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0, 36(21):3361.
摘要:[摘要]目的 运用PDCA方法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预检分诊关键环节质量,以提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检分诊管理水平。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该院140例一级预检分诊患者、100例二级预检分诊患者分别进行3次质控检查,以了解预检分诊实施情况。采用PDCA方法及时进行调整改进,将前后质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PDCA方法后,一级预检分诊中的5个环节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二级预检分诊中的3个环节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方法能显著改善预检分诊环节质量,对就诊患者进行有效地甄别、检查和快速分流,快速筛查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患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020, 36(21):336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在线问诊在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建议分析。〖HT5”H〗方法〖HT5”K〗〓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1月31日,通过互联网在线问诊在该科进行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的患者43例(线上治疗组),对比同期该科门诊治疗的患者72例(门诊治疗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HT5”H〗结果〖HT5”K〗〓线上治疗组的治愈率、平均治疗时间、继续哺乳率、抗生素使用率与门诊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线上治疗组患者来院就诊次数明显低于门诊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5”H〗结论〖HT5”K〗〓互联网线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症状,同时减少患者的就医次数,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
2020, 36(21):3368.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造口门诊患者的应急管理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2月7日至3月13日于该院造口门诊就诊的造口患者,同时收集2019年2月7日至3月13日同期造口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门诊就诊总量,就诊类型,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造口门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率。结果 46例造口患者顺利就诊,与同期造口就诊类型及并发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并发症发生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造口患者及家属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的特殊时期,造口门诊严格遵循国家和医院相关防疫标准,通过科学管理、重点培训、消毒防护等措施,在确保造口患者就诊治疗的同时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2020, 36(21):3371.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的肺炎。在此疫情下,对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诊治亦不可松懈。文章通过总结该科2020年2月收治的3例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快速明确病原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020, 36(21):3375.
摘要:[摘要]目的 对厌食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微生态制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8年5-10月在该院儿童保健和儿科门诊就诊的24例厌食症儿童设为厌食症组,25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大便标本,经聚合酶链反应、高通量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门分类水平,厌食症组儿童大便标本中检测出14个物种,健康对照组儿童大便标本中检测出11个物种;在属分类水平,厌食症组儿童大便标本中检测出193个物种,健康对照组儿童大便标本中检测出180个物种;在种分类水平,厌食症组儿童大便标本中检测出364个物种,健康对照组儿童大便标本中检测出326个物种。两组儿童大便标本检出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的优势菌相同,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属分类水平上均有17种优势菌。两组儿童大便标本检出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Verrucomicrobia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厌食症组儿童大便标本检出细菌中Bacteroidetes含量大于健康对照组,Actinobacteria含量小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儿童大便标本检出细菌在属分类水平中的13个优势菌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食症组儿童大便标本检出细菌中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链球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Erysipelatoclostridium、爱格士菌属(Eggerthella)丰度百分比小于健康对照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Subdoligranulum、另枝菌属(Alistipes)、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2)、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毛螺菌科NK4A136属(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丰度百分比大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 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肠道细菌与健康儿童有差异,Bacteroides含量的增加和Bifidobacterium的减少参与了厌食症的发病。
吴小花 , 曹蕾 , 曾德唯,李革,曾艺,肖伦
2020, 36(21):338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疾控工作者胜任基层疾控行业工作的胜任力指标体系,为基层疾控机构人员甄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 纳入专家24名,开展专家咨询2轮,专家积极系数100%,权威系数0.78,意见一致性分别为0.242、0.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931、0.910。最终确定的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52个。一级指标权重排序:素质素养、知识结构、能力技能;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个人特征、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辅助知识、卓越能力;前2位三级指标是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和自信心。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靠,且该指标体系可作为基层疾控人员选拔的工具。
2020, 36(21):338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喉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福建省肿瘤医院105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干预期间有2例患者无法按计划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1例患者因无法取得联系而终止研究,最终共有105例完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51例研究组和54例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措施。采用第4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共性模块(FACT-G)、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心理痛苦温度计(DT)分别测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心理痛苦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手术方式和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和各项得分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的各项生活质量低于研究组,心理痛苦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降低喉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2020, 36(21):3389.
