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6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康复专题
    •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0, 36(9):1281.

      摘要 (8216) HTML (0) PDF 1.11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索佩戴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踝关节主动背屈不能达到90°中立位的脑卒中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佩戴踝足矫形器(AFO),每天不少于8 h。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集三维步态数据,评估患者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步行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步行速度变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下垂患者佩戴AFO,能提高步行中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步行功能。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观察

      2020, 36(9):1284.

      摘要 (7977) HTML (0) PDF 1.10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低于15分的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方法包括系统评估危险因素、扩大监控高危范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和落实改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出院前1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降低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0, 36(9):1287.

      摘要 (7938) HTML (0) PDF 1.26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引起足踝疾病的康复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动态踝足矫形器,8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效果评估。采用Fugl 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10 m步行试验(10MWT)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评估步行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活动特定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平衡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10MWT、TUG、BBS、AB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10MWT、TUG、BBS、AB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步行速度的进步幅度较小。结论 动态踝足矫形器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和平衡能力,并能在8周内达到未使用动态踝足矫形器患者相同的功能增益。

    • 脑卒中后异位骨化诊疗进展

      2020, 36(9):1291.

      摘要 (5899) HTML (0) PDF 1.14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2020, 36(9):1295.

      摘要 (7462) HTML (0) PDF 1.1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相关性危险因素,为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情况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判定标准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选取该院健康管理中心无糖尿病史且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的健康体检者4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血生化检查和体检检查,对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的生化指标和临床信息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并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情况予以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中,122例血脂异常,328例血脂正常。血脂正常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PG)指标情况显著低于血脂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运动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体重指数(BMI)、高血压、FPG、吸烟、HbA1c和腰围(WC)、饮酒和臀围(HC)等指标均属于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均是导致血脂异常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以及心血管事件风险与血脂异常风险发生率。

    • >论著
    • 响应面法优化去甲斑蝥素外泌体的载药工艺研究

      2020, 36(9):1297.

      摘要 (6280) HTML (0) PDF 4.93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应用响应面法对去甲斑蝥素(NTCD)大鼠血清外泌体的工艺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载药工艺条件。方法 从大鼠血清中提取外泌体,采用孵育法包载NTCD,以药物浓度、孵育温度及孵育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药物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载药工艺,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外泌体包载NTCD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TCD浓度为0.04 mg/mL,孵育温度为30.81 ℃,孵育时间为3.28 h。NTCD外泌体的平均包封率为15.36%,平均粒径为97.45 nm。结论 该载药工艺简便、稳定、易于操作,适用于NTCD外泌体的制备。

    • 杭州市大学生性行为与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2020, 36(9):1302.

      摘要 (7296) HTML (0) PDF 1.14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杭州市在校大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性教育需求现状,为高校开展性教育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杭州市滨江高教园6所大学的1 1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352名(31.4%)学生认为自己对性相关知识所知甚少;626名(55.8%)学生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性健康知识,男生比例多于女生,非医学生比例多于医学生,农村比例多于县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名(28.5%)学生赞同未婚同居,男生比例多于女生,非医学生比例多于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7名(40.8%)学生赞成在大学校园内公开发放安全套,男生比例多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行为发生率为14.0%,男生比例多于女生,非医学生比例多于医学生,城市和县城比例多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期望途径比例最高为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结论 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在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显著,应加强性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新媒体对同伴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 复发胶质瘤二次手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2020, 36(9):1306.

      摘要 (7207) HTML (0) PDF 1.12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颅内胶质瘤二次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复发胶质瘤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器官功能障碍、术前长期卧床、手术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6月、术前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小于或等于70分、该次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4 h、术前放疗、术前化疗、术后重症监护等与复发胶质瘤二次手术后颅内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发胶质瘤二次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强至弱依次是合并糖尿病、术前KPS评分小于或等于70分、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4 h。结论 复发胶质瘤二次手术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合并糖尿病、术前KPS评分小于或等于70分、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4 h,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降低颅内感染率的关键。

    • 基于数据挖掘骨科合并便秘患者选穴规律分析

      2020, 36(9):1310.

