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2, 38(19):32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EG3减轻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的机制,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策略。方法 使用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建立缺氧缺糖(OGD)模型。采用CKK-8法检测对照组、OGD处理组和OGD处理后合并LncRNA MEG3过表达或抑制表达后Caco-2细胞存活率,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细胞LncRNA MEG3表达的差异,采用跨皮细胞电阻(TEER)检测法测定肠黏膜TEER值,并分析肠屏障功能。结果 经OGD处理的各组LncRNA MGE3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降低且细胞凋亡增加,导入shMEG3后进一步降低Caco-2细胞LncRNA MEG3表达及细胞存活率,并且加剧细胞凋亡,过表达LncRNA MEG3可增加OGD处理的各组Caco-2细胞存活率,减少其凋亡,并减轻其肠屏障功能损害。结论 LncRNA MEG3在体外实验中可减轻肠黏膜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2022, 38(19):3247.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对单个卵裂胚培养液滴中的胚胎代谢物进行测定分析,寻找一种新的客观评价胚胎质量的方法,优选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方法 收集2019年86例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第3天(D3)卵裂期胚胎培养液,其中D3优质卵裂胚形成优质囊胚27例,D3优质卵裂胚未形成囊胚29例,D3次级卵裂胚未形成囊胚30例。通过拉曼光谱系统收集卵裂胚培养液的拉曼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降低数据维度,提取光谱特征,并结合样本类别值建立可实现分类评估的统计模型。结果 优质卵裂胚与次级卵裂胚之间的信号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明确的聚类现象,分类准确性可达到 85%以上;形成囊胚的卵裂期胚胎和未形成囊胚的卵裂期胚胎之间的信号无明显差异,分类准确性只有 57%。结论 发育至D3的优质卵裂胚和次级卵裂胚存在代谢差异,拉曼光谱可区分D3优质卵裂胚和D3次级卵裂胚,但未能有效区分优质卵裂胚能否形成囊胚。
2022, 38(19):3251.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机添加维生素D对其矫正月龄6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25羟维生素D[25(OH)D]、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住新生儿病房的胎龄34~<37周晚期早产儿12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出生后3 d添加维生素D制剂组和出生后1周添加维生素D制剂组,每组60例。纯母乳喂养或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的晚期早产儿口服维生素D3 800 IU/d;完全配方奶粉喂养的晚期早产儿口服维生素D3 400 IU/d。 结果 2组早产儿出生时,矫正胎龄40周、1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矫正月龄3~6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矫正月龄3个月时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月龄6个月时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出生后3 d尽早添加适量的维生素D制剂可提高早产儿体格发育、维生素D水平,增强骨密度;对早产儿追赶发育、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2, 38(19):32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金玉含漱液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给予金玉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口腔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卫生状况[Beck口腔评估量表(BOS)]、口腔并发症及感染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护理1、5 d后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BO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护理1、5 d后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玉含漱液可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口腔舒适度、卫生状况,减少口腔并发症,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2022, 38(19):3261.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医院内外转换追踪式血糖管理模式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管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A组(28例)和B组(32例)。出院时对2组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基线调查,A组出院后采用常规血糖管理,B组出院后采用医院内外转换追踪式血糖管理,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有无差异。结果 A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血糖较出院时有所反弹[空腹血糖(FBG)分别为(8.54±2.32)、(7.14±1.12)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分别为(10.05±2.10)、(8.33±1.6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血糖水平较出院时变化不明显[FBG分别为(7.44±1.37)、(7.69±1.48)mmol/L,2 hPG分别为(8.64±1.39)、(8.40±1.5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FB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除SDSCA评分的饮食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SDSCA评分的运动管理、遵医行为、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内外转换追踪式血糖管理可有效延续住院时的控糖效果,且在控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较常规随访方式更有效。
2022, 38(19):3265.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8岁以下不同类型脑性瘫痪(CP)儿童骨质疏松症指标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0~8岁CP儿童74例,记录74例儿童的体重指数、维生素D、血钙、骨密度(BMD)等骨质疏松指标,结合其相关因素[CP分型、步行能力分类、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性别、年龄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CP分型儿童骨矿含量(BMC)、BMD、血红蛋白、血钙、维生素D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四肢瘫儿童异常情况最明显;不同GMFCS分级儿童BMC、BMD、血红蛋白、维生素D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GMFCS分级升高相关指标普遍下降;下肢很少负重的CP儿童BMD、维生素D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GMFCS分级升高,低Z值比例明显增加,1~2级为61.70%,3级为64.28%,4~5级为76.92%。结论 CP儿童骨质疏松异常指标比例偏高,其中四肢瘫、中重度及不能行走的CP儿童情况尤其明显,值得关注。
