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7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急性白血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2021, 37(14):2337.

      摘要 (2378) HTML (0) PDF 1.16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L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A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0例(AML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ALL组)。AL组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做出诊断分型,并在患者初诊时为其检测hs-CRP及LDH。另选取20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和LDH表达的差异,以及不同类型AL患者hs-CRP和LDH表达特点。以首次诱导缓解率作为分组依据,观察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hs-CRP及LDH表达的差异。结果 AL组hs-CRP和LDH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L组与ALL组hs-CRP和LDH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hs-CRP和LDH表达均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LDH的表达水平与AL患者疾病进展呈正相关,或可成为AL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肺表面活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2021, 37(14):2340.

      摘要 (2225) HTML (0) PDF 1.22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肺表面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单纯主动脉瓣狭窄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治疗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对2组患者肺表面活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及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循环(CPB)前,2组血清血栓素(TXA2)、人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ST段压低幅度、肌钙蛋白I(cTnI)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血清TXB2及6-keto-PGF1a、SOD、呼吸指数(RI)均升高,SP-A、SP-D、MDA、TNF-α、IL-6及IL-10、ST段压低幅度、cTnI及NT-proBN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TXB2及6-keto-PGF1a、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P-A、SP-D、MDA、TNF-α、IL-6及IL-10、ST段压低幅度、cTnI及NT-proBNP、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心脏手术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和肺表面活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对肺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涤痰汤通过PKA/CREB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及行为学的影响研究

      2021, 37(14):2345.

      摘要 (2303) HTML (0) PDF 2.3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涤痰汤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涤痰汤组和西药组。采用显微注射Aβ1-40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完成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内蛋白激酶A(PKA)/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中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组大鼠平台潜伏期及游泳总路程下降,跨越平台次数增加。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涤痰汤组大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通路相关蛋白PKA、CREB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结论 涤痰汤能够通过PKA-CREB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肺部后遗症的高危因素研究

      2021, 37(14):2350.

      摘要 (2190) HTML (0) PDF 1.18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肺部后遗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47例,其中有后遗症组18例,无后遗症组29例。对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后遗症的可能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腺病毒肺炎发生肺部后遗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后遗症组18例均表现为反复咳喘,影像学分析可见马赛克灌注征10例,剩余8例未见明显影像学改变。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17×109/L、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住院时间大于13 d、使用丙种球蛋白是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肺部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易发生肺部后遗症,值得儿科医生关注。

    • 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危机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 37(14):2354.

      摘要 (2196) HTML (0) PDF 1.17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理危机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0日至2月26日南阳市某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65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Neuman理论分析研究患者的压力源,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危机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患者HAMD中的焦虑/躯体化、迟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4类因子分均明显较干预前下降,SCL-90中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偏执4类因子分均明显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心理危机干预可有效改善COVID-19患者负性情绪,在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方案的研究

      2021, 37(14):2357.

      摘要 (2240) HTML (0) PDF 1.19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方案。方法 选取精神医学、精神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专家共20位,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于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通过面对面、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两轮问卷,并以文献回顾为基础,形成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方案。结果 两轮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0%。两轮专家咨询的熟悉程度分别为0.75和0.76,判断依据分别为0.89和0.91,权威程度分别为0.82和0.84。第一轮各指标重要性均数为3.92~4.91,变异系数为0.07~0.39,协调系数为0.368(P<0.05);第二轮各指标重要性均数为4.01~4.89,变异系数为0.07~0.19,协调系数为0.432(P<0.05)。根据指标删除标准及专家建议,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结论 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方案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状与原因研究

      2021, 37(14):2362.

      摘要 (2296) HTML (0) PDF 1.17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状与主要原因,为地方高校开展急救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自设问卷调查河北省某医科大学医学生共934名。结果 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成绩为29.5(14.0,56.0)分。48.39%(425/934)的学生自我评价掌握心肺复苏术,测评后仅16.60%(155/934)的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于心肺复苏按压位置和频率的知晓率分别为38.22%(357/934)和32.66%(305/934)。创伤急救技术中的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的知晓率分别为41.33%(386/934)、6.32%(59/934)、28.37%(265/934)与45.72%(427/934)。如果学校开展急救课程,90.36%(844/934)的学生愿意参加。不同年级、不同培训次数、有无急救员证和对急救重视程度不同的学生,其平均急救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生的平均急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培训次数、年级、有无急救员证和对急救重视程度与学生的平均成绩呈正相关;培训次数对学生平均成绩影响最大(β=0.44),其次是年级(β=0.28)、有无急救员证(β=0.12)和对急救重视程度(β=0.07)。结论 医学院校应重视急救工作,加强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急救知识的宣传。

    • 大型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慢性病相关情况的综合调查研究

      2021, 37(14):2366.