      摘要 (7061) HTML (0) PDF 1.12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研究穴位按摩治疗骨科合并便秘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患者的穴位按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输入“便秘”“骨科”“穴位按压”“穴位按摩”“穴位按揉”关键词,从万方医学、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中医临床诊疗文献和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搜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后,对穴住频次描述性和选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文献189篇,涉及穴位96个。在骨科合并便秘的患者中,脊柱损伤科、骨盆损伤科、髋部损伤科患者为高发人群。最常使用的穴位依次:天枢穴(11.54%)、三里穴(11.23%)、中脘穴(6.54%)、气海穴(6.23%)、关元穴(5.86%)、大横穴(5.78%)、大肠俞穴(5.24%)、胃俞穴(5.10%)和脾腧穴(5.00%)。结论 针对脊柱科、骨盆科、髋部损伤科的便秘患者,常用天枢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按摩。选穴时在三因制宜指导下进行,多穴位配伍使用治疗效果较好。

    • 双胎生长不一致和小于胎龄儿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020, 36(9):1313.

      摘要 (7201) HTML (0) PDF 1.65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双胎生长不一致和小于胎龄儿(SGA)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147对双胎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双胎生长不一致和双胎SGA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双胎生长不一致为23对(15.65%),纳入双胎生长不一致组。双胎生长一致组(124例,84.35%)和双胎生长不一致组的单绒毛膜和双绒毛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孕妇发生双胎生长不一致的概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妊娠高血压和胎盘异常是双胎生长不一致的高危因素。双胎生长不一致与双胎红细胞压积(HCT)不一致呈较弱的正相关(r2=0.103,P=0.000)。按照双胎的不同胎龄体重百分位图标准进行评判,SGA为40例(13.61%)。双胎生长不一致的小胎儿出生后发生SGA风险较高。结论 双胎生长不一致需要临床重点关注,其中小胎儿发生SGA相关的不良结局概率增加。建议选取适合双胎的不同胎龄体重百分位图用于临床保健工作。

    • 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应用研究

      2020, 36(9):1317.

      摘要 (7555) HTML (0) PDF 1.1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将该院收治的82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辅以甲强龙冲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量表)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干扰素 γ(IFN γ)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EDSS评分及IL 6、IFN γ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EDSS评分及IL 6、IFN 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12.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MS患者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NP化疗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

      2020, 36(9):1320.

      摘要 (5769) HTML (0) PDF 1.14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NP化疗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Ⅲ~Ⅳ期NSCLC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NP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2组均治疗2个化疗周期。观察2组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不良反应,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低氧诱导因子(HIF 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试验组疾病控制率为78.26%,高于对照组的5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IF 1α、bFGF、HMGB1、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泻腹痛、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NP化疗可提高Ⅲ~Ⅳ期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HIF 1α、bFGF、HMGB1、VEGF水平有关。

    • HBV对健康人PBMC中内质网应激蛋白的影响研究

      2020, 36(9):1323.

      摘要 (5757) HTML (0) PDF 3.2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内质网应激(ERS)蛋白GRP78、GRP94及CHOP的影响,探讨HBV感染与PBMC ERS的关系。方法 分离健康体检者PBMC,与不同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共培养,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CHB患者和共培养后健康体检者PBMC中的HBV DNA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共培养后健康体检者PBMC中GRP78、GRP94、CHOP核酸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22例CHB患者PBMC中,有16例检测到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72.7%。外周血HBV DNA拷贝数越高,PBMC中HBV DNA阳性率越高。健康体检者PBMC中加入CHB患者血清共培养,PBMC中HBV DNA水平会随着加入的CHB患者血清量增加而升高。CHB患者血清与健康体检者PBMC共培养不同时间,PBMC中ERS蛋白GRP78、GRP94和CHOP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PBMC中可检测到HBV DNA,HBV感染可以引起PBMC中ERS相关蛋白水平升高。

    • 地奥司明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0, 36(9):1327.

      摘要 (7197) HTML (0) PDF 1.13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地奥司明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老年髋部手术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治疗。用药10 d后,比较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D 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侧小腿周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0 d,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 d患侧小腿周径、术前与术后10 d患侧小腿周径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 d血清D 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司明,可明显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防治效果,显著减轻术后患侧小腿肿胀,降低血液黏稠度,且不会增加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 基于遗忘曲线的记忆训练对老年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0, 36(9):1330.

      摘要 (7427) HTML (0) PDF 1.13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遗忘曲线指导下的记忆训练对老年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0日入住该院心内科、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心力衰竭内科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健康记忆训练,干预组给予基于遗忘曲线设计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健康记忆训练,为期20 d。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自我管理评定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经干预后,干预组的MOCA量表总分、自我护理能力、服药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遗忘曲线指导下的记忆训练可以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的认知功能,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 >综述
    • 超声及血清学指标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研究进展

      2020, 36(9):1334.

      摘要 (7563) HTML (0) PDF 1.14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供体特异性抗体介导的肝移植排斥反应研究进展

      2020, 36(9):1337.

