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 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1, 37(3).

      摘要 (5092) HTML (0) PDF 1.20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以预防术后并 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食管胃交界处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346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 结合部腺癌患 者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探 讨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分 析 其 危 险 因 素,分 析 有 无 并 发 症 人 群 临 床 状 况 的 区 别。 结果 346例患者中78例(22.54%)发生了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行辅助化疗、胃切除术方式、 术后脉管癌栓形成、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Bormann分型、Siewert分型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mann分型、术前合并症、近端胃切除术、术前行辅助化疗、T 分期、年龄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 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行辅助化疗,近 端胃切除术,T2、T3、T4分期及 BormannⅢ型均可能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哮喘患儿β2-AR基因多态性与其肺功能改善效果的关系研究

      2021, 37(3).

      摘要 (4605) HTML (0) PDF 1.2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善效果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疗 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40例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儿童140例作为对照 组,通过 TaqMan-PCR法测定受试儿童β2-AR基因的 Arg16Gly位点基因多态性。病例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3个 月,比较2组受试儿童β2-AR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病例组不同基因分型患儿肺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病例组 AA 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GG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 A 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个月后,疗效满意组 AA 型比例显著高于疗效差组,GG型比例显著低于疗效差组,等位基因 A 频率显著高于疗效差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AA 型、AG型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显 著高于治疗前和 GG型,AA 型患儿 FEV1、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 AG 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A 型为哮喘患儿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疗效的保护因素(P<0.05);GG 型、变应性鼻炎、缓解期停药 为哮喘患儿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β2-AR 基因的 Arg16Gly位点可能与哮喘发病存在相关 性,该位点变异可能造成患儿肺功能改善效果降低。

    • 安庆市2型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 37(3).

      摘要 (4782) HTML (0) PDF 1.21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安庆市2型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安庆市各级医疗机构的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 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庆市4个社区、2家市中心医院、1家养老院共2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进 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χ2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安庆市2型糖尿病患者 知信行整体得分率为60.3%,患者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得分率分别为49.5%、74.2%、66.6%。根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 者知信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控力、居住情况、血糖监测频率、文化程度(P<0.05)。结论 安庆市2型糖尿病患者知信行 现状整体有待提高。

    • 川崎病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2021, 37(3).

      摘要 (4655) HTML (0) PDF 2.26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川崎病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 进 行 再 评 价。方 法 计 算 机 检 索 Cochrane图 书 馆、Pubmed、EMbase、 CBM、CNKI及 Wanfang数据库。搜集川崎病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2月。由2位研究者筛选文 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运用 AMSTAR2工具评估其方法学偏倚,以及运用 GRADE系统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 结果 共纳入16篇系统评价文献。AMSTAR2工具评价结果显示,12篇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为极低,4篇为低,符合情况欠佳的 包括条目2、3、7、10、12、14、15、16。GRADE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系统评价的105个结局指标中无高级的证据质量;低级证据质量 为49个,占46.7%;极低级证据质量为40个,占38.1%;中级证据质量为16个,占15.2%。导致质量降级的原因包括局限性、不 一致性、不精确性及发表偏倚。结论 目前针对川崎病治疗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证据质量整体较低。

    •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

      2021, 37(3).

      摘要 (4990) HTML (0) PDF 1.16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知信行现状,为下一阶段高职院校在疫情的防 控策略方面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利用网络在线调查,对贵州省某高职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被调查的285名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得分为(60.49±27.03)分。37.5%的学生表示在面对疫情期间有不同程度焦虑。 在新冠肺炎行为方面表现较好。结论 该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率还有待提高,学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 性地进行宣传工作,转变健康传播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消除其焦虑情绪,使其成为真正的基层公共卫生“守门人”。

    •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2021, 37(3).