摘要:[摘要]目的 建立含胶类中药结核丸中阿胶及牛皮源成分的专属性检测方法。方法 选用胰蛋白酶技术对结核丸中胶类成分进行处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对阿胶及牛皮源成分的专属性特征分子离子峰进行检测。结果 13批样品均检出阿胶及牛皮源成分的特征离子峰,但牛皮源均未超出规定限度。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结核丸中阿胶及牛皮源的检测。
2020, 36(21):3394.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孕期铁缺乏对其子代大鼠成年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取体重相近的健康Wistar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低铁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低铁饲料(含铁量7.4 mg/kg)和普通饲料(含铁量274.0 mg/kg),干预2周后,与健康Wistar雄鼠同笼交配,饲料干预至子鼠出生后4周,进入铁平衡期至子鼠14周龄结束。检测血液学指标、铁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结果 母鼠饲料干预2周后,低铁组和对照组体重及红细胞压积(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铁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鼠1个月龄铁蛋白含量、Hb、HCT、MCV均较对照组低,RDW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年期低铁组Hb、HCT、MCV、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期低铁组子鼠铁蛋白、MDA、AOP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SOD、TAO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孕期铁缺乏可致成年期子鼠出现铁负荷,促进氧化应激的发生对机体产生损伤。
2020, 36(21):3397.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院前压力性损伤患者的现况,为压力性损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报至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的院前压力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年共有1 116例院前压力性损伤患者,其中源于家庭占74.5%,养老院占4.2%,其他医疗机构占21.3%;压力性损伤多见于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骶尾部发生最多。住院治疗后压力性损伤恶化的患者占30.91%,恶化的患者中死亡率为28.99%,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的患者占43.19%。 结论 院前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且后果严重,医疗界应高度重视院前获得压力性损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对压力性损伤的防治能力。
2020, 36(21):3401.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喂养高脂高糖饲料+注射STZ分别建立1、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2种类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情况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视紫质(RHO)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5只,按60 mg/kg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模型Ⅰ组15只,按60 mg/kg剂量一次性注射2% STZ柠檬酸缓冲液;模型Ⅱ组15只,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0 d后,按45 mg/kg剂量一次性注射2% STZ柠檬酸缓冲液。注射后第1、3、 7、 14、 30、 60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病变情况,60 d后采集血清,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和RHO含量。结果 模型Ⅰ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91.7%,模型Ⅱ组为92.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Ⅰ、Ⅱ组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RHO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Ⅰ、Ⅱ组大鼠SOD、GSH-Px、MDA、RH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式建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均诱导了较高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可以作为糖尿病性眼病的研究模型,且该病变的发生与血清抗氧化水平的降低有显著相关性。
2020, 36(21):3404.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名研究者检索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15.1统计软件对效应值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2项随机对照研究和16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接受靶向治疗465例,对照组61例。靶向治疗患者全因死亡率为5.1%,对照组为18.0%。前列环素类似物组不良事件退出率为1.8%,波生坦组为2.7%。波生坦和前列环素类似物靶向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IPAH患者6 min步行距离。波生坦能降低肺血管阻力和平均肺动脉压力,前列环素类似物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需更多研究数据。结论 靶向药物为IPAH的安全药物,能降低IPAH患者的短期全因死亡率。波生坦能改善运动耐量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类及前列环素类似物类靶向药物的有效性须进一步研究。
2020, 36(21):3410.
摘要:[摘要]目的 评估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rTRG)在经新辅助治疗后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肿瘤消退程度的诊断性能,分析其与病理退缩分级(pTRG)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患者57例,利用Kappa和χ2检验分析患者mrTRG与pTRG一致性及准确性,探讨不同时间间隔对一致性的影响。 结果 mrTRG与pTRG一致性为中等偏低,κ=0.245(0.133~0.356),准确性为64.9%(52.5%~77.3%),当将pTRG1+2合并为一组时,一致性为中等,κ=0.526(0.397~0.656),准确性为75.4%(64.3%~86.6%)。mrTRG1对pCR患者预测为25.0%,mrTRG1+2为87.5%。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9周具有更高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TRG与pTRG一致性较差,临床应用中尚不能代替pTRG,进一步延长磁共振再评估时间有利于提高二者间的一致性。
2020, 36(21):3414.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β1肾上腺素受体389位点(rs 1801253)的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疗效的影响。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SCI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今发表的关于ADRB1 38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有关的文献,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定量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基因型分布包括:317例Gly389携带者(GG+GC),250例Arg389纯合突变型(CC)。在收缩压控制方面,美托洛尔在CC中疗效优于GG+GC(=0.01),而突变杂合型GC与野生型GG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7);在舒张压控制方面,CC人群美托洛尔疗效显著优于GG+GC(P=0.000 3),而GG与G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8);在心率控制方面,CC人群美托洛尔疗效同样显著优于GG+GC(P=0.000 6),而GC与GG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9)。结论 不同的ADRB1 389位点基因型对美托洛尔疗效有显著影响,且美托洛尔在CC人群中有更好的疗效,而GG和GC两基因型对美托洛尔疗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2020, 36(21):342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脉冲式激素给药的改良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VDL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3例成人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为传统VDLP方案组(对照组,n=71)和改良VDLP方案组(观察组,n=12),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1.67%和8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继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VDLP方案治疗成人初治ALL可获得与传统VDLP方案相当的近期疗效,但骨髓抑制恢复更快、不良反应更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邱志超,张莉玲,陈珏通,张建勇,曾凡超,徐宁,钟志雄,邢哲
2020, 36(21):3424.