2022, 38(19):3270.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婚检夫妇地中海贫血(地贫)筛查与诊断相关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数据,评价福建省莆田市实施地贫防控项目的成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省莆田市参加婚检的62 058对新婚夫妇和计划怀孕夫妇的血样结果,通过检测平均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初筛,当夫妇一方初筛阳性时双方进行血红蛋白(Hb)电泳检测,夫妇双方Hb电泳阳性时双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统计分析福建省莆田市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罕见地贫发生率、突变分布情况及遗传特点等,绘制福建省莆田地区地贫基因遗传图谱;分析同型基因携带与产前诊断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62 058对夫妻经血常规筛查至少一方异常者8 938对,初筛阳性率为14.40%。筛查阳性夫妻Hb电泳阳性5 842例,阳性率为4.71%;夫妇双方Hb电泳均异常者413对。413对夫妻基因检测确诊为地贫316例,确诊率为38.26%,其中α地贫198例,所占比例较高的基因型为--SEA/αα、-α3.7/αα;β地贫114例,所占比例较高的基因型为βIVS-II-654/βN、βCD41-42/βN;αβ复合地贫4例。检出地贫同型基因携带高风险夫妇26对,其中同型α地贫18对,同型β地贫8对,6对夫妻中女性接受了产前诊断,其中正常胎儿2例,--SEA/αα 1例,βIVS-II-654/βN 2例,--SEA/--SEA 1例,1例重度地贫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福建省莆田市地贫防控试点项目能有效减少重度地贫新生儿的出生,提高该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并为进一步制定地贫防控计划提供依据。
2022, 38(19):3274.
摘要:[摘 要] 目的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745-2021)为依据对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并评价。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17日至12月17日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粪便常规标本517例,以及2022年4月6-13日该院收治的胃癌、结直肠癌患者手工法粪便隐血阳性标本各100例,以人工法为“金标准”,对仪器的粪便理学指标、检出限、检出率、重复性、携带污染、检出符合率、运行速度、配套粪便管的运输,以及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适用性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的粪便理学指标、检出限、检出率、重复性、携带污染均符合评价标准。红细胞、白细胞、真菌、隐血试验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6.1%、90.5%、99.0%、94.0%,Kappa值分别为0.90、0.73、0.80、0.66,对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AVE-562与人工法粪便隐血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结果与人工镜检基本一致,细胞识别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有形成分检出率较高,可有效减轻人力负担,带来更高的检测效率,适合临床应用。
2022, 38(19):3278.
摘要:[摘 要] 目的 构建日间经皮肾镜取石术标准化随访管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规范此类手术的出院随访。方法 建立《方案》构建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和小组讨论初步确定《方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以确定最终的《方案》。结果 最终版《方案》包括44个具体实施条目,涉及随访计划、总体状态评估、饮水和饮食管理、活动和排尿管理、伤口和症状管理、引流管管理、服药评估和健康教育7项主题。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36%和95.45%,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和0.90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6和0.317。结论 构建的《方案》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均较高,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明确了随访人员、内容和频率,有助于医护人员的临床随访实践。
2022, 38(19):32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联合家庭参与在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8月在该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结果为正常高值血压者540例,采用自愿报名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结束后,除失访研究对象外,共收集到有效资料 521份,其中干预组261例,对照组260例。干预组采取微信平台联合家庭参与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咨询加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干预时间均为1年。采用问卷调查2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干预前后均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干预前、干预过程中每半年对2组研究对象体格检查指标进行1次监测。比较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1年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干预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研究对象干预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腰围均呈下降趋势,且干预组研究对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研究对象干预过程中颈围、臀围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正常高值血压者采取微信平台联合家庭成员、医护共同参与的干预方式对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是有效的,且优于常规管理方式。
2022, 38(19):328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髋臼后壁骨折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THA)术的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该院收治老年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患者1例,使用带翼加强杯进行一期THA,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术后X线和CT检查示假体关节稳定牢固,术后6个月复查正侧位片示假体牢固,髋臼侧植骨处良好。结论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不断成熟发展,THA可作为髋臼骨折的急性期治疗方式,正确选择THA将为复杂的髋臼骨折损伤患者提供另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