      摘要 (4787) HTML (0) PDF 1.19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预防接种态度和行为现状,对不同人群提出针对性的宣传防控建议,为高校大学生预防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郑州市某民办高校医学专业1 085名、非医学专业515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率为91.4%,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 60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结果 学生对宫颈癌的知晓率极低,仅有32.5%(520/1 600)的学生知晓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宫颈癌疫苗接种率仅为2.4%(39/1 600);对感染肺结核后临床症状知晓率较高,其中咳嗽这一症状高达76.1%(1 218/1 600),对卡介苗接种意愿高达84.1%(1 346/1 600);对乙型肝炎(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2.6%(842/1 600),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61.2%(979/1 600)。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宫颈癌、肺结核、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疫苗接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预防接种认知、态度、行为存在差异,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欠缺,重视程度不够。

    • 昆山市2013-2018年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流行趋势

      2021, 37(3).

      摘要 (3900) HTML (0) PDF 1.64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昆山市2013-2018年65岁以上老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流行趋势,为政府卫生部门制 定该地区老年人MS防治政策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昆山市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年龄 大于或等于65岁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中,每年抽取4个镇,每个镇随机选取5个村(或社区)的体检老年人,按照2005国际糖尿病联盟 MS标准诊断,统计2013-2018年该地区MS患病率,并分析流行趋势,数据由SPSS20.0、Graphpad prism 8统计分析所得出。结果 2013-2018年昆山市60 516例老年人MS的患病率为27.4%;2013-2016年呈逐渐升高趋势,2016年达到高峰, 2017-2018年呈下降趋势;老年女性的MS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昆山市65岁以上老年居民MS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通过政府卫生部门对慢性病防治政策的落实,MS有下降趋势。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性心肌损伤分析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2021, 37(3).

      摘要 (4696) HTML (0) PDF 1.47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急性心肌损伤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该研究是一 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和黄陂方舱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15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心肌酶谱和影像学等资料,比较分析新冠肺炎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的特点,同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回归方程对新冠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效能。结果 新冠肺炎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与未发生急性心肌损伤患者比较,年龄、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尿素氮、肝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N 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临床分型、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心律失常比例、合并绞痛比例、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数、临床分型和是否合并心绞痛是新冠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评估新冠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784,曲线下面积为0.943,灵敏度为0.913,特 异度为0.881。结论 白细胞数、临床分型和是否合并心绞痛是新冠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 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特点及对症状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2021, 37(3).

      摘要 (5197) HTML (0) PDF 1.2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抑郁症快感缺失不同成分的特点及其对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时间性快 感体验量表(TE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7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 7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在基线及治疗2周后进行评估,以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的减分率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抑郁症患 者在TEPS-消费性具体因子分、TEPS-消费性抽象因子分、TEPS-期待性抽象因子分、TEPS-期待性具体因子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TEPS-期待性具体与基线HAMA呈显著负相关(r=-0.236,P <0.05)。对患者治疗2周的HAMD-17减分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TEPS-消费性抽象的贡献显著,解释HAMD-17减分率变异的12.1%(R2=0.121)。结论 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快感缺失,而较高的快感体验(TEPS-消费性抽象)可能与较轻的临床焦虑症状和较好的临床疗效相关。

    •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 原发性早泄的短期疗效观察

      2021, 37(3).

      摘要 (5597) HTML (0) PDF 1.21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盐酸帕罗西汀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单独或联用治疗男性原发性早泄(P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门诊采取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PPE患者134例,年龄(31.45±5.35)岁,将其分为3组。A组42例性生活前30 min按需利多卡因乳膏外涂龟头治疗8周;B组45例接受口服帕罗西汀20 mg/d治疗4周后再按需口服4周;C组47例患者接受相同用法用量帕罗西汀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治疗8周。比较3组治疗方案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临床总体印象变化(CGIC)、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早泄诊断量表(PEDT)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后其IELT均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组IELT由(1.07±0.30)min延长至(5.04±2.57)min,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后PEDT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组由(14.40±2.51)分变为 (7.38±4.37)分,下降最明显,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64.4%、78.7%。C组与A组CG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C组与B组CG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为勃起不坚、过敏、头晕、恶心呕吐、纳差、腹泻,A、B、C组发生率分别为9.5%、11.0%、10.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利多卡因乳膏短期治疗PPE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射精潜伏期,改善性生活满意度,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及其早期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2021, 37(3).