摘要:[摘要]目的 揭示广东省粤北地区冠心病患者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探讨CYP2C19 *2、*3功能缺失等位基因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共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快代谢组(n=98,基因型:CYP2C19*1/*1)、中间代谢组(n=112,基因型:CYP2C19*1/*2、*1/*3)和慢代谢组(n=28,基因型:CYP2C19*2/*2、*2/*3、*3/*3)。观察PCI术后1年内发生的MACE。结果 CYP2C19 *1、*2和*3的基因频率分别64.7%、29.0%和6.3%,CYP2C19 *2/*3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携带者MACE复合终点发生率高于非携带者(25.7% vs.11.2%,P=0.006);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携带CYP2C19* 2/*3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高危因素(OR=2.522,95%CI1.118~5.691,P=0.026)。结论 广东省粤北地区CYP2C19基因分布特征与广东珠三角地区相似,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MACE相关。
2020, 36(21):3427.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HT5”H〗方法〖HT5”K〗〓将该院2018年6-12月收治的82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为单侧结石,其中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组38例,经皮肾镜组44例,结石直径分别为(22.4±6.6)、(23.6±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结石位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时间与经皮肾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经皮肾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与经皮肾镜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势。
2020, 36(21):3431.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片联合维生素B1口服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阴性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阳性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与维生素B1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值均较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B1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2020, 36(21):3434.
摘要:[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的严峻形势给核医学科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治疗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同时解决患者诊疗需求大与核医学医疗资源有限的矛盾,满足甲状腺癌患者及时治疗的迫切需求,基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性及传播特点,作者结合科室实际工作情况,重新梳理了疫情防控形式下的患者预约流程,收治入院流程,住院期间医、护、患防护管理制度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0, 36(21):3437.
摘要:[摘要]该文综述了STEADI工具包的研发背景,工具包内容及目前在住院患者跌倒防范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我国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现状,包括国家对跌倒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目前住院患者跌倒主要研究内容为我国跌倒防范预防主要工具及跌倒防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STEADI工具包对我国住院患者跌倒防范的启示,旨在为我国住院患者跌倒防范提供新工具,打开新思路。
2020, 36(21):3440.
摘要:[摘要]卒中后吞咽障碍明显增加了患者住院率与病死率,临床研究表明电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该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电针刺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该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2020, 36(21):3443.
摘要:[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炎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上行性麻痹,可伴颅神经受累、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及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近年来,有研究发现GBS是一组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的临床综合征,各型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该病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该文旨在对儿童GBS的发病诱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GBS的认识。
2020, 36(21):3446.
摘要:[摘要]复发性宫颈癌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据报道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的宫颈癌复发率为15%~61%,5年总生存率仅不到10%。目前,针对复发性宫颈癌国内外尚缺少统一的最优治疗推荐,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放疗、化疗、手术治疗。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旨在总结归纳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复发性宫颈癌各类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2020, 36(21):3450.
摘要:[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不规律、高雄激素相关表现、排卵障碍性不孕等,可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异常等。PCOS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青春期PCOS发病率明显升高,其近、远期不良结局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目前,PCOS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因其临床表现高度异质,临床上对于PCOS的治疗方式尚不统一。该文就青春期及育龄期PCOS最新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为临床医生规范化治疗PCOS提供依据。
2020, 36(21):3453.