      摘要 (2131) HTML (0) PDF 1.17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贵州省某地区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慢性病的综合情况,为确立重点关注对象、建立有效的合理用药干预模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以科室为单位随机抽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该院心内科、呼吸内科及肾内科治疗的住院患者,采用自制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综合情况调查表,收集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共381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0.1%(305/381);随着患者每月服用药物数量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住院次数、所患慢性病数量不断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评分为(4.3±2.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所患慢性病数量及患者每月服用药物数量是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对临床药师的认知度较差,74.8%(285/381)的患者没有听说过临床药师。结论 60岁以上住院患者慢性病共存合并多重用药现象较广泛,需临床药师进一步参与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降低其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 新型冠状病毒复阳病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与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研究

      2021, 37(14):2369.

      摘要 (2197) HTML (0) PDF 1.19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复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6例单中心SARS-CoV-2复阳病例(复阳组)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复阳组和对照组(20例)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复阳患者主要症状为间断咳嗽、咽喉痛,12.50%(2/16)的患者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31.25%(5/16)的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5.00%(4/16)的患者患有进行性淋巴细胞减少症,12.50%(2/16)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与上次出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比较,复阳患者中3例完全吸收,4例明显吸收,5例部分吸收,1例少许吸收,3例略吸收。复阳患者中,轻型组(3例)和普通型组(13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计数、CD3+淋巴细胞计数、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计数、CD8+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RS-CoV-2复阳有迹可循,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要密切关注复阳患者宿主本身状态和机体免疫细胞功能。

    • 阴道上皮内瘤变临床特征分析及激光气化治疗效果研究

      2021, 37(14):2374.

      摘要 (2229) HTML (0) PDF 1.18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临床特征,探索激光气化治疗术(Laser)对高级别VaIN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初次诊断的VaIN临床资料,总结VaIN的临床特征。选择采用Laser作为初次治疗的高级别VaIN患者5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35例为对照组,采用Laser作为初次治疗;B组20例为研究组,采用Laser作为初次治疗,同时术后1个月采用中药派特灵盥洗阴道。比较2组疗效。结果 373例VaIN患者中,VaIN 1为315例,VaIN 2~3为5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63±12.14)岁。VaIN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258例(占69.17%),合并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者42例(占11.26%)。VaIN病灶位于阴道上1/3者260例(占69.71%),多灶性238例(占63.81%)。373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的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为93.03%(347/373)。2组Laser治疗方案总体有效率为85.45%(47/55),治愈率为61.82%(34/55),复发率为29.09%(16/55)。A组及B组有效率(80.00%、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B组治愈率(80.00%)高于A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率(12.50%)低于B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IN常合并CIN或VIN,病灶多发,位置以阴道上1/3为主。Laser对高级别VaIN疗效好,但仍有一定复发,联合药物可能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 不同年龄段患者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的准确性评价

      2021, 37(14):2378.

      摘要 (2256) HTML (0) PDF 1.18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评估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USCOM)应用于不同年龄段患者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监测的准确性。方法 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20~<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80岁),同时每组分别予以USCOM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测量SV及CO,以TTE为对照。结果 3个年龄阶段分别用TTE和USCOM测得的C0与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分别用TTE和USCOM法测得SV平均差值为-2.56 mL,95%置信区间(95%CI)为-14.03~8.92。青年组TTE和USCOM法测得CO平均差值为-0.13 L/min,95%CI为-1.1~0.84。中年组TTE和USCOM法测得SV平均差值为-3.0 mL,95%CI为-18.49~12.49。中年组TTE和USCOM法测得CO平均差值为-0.16 L/min,95%CI为-1.31~0.94。老年组TTE和USCOM法测得SV平均差值为-2.74 mL,95%CI为-19.49~14.55。老年组TTE和USCOM法测得CO平均差值为-0.18 L/min,95%CI为-1.36~1.00。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用USCOM和TTE测患者的SV、CO一致性较好,USCOM适用于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 阶段式健康管理对癫痫患者预后及其家庭关系的影响

      2021, 37(14):2381.