      摘要 (4592) HTML (0) PDF 1.19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超早期严格控制体温、及早有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及早意识障碍康复训练的临床 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共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并予有创呼吸机治疗;治疗组予以超严格控制 体温、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并予有创呼吸机治疗、及早开展意识障碍康复训练等措施,对2组患者的疗效、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施行超早期严格控制体温、早期有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及早意识障碍康复训练可获得显著疗效。

    • >综述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3651) HTML (0) PDF 1.2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随着近年来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更多的分子机制及新型生物学标志物被发现与DN密切相关,可协助DN的诊断及治疗。作者对近年来有关DN 的发病机制、诊断及药物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供协助DN诊断及治疗的部分新策略。

    • 针刺疗法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4531) HTML (0) PDF 1.2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术后恶心呕吐(PONV)作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生理及心理均带来严重不适,影响术后康复。止吐药物 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方式,但其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多,成本高,使得非药物治疗成为新的选择。针刺疗法(AT)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防治PONV的作用,疗效较肯定,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介入时机、取穴和针刺方式的优化及AT的多模式治疗均可增强防治PONV的效果。

    • 慢性病儿童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4378) HTML (0) PDF 1.2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单纯提高疾病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成为医疗保健措施评价标准之一。儿童慢性病因病程长、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特点,导致患儿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下降,对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临床中研究者多根据研究目的自行选择不同类型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因此该文就慢性病儿童常见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工具及其应用进行综述,为促进慢性病儿童生存质量评价的临床实践发展、临床决策的选择提供依据。

    • 2型糖尿病相关性衰弱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4390) HTML (0) PDF 1.23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衰弱是一种常见慢性多维老年综合征,以多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应激能力、预期寿命具有重大影响。近几年关于衰弱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较多,糖尿病与衰弱之间可能通过一系列氧化应激、炎症、神经-内分泌等病理机制互相影响,进一步造成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因此生物标志物较衰弱临床表型更早出现于机体。为客观及时识别2型糖尿病衰弱个体,该文重点阐述2型糖尿病相关性衰弱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3796) HTML (0) PDF 1.33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因素慢性疾病,轻者可引起患者眼部不适,重者可导致眼表组织损伤, 影响患者视功能。眼部热敷和眼睑按摩是MGD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先进的热敷和按摩设备逐渐运用于临床,这些新兴技术在控制MGD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文将对目前国内外MGD的物理治疗选择进行综述。

    • 细胞因子在心肌组织结构重构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4371) HTML (0) PDF 1.21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在出生不久后便不再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但当人体在患心脏疾病后,以及多种病理因素刺激,可引起心肌肥大及心肌纤维化从而引起心肌组织结构重构。心肌组织结构重构调控机制复杂不清,涉及诸多调控因子和多个复杂调控机制,包括细胞代谢、增殖、免疫应答、非编码RNA、基因的翻译及表观遗传调节等。新近研究揭示细胞因子在心肌组织结构重构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该文综述了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在心肌组织结构重构中的作用,以这些细胞因子为新的干预靶点可能为逆转或预防心脏组织重构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膀胱鳞状细胞癌研究现状及进展

      2021, 37(3).

      摘要 (4405) HTML (0) PDF 1.19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泌尿系恶性肿瘤,患者常有长期膀胱结石、尿路感染等病史,临床症状没有 明显特异性。该文就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及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治现状、预后等情况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 治疗水平。

    •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4792) HTML (0) PDF 1.23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青光眼等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不可逆转性的视力丢失。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疗法都只能延缓疾病的 进程而无法从根源上改变神经节细胞的丢失,而细胞移植具有治愈这一类疾病的可能。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被认为是最有优势的移植细胞来源之一。目前进行的大多数移植研究都着眼于对视网膜外层的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细胞的移植,针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研究较少。该文则综述了使用iPSCs来源的细胞在治疗以青光眼为代表的神经节细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克罗恩病、肠结核及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2021, 37(3).

