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2, 38(12):1981.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并分析人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结构和功能,并结合该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提出一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利用在线Uniprot蛋白数据库、Expasy在线预测网站、SignalP-5.0、TMHMM Server V2.0、Cell-Ploc、SOPMA、SWISS-MODEL、在线数据库Protscale等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对人源TNF-α蛋白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亚细胞定位、空间结构及疏水性分析;登录“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rhos/”网站对该蛋白磷酸化位点进行预测;选取String及IEDB等在线网站分析人源TNF-α的相互作用蛋白及该蛋白优势表位预测。结果 人源TNF-α蛋白为编码23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6×103,为不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有跨膜区,无信号肽;预测该蛋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膜中,蛋白序列中存在15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模型显示该蛋白可形成同源三聚体,有多种蛋白与之相互作用。结论 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人源TNF-α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B细胞优势表位,并且该表位与前期实验找到的功能性肽段序列相符,可为临床针对人源TNF-α设计多肽或药物提供新靶点。
2022, 38(12):198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分析宫颈癌俯卧位和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放疗多次摆位的平移误差和绕轴旋转误差,为宫颈癌放疗选择最佳摆位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且接受放疗患者72例,41例患者选择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技术,31例患者选择俯卧位热塑体膜固定技术,首次治疗和治疗中均进行CBCT扫描,与CT定位图像进行比较,记录两种摆位方式左右方向误差(X)、头脚方向误差(Y)、治疗床升降方向误差(Z)方向的平移误差和X、Y、Z方向的绕轴旋转误差,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两种放疗技术比较,调强放疗技术Z方向摆位误差大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摆位方式比较,俯卧位X、Rx、Ry、Rz方向摆位误差均明显大于仰卧位,Z方向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仰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摆位方式在调强放疗技术下比较,俯卧位摆位方式X、Rx、Rz方向摆位误差均明显大于仰卧位,Z 方向摆位误差明显小于仰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摆位方式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下比较,俯卧位摆位方式Rx方向摆位误差均明显大于仰卧位,Y、Z方向明显小于仰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调强放疗推荐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技术,三维适形放疗推荐采用俯卧位热塑体膜固定技术,以减小摆位误差,实现精确放疗。
2022, 38(12):1990.
摘要:[摘 要] 目的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了解面部特征研究领域现状。方法 以篇名“面部特征”为检索条件,统计范围包括学术期刊、学位、会议的中文论文,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0—2021年面部特征研究领域发表文献203篇,学术期刊、学位、会议论文发文量分别为125、71、7篇,被引频次数较高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电子、软件等领域,学位论文以“985”“211”高校为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作为首要支持基金。结论 聚焦于面部特征研究在我国快速兴起,且已用于不同领域中。
2022, 38(12):19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401例,其中肾功能异常328例纳入病例组,肾功能正常73例纳入对照组。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收缩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分析GFR与PWVBS、PWVES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脏射血分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尿酸、肌酐、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FR、PWVBS、PWVE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BS、PWVES与GFR呈负相关(r=-0.568、-0.571,P<0.05)。结论 极速脉搏波技术可准确评价CKD患者早期动脉硬化,可为临床早期预防CKD患者动脉硬化提供有力帮助。
2022, 38(12):2000.
摘要:[摘 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类肺腺癌肿瘤组织与正常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筛选和分析,筛选出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Hub基因,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候选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3459和GSE27262,利用GEO2R筛选人类肺腺癌肿瘤组织与正常癌旁组织的DEGs,然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KOBAS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Hub基因,再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进一步筛选,最后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2个明显上调的DEGs,筛选出E-钙黏蛋白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酪氨酸激酶3个Hub基因,3个Hub基因与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相关。结论 E-钙黏蛋白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酪氨酸激酶3个Hub基因可能与人类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肺腺癌发病机制、预后判断和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2022, 38(12):2005.