      摘要 (2112) HTML (0) PDF 1.16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阶段式健康管理对癫痫患者预后及其家庭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210例,根据接受健康管理情况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2例)。观察组住院期间全程开展癫痫相关知识教育,出院后医护人员借助数据库、微信、电话等工具开展阶段式健康管理;对照组未接受阶段式健康管理。对比2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亲密度与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结论 阶段式健康管理能明显改善癫痫患者预后。

    • 不同类型呼吸道上皮细胞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2021, 37(14):2384.

      摘要 (2110) HTML (0) PDF 1.19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呼吸道上皮细胞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在GEO基因芯片数据库中得到不同呼吸道上皮细胞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表达谱数据,筛选出前50个最显著的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筛选出在不同气道感染情况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显著的信号通路。结果 在16HBE14o-和S9细胞株感染表达/非表达Hla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别筛选1 164个和201个显著差异基因(差异大于1.5倍)。差异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中,主要是MAPK、JAK/STAT及Toll样受体通路等与免疫反应关系密切。S9细胞株中,主要是FOS蛋白、EGR1蛋白、DUSP1蛋白、ATF3蛋白互作联系紧密;而16HBE14o-细胞株中,蛋白互作不大。结论 16HBE14o-和S9细胞株中,表达/非表达Hla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S9细胞株的蛋白互作联系紧密。

    • 肺动脉高压中NF-κB对IL-6表达的调控作用研究

      2021, 37(14):2389.

      摘要 (2118) HTML (0) PDF 6.18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肺动脉高压中巨噬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对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3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次,饲养4周;4周组、6周组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1次,分别饲养4周、6周。测量右心室平均压及收缩压,处死后分别称量右心室和左心室+室间隔,计算右心肥厚指数。左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大鼠右肺组织,进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中IL-6和NF-κB的相对水平。取健康小鼠巨噬细胞培养,给予低氧刺激,测定低氧刺激条件下各时间点(2、6、12、24、48 h)IL-6和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4周组、6周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平均压及右心肥厚指数均逐渐升高。4周组、6周组的右心室收缩压及平均压、右心肥厚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组与6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组织HE染色,4周组、6周组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周组、6周组巨噬细胞浸润明显,IL-6及NF-κB表达增加。4周组、6周组大鼠右肺组织NF-κB、IL-6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组大鼠右肺组织NF-κB、IL-6的mRNA表达较4周组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右肺组织中IL-6和NF-κB的mRNA表达趋势相同。2、6、12、24、48 h巨噬细胞IL-6和NF-κB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且两者在各时间段内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 肺动脉高压中IL-6的表达途径可以通过NF-κB调控完成。

    • >综述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 37(14):2394.

      摘要 (2165) HTML (0) PDF 1.2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白内障是目前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原因之一,外科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从最古老的金针拨障术到最新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方式日新月异,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该文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网膜素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 37(14):2398.

      摘要 (2021) HTML (0) PDF 1.2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人体脂肪组织不仅起着脂肪储存的作用,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大量的脂肪因子。网膜素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广泛分布于内脏脂肪组织。研究发现,网膜素1可能具有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作用,并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心力衰竭程度、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等发育情况等密切相关。网膜素1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内皮功能、调控炎症等,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目前其具体的相关机制还尚不十分清楚,对于网膜素1能否在相关疾病中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 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研究进展

      2021, 37(14):2402.

      摘要 (2077) HTML (0) PDF 1.23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已为局部晚期,同步放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模式,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诱导化疗以其能减少肿瘤远处转移、缩小肿瘤放疗靶区等一系列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合理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疼痛/伤害敏感指数的研究进展

      2021, 37(14):2408.

      摘要 (2078) HTML (0) PDF 1.17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作者探讨了疼痛/伤害敏感指数(IOC2)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概况,指出脑电意识指数(IOC1)、IOC2很有可能成为术中精确麻醉的良好监测指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IOC2与其他镇痛监测参数比较各有利弊,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和完善。

    •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2021, 37(14):2411.

