响应前后各组门、急诊的就诊人次、急诊创伤性眼病的就诊人次及病因。结果2019年正常情况下该院眼科同期门、急诊就诊患者共2898例,2020年一级响应实施后14d内眼科门、急诊就诊患者共381例,较前明显降低。与响应实施前相比,各年龄组门、急诊就诊总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8,P<0.05)。各年龄组门诊就诊量低于去年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064,P<0.05)。各年龄组急诊就诊量较去年同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5)。启动一级响应后眼科急诊就诊疾病前三位分别是结膜炎、角膜损伤和眼睑裂伤。急诊创伤性眼病各年龄组就诊人次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43,P<0.05),青年患者明显减少,而中老年患者就诊率相对升高,49例中老年患者中有23例创伤性眼病。眼睑裂伤、电光性眼炎、角膜损伤为中老年急诊创伤性眼病的主要就诊原因。结论一级响应对疫情防控非常有效,公众配合度高。严格的社会监督和充分的宣传教育是控制疫情的有效保证,需关注中老年人的居家眼部健康,加强使用紫外线消毒的防护宣传。

    • 新冠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门诊恢复常态化工作的防控策略

      2020, 36(18):2840.

      摘要 (6173) HTML (0) PDF 4.13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2019年12月以来,全球多地陆续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这是第六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复工潮来临之时,大型综合性医院作为最直接的前沿阵地,如何在保证正常开展医疗服务的同时,高效、准确地筛查出可疑病例,做好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防控变成了新时期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通过对医院感染控制难点及医疗流程特点和管理方法进行剖析,开辟强化的四级筛查和缓冲诊区,建立一套从门急诊开始进行完全防控和筛查的机制,旨在为所有同仁制订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 混合式线上教学在新冠肺炎抗疫期间小儿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 36(18):2843.

      摘要 (6039) HTML (0) PDF 1.97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院校面临如何安全、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难题。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开展混合式线上教学,顺利完成了《小儿外科学》的教学任务,并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该文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络教学平台和混合式线上教学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 三级医院门诊应对新冠肺炎的管理实践

      2020, 36(18):2845.

      摘要 (6224) HTML (0) PDF 4.1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我国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医院门诊作为疫情防疫的第一关口,患者来源复杂、人员密集,病毒扩散传播快,极易形成医院内交叉感染。传统的门诊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此次突发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需要。为了快速、准确地分流患者,发现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门诊采取严密部署,加强培训,科学防护,进行了及时、有效、规范的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无一例医院内交叉感染患者发生。

    • 短期扩增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理团队的建设

      2020, 36(18):2847.

      摘要 (6026) HTML (0) PDF 3.94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分析该院15d内扩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护理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初步取得的成效。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理队伍要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做好新冠肺炎知识及防护培训,注重护士长的培养和管理,及时解决护士工作生活需求、完善的物资供应体系,使隔离病区组建高效化、质量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尽收尽治,救治患者,保护自己,组建高效有序的护理团队至关重要。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方案探讨

      2020, 36(18):2850.

      摘要 (6292) HTML (0) PDF 3.15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该院实施制定人员培训方案和职业防护策略,建立人员梯队,动态安排人员工作,改进工作流程,严格医疗废物和环境物表清洁管理,加强物资耗材管理等措施。疫情期间既保障了工作质量,又确保了工作人员无职业暴露,该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方案的探讨,为以后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参考。

    • 新冠肺炎合并脑出血患者1例护理

      2020, 36(18):2852.

      摘要 (6241) HTML (0) PDF 3.15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该文介绍了浙江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在接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一个重症病区时,作者及队员对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专科治疗及精心护理,并细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氧疗、压疮的预防、导管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由危重转治愈,肺部炎症吸收,2次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间隔24h),康复出院。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可供临床借鉴。

    •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县级集中发热门诊的建立与管理经验探讨

      2020, 36(18):2854.

      摘要 (6220) HTML (0) PDF 3.13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县级集中发热门诊的建立与管理实践。通过按规范做好场地设置、积极抽调工作人员、合理配备各种物资、宣传动员、落实培训与考核、做好日常质控管理、落实患者就诊流程与消毒隔离等措施,可有效保障安全有序的就诊流程,防止遗漏疑似患者和避免交叉感染。

    • 普通病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内感染控制策略

      2020, 36(18):2856.