摘要:[摘 要] 目的 在不同T分期肝内胆管癌(ICC)中探究最佳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范围。方法 从SEER数据库提取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运用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饱和效应分析探究不同T分期最佳淋巴结清扫数目范围。结果 共纳入ICC患者667例,T1b+T2期、T3期存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全因死亡相对危险度的阈值饱和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33),拐点分别为6、4个;T1a期、T1b+T2期、T3期存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阳性淋巴结数目的饱和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9、0.001),拐点分别为5、11、12个。T4期全因死亡相对危险度随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增加出现上升趋势。结论 个体化淋巴结清扫策略对ICC患者更具有应用价值,建议T1a期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超过5个,T1b+T2期6~11个,T3期4~12个;不建议对T4期行常规淋巴结清扫。
2022, 38(12):2010.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CD8+CD28-的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儿科住院的525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肝功能损害分为肝功能损害组(266例)和肝功能未损害组(259例)。对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异常淋巴细胞、尿常规、CD8+CD28-在内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功能损害组患儿年龄、眼睑水肿、肝脏肿大、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大于10%检出率,以及CD3百分比、CD8百分比、CD8+CD28-计数及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未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儿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CD28-可能参与了IM患儿肝功能损害免疫过程,且发挥着保护作用。
2022, 38(12):20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癌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CBT组和对照组,CBT组又按有无家属陪同分为无家属CBT组和有家属CBT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放、化疗及手术等常规生物学治疗,无家属CBT组在常规生物学治疗基础上结合无家属陪同的CBT,有家属CBT组在常规生物学治疗基础上结合有家属陪同的CBT。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CBT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SAS、SDS评分均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周SAS、SDS评分与治疗后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T组患者治疗后4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12周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属CBT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无家属C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在治疗早期能部分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在治疗中、后期无进一步改善,而CBT在治疗的整个过程均能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12周疗程的疗效优于治疗4、8周,且家属陪同参与CBT的疗效可能更佳。
2022, 38(12):202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某院就诊患者乙型肝炎(乙肝)五项[即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抗HBV核心抗体(HbcAb)]定量检测模式分布现状、特点及临床意义,以期获得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率和实现乙肝防治的科学管理。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诊患者16 246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L6000i检测乙肝五项,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模式、不同人群归类分析。结果 16 246例就诊患者乙肝五项检测出现17种模式,其中常见模式9种,少见模式7种,罕见模式1种。16 246例就诊患者乙肝五项检测出现常见模式16 128例(99.27%),少见模式114例(0.71%),罕见模式4例(0.0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10.92%(1 774/16 246)、52.83%(8 582/16 246)、2.45%(398/16 246)、25.70%(4 176/16 246)、47.90%(7 782/16 246)。男性患者HBsAg阳性率[12.54%(1 059/8 442)]明显高于女性[8.78%(685/7 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0、40~<5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1.13%、11.04%。结论 建议采用乙肝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人群筛查及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以实现不同人群乙肝防治的科学管理。
2022, 38(12):2024.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法——PDCA循环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2021年2月前公开发表或已注册但尚未发表的有关PDCA循环法在住培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中、英文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均为中文,950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PDCA循环法)470例,对照组(传统教学法)460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医师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5.39、7.06,95%可信区间:3.59~7.18、4.84~9.27,P<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法比较,PDCA循环法有利于提高住培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022, 38(12):2029.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26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方法学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应用RevMan5.3软件对合并纳入文献数大于或等于3条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2 893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白质病变、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吸烟和病变部位(优势比=0.56、1.20、3.74、4.29、4.07、2.40、4.09、2.37、2.38、4.80,95%可信区间:0.38~0.85、1.05~1.38、2.37~5.91、3.19~5.76、2.69~6.15、1.35~4.20、2.75~6.08、1.61~3.50、1.33~4.25、3.11~7.4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可控因素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2022, 38(12):2034.