      摘要 (1961) HTML (0) PDF 1.21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个较少见亚型。既往认为T-ALL患儿的预后较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差,随着治疗方案的改进,包括改善甲氨蝶呤(MTX)治疗剂量、安全应用某些新药、测定微小残留病(MRD)、研究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对高危患者早期识别等,T-ALL患儿的预后已接近B-ALL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达到80%。

    • 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1, 37(14):2416.

      摘要 (1864) HTML (0) PDF 1.21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虽得益于根治性手术及辅助化疗的发展,其预后有所改善,但根治性手术及辅助化疗后仍有25%~50%的复发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的检测方式,在结直肠的早期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检测、预后的评估、治疗的指导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 月经性偏头痛诊治研究进展

      2021, 37(14):2421.

      摘要 (1673) HTML (0) PDF 1.18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月经性偏头痛包括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和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是国际头痛协会头痛分类的一个亚型。月经性偏头痛是一种顽固性偏头痛,该病症状重,易反复,对药物治疗常不敏感,复发率高,远期疗效欠佳,致残水平高且疼痛发作时间长。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生理参与其发病过程,并与临床症状相关,但其周期性头痛发生的机制仍然不清楚。因此,该文将从流行病学、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多个角度对月经性偏头痛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水平直接胆红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研究

      2021, 37(14):2425.

      摘要 (1677) HTML (0) PDF 1.15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正常范围内不同水平的直接胆红素(DBil)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DBil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胆红素组(<2.2 μmol/L)、中胆红素组(2.2~3.0 μmol/L)、高胆红素组(>3.0 μmol/L)。比较3组患者DBil水平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及面积的关系。结果 3组总胆固醇(TC)的水平分别为(5.24±1.01)、(4.28±1.26)、(2.46±0.3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3.23±0.87)、(2.42±0.74)、(2.37±0.9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3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数量分别为2(1,4)、2(1,3)、2(1,3)个。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0.78(0.26,1.36)、0.51(0.17,0.93)、0.39(0.10,0.62)cm2。结论 在正常生理范围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DBil水平越高,TC及LDL-C水平越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越少,面积越小。

    • 早期行抑郁筛查识别及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2021, 37(14):2427.

      摘要 (1651) HTML (0) PDF 1.19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早期行抑郁筛查识别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的原则,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心理干预组先进行抑郁筛查识别,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其中分值等于或大于7分的患者被诊断为PSD,比较2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后满1、3、6个月时PSD的发生率。结果 心理干预组HAMD-17评分、PS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抑郁筛查识别,以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PSD的发生率。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清宫术及宫腔镜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 37(14):2431.

      摘要 (1633) HTML (0) PDF 1.17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术后联合清宫术及宫腔镜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被诊断为Ⅱ型CSP患者共155例,其中83例选择HIFU术后行传统清宫术(清宫组),72例选择HIFU术后行宫腔镜(宫腔镜组)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比较,清宫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血HCG恢复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宫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清宫组有4例需行球囊压迫,而宫腔镜组只有1例需要球囊压迫。清宫组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伴低热,宫腔镜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下腹疼痛,但无明显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复查B超,均无需补充治疗者。结论 HIFU联合宫腔镜治疗Ⅱ型CSP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中大出血风险,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治疗CSP的有效方法。

    • 基层医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研究

      2021, 37(14):2434.

      摘要 (1605) HTML (0) PDF 1.17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同一名主刀医师治疗的10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施行时间先后顺序平均分为5组(A~E组),每组20例。对比各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绘制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基本呈下降趋势,A、B、C、D、E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时间综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胰腺炎、术后穿孔、术后胆管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操作约80例后,术者的操作技能可达到稳定状态。

    • 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修补术治疗Ⅱ、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 37(14):2438.

      摘要 (1551) HTML (0) PDF 1.15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修补术(FER)治疗Ⅱ、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有生育要求的Ⅱ、Ⅲ型CSP并行阴式FER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前后相关资料情况。结果 55例手术成功,术中Ⅱ型CSP术中出血(105.2±25.6)mL,Ⅲ型CSP术中出血(149.2±29.7)mL,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发热、腹痛、大出血及其他症状。术后超声提示子宫瘢痕厚度为(4.72±0.60)mm(Ⅱ型)及(4.38±0.41)mm(Ⅲ型),子宫下段肌层连续无憩室。术后2年正常妊娠9例,妊娠结局满意。结论 阴式FER治疗Ⅱ、Ⅲ型CSP符合精准、微创的治疗理念,安全可靠,能避免介入手术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2018年重庆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2021, 37(14):2440.