      摘要 (5738) HTML (0) PDF 5.08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主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是收治COVID-19的主要地点,普通病房非传染病专用病房,防控设施不够完善,在普通病房收治其他疾病合并COVID-19患者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该文从医务人员管理、患者管理、病区管理3个方面制订了普通病房COVID-19的防控策略。

    • >论著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ID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

      2020, 36(18):2860.

      摘要 (6348) HTML (0) PDF 5.91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揭示ID1促进CML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共35例CML患者(CML组)及19例健康供髓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两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D1的表达水平;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4170)分析CML不同临床分期ID1表达情况;CCK8试剂、流式细胞术检测ID1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健康对照组中ID1的中位表达水平为0.0371,CML组中ID1的中位表达水平为0.2127,ID1在CML患者中表达上调(P<0.0001)。在GEO数据库(GSE4170)的CML不同临床分期资料中,23例慢性期(CP期)、15例加速期(AP期)和36例急变期(BC期)患者ID1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0.0053、0.2112和0.3416;AP期和BC期ID1患者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P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的K562(K562-NC)细胞相比,过表达ID1的K562(K562-ID1)细胞增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K562-ID1细胞的总体凋亡率低于K562-NC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D1在C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参与CML的进展。

    • 芪鹿补血颗粒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研究

      2020, 36(18):2864.

      摘要 (7591) HTML (0) PDF 3.69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芪鹿补血颗粒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1至9月1日在该中心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40例,根据是否口服芪鹿补血颗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生活质量(QOL)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后,观察组患者Hb水平及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鹿补血颗粒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具有显著辅助治疗作用,可升高Hb水平,改善贫血,提高患者QOL,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并进一步观察其应用的远期疗效。

    • 过表达S100P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0, 36(18):2868.

      摘要 (6049) HTML (0) PDF 5.5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S100P过表达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空载溶液)和S100P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S100P重组载体的病毒溶液)。转染后48h,实时荧光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S100P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S100P过表达组中S100P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100P过表达组PC-3细胞的增殖活力、克隆形成能力及侵袭能力均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S100P过表达能够增强P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FOCUS-PDCA模式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2020, 36(18):2871.

      摘要 (4535) HTML (0) PDF 5.19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开展,实现患者安全管理目标。方法将聚焦问题和持续质量改进(FOCUS-PDCA)管理模式运用于8家达标创建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的评价与提升,通过建立持续质量控制(CQI)小组,按照寻找(Find)、组织(Organize)、澄清(Clarify)、理解(Understand)、选择(Select)、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执行(Act)9个步骤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FOCUS-PDCA管理模式后,各基层医疗机构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危急值报告管理、患者安全风险管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5个条目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FOCUS-PDCA管理模式后,自我评审、区级专家评审、市级专家评审的A、B档达标条目数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达标率为100.0%;腕带佩戴率、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手术三方核查执行率、危急值报告符合率、安全用药咨询率等患者安全管理关键质控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运用FOCUS-PDCA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并可在后期的达标创建工作中推广。

    • 内镜下金属夹联合多项方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研究

      2020, 36(18):2877.

      摘要 (5869) HTML (0) PDF 3.58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使用金属夹联合硬化、栓塞及套扎等多项方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EGVB患者78例,均分为内镜下金属夹联合硬化、栓塞及套扎联用内科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9例)和单纯内科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止血有效率,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EGVB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EGVB患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夹联合硬化、栓塞及套扎联用内科药物治疗EGVB,疗效好,可降低再出血风险,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优于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RP-HPLC法同时测定4种抗癫痫药物血清浓度研究

      2020, 36(18):2881.

      摘要 (6340) HTML (0) PDF 2.85 M (2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同时测定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MHD)、苯妥英钠(PHT)和卡马西平(CBZ)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清浓度。方法选用纯甲醇为萃取溶剂,以WaterssunfineC18柱为分离色谱柱,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5nm。结果LTG、MHD、PHT和CBZ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0.8~31.0、1.39~47.94、1.19~38.34、0.99~31.01μg/mL;血清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27、0.47、0.05μg/mL;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7%、100.81%、99.74%、99.59%;日内精密度均小于3.00%,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00%。结论RP-HPLC法稳定性好,经济简便,适用于临床联合使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 藻蓝蛋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0, 36(18):2883.