      摘要 (4365) HTML (0) PDF 1.20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克罗恩病、肠结核及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是3类可以导致肠道溃疡的疾病,临床上鉴别诊断相当困难。过去,因临 床医师经验不足,实验室检验、检查设备限制,病理活检取材不足等原因,误诊误治的病例不在少数,因而延误了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期,增加了医患矛盾、纠纷。随着指南的不断更新、进展,内镜技术、病理活检水平的日益提升,加之患者依从性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这3类疾病的认识也上升至了新的台阶,鉴别诊断水平与日俱进。目前,就3种疾病的两两鉴别已层出不穷,就三者之间的某项诊断措施的鉴别比较也日渐增多。但围绕三者之间的系统性的全面鉴别仍匮乏,故该文将根据克罗恩病、肠结核及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定义、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1, 37(3).

      摘要 (4191) HTML (0) PDF 1.17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诊断为脑卒中和同时期住院或门诊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卒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基线特征和血 脂谱参数。计算AIP。结果 最终纳入644例脑卒中患者,662例健康体检者,病例组AI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混杂因素后,AIP仍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 2.762,95%可信区间(95%CI )1.007~7.576,P <0.05]。结论 AIP可能是发生脑卒中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指标,可作为脑卒中辅助诊断的一种方法。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2021, 37(3).

      摘要 (4219) HTML (0) PDF 1.19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导致小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损伤机制、治疗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在该院住院的患儿资料,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分析MP感染导致小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临床指导意义。结果 MP感染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常见(23.2%)。婴幼儿MP感染肺外损害主要为心血管系统损害(36.4%)。3~6、>6岁患儿中MP阳性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M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患儿中,MP阳性患儿 IL-6、IL-8、IL-10、TNF-α、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MP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患儿急性期IL-6、IL-8、IL-10、TNF-α、D-二聚体水平高于恢复 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儿MP感染肺外脏器损害中心血管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婴幼儿MP感染肺外损害 主要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免疫损伤和高凝状态是MP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重要机制。

    • 某院替加环素临床用药分析及合理性评价

      2021, 37(3).

      摘要 (4192) HTML (0) PDF 1.18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某院住院患者使用替加环素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合理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收集该院 2018年1-12月使用替加环素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查、药物治疗方案、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共70例,并对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打分。结果 该院2018年使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100.00%,临床抗菌有效率为52.86%,用药合理率为60.00%,出现不良反应1例(1.43%)。结论 替加环素在该院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基本合理,但应注意严格管理替加环素的使用,并控制其适应证、用药方案、用药监测和不良反应等,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用药合理性。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2021, 37(3).

      摘要 (4196) HTML (0) PDF 2.36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 12月1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RDW、N 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预测患者全因死 亡的最佳截断值14.55%、2 229 ng/L,将178例患者分为低RDW(<14.55%)组(n=129)、高RDW(≥14.55%)组(n=49),比较 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因死亡率。再评估RDW 与NT-proBNP 对比或联合时对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1)与低RDW 组相比,高RDW 组患者合并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房颤动比例升高,其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全因死亡率也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血清清蛋白降低(P<0.05);(2)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RDW 是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RDW、NT-proBNP及联合两者预测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928、0.933;(4)在高NT-proBNP(>2 229 ng/L)的患者中,高RDW(≥14.55%)组较低RDW(<14.55%)组1年内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P =0.043)。结论 RDW 是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RDW 有助于提高NT-pro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 Endo-button系统弹性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1, 37(3).

      摘要 (4165) HTML (0) PDF 1.2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分析Endo-button系统弹性重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 院2019年1—9月收治的49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弹性固定组(20例,应用Endo-button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和刚性固定组(29例,应用皮质骨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 采用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 、术后踝关节复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弹性固定组术中出血量较刚性固定组多,手术时间较刚性固定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TBCS、TBOL均明显改善;2组术前及术后TBCS、TBOL均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弹性固定组复位良好率较刚性固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弹性固定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85.00%)与刚性固定组(82.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刚性固定组术后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弹性固定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皮质骨螺钉刚性固定相比,Endo-button弹性固定术后疗效并无明显优势,但因其具有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螺钉及早期负重锻炼的优势,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神经内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析

      2021, 37(3).