      摘要 (1568) HTML (0) PDF 1.16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检测放射工作人员佩戴的个人剂量,共监测重庆市放射工作人员8 679例。结果 2018年重庆市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均在国家剂量限值以下,人均年有效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者占总监测例数的1.7%,MDL至1 mSv者占93.8%,>1~5 mSv者占4.2%,>5~20 mSv者占0.3%。结论 重庆市放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的个人剂量检测值较低,其所处的放射工作环境相对安全。

    • 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最佳时间研究

      2021, 37(14):2444.

      摘要 (1553) HTML (0) PDF 1.15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出生的2 1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于生后12~24 h内完成第1次听力筛查,对测试不通过的新生儿于>24~48、>48~72、>72~96 h继续筛查,并详细记录筛查结果。对>72~96 h初筛仍不通过和初筛期间失访的新生儿,建议30~42 d于该院完成听力复筛;对30~42 d复筛不通过的新生儿,转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听力障碍确诊试验。结果 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逐步提高,12~24 h与>24~48 h、>24~48 h与>48~72 h初筛通过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与>72~96 h的初筛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新生儿于出生24 h后开始出现失访,且总体失访率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 推荐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最佳时间为>48~72 h,并对初筛不通过的新生儿建立完善的长期随访机制。

    • 微创TLIF单侧内固定与传统TLIF双侧内固定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方面的比较研究

      2021, 37(14):2446.

      摘要 (1635) HTML (0) PDF 1.74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单侧固定与传统TLIF双侧固定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43例,双侧组42例,单侧组行Quadrant(Medtronic,Memphis,Tennessee)微创TLIF单侧固定,双侧组行传统TLIF双侧固定。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融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侧组的手术时间为(75.23±13.18)min,双侧组为(90.60±12.94)min;单侧组的出血量为(232.79±84.47)mL,双侧组为(429.29±62.41)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术后VAS为(3.10±0.16)分,双侧组为(3.30±1.10)分;单侧组术后ODI为(15.67±2.30)分,双侧组为(14.93±2.60)分;单侧组融合率为92.86%,双侧组为93.56%;单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双侧组为4.76%。2组VAS、ODI、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TLIF单侧固定失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椎间融合率与传统TLIF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 自体脾片移植术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1, 37(14):2450.

      摘要 (1534) HTML (0) PDF 1.15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自体脾片移植术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急诊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体脾片移植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术后免疫球蛋白M(IgM)、IgG、CD4+、C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血小板指标低于对照组,Tuftsin因子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自体脾片移植术可取得更满意的效果,术后细胞的免疫功能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探讨
    • 非计划重返ICU视角下的外科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现状研究

      2021, 37(14):2453.

      摘要 (1797) HTML (0) PDF 1.17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非计划性重返重症监护病房(ICU)视角下外科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48 h内非计划重返ICU的成人外科患者41例;通过病历判读、文献查阅及半结构式访谈,找出外科病区非计划重返ICU的护理相关因素,进行危重症护理能力考试并分析。结果 通过病历判读及访谈,归纳出非计划重返ICU的外科护理可能相关主题为气道管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及病情预判;危重症护理能力考试显示,低年资及低学历护士得分相对偏低,而不同工龄护士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主题得分比较,气道管理(59.73%)、病情预判(58.31%)正确率最低,外科病区与ICU护士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是影响非计划重返ICU的主要原因之一,气道管理及病情预判应作为病区培训的重点。

    • 广东地区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 37(14):2456.

      摘要 (1607) HTML (0) PDF 1.16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分析儿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广东地区儿科护士292名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星,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职业认同量表。结果 广东地区儿科护士认同感得分为(109.12±21.58)分,其中从事护理工作的工龄、月收入、职称、所在地区、选择当护士的原因等影响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地区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 典型案例分享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

      2021, 37(14):2459.

      摘要 (1596) HTML (0) PDF 1.15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典型案例分享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LDH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典型案例分享方法,比较术前3 d与手术当天2组患者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观察组手术当天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典型案例分享对缓解LDH患者术前焦虑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 分层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 37(14):2461.