      摘要 (5600) HTML (0) PDF 2.78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藻蓝蛋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大鼠36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反复3次丝线结扎、复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min的方法建模。建模后治疗组用10%藻蓝蛋白混悬液以200mg/(kg·d)分2次灌胃治疗7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图像分析法检测大鼠冠状动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7、p21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心室内动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组大鼠冠状动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7、p21高表达,iNOS阳性细胞及SOD、NO水平升高,CK-MB、MDA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蓝蛋白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

    • 初始抗生素选择对普通病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 36(18):2886.

      摘要 (6158) HTML (0) PDF 3.58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普通病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在入院时初始抗生素选择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普通病房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4例CAP患者,根据2007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美国胸科学会(ATS)标准判断重症CAP。收集24h内的初始抗生素治疗方案。统计临床资料、不良结果(治疗失败和住院死亡的综合结果),以及入院后30d评估无住院时间。结果94例CAP患者中,50例(53.2%)为重症CAP。重症CAP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8.6%)和肺炎克雷伯菌(28.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9.0%)。重症CAP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重症CAP患者(2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42.6%的CAP患者和65.0%的重症CAP患者选择的初始抗生素治疗方案与IDSA/ATS指南不一致。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R)=1.10,95%可信区间(95%CI):1.01~1.10,P=0.010]、合并症(OR=0.14,95%CI:0.08~0.21,P=0.032)和初始抗生素治疗不符合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CAP指南(OR=4.60,95%CI:1.30~17.10,P=0.020)是重症CAP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外的重症CAP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初始抗生素选择,以改善预后。

    • 基于TLR-NF-κB通路的和中止鼽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机制研究

      2020, 36(18):2890.

      摘要 (5637) HTML (0) PDF 4.4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oll样受体(TLR)-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和中止鼽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AR患者12例(治疗组)及同期健康志愿者5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AR患者予以口服和中止鼽颗粒治疗,健康志愿者不予任何干预。分别采集治疗前后患者及仅治疗前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及鼻腔鼻丘区域黏膜组织,并冻存于-80℃冰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静脉血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鼻腔鼻丘区域黏膜组织中TLR4和NF-κB的RNA和蛋白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FN-γ表达水平下调,IL-4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鼻腔鼻丘黏膜组织中TLR4和NF-κBmRNA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与治疗前呈负相关(P<0.05)。结论和中止鼽颗粒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通路达到治疗AR的作用。

    • 重庆地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析

      2020, 36(18):2895.

      摘要 (4235) HTML (0) PDF 3.58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回顾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100例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1664例的HLA配型结果,分析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共检出HLA-DRB1基因型13种,分别为DRB1*09型34例(17.0%)、DRB1*12型33例(16.5%)、DRB1*15型30例(15.0%)、DRB1*04型19例(9.5%)、DRB1*14型17例(8.5%)、DRB1*11型14例(7.0%)、DRB1*03型12例(6.0%)、DRB1*08型9例(4.5%)、DRB1*13型9例(4.5%)、DRB1*16型8例(4.0%)、DRB1*07型7例(3.5%)、DRB1*10型6例(3.0%)、DRB1*01型2例(1.0%)。基因频率大于10%的有DRB1*09型(17.0%)、DRB1*12型(16.5%)、DRB1*15型(15.0%),其中尿毒症患者组DRB1*15型基因频率(15.0%)与健康对照组(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4,相对危险度为2.06,P<0.01)。结论HLA-DRB1*09型、HLA-DRB1*12型、HLA-DRB1*15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而HLA-DRB1*15型是重庆地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的易感基因。

    • 早产儿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2020, 36(18):2898.