2022, 38(19):329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初诊时牙科焦虑量表(DAS)评分大于或等于15分患者80例,按照就诊ID卡的末位分成2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采用CBT进行行为管理。采用DAS、牙科畏惧量表(DF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HOUPT行为量表、Frankl 临床行为分级评估2组患者牙科焦虑情况、疼痛程度、治疗完成情况、术中配合程度等。记录2组患者初诊(T1)、手术日(T2)、局部麻醉(T3)、术中(T4)、术后6 h(T5)、术后7 d(T6)、术后90 d(T7)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T1时DAS评分、DFS评分、预期术中VAS评分、心率、SBP、DBP、脉搏血氧饱和度,T4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T2、T7时DAS、DFS评分,T2时心率、SBP、DBP、预期术中VAS评分,T3时VAS评分,T5时VAS评分,术后对止痛药物需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HOUPT行为量表评分、Frankl临床行为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对重度牙科焦虑症患者的治疗及焦虑的缓解效果是实用、有效的。
2022, 38(19):329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某院常见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该院临床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数据,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9年文件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18-2020年共检出细菌6 86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40株(12.24%),革兰阴性菌5 863株(85.4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仅检出少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居前4位者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9.67%(1 350/6 862)]、奇异变形杆菌[8.96%(615/6 862)]、大肠埃希菌[7.74%(531/6 862)]、黏质沙雷菌[2.93%(201/6 862)]。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77.01%)。结论 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对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2022, 38(19):33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循证卫生决策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现状、热点。方法 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文献检索与计量分析。基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循证卫生决策高频关键词、研究机构、国家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循证卫生决策领域的6个研究热点分别为健康、护理、政策、影响、干预和决策。欧美国家在循证卫生决策领域研究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结论 循证卫生决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以具体临床实践和卫生政策的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的。国际视角下我国循证卫生决策研究文献数量虽名列前茅,但还是相对落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且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性不强。
2022, 38(19):3307.
摘要:[摘 要] 目的 系统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月有关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25篇,8 518例研究对象。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包括GDM诊断孕周、孕期餐后2 h血糖、孕期体重指数(BMI)、产后BMI、孕期空腹血糖、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项、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使用胰岛素、年龄、多胎妊娠、孕期甘油三酯、既往GDM史(优势比=0.90、1.44、1.42、1.15、1.87、3.15、3.16、3.56、2.02、2.40、1.26、2.62,95%可信区间:0.83~0.98、1.29~1.60、1.24~1.62、1.08~1.22、1.45~2.41、1.92~5.19、2.17~4.61、3.35~3.79、1.63~2.50、1.44~3.99、1.18~1.33、1.34~5.12)。 结论 诊断孕周早、孕期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高、孕期及产后BMI升高、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项多、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使用胰岛素、年龄、多胎妊娠、孕期甘油三酯升高、既往GDM史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2022, 38(19):3313.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医患沟通现状及沟通需求,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医患沟通提供参考,丰富医患沟通教学内容。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患沟通量表对来自江苏省泰州市的532例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32份,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 532例患者疼痛部位以肩和上肢[35.3%(188/532)]、下肢[30.3% (161/532)]及颈部[29.9%(159/532)]较为多见,对医患沟通较为满意者以对慢性疼痛健康普及[31.0%(165/532)]、了解疼痛应对方式[36.1%(192/532)]、运动指导[33.1%(176/532)]、了解心理需求[28.9%(154/532)]、与家人交流[34.0%(181/532)]为主,医患沟通需求以运动指导[92.1%(490/532)]、心理指导[81.8%(435/532)]、家人参与[76.1%(405/532)]为主。离异及未婚者抗病信心明显低于已婚者,养老机构患者抗病信心均明显低于独居、与配偶和(或)与子女居住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工作者需多关注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心理需求,给予慢性疼痛相关健康普及、运动指导,多与患者的家属(尤其是子女)沟通。
2022, 38(19):3318.
摘要:[摘 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疾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改变将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后果严重。线粒体裂变与融合失衡或线粒体自噬过度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改变的重要原因。保持线粒体裂变与融合的动态平衡,调控线粒体自噬的程度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新策略。该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调节机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线粒体动力学/自噬对病变发育和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2022, 38(19):3322.