      摘要 (7101) HTML (0) PDF 1.17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 36(9):1341.

      摘要 (7250) HTML (0) PDF 1.13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血源性肺部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2020, 36(9):1344.

      摘要 (6991) HTML (0) PDF 1.13 M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0, 36(9):1347.

      摘要 (7116) HTML (0) PDF 2.51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肺超声评估围手术期肺不张及指导肺保护性通气的应用进展

      2020, 36(9):1351.

      摘要 (6787) HTML (0) PDF 1.34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TGF-β对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免疫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2020, 36(9):1354.

      摘要 (6891) HTML (0) PDF 1.17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脑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0, 36(9):1358.

      摘要 (6588) HTML (0) PDF 1.14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指环电极和鞍状电极在上肢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20, 36(9):1362.

      摘要 (7188) HTML (0) PDF 1.71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指环电极和鞍状电极在上肢感觉神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纳入腕管综合征患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20例,分别采用指环电极和鞍状电极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差异、图像稳定性。结果 对于腕管综合征患者,2种电极分别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差异、图像稳定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种电极分别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差异、图像稳定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电生理检查中,鞍状电极可替代指环电极使用。

    • 专业柔光罩摄影灯在口腔临床面相摄影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 36(9):1364.

      摘要 (6599) HTML (0) PDF 1.52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专业柔光罩摄影灯在口腔临床面相摄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错颌畸形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业柔光罩摄影灯拍摄面相并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室内现场光拍摄面相,给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照片质量、照片优良率、患者拍摄面相照片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照片质量、照片优良率、患者拍摄面相照片过程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临床面相摄影中使用专业柔光罩摄影灯,可以提高照片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

    • CT和MRI对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

      2020, 36(9):1366.

      摘要 (6894) HTML (0) PDF 1.11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以患者的病理数据为参照,计算CT与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结果 140例MRI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与总体诊断正确率均较CT检查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检查,采取MRI检查能够更好地指示患者病情发展,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 超声对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0, 36(9):1368.

      摘要 (6546) HTML (0) PDF 1.1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检查技术应用于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该院诊治的疑似脑损伤新生儿80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颅脑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且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评估超声检查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 与综合诊断结果比较,颅脑超声检查795例诊断结果符合,符合率为99.38%;获得性脑损伤307例;795例患者中,42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79例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PIVH),68例脑室扩张及脑室积水,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颅内感染,5例脑实质出血。结论 颅脑超声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特点,应用于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临床诊断可获得良好效果,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2020, 36(9):1370.

      摘要 (6489) HTML (0) PDF 1.1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导管配合胸管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石首市人民医院2018年7-12月期间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加硅胶胸管的33例患者设为试验组,42例仅放置硅胶胸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未增加患者的疼痛,明显缩短拔管时间,降低了拔管后再穿刺抽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论 将中心静脉导管配合胸管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 MRI与CT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 36(9):1372.

      摘要 (8151) HTML (0) PDF 1.1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CT及关节镜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MRI与CT的检查结果、分级诊断情况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MRI分级诊断结果与关节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和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较CT检查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分级诊断更具有价值,且分级诊断阳性预测值更高,临床意义更大,值得推广。

    • 双低剂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CTA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2020, 36(9):1375.

      摘要 (6783) HTML (0) PDF 1.1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双低剂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行CTA血管成像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患者采取80 kV电压和300 mgI/mL碘海醇的CTA扫描方法,对照组采取120 kV电压和370 mgI/mL碘海醇的CTA扫描方法。从主、客观两方面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并比较2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结果 试验组图像主观评分为(3.59±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63±0.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像客观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6.90±1.87)mSv,对比剂碘摄入量为(298.39±20.45)mgI/k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4±3.25)mSv、(379.29±38.45)mgI/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CTA血管成像检查时,采取双低剂量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

    • MR弥散加权成像与CT灌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 36(9):1377.

      摘要 (6840) HTML (0) PDF 1.13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W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灌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分别在溶栓治疗前、后接受MR DWI检查和CT灌注检查,比较分析患者采用2种诊断方法的健侧区与病灶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影像学参数,并对比分析2种诊断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缺血病灶区的TTP明显高于健侧区,CBF、CBV及ADC明显低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存活组的CBF、CBV及ADC明显高于死亡组,TTP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 DWI的AUC为0.806,明显高于CT灌注成像的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DWI与CT灌注均能够准确诊断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灶形成和检查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但MR DWI诊断效能更优。

    • USRA患者外周血中HMGB1表达水平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

      2020, 36(9):1379.