      摘要 (5872) HTML (0) PDF 3.59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VA)的营养状况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于该科住院的160例早产儿在不同VA水平时其用氧时间、BPD患病率有无差异。以病例对照方法,根据不同胎龄分层,比较BPD组与相匹配的非BPD组(对照组)患儿血清VA水平的差异。比较中、轻、重度BPD患儿之间血清VA水平的差异。结果160例早产儿根据VA的水平分为三组,维生素A缺乏(VAD)组用氧时间[192h(98h,306h)]明显延长,与正常组[48h(24h,216h)]及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SVAD)组[24h(0h,220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BPD患病率(VAD组:16.39%,SVAD组:13.33%,正常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34~37周胎龄时,BPD组血清VA水平[(0.2925±0.1444)μmol/L]低于对照组[(0.6144±0.19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例患BPD的早产儿中,中重度BPD患儿血清VA水平[(0.3718±0.0404)μmol/L]低于轻度BPD[(0.3074±0.0319)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VA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现氧依赖;患BPD的晚期(胎龄34~37周)早产儿VA水平更低。

    • 乳腺癌保乳术后行IMRT与VMAT的早期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研究

      2020, 36(18):2902.

      摘要 (5636) HTML (0) PDF 3.45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予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旋转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早期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行IMRT与VMAT,放疗方案为全乳50Gy分25次照射,而后电子线对瘤床补量照射10Gy分5次照射。不良反应评估采用不良反应通用数据标准(NCI-CT-CAE4.0)。乳房美容效果评估采用Harris标准。结果IMRT组与VMAT组早期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容效果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及VMAT技术均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且近期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均较少。

    • 胶囊内镜在不同年龄段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0, 36(18):2905.

      摘要 (5069) HTML (0) PDF 4.25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MiroCam@胶囊内窥镜(CE)在不同年龄段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OGIB患者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进行CE及肠系膜动脉血管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年龄分组:老年组(n=52)、中青年组(n=48)及未成年组(n=20),观察三组患者CE检查的顺应性、安全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变检出情况。将CE诊断OGIB的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确诊结论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吞服胶囊均无困难。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各有1例CE进入小肠,未成年组通过回盲瓣时间明显较老年组及中青年组缩短,老年组CE在消化道运行后排出时间显著长于中青年组及未成年组。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耐受性良好,仅有老年组1例发生升结肠滞留并发症。DSA检查术中出现血压下降,术后出现尿潴留、穿刺点疼痛或少量渗血等多例不良反应。CE对OGIB的检出率方面,老年组(96.15%)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CE对OGIB的总体检出率为80.83%,DSA检出率为2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检查的检出阳性率为54.17%,疑诊率为26.67%,检出率为80.83%,阴性率为9.17%。检测敏感性为94.85%,特异度为63.63%,阳性预测值为97.87%,阴性预测值为77.78%。结论CE有高度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并发症少,诊断快速,且整个检查过程简便易行,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患者序列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 36(18):2910.

      摘要 (5668) HTML (0) PDF 3.41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非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HGF)患者经综合序列治疗后临床各指标的变化,并评价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口腔科收治的5例非综合征型HG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基础治疗后行牙龈切除术,术中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牙槽骨修整,每3个月进行1次牙周维护,纵向观察24个月。在基线和维护期各时间点记录全口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和菌斑指数(PLI)。结果患者手术后1个月,序列治疗后12、24个月PD、BOP、PLI与基础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综合征型HGF患者通过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牙周维护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皮下埋植并口服抗癫痫药物致儿童超敏反应综合征首例及文献复习

      2020, 36(18):2913.

      摘要 (5534) HTML (0) PDF 4.91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首例皮下埋植并口服抗癫痫药物(AEDs)致超敏反应综合征(HSS)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情况,提高对该病和规范AEDs使用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6月17日该科收治的1例皮下埋植同时口服AEDs致H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在皮下埋植并口服多种AEDs的2个月内发病,表现为发热、严重皮损伴黏膜损害、显著肝功损害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经停致敏药物、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生物制剂、血浆置换等治疗,患儿好转出院。结论AEDs致HSS的脏器损害和皮损均较严重,不规范使用AEDs,发生HSS的风险更高。临床医生应密切监测和早期识别干预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倍他米松治疗单阶段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研究

      2020, 36(18):2917.