摘要:[摘 要]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机体免疫清除病原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免疫抑制和肿瘤内血管的生成,是肿瘤进展、转移和抵抗治疗的关键因素。基于TAMs所具有M1/M2 2种亚型相互转化的特性,靶向TAMs就成为抗肿瘤治疗方面的一项新策略。该文就基于TAMs为作用靶点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2022, 38(19):3326.
摘要:[摘 要] 超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超早产儿因组织、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存活率低,早产儿相关疾病发生率及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率极高,成为围生期研究重点。超早产儿母亲孕期保健、出生后产房内复苏及转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对超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就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规范超早产儿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为提高超早产儿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2022, 38(19):3331.
摘要:[摘 要]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国家重点防控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疗效与患者用药依从性密切相关,用药依从性好是有效控制肺结核和减少肺结核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是结核病领域的研究焦点,该文从居家化疗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测评方法、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用药依从性的干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居家化疗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参考。
2022, 38(19):3339.
摘要:[摘 要] 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是临床最常见的婴幼儿喉部畸形,常表现为喉喘鸣、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等,胃食管反流是最常见的合并疾病。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和三维CT检查等有助于确诊和鉴别诊断,维生素D水平测定和骨密度可能为评估病情提供帮助。大多数喉软骨软化症患儿呈良性病程,经内科保守治疗可痊愈,部分中重度喉软骨软化者需手术,如声门上成形术缓解症状。
2022, 38(19):3342.
摘要:[摘 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临床较常见、累及髓系前体细胞、具有极强侵袭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在成人中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在老年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主要因为老年人大多数存在身体其他系统疾病,脏器储备功能也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所以,对化疗耐受性差,化疗和化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率较高;另外,老年人医嘱依从性差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随着近年来对白血病发生的分子基础研究的日益深入,新型制剂(如CPX-351)、靶向药物(如BCL-2抑制剂、FLT3抑制剂、IDH突变抑制剂、TP53突变抑制剂等)、新兴治疗方式(如微移植、免疫治疗)得以推广用于全年龄段患者,有望让老年AML群体的治疗及预后得到有效提升。
2022, 38(19):3351.
摘要:[摘 要] 结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的肿瘤,约占每年新确诊及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10%,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致命癌症,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不仅生存率低,而且治疗对个人及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是巨大的,因此,早期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多种多样,结肠镜检查是最精准的筛查方法,结肠镜检查的精准度与肠道清洁度密切相关,而饮食准备是肠道准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老年患者、便秘患者等特殊人群肠道准备较为困难,因此,寻找适合该类人群的饮食准备方案能更好地提高其肠道准备质量,以及结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及完成度,同时提高受检者的体验感及满意度。
2022, 38(19):3354.
摘要:[摘 要] 目前,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仍不乐观,其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预测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仍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该文对近年来与食管癌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相关的部分癌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经验与证据。
2022, 38(19):3358.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基层医院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点,为后疫情时代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提供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12月(COVID-19疫情发生期间)该院收治的110例静脉溶栓患者(研究组)和2019年2-12月(COVID-19疫情发生前)该院收治的112例静脉溶栓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静脉溶栓患者到院至到达CT室时间、到达CT室至检查时间、CT检查至报告时间、神经内科医师接诊至签字时间、入院至实施静脉溶栓时间(DNT)等,比较2组患者发生死亡及并发症的比例。结果 研究组患者到院至到达CT室时间、CT检查至报告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DNT≤60 min比例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到达CT室至检查时间、神经内科医师接诊至签字时间、DNT、死亡及并发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医院脑卒中静脉溶栓存在一定的延误;对新形势下脑卒中静脉溶栓质量控制研究势在必行。
2022, 38(19):33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PS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传统针灸、康复训练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传统针灸、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ADL量表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19.78±1.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33±1.20)分],ADL量表评分[(72.78±5.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1.83±4.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改善PSD患者抑郁情绪、ADL均有效。
2022, 38(19):33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科学管理社区新发糖尿病重点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该中心(包括各站点)门诊新发并建管理卡的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463例,调查患者基本资料、糖尿病相关疾病信息、生活行为方式等,使用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发放问卷463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率为97.62%。结果 452例患者中发生焦虑抑郁76例,发生率为16.8%,未发生焦虑抑郁376例。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锻炼情况、保证睡眠时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是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保证睡眠时间、锻炼情况是社区60岁及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定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婚姻状况、体育锻炼、保证睡眠时间、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