摘要:[摘 要] 目的 系统性评价利奥西呱对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中利奥西呱逆转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重构及改善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后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5项,其中前瞻性观察性研究3项,回顾性研究2项,共186例患者。利奥西呱可明显增加肺动脉高压患者6 min步行距离,改善血流动力学。患者服用利奥西呱后右心房面积、右心室基底直径均缩小,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奥西呱可改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逆转患者右心室重构,改善右心室功能。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利奥西呱对患者右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
2022, 38(12):2038.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0~3岁儿童屈光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儿童眼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该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6个月至3岁儿童2 914名,采用非散瞳视网膜检影法进行屈光筛查,同时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1 240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屈光不正的相关影响因素。按不同年龄分为6个月至1岁组(810名)、>1~2岁组(878名)、>2~3岁组(1 226名)。结果 2 914名儿童屈光异常率为21.52%(627/2 914),其中男296名,屈光异常率为47.21%;女331名,屈光异常率为52.79%;女童屈光异常率较男童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至1岁组儿童屈光异常率为32.47%(263/810),>1~2岁组儿童屈光异常率为18.11%(159/878),>2~3岁岁组儿童屈光异常率为16.72%(205/1 226)。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异常率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屈光异常与居住地、母亲孕期患病史、眼疾家族史(父母任一方高度近视或散光)、开灯睡觉、儿童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挑食、接触电子产品年龄、近距离用眼时间、户外时间、不良用眼姿势、揉眼等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文化程度、儿童出生史(早产、出生低体重)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岁儿童屈光异常率较高,与家族遗传、儿童不良用眼及生活习惯相关。在眼保健门诊中应该重视眼保健知识的宣教,加强对相关因素的干预。
2022, 38(12):2042.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和行为,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月按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终期评估工作通知中的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要求,通过多阶段抽样选择年龄15~60岁重庆常住人口6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相关问卷调查其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和行为。共回收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7份,有效率为99.5%。结果 597名调查对象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为89.45%(534/597),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掌握情况较差。艾滋病既往检测率为12.23%(73/597)。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存在负向态度。电视是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年龄低于40岁、文化程度越高,以及报刊、书籍、咨询服务(含电话咨询)、免费宣传资料是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保护性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调查对象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大众人群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掌握情况较差。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广泛存在。同时,存在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知识行为分离的情况。
2022, 38(12):2047.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社区口腔保健服务供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社区口腔保健服务种类、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5-10月采用现况调查方式,以口腔专科门诊就诊者为调查对象,在合肥市某口腔专科医院根据就诊顺序对前来就诊且能独立回答问题的18周岁及以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口腔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共调查550例就诊者,获得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应答率为90.9%。结果 500例就诊者中知晓社区开设口腔科者占26.8%(134/500);12.0%(60/500)的就诊者接受过社区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对口腔定期检查及咨询服务有需求的达71.6%(358/500)。年龄、家庭月均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是否知晓口腔科、是否患有口腔疾病、是否患有全身疾病是社区居民口腔保健需求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保健服务供需差距较大,应加强发展社区口腔保健服务;提高社区口腔医师技术水平,改善居民口腔保健服务的可及性;扩宽居民获取信息渠道;根据不同特征人群提供针对性口腔服务。
2022, 38(12):2051.
摘要:[摘 要] 心肌纤维化是各种心血管疾病作用下致心肌细胞外基质病理性重构,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目前,关于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多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细胞因子、非编码RNAs、氧化应激、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内皮功能障碍、免疫炎性反应等密切相关。该文对其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及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022, 38(12):2055.
摘要:[摘 要]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后期足部逐渐出现溃疡,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血供不良及周围神经病变,伤口愈合非常困难。近年来,有研究将细胞因子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起到显著疗效,且同时发现联合多种细胞因子可提高疗效。该文就糖尿病足创面皮肤基质相关细胞因子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方面的应用。
2022, 38(12):2059.
摘要:[摘 要]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机器人技术日臻成熟,医疗机器人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为疾病诊治、专业教学和医学科研等环节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以高诊疗效率、高精确度、高灵敏度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越来越多口腔医师治疗疾病的得力助手,有力推动了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该文就机器人在牙体牙髓病、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颌面外科等领域的开发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2022, 38(12):2064.
摘要:[摘 要] 移植肾组织学活检因侵入性检查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为肾移植术后的诊断评估提供了新的无创检查方式。该技术能定性或定量分析移植肾组织硬度,从而对移植肾病理状态进行评估。准确认识超声弹性成像用于移植肾的优势与局限性才能协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进行移植肾诊疗工作。该文将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及鉴别诊断移植肾术后状态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2022, 38(12):2068.