      摘要 (5352) HTML (0) PDF 3.59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联合倍他米松治疗单阶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单节段LSS并行PEL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单纯PELD治疗)和观察组(PELD联合倍他米松治疗),每组24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VAS评分:术后1d,观察组[(2.71±1.27)分]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3.46±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2.29±1.37)分,对照组:(2.33±1.09)分]、1个月[观察组:(2.31±1.57)分,对照组(2.19±1.42)分]、6个月[观察组:(1.48±1.02)分,对照组:(1.53±1.1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1周,观察组[(19.25±2.74)分]优于对照组[(17.04±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20.90±3.00)分,对照组:(19.79±2.65)分]、6个月[观察组:(23.88±2.76)分,对照组:(22.56±3.1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分:观察组优良率(83.3%)高于对照组(7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技术是治疗LSS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联合倍他米松能够改善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早期康复锻炼,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论著·康复医学
    • 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调节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研究

      2020, 36(18):2920.

      摘要 (5704) HTML (0) PDF 2.78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调节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9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替扎尼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调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OM、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颈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调节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高,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很好促进作用。

    • >综述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缺血及肝素治疗研究进展

      2020, 36(18):2923.

      摘要 (5570) HTML (0) PDF 3.31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患者病死率可达40%,且存活患者中约半数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脑缺血事件的发生正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aSAH后脑缺血的研究涉及脑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及神经炎症等多个方面,复杂、交错的病理机制使得其治疗方式的研究收效甚微。近年来,普通肝素因其广泛的生物效应而受到关注,有研究报道其能有效预防aSAH后脑缺血的发生,但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从多种机制探讨肝素对aSAH后脑缺血的预防作用并归纳其临床应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 不同体位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脊柱-骨盆矢状面研究进展

      2020, 36(18):2927.

      摘要 (4132) HTML (0) PDF 3.95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作为严重影响患者髋关节结构及功能的一种骨科疾病,其在脊柱-骨盆矢状面上的形态与平衡越来越受到关节外科与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不同体位(站立、坐立、仰卧)下D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存在诸多不同,而这种随患者体位改变而发生的矢状面参数变化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设计及术后髋脊平衡有着很大的影响。该文总结包括DDH在内的脊柱-髋关节疾病在不同体位下矢状面平衡的多篇国内外研究,以了解可用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像学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胎粪吸入综合征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2020, 36(18):2930.

      摘要 (5574) HTML (0) PDF 3.82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目前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胎粪成分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各成分在MAS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具体作用。胎粪排出前是不被免疫系统所识别的,但当胎粪被吸入体内后可以激活宿主先天免疫系统而引发一系列全身炎症反应。有大量证据表明胎粪可激活多种炎症因子引起炎症级联反应。

    • 2型糖尿病伴认知功能损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2020, 36(18):2933.

      摘要 (7246) HTML (0) PDF 3.96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T2DM出现认知功能损伤(CI)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尚不十分清楚。对于磁共振成像影像学检查,该文从常规磁共振成像、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磁共振波谱研究、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研究等方面综述了T2DM出现CI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结果和进展,进一步探究和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 放疗后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 36(18):2936.

      摘要 (5486) HTML (0) PDF 4.4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宫颈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四名。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我国超过一半的患者被诊断为局部晚期(国际妇产科联合分期ⅠB2~ⅣA期)。同步放化疗已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治疗,但患者五年生存率仍不到2/3,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优化的治疗策略。为提高LACC患者生存率,研究者以放疗为基础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辅助化疗探索,其中关于放疗后的辅助化疗研究结果一直存在争议。该文主要就LACC放疗后辅助化疗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肝切除术后胆汁漏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0, 36(18):2941.

      摘要 (5645) HTML (0) PDF 3.95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肝切除术目前成为很多肝良恶性疾病的首选方式,其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未见明显下降,常给患者带来巨大伤害,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探讨肝切除术后胆汁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工作面对的难题。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手术难度、把握手术时机;术中规范操作,注意解剖变异;术后严密观察,并及时对症处理,这些均是防治肝切除术后胆汁漏、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胆汁漏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外科干预治疗,是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内镜及腹腔镜治疗进展

      2020, 36(18):2944.