2022, 38(19):336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在妇科住院患者清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3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3例择期行清宫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21例)和瑞马唑仑组(22例),2组患者术前均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然后丙泊酚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瑞马唑仑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 mg/kg。观察2组患者入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以及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等。结果 2组患者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以及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时间、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可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患者PACU滞留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安全地用于妇科住院患者清宫手术。
2022, 38(19):33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性患者安全项目(CUSP)在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1 2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观察组(618例)和对照组(604例)。对照组采用留置尿管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CUSP方法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CAUTI 发生率、医护人员对预防CAUTI知识掌握情况、留置尿管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CAUTI 发生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尿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医护人员预防CAUTI意识增强(P<0.05)。结论 实施CUSP能有效降低CAUTI发生率,帮助医护人员提升患者安全意识。
2022, 38(19):3376.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产前定期盆底肌训练对降低孕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的价值,探讨导致孕妇产后易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 该研究是该院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纳入妊娠18~22周、单胎孕妇260名,采用计算机随机表格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30名。干预组孕妇接受12周标准化锻炼计划,包括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接受标准产前护理。数据来自入组时、妊娠晚期及产后3个月的问卷。比较2组孕妇尿失禁发生率,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后发生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干预组孕妇妊娠晚期发生尿失禁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3个月发生尿失禁比例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自然分娩、肛门括约肌损伤(OASIS)是产后3个月孕妇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加发生尿失禁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优势比(OR)=1.145,95%可信区间(95%CI):1.014~1.287)]。与剖宫产比较,自然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尿失禁风险也明显增加(OR=1.857,95%CI:1.037~3.867)。OASIS也显著增加了产后3个月发生尿失禁的风险(OR=5.357,95%CI:1.052~26.544)。结论 定期盆底肌训练可明显降低孕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年龄、自然分娩、OASIS是孕妇发生产后尿失禁的独立风险因素。
2022, 38(19):338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医联体模式下“互联网+”延伸服务在预防脊髓损伤居家患者泌尿系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按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延伸护理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出院后第15、30天留取晨尿进行尿沉渣镜检、尿培养和B超检查,观察泌尿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延伸护理组患者出院后第15、30天泌尿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医联体模式下“互联网+”延伸服务的方法对脊髓损伤居家患者实施系统干预能更好地预防患者出院后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
2022, 38(19):3383.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在儿科实习期间儿科核心能力的学习体验,为制定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实习的20名本科护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学习体验可归纳为6个主题,包括心理压力大、操作机会少、能力不足、职业价值感受挫、学习需求强烈、教学方式改变。结论 儿科实习带教过程中应多关注本科实习护生心理问题,可通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其儿科核心能力,提升职业价值感。
2022, 38(19):33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冲洗液比色卡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9月宜昌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0-12月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参照冲洗液比色卡进行膀胱冲洗速度的调节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尿管堵管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管堵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冲洗液比色卡能规范临床护士膀胱冲洗护理行为,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2022, 38(19):338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以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为工具的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观察其在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2018级、2019级、2020级和2021级)该院皮肤性病科住培医师3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学组和对照组,每组17人。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方法(带教教师讲授加标准操作示范),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出科时对专业理论能力考试和皮肤科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考核);教学组教学和评价方法均采用Mini-CEX联合以DOPS为工具的形成性评价。比较2组住培医师专业理论能力和皮肤科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成绩、Mini-CEX考核成绩、DOPS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教学组住培医师专业理论能力和皮肤科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成绩、Mini-CEX考核成绩、DOPS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CEX联合以DOPS为工具的形成性评价在皮肤科住培中的有效性好,能显著提高皮肤科住培医师的培训效果。
2022, 38(19):3393.