      摘要 (6690) HTML (0) PDF 1.13 M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意义及其对辅助性Th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URSA早孕期妇女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早孕且要求行人流的6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孕妇外周血HMGB1、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白细胞介素 10(IL 10) 、IL 17、1L 6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Th17/Treg比值水平;分析HMGB1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HMGB1、IL 6、IL 1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TGF β、IL 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Th17细胞比例及Th17/Treg比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外周血HMGB1水平与Treg相关细胞因子TGF β、IL 10表达为负相关,且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 17、IL 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URSA孕妇外周血HMGB1表达水平增高,会调节Th17/Treg平衡导致早期孕妇体内炎症性反应过强,机体免疫抑制功能下降,参与URSA的发病。

    •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Cys-C、APN的影响

      2020, 36(9):1382.

      摘要 (6723) HTML (0) PDF 1.1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Cys C)、脂联素(APN)的影响,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选取2017-2019年该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糖尿病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清Cys C、APN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Scr、BUN、UAE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Scr、BUN、UAE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Cys C、APN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血清Cys C、AP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满意,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Scr、BUN、UAER Cys C、APN水平显著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 上海曲阳社区1 108例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调查分析

      2020, 36(9):1385.

      摘要 (6730) HTML (0) PDF 1.14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市曲阳社区1 108例儿童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3(VD3)水平。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儿童1 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4例,女544例;年龄3~48个月。采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检测儿童血清VD3水平。结果 各月龄儿童VD3下限多数在充足水平线(50 ng/mL)以上。除了>12~24月组和>24~36月组以外,0~12月组、>12~24月组、>24~36月组、>36~48月组间血清VD3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海曲阳地区儿童血清VD3水平多数充足,但需要重视36月龄以上儿童的VD3补充。

    • 超声联合甲胎蛋白检测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

      2020, 36(9):1387.

      摘要 (5063) HTML (0) PDF 1.1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超声)联合外周血甲胎蛋白(AFP)检测在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胎盘植入孕妇纳入植入组、非胎盘植入孕妇纳入非植入组,每组38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3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3组孕妇给予超声联合AF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植入组孕妇AFP值显著高于非植入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植入组、对照组AF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联合AFP检测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超声检查、单独AFP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AFP检测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建议推广。

    • >护理探讨
    •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2020, 36(9):1389.

      摘要 (6650) HTML (0) PDF 1.09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结肠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医嘱遵从率、生活质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医嘱遵从率、生活质量评价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患者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化疗期间人性化护理研究

      2020, 36(9):1391.

      摘要 (6244) HTML (0) PDF 1.1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化疗期间人性化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在化疗基础上再分别选择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 Mey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化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减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研究

      2020, 36(9):1393.

      摘要 (6963) HTML (0) PDF 1.1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2种不同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方法的注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11月该院行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法。对比2组患者注射后的疼痛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法能减轻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的疼痛,增加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腰椎术后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 36(9):1395.

      摘要 (6475) HTML (0) PDF 1.12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理念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并行开放式腰椎手术的腰间盘突出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9例)在给予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理念指导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前及术后生化学指标、生活质量和应激状态。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首次通气、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和切口感染、术后便秘、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腰椎神经功能恢复量表(JOA)评分和术后非计划拔管、脑脊液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在白细胞计数、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比值(RPR)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R)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在白细胞计数、前清蛋白及NEUTR方面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RPR变化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在生活质量及应激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及应激反应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可加快腰椎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 36(9):1398.

      摘要 (6388) HTML (0) PDF 1.11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并分别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完全遵医、总遵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完全不遵医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SF 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能够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 36(9):1400.

      摘要 (6288) HTML (0) PDF 1.1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护理。统计2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综合心理健康测评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心功能指标结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量表负性情绪评分、左心室短轴减少、左心室收缩内径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心理健康测评SCL 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护理对改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术后心功能康复速度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量化踝泵运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影响

      2020, 36(9):1402.

      摘要 (6117) HTML (0) PDF 1.1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量化踝泵运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4例。2组均行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健康指导、康复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量化踝泵运动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1.85%(1/54),低于对照组的14.8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量化踝泵运动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下肢DVT发生。

    • 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

      2020, 36(9):1405.

      摘要 (6806) HTML (0) PDF 1.09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编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强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2组在缓解疾病临床症状中的实际效果。结果 干预前,2组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好地缓解各种症状,缩短止泻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提高临床总体疗效。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

    • 风险护理在心绞痛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症状的影响

      2020, 36(9):1407.