      摘要 (5433) HTML (0) PDF 4.48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食管裂孔疝(HH)可通过多种机制破坏胃食管结合部的抗反流屏障,被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ERD合并HH的患者更容易罹患食管狭窄、食管溃疡、Barret食管甚至食管癌,且常表现为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因此内镜及腹腔镜治疗方式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替代医疗方案。该文拟就常见的内镜和腹腔镜治疗手段包括内镜射频技术、经口无切口折叠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磁环植入括约肌强化术进行综述。

    • 糖尿病胰岛外内分泌腺改变的研究进展

      2020, 36(18):2948.

      摘要 (7020) HTML (0) PDF 3.59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糖尿病(DM)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近年来DM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DM的特征是高血糖症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紊乱,临床上主要分为1型DM与2型DM。DM患者的致残致死主要原因是发生并发症。DM并发症可影响全身,包括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DM患者除胰腺β细胞分泌异常外,胰岛外其他内分泌腺也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主要包括甲状腺、性腺、肾上腺。

    • 白内障治疗及预防现状及展望

      2020, 36(18):2952.

      摘要 (5567) HTML (0) PDF 3.58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导致晶状体混浊,其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随着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白内障患者不断增多,目前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方式为主,晶状体再生及预防白内障方面正在不断探索。该文围绕当前比较流行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及再生晶状体研究中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晶状体治疗婴幼儿白内障方面,晶状体内谷胱甘肽的稳态在阻止或延缓老年性白内障发生方面,核因子E2相关因子/多区域阻遏蛋白抗氧化体系及姜黄素药物预防白内障等方面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术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研究

      2020, 36(18):2956.

      摘要 (5211) HTML (0) PDF 3.14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术产后抑郁症(PPD)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99例,均采用椎管内麻醉,分成三组:A组胎儿娩出前静脉给予盐酸氯胺酮0.3mg/kg;B组术后静脉镇痛泵内加盐酸氯胺酮0.5mg/kg;C组为对照组,不使用氯胺酮。在术前访视时,术后第1、3天,术后1周,术后42d这5个时段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对各组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3d,术后1周,术后42d,A、B组EPDS总分大于或等于13分的患者比例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氯胺酮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PPD的发生。

    • 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鹰嘴骨折临床治疗研究

      2020, 36(18):2958.

      摘要 (5475) HTML (0) PDF 6.63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共纳入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鹰嘴骨折患儿12例,根据脱位远端的移位方向对所有肘关节脱位进行分类:前脱位2例,后脱位10例;根据Mayo骨折分型原则对尺骨鹰嘴骨折进行分型:Ⅰ型骨折2例,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2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及骨折愈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2例患儿均获随访6~66个月,平均34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差3例,优良率为75.0%;12例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结论根据患儿不同类型的骨折及脱位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及减少并发症。

    • 不同类型导管造影对部分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2020, 36(18):2961.

      摘要 (5501) HTML (0) PDF 2.78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造影导管和指引导管造影对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指引导管造影共98例设为A组,采用造影导管造影共62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造影完成时间、再灌注完成时间、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完成时间及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完成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再灌注完成时间、PPCI完成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术后30d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造影导管,指引导管造影用于部分STEMI患者可有效缩短再灌注完成时间和PPCI完成时间,降低术后30dMACE发生率,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 中药熏洗结合小孔径多通道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

      2020, 36(18):2964.

      摘要 (5476) HTML (0) PDF 4.02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孔径多通道髓芯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孔径多通道髓芯减压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医院提供)。治疗1个月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疗效[(Harris髋关节功能自测评分(Harris评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膝部疼痛、瘫痪、囊变、软骨塌陷等)及髋部功能障碍、膝部疼痛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Harris、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髋部功能障碍、膝部疼痛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熏洗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在羊水过少孕产妇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0, 36(18):2967.

      摘要 (5459) HTML (0) PDF 2.76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在羊水过少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羊水过少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静脉滴注葡萄糖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AFI)、脐动脉血流(S/D)、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试验组凝血功能。结果试验组AFI高于对照组,S/D低于对照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均高于对照组,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羊水过少孕产妇葡萄糖滴注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提高羊水量,改善母婴结局,同时对孕产妇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护理探讨
    • 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0, 36(18):2970.