      摘要 (1657) HTML (0) PDF 1.16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分层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住院的300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分层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6个月后,比较2组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达标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遵医嘱服药、生活管理、烟酒嗜好管理、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服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迁移,遵医嘱服药、生活管理、烟酒嗜好管理、治疗依从性评分呈显著上升趋势,不良服药、躯体因子、心理因子评分呈显著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再次入院治疗例数、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进行分层护理管理,能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 妇科手术患者基于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效果研究

      2021, 37(14):2465.

      摘要 (1511) HTML (0) PDF 1.14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基于目标导向疼痛管理在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该院实施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目标导向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焦虑评分、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4 h的疼痛评分最高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术后12 h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及同组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躁动发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行目标导向疼痛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焦虑情绪,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2021, 37(14):2467.

      摘要 (1550) HTML (0) PDF 1.17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心理状况。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对205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205名新生儿科护士自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总评分为4.59(1.00,7.0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总评分为(47.06±9.79)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总评分为(26.02±6.27)分,均在正常范围。对比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婚姻状况的新生儿科护士,上述3个指标的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新生儿科护士GAD-7总评分为4.00(1.00,7.00)分,提示有轻度焦虑障碍,与普通病区新生儿科护士5.00(3.00,7.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新生儿科护士SDS总评分为(54.70±9.04)分,提示有轻微抑郁倾向,与普通病区新生儿科护士(46.83±9.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新生儿科护士GSES总评分为(24.65±5.73)分,与普通病区新生儿科护士(26.01±6.4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科护士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心理应激最有效的缓解方式是自我调节占85.4%(175/205),其次是听音乐占65.4%(134/205)、与亲人沟通占62.9%(129/205)。结论 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尤其是ICU护士存在轻度焦虑障碍和抑郁倾向,但护理人员的职业使命感、自信心及心理调适能力显著,表现出相对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 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2021, 37(14):2472.

      摘要 (1538) HTML (0) PDF 1.14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生长发育情况、胃肠动力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追赶至出生体重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指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俯卧位及抚触干预有助于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及胃肠动力。

    • >教学探索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 37(14):2475.

      摘要 (1789) HTML (0) PDF 1.16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9月在该院新生儿诊治中心轮转的60名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2组基本培训方案和轮转时间均相同,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法辅以多媒体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比较2组研究生的理论及实践操作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研究生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试验组研究生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临床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形成临床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满意度及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明显提升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及临床实践能力。

    • 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在血液科护理实习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2021, 37(14):2478.

      摘要 (1643) HTML (0) PDF 1.14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在血液科护理实习生教学查房中的运用效果,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进行护理实习生教学查房,通过患者评价反馈和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开展前后,患者对护理实习生工作满意度、综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习生对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教学效果满意。结论 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激发了护理实习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实习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升护生在实习期间综合能力的一种可行方法。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教学改革研究

      2021, 37(14):2480.

      摘要 (1591) HTML (0) PDF 1.14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该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也是由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融合而成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不断涌现的检验医学新技术对大专院校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传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作者尝试在绪论教学阶段进行了改革,以期为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的检验人才提供参考。

    • 思维导图在超声影像学网络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1, 37(14):2483.

      摘要 (1941) HTML (0) PDF 2.3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超声影像学的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超声图像为辅,教学内容繁杂又具有系统性,加之网络远程教学是在师生空间相对分离的情况下进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清晰、方便记忆的优点,在超声影像学网络远程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超声图像整理归纳、有机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简明有效。

    • 网络环境下牙体牙髓病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 37(14):2485.

      摘要 (1504) HTML (0) PDF 1.16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混合式教学对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的牙体牙髓病学课程进行授课,在授课后对99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效果评价,调查其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85.8%(85/99)的学生对教学过程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82.8%(82/99)的学生对成绩考核机制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62.6%(62/99)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对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很大。在对课程教学需求情况的调查中,选择“超星平台在线教学”“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分别占15.2%(15/99)、12.1%(12/99)和51.5%(51/99),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较为认可。结论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以基础医学本科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技术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2021, 37(14):2488.