摘要:[摘要]我国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超过50万人,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普遍较短,心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血压控制目标尚缺乏统一标准,不同于一般人群,透析患者中血压水平与全因死亡率的风险之间可能呈U型关联,特别是在高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低血压所致的死亡风险更大,目前的研究提示透析前收缩压的最佳范围为140~160 mm Hg。
2020, 36(21):3457.
摘要:[摘要]新生儿脑室出血(IVH)病情进展快,是新生儿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但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在很大程度上须依靠头颅影像学来筛查和确诊。IVH在早产儿中多见,多来源于室管膜下的生发基质层,但近年来也有较多的报道发现,足月儿发生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早产儿明显不同。故该文将从早产儿和足月儿脑室出血的发病机制、常见出血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上常见治疗方式等临床特点进行综述分析。
2020, 36(21):3460.
摘要:[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与早产密切相关,是早产儿急性病程后期及婴幼儿期最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即使存活,也时常遗留反复肺炎、肺功能下降甚至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由于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广泛、生后机械通气策略改善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普及,小胎龄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BPD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除调解钙磷、骨代谢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并参与胎儿肺发育、肺成熟及促进PS合成过程,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BPD的高风险。故该文就维生素D对BPD的治疗作用及有关机制加以综述。
2020, 36(21):3463.
摘要:[摘要]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广泛存在于多个代谢性疾病中,诸如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等。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T2DM患者中的80%存在IR。IR的形成同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密切相关。对于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GSK3而言,无论受体前、受体还是受体后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引发IR。受体后异常是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的主要机制。作者围绕炎症因子、脂肪细胞因子、FFA、mTOR以及SIRT1,对引起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的机制展开了全面总结。
2020, 36(21):3467.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肠道准备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活力圈”QCC活动小组,以“提高住院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肠道准备清洁度”为主题,运用QCC活动对住院行EMR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负责实施。对比QCC活动前后的肠道合格率、波士顿评分量表(BBPS)中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各分段评分及总评分。 结果 开展QCC活动后,行EMR住院患者肠道合格率、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各分段评分及BBPS总评分均高于QCC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QCC活动可提高住院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肠道准备清洁度。
2020, 36(21):347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 000例,未进行QCC管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 000例,进行QCC活动后,作为试验组。比较实施QCC改进前后两组住院患者首次跌倒评分、患者跌倒情况及对护理人员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跌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跌倒4例,跌倒发生率为0.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例(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9.99%,进步率为90.00%;无形成果雷达图结果显示,试验组分数(6.25±0.49)分,对照组为(2.91±0.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88,P<0.001)。结论 QCC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跌倒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21):3472.
摘要:[摘要]目的 调查肇庆市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和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差异,为高校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手册》设计调查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肇庆市5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就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口腔疾病发生及就医情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703份,其中男生302人(43.0%),女生401人(57.0%);医学组361人(51.4%),非医学组342人(48.6%)。90%以上大学生对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注度,90%以上的学生知道细菌可以引起牙龈发炎和龋齿;80%以上大学生对口腔疾病预防手段有正确的认识;口腔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占88.1%,51.5%的学生使用过牙线;近40%的大学生缺乏就医意识。男生比女生、非医学组比医学组大部分项目的表现较差。〖HT5”H〗结论〖HT5”K〗〓肇庆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健康行为实施率较高,但对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专业知识了解较差,口腔疾病就医率也较低。高校应在大学校园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特别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也让他们去影响周围人群,提高全民口腔保健意识。
2020, 36(21):347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精液常规分析参数对男性不育症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该院就诊且夫妇同居1年以上未育的男性95例,先行精液常规分析,依据精液常规分析参数中的精子密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百分率、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正常与否分为对照组(4项参数均正常)和研究组(4项参数中至少1项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进行电话回访,记录回访内容。结果 对照组47例中仍未孕育2例,研究组48例中仍未孕育39例。两组精子密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百分率、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4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同居1年以上未育的信息,精液常规分析参数异常可作为男性不育症的初筛标准。
2020, 36(21):3477.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入院的6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0例经病原学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预后良好39例(65.0%),预后不良21例(35.0%)。单因素分析提示显著影响预后结局的有意识障碍(P=0.002)、两性霉素总量(P=0.01)、抗真菌疗程(P=0.004)、服药规律(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P=0.03)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较差,意识障碍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 36(21):3480.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分别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90例急诊科确诊的肾绞痛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液进行治疗,并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分析。结果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80.0%(36/45)。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总有效率略低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液可有效治疗肾绞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肾绞痛方法。
刘信全,唐连强,艾华东,顾治芬,熊伟,王付建,唐光明,屈新民