      摘要 (5447) HTML (0) PDF 3.14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依从性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82例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舒适组(n=41)和常规组(n=41),其中对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而舒适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舒适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 系统化健康管理模式对肥胖PCOS患者体重、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 36(18):2972.

      摘要 (5238) HTML (0) PDF 3.14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管理模式对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抑郁、焦虑情绪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肥胖PCOS患者62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随访;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肥胖PCOS患者62例为观察组,实施系统化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MI、WH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BMI,WHR,SAS、SDS、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管理模式用于肥胖PCOS患者可有效提高体重控制效果,缓解不良情绪状态,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 回馈教学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20, 36(18):2974.

      摘要 (5211) HTML (0) PDF 3.95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其中对照组训练期间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回馈教学,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知识知晓率、锻炼依从性、盆底肌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知识知晓率、锻炼依从率、盆底肌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盆底Ⅰ、Ⅱ类肌力评分较对照组高,盆底功能影响评分、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回馈教学可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锻炼依从性,改善其盆底肌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的效果评价

      2020, 36(18):2977.

      摘要 (5055) HTML (0) PDF 2.78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剖宫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母乳喂养自信心、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盆腔感染、膀胱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初产妇健康知识认知及母乳喂养自信心,改善其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教学探索
    • 基于数据挖掘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0, 36(18):2979.

      摘要 (5091) HTML (0) PDF 3.12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要适应现代医疗的新形式,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这一需求。作者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使学生全程参与课题的整个过程,通过整合运用数据库培养医学生课题设计的能力、文献检索培养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统计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论文撰写培养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摸索出一种让更多医学生掌握数据挖掘技术,成为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备科研素养的综合性医学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 课程思政之《生理学》教育教学探讨

      2020, 36(18):2981.

      摘要 (5244) HTML (0) PDF 3.17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五全育人,德育为先”,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命题。融思政于《生理学》教学中,在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修订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注重“术”与“道”的结合,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 新时代中医药院校诊断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2020, 36(18):2983.

      摘要 (5404) HTML (0) PDF 2.81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诊断学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全面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所必需的。通过诊断学的学习,学生学会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以及合理的临床思维充分地了解和认识患者所患疾病。因此,诊断学的学习和应用需要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借助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途径来完成。新时代互联网具有文字、声音、图像、动态等优势,通过互联网进行中医药院校诊断学教学探索,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是互联网时代新的探索。

    • 人文思政教育融入儿科学专业课程中的教改实践

      2020, 36(18):2986.

      摘要 (5279) HTML (0) PDF 3.18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培育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也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成长影响是最大的,加强专业课人文思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必须发挥起人文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探寻儿科学授课内容与人文思政教育的融入切合点,设计合适的人文思政教育实施措施,改革探索教学方法,确保儿科学更好地开展人文思政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儿科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 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 36(18):2988.

      摘要 (5211) HTML (0) PDF 3.14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疗指南与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儿科实习的80名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7-12月的实习学生40人为对照组,2018年1-6月的实习学生40人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学生对2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科理论成绩[(91.3±5.1)分]、操作考试成绩[(93.5±4.3)分]、对教学的满意度[95.0%(38/40)]均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85.7±5.3)分、操作考试成绩(86.5±4.9)分、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度为77.5%(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适宜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护理技能大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020, 36(18):2990.

      摘要 (6759) HTML (0) PDF 4.32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国务院提出了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决定。该文主要介绍了护理技能大赛训练现状及问题,依据岗位工作任务调研结果、护理技能大赛国赛要求、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护理专业院校专家论证指导资源库建设方案,根据“院校合作、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构建护理技能大赛教学资源库,深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赛教结合、以赛促教”目标。

    • >管理科学·康复医学
    • 大型综合医院临床康复团队岗位资质确立及教育管理实践

      2020, 36(18):2993.