摘要:[摘 要] 髂胫束综合征(ITBS)又称为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跑步者膝,是由于膝关节反复屈伸活动而致髂胫束损伤或劳损引起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职业运动员及运动爱好者的常见疾病。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摩擦学说、压力学说、生物力学学说等,尚无规范的诊疗标准,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影像学辅助检查等;ITBS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而选择手术治疗者很少。该文就ITB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2022, 38(12):2072.
摘要:[摘 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缺损及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总称。目前,PFD发病率逐年增高,最常见于中老年经产妇,起病隐匿,易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PFD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该文将对PFD的各种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2022, 38(12):2076.
摘要:[摘 要]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眼科常见的角膜内皮失代偿疾病,常见于白内障术后、青光眼、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先天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等;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及,由该手术引起的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病变是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及丝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角膜内皮细胞替代疗法的应运而生,如培养的内皮细胞疗法、丝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生物工程移植物和基因疗法等技术的不断出现,为白内障术后角膜大泡样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针对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预防及治疗热点进行了综述。
2022, 38(12):208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该中心筛查出的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出院后病例信息、流行病史、职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实验室流式细胞学检测、CT检查等临床资料,从多方面分析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16例患者中男81例,女35例;年龄5~67岁,中位年龄36.59岁;住院时间10~60 d,中位住院时间18.71 d;境外返渝89例,境内返渝且有密切接触27例;入院时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正常98例,异常14例,未检测4例;CD4+、CD8+、CD3+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8例,CD8+、CD3+、CD4+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6例;CT检查肺部有少许磨玻璃密度影10例,其中伴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基础疾病7例。不同年龄、基础疾病患者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升高或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境外返渝人员、密切接触者、流动性较大的中青年为主的学生和自由职业者是重庆地区COVID-19疫情防控的重点。
2022, 38(12):208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Mini I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采用Mini I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大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7例,均为中环指先天性并指,其中单纯性完全并指5例,普通复杂并指2例。采用Mini 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张对皮肤扩容,4周后二期并指分指,按总主动活动度标准评定手功能。术后通过门诊复查、网上发送图片、电话询问3种方式随访3~12个月,中位6.8个月。结果 7例并指畸形均分指成功,未植皮,外观、功能满意,效果好。分指手指瘢痕不明显,无瘢痕增生。结论 应用Mini I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效果满意,不需要植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38(12):208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奥敏清牙齿脱敏剂联合欧卡芙氟保护漆改善牙周刮治术后根面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该院口腔科接受牙周刮治术后出现根面敏感症状的牙周炎患者69例(414颗牙)。按照分层抽样法分为奥敏清组(23例,138颗牙)、氟保护漆组(23例,136颗牙)和联合组(23例,140颗牙)。奥敏清组给予奥敏清脱敏剂涂布治疗,氟保护漆组给予欧卡芙氟保护漆涂布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涂布奥敏清脱敏剂后再涂布欧卡芙氟保护漆治疗。比较3组患者脱敏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的总有效率。结果 3组患者脱敏治疗后敏感程度均有所改善,联合组患者脱敏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奥敏清组、氟保护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延长,3组患者总有效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奥敏清脱敏剂和欧卡芙氟保护漆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牙周刮治术后根面敏感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22, 38(12):209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例PCNL后肾脏出血行保守治疗无效最终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CNL后肾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结果 10例患者中单独假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4例,对比剂外溢2例。单独采用弹簧圈栓塞8例,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例,10例患者介入术后均成功止血,术后肾功能正常。结论 PCNL后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止血效果确切安全,超选择栓塞可保护肾功能。
2022, 38(12):20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PUA)应用四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PUA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含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含铋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思连康。对比2组患者黏膜愈合效果、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黏膜愈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疗法联合思连康治疗PUA患者可有效促进其胃肠黏膜愈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2022, 38(12):209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白电油中毒的临床特征,探讨血浆置换技术在儿童急性白电油中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该院救治的10例急性白电油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急性白电油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等,总结临床诊治体会。结果 10例患儿中误服中毒9例,患儿的家属错失喂服1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2.4±0.5)岁。以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呕血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儿可伴有呼吸、神经系统表现,如气促、发绀、意识障碍,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等。