2020, 36(21):3482.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2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腕部和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前臂、腕部或手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操作。针尖到达目标位点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 μg/kg)混合液20 mL。记录麻醉操作时间、臂丛神经各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肋锁间隙入路组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喙突旁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阻滞后30 min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都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和阻滞成功率,预防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肋锁间隙入路操作时间更短。
2020, 36(21):3486.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自我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直肠癌手术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个性化护理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个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效果会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的成效;个性化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少于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能通过护理干预达到显著改善,使其术后恢复良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适合在临床方面进行普及。
2020, 36(21):3488.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老年患者对有偿家庭延续护理的意愿及需求,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家庭延续护理模式。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 00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及家属在病房床旁进行访问调查。结果 47%的老年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有偿的家庭延续护理。其中55%的患者愿意接受的收费形式是按照频次收费,期望价格5~200元/次;17%的患者愿意接受按小时收费的形式,期望价格10~50元/小时;28%的患者表示可接受按频次或按小时计费的任意一种方式。结论 开展有偿家庭延续护理,可以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20, 36(21):3491.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肾移植患者自护能力、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该院进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肾移植患者的自护能力及服药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0, 36(21):3493.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非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融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时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2、4.485,P<0.001、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结论 将人文关怀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0, 36(21):349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PICC置管出院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将同期该院的PICC置管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干预方法。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护理后置管依从率较对照组提高,护理后临床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而护理后置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具有明显优越性,有利于患者健康状态及置管依从性的提高,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且明显降低各项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36(21):3497.
摘要:[摘要]日益增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医学,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该课题组在前期临床实践教学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其他高校在来华留学生临床教学中的经验,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分组教学法四法融合,充分运用该院丰富的临床资源,提高留学生的医学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2020, 36(21):3499.
摘要:[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生物学的前沿学科。基于国家“互联网+”的教育战略,医学免疫学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该文分析总结了高校医学免疫学教学现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医学院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对“互联网+”医学免疫学教育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可以助力“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医学院免疫学教学改革的进行,为培养复合新时代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2020, 36(21):3501.
摘要:[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能够让学生掌握人体结构又能理解组成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对于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都是一直存在的问题。该文分析了此课程存在的教学难点及总结了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网络平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020, 36(21):3503.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师生角色互换法在人体寄生虫学试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3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按班级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1个试验班和1个对照班为1个试验组,共分7个试验组。对试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并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在对7个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后发现,试验班学生的成绩整体高于对照班,其中2个试验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师生角色互换法对提高学生成绩有积极作用,在人体寄生虫学试验教学中有应用价值,但要推而广之需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升其效果。
2020, 36(21):3506.
摘要:[摘要]目的 评估整合课程联合SOAP教学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名临床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整合课程联合SOAP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调查问卷及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医学整合课程联合SOAP教学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将理论与临床相联系及全面思考的能力。结论 医学整合课程联合SOAP教学法相较于传统临床见习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整合各个系统的理论知识,加强临床与理论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迅速地建立更全面的临床思维。
2020, 36(21):3508.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本校新生医学人文知识知晓情况,为完善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该校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该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开设医学人文相关课程的门类、学生对人文相关课程的理解情况,课程期末考试的安排,以及学生对现当代医患关系的处理等,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校新生听说过医学人文相关课程 45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6.74%。知晓有专门教师教授相关课程466人,占调查人数的79.12%。选择开卷纸试形式的占47.03%,有38.71%的学生选择云课堂/随身课堂,只有少数学生倾向于闭卷纸试,占14.26%。56.88%的学生认为相关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仅有13.76%的学生认为应为选修课。50.42%的学生认同“科技万能” “技术至善”主义,不认同的占49.58%,选择接受红包的占5.09%,选择拒绝红包的占94.91%,以及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排队队伍冗长,挂号难和医务人员不耐心占73.34%,选择患者无素质占66.55%,选择其他情况占10.7%。受访学生对红包欣然接受的有25人,占4.24%;对红包嗤之以鼻420人,占71.31%;选择其他情况144人,占24.45%。结论 大学新生医学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学校应对医学人文教育进一步的完善。
2020, 36(21):3512.
摘要:[摘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操作是每位合格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微格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Sandwich教学法,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能激活课堂,使师生共同成长。应用在临床技能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
2020, 36(21):3514.