      摘要 (1541) HTML (0) PDF 1.16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自全国范围医学院校广泛开展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以来,各校面临着培养学员占比较少、学科体系特殊及就业去向局限等现状。该文就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去向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病理技术的掌握能在毕业后学业发展及社会竞争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基础医学本科专业设立规范化、全面化的实习计划,有利于增强此专业学生的后续核心竞争力。

    • 基于智慧教室的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2021, 37(14):2491.

      摘要 (1624) HTML (0) PDF 1.14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作者利用智慧教室信息技术功能,研究适合于医科院校的医用物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引导交互式”教学方法。该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引导解答作用”的新型教学方式。课前通过网络推送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由教师引导提问,师生、学生间交互式讨论学习;课后及时推送习题、前言知识,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医用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 >管理科学
    • 社区综合管理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 37(14):2494.

      摘要 (1492) HTML (0) PDF 1.17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糖尿病前期(PM)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糖尿病认知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科学构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社区健康体检中诊断为PM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2组糖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静脉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糖尿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方面,试验组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方面,试验组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可明显改善糖耐量受损人群糖脂代谢水平,提高该人群糖尿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 新冠肺炎患者院间无缝隙转运的应用研究

      2021, 37(14):2497.

      摘要 (1594) HTML (0) PDF 1.21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通过加强转运人员防护培训,制定转运前病情评估、人员分配、协调与沟通、转运准备、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6个环节的转运流程及个性化转运方案等,建立和完善无缝隙转运的制度与流程,记录转运距离、转运时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无缝隙转运行之有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能节约患者院间转运时间,有利于控制转运风险,可在其他传染病暴发期间推广应用。

    •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完整性研究

      2021, 37(14):2500.

      摘要 (1566) HTML (0) PDF 1.14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用仪器设备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其能否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助力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举措。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例,对医疗设备档案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进行了研究,对目前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让设备档案管理的制度作用可以在设备招标、采购、维修、验收等多个过程中得以体现。

    • >案例分析
    • 小剂量ESAs联合小剂量罗沙司他成功改善肾性贫血1例

      2021, 37(14):2503.

      摘要 (1685) HTML (0) PDF 1.68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该文报告了1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患者合并肾性贫血。由于患者主观意愿,患者最终接受了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小剂量罗沙司他的治疗策略。患者血红蛋白(Hb)在一个月内逐步上升并维持至正常水平。同时,作者检测到患者体内相关炎性指标、铁代谢状况得到改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故认为,小剂量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联合小剂量罗沙司他可能改善肾性贫血,且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2021, 37(14):2506.

      摘要 (1595) HTML (0) PDF 3.04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原发性脾血管性病变,该院收治了1例SANT患者,并进行了对应手术。

    •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1例报告

      2021, 37(14):2508.

      摘要 (1703) HTML (0) PDF 2.25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CRC)患者1例临床资料。患者因入院前半个月余反复便血就诊,该院肠镜、腹部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现直肠一处病灶,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SCRC。SCRC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生漏诊或误诊会引起肿瘤扩散。临床医师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术前要结合CT、肠镜、MRI等检查,精准把握肿瘤位置;相关检查示肿瘤距离相差较大时,要考虑SCRC可能;术中仔细检查,采用规范的肛门指检进行术中确认,并与术前检查相结合;加强术后的监测与复查,尤其是全结肠肠镜检查。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ICU获得性肌无力1例的诊疗

      2021, 37(14):2510.

      摘要 (1522) HTML (0) PDF 1.68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非常罕见。2020年1月14日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1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ICUAW,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在COVID-19救治过程中,要早期认识ICUAW,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 幼童眼睑睫毛阴虱感染病例报告1例

      2021, 37(14):2513.

      摘要 (1539) HTML (0) PDF 2.2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阴虱病属性传播疾病,主要寄生于阴毛处,眼部的感染较为少见。患者多以眼部红肿、瘙痒及蚁行感就诊,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见虫体及虫卵附着可确诊;治疗多以彻底去除虫体及虫卵并辅以改善症状为主。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中鼻咽拭子嵌顿1例分析

      2021, 37(14):2515.

      摘要 (1543) HTML (0) PDF 1.13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核酸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核酸的鼻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尤为重要。作者在抗疫防疫采样工作中,遇到鼻咽拭子嵌顿1例。通过分析总结原因,规范操作流程,改进采集方法,学习专业知识及应急处理措施,能提高医生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患者舒适度及采集的成功率,尽量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