治疗采用洗胃、保护胃黏膜、补液对症等处理,严重休克合并肺出血者在常规治疗后行血浆置换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0例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急性白电油中毒大多数发生于儿童误服,采用血浆置换对抢救重症急性儿童白电油中毒可极大地提高患儿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2, 38(12):20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使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对血糖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知信行简化量表(KAB)、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6)评分,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等。结果 2组干预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KAB 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分,以及SDSCA-6除药物维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更优,FPG、2 hPG、HbA1c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能提升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知信行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2022, 38(12):21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循证管理结合心理管理用于乳腺癌患者对其健康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75例(均为女性),随机分为研究组(189例)和对照组(18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联合应用心理管理和循证管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包括康复训练、医疗知识、皮肤护理、骨髓抑制、饮食知识等)掌握情况、癌性疲乏(包括认知、行为、感觉、情感等)评分和心理状况(包括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康复训练、医疗知识、皮肤护理、骨髓抑制、饮食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认知、行为、感觉、情感、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联合应用心理管理和循证管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癌性疲乏评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2, 38(12):210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配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髋部及腰椎正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髋部及腰椎正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围手术期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能进一步保障疗效,改善患者骨密度。
2022, 38(12):21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内科随访中心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心内科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140例,采取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心内科随访中心的干预。对比2组患儿父母感知脆弱水平、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父母干预3个月后感知脆弱水平,以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内科随访中心对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父母感知脆弱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并且可有效提高其满意度。
2022, 38(12):21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文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文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测评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服药依从性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BG、2 hPG、HbA1c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文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能较好地测评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地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2022, 38(12):21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在伤口治疗中心轮转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按护理部轮转计划即该院4个院区89个病区89个科室轮转培训的104名轮转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东、西2个院区的2个伤口治疗中心分阶段进行培训。东院区采取常规带教模式(对照组,52例),即以伤口治疗师带教、工作坊练习、临床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西院区由伤口治疗师采取以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为主体的带教模式进行伤口工作坊的练习和临床实践(观察组,52例)。4周后对2组轮转人员进行统一标准的考核,评价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在伤口治疗中心轮转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轮转人员培训后培训进度融洽性、首诊伤口评估准确性、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性和预见性、敷料运用的合理性、伤口照片留存的规范性和连续性、患者伤口愈合后制定的个性化健康宣教规范性、医护合作伤口案例医师满意度、案例汇报展示能力、《伤口护理实践原则》日志能力、模拟伤口处理情景展示护患人际沟通能力及给患者提供辅导和咨询能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进行轮转人员的培训使各院区的伤口轮转人员在伤口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护理方面不仅达到了接诊案例多样化的直接技术能力,有效提高了伤口轮转人员的培训效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轮转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专业认同感也在逐步提升,医护合作信任度和满意度上升显著,在专科人员培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2, 38(12):2119.
摘要:[摘 要] 书院制的本质功能在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水平,其核心在于“书”和“阅读”。构建以书院制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能有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本位”的核心素养。对地方医科大学而言,通过讲座、导读、读书分享会、微信平台交流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经典作品阅读,将新书院文化嵌入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致力于构建新书院文化背景下的合理且可操作的学习能力提升场域是对书院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和轴心工作,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人格健全、专业实践能力强,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022, 38(12):2121.
摘要:[摘 要] 转化医学是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双向循环的新医学研究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融入转化医学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联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增设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等途径开展工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药学人才。
颜春鲁,刘永琦,李荣科,安方玉,罗强,汪永锋,谢晓蓉,牛彦强,邓婕
2022, 38(12):2124.
摘要:[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也在不断迭代更新,疾病对目前医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理论基础、综合能力和医学素养。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以学生医学能力发展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医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公共卫生理念的输入。结合虚拟教学新成果,革新新时代下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整体水平。
2022, 38(12):2127.