      摘要 (4135) HTML (0) PDF 1.17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某院神经内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9 年3月1日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 情况。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6例,感染发生率为16.18%(56/346)。共检出病原菌6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3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鲍曼不动杆菌1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55.4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7.2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6.76%,对多黏菌素B则全部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66.67%,多黏菌素B则全部敏感。结论 神经内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且耐药情况均比较严重。动态监测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

    •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11例临床研究

      2021, 37(3).

      摘要 (3324) HTML (0) PDF 1.16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治疗。方法 回顾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1例先 天性风疹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11例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孕母孕期仅2例存在呼吸道轻微症状,产检异常8例(72.7%),患儿血清风疹IgM 抗体均阳性,男7例(63.6%),女4例(36.4%),早产5例(45.5%),小于胎龄儿4例(36.4%),24 h内出现黄疸5例(45.5%),脑损伤9例(81.8%),听力损害4例(36.4%),可疑听力损害2例(18.2%), 眼睛损害1例(9.1%),心脏损害8(72.7%),血小板减少5例(45.5%),死亡1例(9.1%)。结论 孕妇感染风疹症状轻微,可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或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致畸率相当高。对于新生儿,若存在重要脏器损害(如心、脑、耳)、血小板减少等怀疑宫内感染的,予完善风疹病毒感染抗体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 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盆底腹膜关闭与否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2021, 37(3).

      摘要 (4377) HTML (0) PDF 1.16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对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 10月康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49例实施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盆底腹膜关闭与否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在行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并关闭盆底腹膜,对照组不关闭盆底腹膜,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相关手术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肠梗阻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腹腔脓肿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是否关闭盆底腹膜对于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差异不大。

    • 10 226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2021, 37(3).

      摘要 (4158) HTML (0) PDF 1.19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庆地区妇女群体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宫颈细胞样本并使用微阵列 杂交进行HPV筛查。结果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到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0 226例 有性生活史的妇女进行HPV检测,其中阳性者3 078例,HPV携带率为30.10%。不同年龄组的携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7.82,P <0.001),以大于30~40岁性活跃人群的HPV携带率为最高,达12.77%。在检测的21种基因型中,以高危型 的HPV 16、52、58为主,分别占21.28%、14.55%、13.71%。低危型中以HPV 11为多见(3.35%)。单种基因型阳性率为 24.41%,2种及以上基因型阳性率为5.69%。结论 该地区育龄妇女HPV流行情况较为严重,HPV 16、52、58高危型的流行情 况较为突出,表明在重庆地区实施HPV的筛查和疫苗接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扶正消瘤汤联合3D-CRT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研究

      2021, 37(3).

      摘要 (4275) HTML (0) PDF 1.16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扶正消瘤汤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食管癌患者疾病缓解率及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 、CD4+/CD8+ )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该院10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采用3D-CRT 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消瘤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2组疾病缓解率,以及治疗前后CD3+ 、CD4+ 、CD8+ 、CD4+/CD8+ 水平及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结果 研究组疾病缓解率[70.59%(36/51)]高于对照组[50.98%(2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CD3+ 、CD4+ 、CD4+/CD8+ 水平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扶正消瘤汤联合3D-CRT治疗食管癌患者,能显著提高疾病缓解率,改善放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牙龈和牙槽嵴修整手术在牙齿冠桥修复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 37(3).

      摘要 (4310) HTML (0) PDF 1.1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牙齿冠桥的修复中使用牙龈和牙槽嵴修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2017年5月至2020 年5月收治的牙齿冠桥需进行修复的患者104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冠桥修复(n=52),观察组基于常规冠桥修复基础上进行联合牙龈和牙槽嵴修整手术(n=52),对比2组临床疗效、修整效果满意度、不良情况发生率与牙齿修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修复效果评分及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而观察组患者牙齿修复后的功能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对牙齿冠桥修复过程中,重视牙龈和牙槽嵴修整手术的应用,可提高修复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 >护理探讨
    • 护士主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评估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2021, 37(3).