摘要:[摘 要]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学科关系密切,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理论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临床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项目3个模块;实验内容分为临床试验和研究性实验2个模块),从而整合了不同模块课程内容,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022, 38(19):33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三维(3D)打印模型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120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将学生1∶1∶1分为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和3D打印联合PBL教学组,每组40名。通过理论+技能考试对3组学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利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成果是否有差异,并通过学生评估表比较不同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结果 120名学生眼科学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学生评估表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3D打印联合PBL教学组、PBL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眼科学最终成绩与学生评估表得分有关。结论 3D打印联合P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2022, 38(19):3399.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手术室护士分层考评系统,提高手术室护理理论考评的效率及质量。方法 2021年10-12月将该院手术室护士230人按5级护士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人。研究组使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与考核》中的考核题库,使用自动分卷系统按不同专科、不同考核要求等条件随机自动组配成试卷;对照组使用传统统一的纸质版试卷。分析2组试卷的总成绩和每题得分情况及考核效率,用难度、区分度、信度对2组试卷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新护士,以及初级、中级、高级、专科护士试卷难度系数分别为0.785、0.803、0.814、0.853、0.839;试卷平均区分度分别为0.412 9、0.481 7、0.508 9、0.396 8、0.302 7。试卷信度分别为0.775、0.810、0.885、0.755、0.891。结论 使用自动分卷系统进行手术室专业理论分级考试能合理、有效地对手术室各层级及不同专科护士进行理论考核,满足了手术室护理专业理论考核不同层级、不同专科的多重差异性需求。
2022, 38(19):34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医嘱下达完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8-11月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临床科室VTE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医嘱下达完整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予以实施改进验证。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VTE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医嘱下达完整率明显提高,由活动前的34.78%上升为76.00%,医师进行出血风险评估率由活动前的36.96%上升为76.80%,对VTE预防措施知晓率由活动前的17.39%上升为73.60%。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VTE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医嘱下达完整率,对预防住院患者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促进医院VTE防治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管理人员VTE防治知识及圈员的综合能力。
2022, 38(19):340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山区肿瘤防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月整群抽取巫山县500名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防治肿瘤相关知识、有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肿瘤防治体系,并于2022年1月再次进行调查。比较肿瘤防治体系构建前后居民癌症防治的认知水平及行为变化状况。结果 构建后居民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90.40%(452/500)]、肿瘤危险因素知晓率[87.20%(436/500)] 、不吸烟或尽早戒烟率[93.80%(469/500)]、合理膳食及营养率[94.60%(473/500)]、保持心态平衡率[93.00%(465/500)]均明显高于构建前[分别为78.20%(391/500)、76.60%(383/500)、87.40%(437/500)、88.60%(443/500)、89.20%(44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染发率[91.20%(456/500)]、增强自身抵抗力率[94.40%(472/500)]与构建前[分别为88.20%(441/500)、92.60%(453/500)]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山区肿瘤防治体系可明显提高居民癌症防治认知水平,同时,可使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2022, 38(19):3409.
摘要:[摘 要]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鼻咽癌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及人群差异,多见于华南、西南各省,男性多于女性,40~50岁为高发人群。该院健康管理中心经常规体检筛查发现肝脏占位(肿瘤待诊)1例,最终经外院确诊为鼻咽癌伴肝转移。对转移性鼻咽癌的特点、诊治进行总结可为体检筛查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并且在受检者体检及检后管理过程中应积极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以提高体检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群健康,建立绿色就医通道,为患者或受检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2, 38(19):3412.
摘要:[摘 要] 该文的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因肺部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前2例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病例1(用药后第8天)和病例2(用药后第11天)均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考虑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停止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并进行对症处理。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回升,并于出院时恢复至正常值。随访2周,患者均未再出现出血症状。
2022, 38(19):3415.
摘要:[摘 要]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一种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亚洲、拉丁美洲和南美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其中我国占12.0%~17.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进展快,病死率高,患者预后较差。该院收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复发、累及皮肤合并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例,分析诊治过程以探究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等表现,旨在减少误、漏诊,让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22, 38(19):3418.
摘要:[摘 要] 暴发性紫癜(PF)是一种罕见但极具凶险性的血栓性出血性疾病。紫癜常以红斑开始,进展为不规则中心区域的蓝黑色出血性坏死,部分有血疱形成,严重者可出现肢端坏死,面临截肢,即使治愈也会留有瘢痕。PF常见于儿童,发病率呈双峰型,包括1~3岁的婴儿和16~18岁的青少年,病死率较高。2021年1月该院儿科收治1例男性(出生后0.5 h)PF患儿,因孕35+5周早产就诊,入院第8天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四肢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给予抗感染、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复习相关文献,PF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较高,需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