摘要:[摘 要] 健康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多数医学类专科学校均新增了该专业。药理学是健康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全面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有利于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个体、团体的健康管理工作。然而,医学类专科学生存在在校时间短、专业基础课课时少,课程多等现象,因此,教师如何在极其有限的课堂内提高专科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值得药理学教师不断思考。该文根据医学类专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章节的教学要求,阐述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基于课堂的学习、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为提高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提供参考。
2022, 38(12):21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装置在急诊实习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2019年该院180名急诊实习护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对照组心肺复苏培训按常规训练方案,观察组心肺复苏培训采用实时反馈装置辅助。比较2组实习护生培训前后心肺复苏质量。结果 2组实习护生培训前各项考核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实习护生培训后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程度、通气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反馈装置可显著提高实习护生心肺复苏质量。
2022, 38(12):2133.
摘要:[摘 要] 中国台湾为提高重症末期患者生活质量及适应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2000年颁布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已形成“住院-居家-社区-共照”的特色服务体系和“五全”照顾理念,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总结中国台湾安宁疗护的发展经验发现,其有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广泛的服务对象、多元的筹资渠道、规范统一的收案条件、多样的服务形式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响应“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借鉴中国台湾安宁疗护的实践精华,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安宁疗护发展道路。
2022, 38(12):213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5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感染事件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方法 2020年7月3日至8月3日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BC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检出BC感染病例5例,其中社区感染2例,医院内感染3例;药敏试验结果大致相同。采集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标本62份,有创呼吸机流量传感器标本发现BC 1份,检出率为1.61%(1/62);其余标本未发现BC。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手卫生依从性、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梳理并规范呼吸机回路及附件的消毒方法、加强医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落实消毒隔离监测与督查等一系列措施。再次采集环境卫生学标本24份,均未检出BC。2020年8月3日至 12月31日无类似病例发生。结论 正确实施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监测与管理、快速应对医院内感染事件、细化并逐一落实医院内感染控制方案、优化流程、加强临床督查与追踪是医院内感染防控的关键。
2022, 38(12):2143.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福建省某三甲医院近10年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绩效考核、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及科研管理等对论文发表的影响,为提高医院科研成果产出、提升科研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4月从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查阅2011-2020年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单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论文5 963篇,对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学科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5 963篇论文中SCI论文1 562篇,呈逐年递增趋势,SCI论文数从31篇增至395篇,篇均影响因子从2.39分增至4.18分。结论 医院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高质量论文偏少、学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提高论文质量,提升医院科研水平。
2022, 38(12):2146.
摘要:[摘 要] 面对与日俱增的养老压力,医养结合通过有效整合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是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必然举措。深圳市福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从2014年起试点医养结合相关服务,强化部门沟通联系与协同合作,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养为核心,医为配套”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格局,取得一定的成效,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2022, 38(12):2149.
摘要:[摘 要] 肺奴卡菌病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起病隐匿,诊断困难,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快速、准确的病因诊断对肺奴卡菌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院收治1例快速进展肺奴卡菌病患者,最初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失败,随后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确诊,最终患者成功治愈出院。应强调mNGS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比较,mNGS在发现罕见病原体、缩短诊断时间、改进抗生素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2022, 38(12):2153.
摘要:[摘 要] 总结1例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饮食指导、适应性训练、皮肤准备及口腔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体位和引流、饮食护理、口腔及呼吸道护理、伤口及肢体护理、活动指导、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等),以期为后续相关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 38(12):2156.
摘要:[摘 要]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是一类常见疾病,但单纯三叉神经下颌支受累较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均不多见,病初因为表现不典型可能误诊为口腔溃疡、牙髓炎等。该文结合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神经科医师的视角从神经解剖、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疾病治疗等方面阐述了对该病的认识。
2022, 38(12):2158.
摘要:[摘 要] 通过“e护到家”app平台对1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进行居家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与维护、护理团队的构建、“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方式的实践,护理后患儿病情平稳,暂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患儿肢体僵硬未持续进展,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运用互联网+护理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提供居家护理是可行的。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