      摘要 (4296) HTML (0) PDF 1.16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辨证分型的深入研究,引入现代科学量化工具,探索设计LDH 辨证分 型评估表,以降低护士辨证分型的难度,为临床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2—12月该院颈肩腰腿痛中心LDH 住院患者178例,护士组与专家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护士确定患者证型的依据是LDH 辨证评估表所列出的条目),在确立证型的过程中确保互相不沟通。待双方证型确定后,由专家组对证型结果进行比较,专人汇总登记。结果 护士使用LDH分型评估表进行辨证分型结果与专家组的相同度为9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DH 辨证分型评估表能够使护士确定临床分型更加准确、方便、快捷,为临床辨证施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在胃穿孔伴发 严重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 37(3).

      摘要 (4096) HTML (0) PDF 1.15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在胃穿孔伴发严重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8 年4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胃穿孔伴发严重胃出血患者,依照电脑随机法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应用循证护理, 研究组实行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胃穿孔伴发严重胃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时效性激励护理与循证护理,可整体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 基于Orem 模式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 37(3).

      摘要 (3304) HTML (0) PDF 1.15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基于Orem 模式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7月 至2019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联合基于Orem 模式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心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Orem 模式运动康复护理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 >教学探索
    • 外军留学生肛肠外科临床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2021, 37(3).

      摘要 (4208) HTML (0) PDF 1.15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为外军留学生进行肛肠外科学的临床带教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该校从培训经验出发,逐步摸索建 立出一套系统的针对外军留学生的培训模式和教学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自我导向学习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21, 37(3).

      摘要 (4087) HTML (0) PDF 1.17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自我导向学习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关系,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 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导向学习量表和临床能力自评量表,调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临床能力,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为(228.78±16.62)分,临床能力总分为(247.26±25.73)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中学习行为与临床科研能力、人际关系与组织管理能力呈正相关(r=0.25、0.28,P <0.05)。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处于良好水平,临床沟通能力处于中偏上水平,自我导向学习对临床能力有积极影响,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组织沟通管理能力有正性影响,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帮助。

    • 八年制PBL生殖医学案例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实践体会

      2021, 37(3).

      摘要 (4258) HTML (0) PDF 1.15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目前在国际上广为流行并被普遍接受的教学方式。浙江大学医学院自2009年开 始,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全面推行了以PBL为主要学习模式的新医学教育整合性课程。近年来,在引进国外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撰写本土化的PBL教学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文就整合课程中生殖医学相关PBL案例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实践体会作一报道。

    • 任务驱动联合TBL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探索

      2021, 37(3).

      摘要 (3317) HTML (0) PDF 1.1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该文应用任务驱动联合团队教学(TBL)教学模式提高神经内科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以神经内科多发性硬化教 学为例,从教学要点、教学任务到任务分析整个流程探讨任务驱动联合TBL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使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更牢固,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案例教学结合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2021, 37(3).

      摘要 (4428) HTML (0) PDF 1.19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结合思维导图对助产专业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校助产专业的高职生 2个班级,共99名学生,观察组50名,对照组49名。利用分娩期并发症的3个病例,观察组采用案例分析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 学,对照组采用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对2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为(88.56±2.11)分,高于对照组的(87.53±2.8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自主学习准备量表和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总分分别为(143.88±4.98)、(82.22±5.29)分,高于对照组的(135.24±3.58)、(76.04±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给予思维导图的案例分析教学可以培养助产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 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影像诊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21, 37(3).

      摘要 (4223) HTML (0) PDF 1.15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结合新医改政策对医学影像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利用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医学影像诊断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探 索,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改革走向新的台阶。

    • 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2021, 37(3).

      摘要 (4223) HTML (0) PDF 1.15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病人在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校 120名临床药学随机分为2组,单数组采用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进行授课,偶数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法进行授课。结果 采用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的临床药学生较采用传统教学具有更好的笔试成绩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结论 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病人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 医学院校成人教育人文素质培养

      2021, 37(3).