摘要:[摘要]为了提高护理专业“专接本”课程考试通过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文基于SPOC教学平台,构建“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的网络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多元化教学方法。基于SPOC平台构建的“专接本”网络课程,学习时间前移,专、本课程一体化教学,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有效化解工学矛盾。 “专接本”课程一体化设计,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提高了考试通过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2020, 36(21):3516.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教育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在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试验班中实施标本模型展示+“数字人”软件+课后绘制思维导图的混合教学模式,与同年级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的综合测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模型展示+“数字人”软件+课后绘制思维导图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020, 36(21):3518.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医学本科生对预防医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的评价,为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试卷质量,改革适合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0日对贵州省某医科大学参加完预防医学期末考试的2016级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1 703人自愿参与调查,筛查排除不完整填写问卷1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 693份,有效率为99.41%。各专业学生的卷面总得分均大于或等于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题和客观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数学生认为此次期末考试题量适中,题型分布合理,考试内容与授课内容相符,知识覆盖全面,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少数学生认为此次考试内容偏难,题型分布不合理。51.51%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应改为4∶6较为合适。结论 课程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较传统,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教师应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和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0, 36(21):3521.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运作管理理论的职业防护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防护干预的效果,旨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0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防护的关键因素,构建基于行为管理理论的职业防护干预模式,两组护士分别应用常规职业干预和行为运作管理职业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行为运作管理理论应用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26.66%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运作管理理论应用前后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包括手术配合能力评分(9.35±0.96)分,风险防范能力评分(9.49±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运作管理理论的职业防护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自我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2020, 36(21):3523.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兰陵县基层卫生院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5月7日采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接受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管理效果及其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血糖、血压监测频率、文化程度、医院的选择、对医生的信任度、生活满意度及每月医保费用等。结果 调查的1 067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达标率为40.4%,合并高血压患者为64.6%;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是否伴有高血压、文化程度、慢性病知晓情况、血糖监测频率、对医生的信任度、医院选择情况等6项因素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患病情况患者医保费用、病程、医疗总费用、统筹支出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现金支出费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对医生信任度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保护性因素,血糖监测频率是血糖控制达标独立相关因素(OR=1.619,95%CI 1.303~2.013)。 结论 基层卫生院慢性病健康管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管理项目,关注患者健康,不断改进方法,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幸福指数。
马葆华,张科,许晓林,雷云,田纯,徐自然,张永华,周宇,王海鸥
2020, 36(21):3527.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在医疗住院服务绩效考核的实践应用。方法 以北京版的DRGs(BJ-DRGs)(2014版)作为分组方式,使用今创DRGs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2018年数据,通过不同DRGs绩效考核指标,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该院骨科创伤中心覆盖15个诊断大类(MDC)分组,151个DRGs分组,占该院DRGs总组数的22.2%,病例组合指数值(CMI值)1.12,处于较高水平;费用消耗指数大于1,且高于全院平均水平,时间消耗指数小于1,低于全院平均水平;医疗安全方面有2例患者死亡,不存在低风险死亡病例。结论 DRGs在医疗住院服务绩效考核的实践应用,从产能、效率和安全3个方面进行考核,有利于引导临床科室加快周转、降低成本、控制医疗支付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2020, 36(21):3530.
摘要:[摘要]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导致,病毒性脑膜炎所导致的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少见。该文报道1例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的青年男性患者,合并有中、重度的低钠血症,血检验提示低钠血症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所致。在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口服和液体限制疗法后,患者痊愈出院。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0, 36(21):3532.
摘要:[摘要]该文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治特点。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例少见部位血管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结果显示血管淋巴管瘤无特殊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在生长于不同部位及组织,病理提示组织中可见管腔样机构,管壁内衬血管内皮细胞,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淋巴液。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3~47个月,均无复发表现。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无法根据常规检查及临床特征确诊,发病于少见部位时易误诊、漏诊,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手术切除或激光、微波等物理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2020, 36(21):3535.
摘要:[摘要]发生在肛周皮下的胃肠道外间质瘤极其少见,该文旨在通过对本例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免疫表型的学习,减少类似梭形细胞肿瘤的误诊。该文收集重庆市中医院肛周皮下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对其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得出结论为肛周皮下胃肠道外间质瘤非常罕见,部位特殊,镜下特点缺乏特异性,易与多数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混淆,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