      摘要 (6284) HTML (0) PDF 1.11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无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风险护理干预。结果 123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7%。2组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吸烟大于20支/天、情绪波动、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峰值大于100 U/L、心力衰竭、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小于或等于6 h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中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小于或等于6 h患者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观察组中男性、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1,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VAP发生率、肺功能指标及APACHE Ⅱ评分的影响

      2020, 36(9):1411.

      摘要 (6036) HTML (0) PDF 1.12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肺功能指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该院治疗的重症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气分压(PaO2)、氧合指标(SaO2)及最终APACHE 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PaCO2水平明显升高,PaO2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数据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护理后对2组患者急性生理评分(APS)、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CPS)等3项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PS和CP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CI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重症患者的VAP发生率,恢复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

    • >康复医学·护理探讨
    • 健康教育格林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2020, 36(9):1415.

      摘要 (5990) HTML (0) PDF 1.08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格林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格林模式组,每组各5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结果 格林模式组患者的营养评分、运动评分、健康责任评分、压力应对评分、人际关系评分、自我实现评分及HPLPⅡ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SPB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格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行为。

    • >教学探索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在儿童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0, 36(9):1417.

      摘要 (6071) HTML (0) PDF 1.07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近年来,以器官 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在国内外逐渐推广。2018年该校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在五年制儿科系本科生中实施了以感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改革。作者结合整合课程发展背景、应用现状、具体应用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整合课程在儿科系眼科教学的初步应用效果。

    • 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评价体系初探

      2020, 36(9):1419.

      摘要 (6182) HTML (0) PDF 1.32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互联网+时代传统医学课堂已发生结构性变革,教学目的从主要强调知识获取转变为实践能力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的融合运用使得医学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扩大。整合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2种主要形式,对临床医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合理评价,可为修正和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客观展现课堂的价值。作者试图构建一套应用于临床医学课堂的评价体系,关注教学过程和成效,并及时在反馈中修正教学方法,了解和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引导临床各专业有效开展教学,促进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 基于微信平台实况教学在《神经病学》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0, 36(9):1421.

      摘要 (6040) HTML (0) PDF 1.1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结合实况教学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级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名。试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结合实况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对90名学生进行一致考核,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结合实况教学可提高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效果。

    • PBL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在牙周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 36(9):1423.

      摘要 (4722) HTML (0) PDF 1.1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教学(PBL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在牙周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共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名。试验组采用PBL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仅采用PBL教学,通过课堂表现评分、随堂测验成绩及问卷调查对2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课堂表现评分和随堂测验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能显著提高牙周病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 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0, 36(9):1425.

      摘要 (6066) HTML (0) PDF 1.1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儿科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阶段,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体系也不够客观、合理。“互联网+”下的翻转课堂通过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将课堂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凭借网络资源共享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实现个体化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客观、合理,有可能成为新时代下儿科临床教学的有效模式。

    • 以创新性研究为学习导向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20, 36(9):1427.

      摘要 (6182) HTML (0) PDF 1.1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以创新性研究为学习导向的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7级4年制医学影像技术学本科1、2班共146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6级1班、2017级2班为对照组(72例),2016级2班、2017级1班为实验组(74例),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践考核,对比分析2组学生成绩。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创新性研究为学习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管理科学
    • 运用“三位一体”层级管理提升新生儿专科护士岗位核心能力

      2020, 36(9):1429.

      摘要 (4729) HTML (0) PDF 1.08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研讨“三位一体”层级管理提升新生儿专科护士岗位核心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新生儿科的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管理模式分对照组(16名接受传统管理模式)和研究组(16名接受“三位一体”层级管理),比较2组护士能力考核结果、科研成果等。结果 研究组疑难重症护理讲座、发表论文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初级、中级、高级新生儿护士考核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专科护士接受“三位一体”分层级管理,可明显增强其岗位能力,对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 >案例分析
    • 原发性肺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0, 36(9):1431.

      摘要 (4643) HTML (0) PDF 2.17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合并扩张型心肌病1例报道

      2020, 36(9):1432.

      摘要 (4772) HTML (0) PDF 1.11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WDR34基因突变致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0, 36(9):1434.

      摘要 (6296) HTML (0) PDF 2.51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脑非中线部位实性血管母细胞瘤1例诊治分析

      2020, 36(9):1437.

      摘要 (4714) HTML (0) PDF 2.08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白细胞减少伴皮疹1例

      2020, 36(9):1439.

      摘要 (5985) HTML (0) PDF 1.08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