      摘要 (6166) HTML (0) PDF 1.15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医学成教学员分布于全国各个医疗卫生行业,是医疗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成教学员在校学习时间短,使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积累相对较少,因此加强医学院校成人教育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当下急需进行的重要工作。该文探讨了医学相关人文素养的概念,分析了目前医学成教学员人文素养的现状,并提出成教学院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员人文素养意识、建立人文素养师资队伍、完善人文培养课程、拓展教育平台、转变教学模式这几个方面,从而达到提升成教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 培训全科医学实习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成效研究

      2021, 37(3).

      摘要 (3421) HTML (0) PDF 1.17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培养全科医学实习生的讲课能力,分析培训成效,以期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一定的教学思路。方法 选取 该校3个年级全科医学订单定向的56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在入科第1周末进行第1次健康教育讲座,本科室5名教师进行讲 评。在第2、3周对学生进行讲课能力培训。学生在实习第3周末,进行第2次健康知识讲座,仍然由此前的5名教师讲评。结果经过培训,学生们的讲课能力均得到提高,他们的总分、4个单项和15个子项目的评分都取得了进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全科医学实习生进行讲课能力培训是有成效的,今后应坚持这项教学改革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 EBM 结合“托利派”教学模式在皮肤病与性病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021, 37(3).

      摘要 (4054) HTML (0) PDF 1.16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EBM)结合“托利派”的教学模式在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该科2016级16位学生在二年级时接受传统教学法,三年级时接受EBM 结合“托利派”教学法。2017级14位学生直接接受EBM 结合“托利派”教学法。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对2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2个年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均认为EBM 结合“托利派”教学法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独立思考、科研能力等,2个年级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均满意。2016级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用EBM 结合“托利派”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微故事-思维导图”结合BOPPPS教学法在 药物分析课堂中的应用

      2021, 37(3).

      摘要 (4599) HTML (0) PDF 1.15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当前,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在线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更好地面向社会输送高素 质的医药应用人才,该文以微故事为引入,思维导图为基础,按照 BOPPPS有效教学“模块”精心设计,在课程准备、课程中、课后总结与评价3个阶段引进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对应的逻辑体系,调动创新思维,通过微故事激发热爱药学的责任感,提升药物分析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

    • 云班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1, 37(3).

      摘要 (4234) HTML (0) PDF 1.15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云班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8级高职护 理专业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2人和对照组56人。观察组采用云班课+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2组的期末实训成绩,采用课程评价问卷(CVI)和自编的教学反馈问卷对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期末实训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CV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云班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及反馈良好。

    • >管理科学
    •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感染防控的集束化措施推荐及证据总结

      2021, 37(3).

      摘要 (4233) HTML (0) PDF 1.18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制定高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措施,检索、评价文献为防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质性访 谈明确高校感染防控关注重点,根据防控主题,组织专家讨论确定集束化防控措施,检索文献并运用GRADE法确定证据等级。结果 针对高校感染防控的重点制定集束化措施,纳入10篇文献探明循证依据,其中指南3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1篇,观察性研究的系统性评价文献1篇,队列研究文献1篇,观察性研究文献4篇。结论 高校感染防控应重点关注公共区域消毒与管理、隔离区域设置、人员管控、感染控制培训及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内容。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的公众心理应激及应对思考

      2021, 37(3).

      摘要 (4381) HTML (0) PDF 1.16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至今,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引发 相应群体的应激性反应,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论述就此次疫情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发生人群进行总结,并对公众此次疫情的心理变化进行成因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缓解公众心理应激的应对措施,展望未来中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 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筛查知识的认知与筛查率的相关性研究

      2021, 37(3).

      摘要 (4233) HTML (0) PDF 1.18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是否影响其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 对该院 1 200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并于培训前后对医务人员各进行1次有关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培训前的医务人员所在科室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培训后的医务人员所在科室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统计各组中医务人员对脑卒中患者的筛查率。结果 观察组医务人员对科室患者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如血脂、血糖、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等项目的筛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对提高脑卒中高危患者筛查率具有重要作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关于内镜再处理的思考

      2021, 37(3).

      摘要 (3339) HTML (0) PDF 1.16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该文根据相关指南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从多方面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 间内镜再处理流程的改进提出了建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临床实践的需求。但是这些建议是否适用于医疗实践中,仍需进行进一步的循证研究以证实其有效性。

    • 中国某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措施及建议

      2021, 37(3).