      摘要 (5167) HTML (0) PDF 2.77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顺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贴近大型综合医院临床康复护理发展新实践,在康复专科护理管理及教育中,搭建康复专业团队人员构架,建立相应职责体系,确立日常工作定位及任务分工,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运作,能够使日常康复管理及康复教育顺利进行。近年来,该院康复科年住院患者600余人次,平均住院时间43d,日康复患者治疗3000余人次,患者康复满意率在90%以上,位居同等科室前列。因此,按照各级卫生部门要求,确立医院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执业资质,建立各自专业资质标准,同时,结合单位实际,加强康复救护团队执业能力、专业素质培养,确立层级教育培训内容,能够保障综合医院康复科工作高效推进。

    • >案例分析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后腹痛1例

      2020, 36(18):2996.

      摘要 (5176) HTML (0) PDF 3.04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术后病例。该例患儿在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后,效果不佳,反复出现腹痛。给予抑酸、止痛、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及推腹功能锻炼、心理疏导,腹痛症状明显减轻。分析其可能腹痛原因是胃下垂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溃疡性疼痛或癔症性腹痛。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1例及文献复习

      2020, 36(18):2997.

      摘要 (3703) HTML (0) PDF 4.77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在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中发病率较高。重庆市开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1例确诊为PKD的患儿,对其及父母进行基因检测(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家系验证结果显示:PKLR_ex11c.1675C>T(p.Arg559*),患儿杂合突变,父亲无突变,母亲杂合突变;PKLR_ex10c.1463G>A(p.Arg488Gln),患儿杂合突变,父亲杂合突变,母亲无突变。PKD患儿临床表现变异性大,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皮肤异常苍白、眼部和皮肤泛黄(黄疸)、极度疲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率过快(心动过速)。PKD由PKLR基因突变引起的,目前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 肺肉瘤样癌空肠转移致肠套叠1例报道

      2020, 36(18):2999.

      摘要 (4988) HTML (0) PDF 5.23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该文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肺肉瘤样癌(PSC)伴胸椎、空肠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患者入院完善胸腹增强CT:左肺下叶肿瘤病变,肺癌可能,双肺多个转移结节,纵隔淋巴结考虑转移,空肠套叠,肿瘤病变可能,近端小肠梗阻。术中发现空肠肿物致空肠套叠,近端空肠梗阻扩张,行空肠肿物切除+端侧吻合术,术后病理确诊小肠肉瘤样癌。结合病情发展、增强CT影像特征及空肠病理结果的分析,临床诊断为PSC伴空肠转移。

    • 顽固性腹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首发表现的POEMS综合征1例

      2020, 36(18):3002.

      摘要 (5405) HTML (0) PDF 3.93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POEMS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系统,早期诊断较低,误诊率高。近期该院收治1例POEMS综合征合并腹腔结核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症状、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患者主要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肝脾、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及性腺功能减退,单克隆γ球蛋白血症,X线特征骨质硬化不伴溶骨性损害,浆膜腔积液和血小板增多,符合POEMS综合征的诊断。予CHOP化疗3个疗程,患者肝脾及淋巴结明显缩小,用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半年后,腹水明显减少,现服硼替佐米至今,病情稳定。临床医生应要提高POEMS综合征的诊治水平,做到详细、系统地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做到早诊早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皮疽诺卡菌引起的肺部感染1例

      2020, 36(18):3005.

      摘要 (5246) HTML (0) PDF 1.97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该文通过对1例皮疽诺卡菌引起肺部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的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明确微生物实验室对诺卡菌病的常规检测思路,加强临床医生对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认知,并提供常见的经验治疗药物选择,希望对临床诊治诺卡菌病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此病例还提示临床医生开具痰培养医嘱同时送检痰涂片对检出诺卡菌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微生物实验室在诺卡菌等少见菌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且应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药敏检测方法。

    • 超致死剂量百草枯中毒患者成功救治1例

      2020, 36(18):3007.

      摘要 (5227) HTML (0) PDF 1.97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该文回顾性分析对1例口服超致死剂量(20%水剂原液100mL)百草枯中毒女性患者进行成功抢救经验。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白”[思密达(十六角蒙脱石)]+“黑”(活性炭粉剂)+甘露醇进行全胃肠洗消治疗、“211齐鲁方案”连续血液灌流,促进毒物清除;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早期应用、积极行保肝、护胃、抗氧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在该患者救治期间,作者使用对肝肾毒性反应较小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代替环磷酰胺,亦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他克莫司在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