      摘要 (3808) HTML (0) PDF 1.15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2019年底至2020年初,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袭击全球,WHO 将其引起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与2002 年底至2003年初中国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疫情相比,WHO 称这是比SARS更严重的疫情。因为连续动态的 新病例的数量逐渐减少,和出现新增为“0”的部分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后干预阶段考虑的战略布局,而世界其他国家还在进行早期阶段的疫情应对活动。据报道,除国家宏观布局外,在中国西南部,重庆与疫情较严重地武汉接壤,而重庆南川区在此次疫情的暴发和之前SARS疫情的影响下,至今仍保持零感染率。为了给世界各国提供可能的防控信息,该文以该地区为例,列举了4项关 于防疫策略的建议。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早孕终止妊娠患者的管理

      2021, 37(3).

      摘要 (4144) HTML (0) PDF 1.16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早孕终止妊娠患者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2020年2月1日至3月1日该 院妇产科门诊接诊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患者53例,疫情期间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除行常规人工流产前相关检查外,需询问流行病学史,测量体温,抽血查C反应蛋白,签署胸部CT检查知情同意书,并行胸部CT检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疑似感染者4例并送至定点医院诊治。非感染者49例在该院行终止妊娠治疗。术后进行微信随访。结果 49例患者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护人员精神和健康状态良好。结论 新型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加强早孕终止妊娠患者的管理,达到了终止妊娠的治疗目的,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

    • PDCA循环法在管理医院短缺药品中的应用

      2021, 37(3).

      摘要 (4228) HTML (0) PDF 1.37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环法在管理医院短缺药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广西壮族 自治区短缺药品清单(第一期)》38种药品在该院供应情况为对照组,分析该时间段该院清单内药品短缺的原因,针对缺药因素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期间清单内药品供应情况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缺药次数、缺药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由生产环节、配送环节、使用环节引起的缺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缺药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降低短缺药品发生频次,缩短缺药时间。

    • >案例分析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次RT-PCR检测结果均阴性1例报

      2021, 37(3).

      摘要 (4146) HTML (0) PDF 1.46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该文报道了1例多次RT-PCR检测结果均阴性,但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高度典型,且根 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特殊病例的诊疗过程,旨在增强临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认识,并分析多次RT-PCR检测结果均阴性的原因,提醒医务人员,不能过分依赖于核酸检测,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等结果综合判断。

    • β地中海贫血继发伴SF3B1基因突变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2021, 37(3).

      摘要 (4271) HTML (0) PDF 3.15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一般表现为大细胞或正细胞性贫血,该文报道伴三系病态造血的小细胞性贫血MDS 1例。该患者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铁蛋白正常,血涂片可见10%的靶形红细胞;骨髓原始细胞低于5%,伴三系病态造血,环形铁粒幼细胞占6%;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外周血SF3B1基因突变。该例患者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继发的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多系病态造血MDS。提示小细胞性MDS在诊断时应考虑地中海贫血的继发或原发可能。

    •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1, 37(3).

      摘要 (4135) HTML (0) PDF 2.41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该文报道了1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BMDC)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患者体检发现心脏扩大、双肺 底细湿啰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增强MRI、肌酶谱、B型钠尿肽前体等检查,诊断为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全心力衰竭。予以比索洛尔、螺内酯、托拉塞米、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治疗,患者喘累、脚肿症状减轻。BMDC的治疗目标是早发现,延缓心肌损害进展,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预防猝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双眼梅毒性视神经炎1例

      2021, 37(3).

      摘要 (4130) HTML (0) PDF 3.63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以眼部为首发症状且单独出现的梅毒性视神经炎很少见,临床上极易漏诊或误诊。该文报道了1例双眼梅毒性 视神经炎患者的诊断、治疗,且作者通过查阅文献阐述了梅毒性眼病可出现的特征性改变。该病在诊断和治疗时,不能只局限于眼部,应兼顾全身情况,综合诊治,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漏诊或延误治疗。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