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8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2022, 38(7):119.

      摘要 (1384) HTML (0) PDF 2.03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掌握重庆渝中区流感的病原学流行趋势及其特征,为流感样疾病的防治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AS9.4软件对重庆市渝中区流感哨点监测医院2015-202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各年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不同(χ2=268.20,P<0.000 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份是2019年(29.12%),最低的年份是2020年(4.25%),且2020年仅在1-2月检出阳性标本。各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不同(χ2=17.14,P=0.028 7),15岁以下年龄组的5年(2015-2019年)合计阳性检出率(23.40%)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年龄组检出的流感亚型构成比不同(χ2=121.47,P<0.000 1),15岁以下儿童和15~<25岁青少年感染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为主,25~<35岁组感染以乙型Victoria系为主,35~<65岁以甲型H1N1为主,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甲型H3N2为主。各年检出的各亚型流感病毒构成不同(χ2=888.41,P<0.000 1),甲型H3N2流感病毒是2015-2017年的优势毒株,甲型H1N1是2018年的优势毒株,乙型Victoria系是2019-2020年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系仅在2015-2018年有检出。结论 2015-2020年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有各自的流行规律。流感感染的最主要人群是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

    • 基于门诊随访模式下不同胎龄早产儿矫正 1 岁内神经行为发育回顾性研究

      2022, 38(7):1081.

      摘要 (1298) HTML (0) PDF 1.27 M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在门诊随访模式下不 同胎龄早产儿矫正 1 岁 内神经行为发育特 征,为规范早产儿随访提供参考依据 。 方法 收集 2019年 1 月 至 2020年 12在该科进行高危儿门诊随访并符 合纳入标准的 219例早产儿基本资料,以及相关矫正月龄 GeseI发育量表中各能区发育商 。 按照随访情况分 为观察组(122例)与对照组(97例),观察组为新生儿科出院后每月龄定期来该科随访,每次随访后均予早期干 预指导,并于矫正年龄 3、6、9、12个月进行 GeseI发育量表评估者:对照组为不定期来该科门诊随访,期 间 失访 次数 "6次,但需有矫正年龄 3、12个月 GeseI发育量表评估资料者 。 按 出 生胎龄分为 35~36+6 周 组 、32~ 34+6 周组 、>32周组,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 结果 矫正年龄 12个月时,不同胎龄早产儿观察组 GeseI 发育量表中各能区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胎龄为 35~36+6 周组早产 儿各能区发育商均达到正常,而胎龄为 32~34+6 周组 、>32周组早产儿能区发育商均为 临界状态 。 结论 定 期门诊随访模式下早产儿矫正 1 岁 内神经行为发育优于非定期门诊随访:不 同胎龄早产儿在定期门诊随访下 GeseI发育量表各能区发育商均呈上升趋势,而胎龄越小上升趋势越缓慢,特别是对于胎龄 >32周早产儿更应 积极进行定期随访 、早期干预 。

    • 富血小板凝胶在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 38(7):1086.

      摘要 (1517) HTML (0) PDF 598.17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凝胶(PRP)在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中 的 临床疗效及应用 前景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 月 至 2020年 6 月 于该院行 TAPP的 6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治疗组(使用 PRP)、对照组(使用医用胶),各 30例 。 观察 2 组术后血清肿 、慢性疼痛 、补片感染的发生率和 费 用 支出差异 。 结 果 2 组 患 者 均手 术 顺 利,无 中 转 开 腹,术 后均 顺 利 出 院 。 治 疗 组 术 后 血 清 肿 发 生 率 (6.67%)与对照组(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0)与对照组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2 组均未发生补片感 染 。 治 疗 组 术 后 平 均 费 用 支 出 [(12940±594)元]与对照组[(13350±606)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RP具备安全可 靠性,可提高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相应降低耗材费用 。

    • 肝硬化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22, 38(7):1089.

      摘要 (1417) HTML (0) PDF 605.42 K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不同 时期的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指标的情况,了 解肝硬化不同 时期的 TEG 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 。 方法 回顾 2020年 一— 一2月 确诊肝硬化患者 299例,通过病情不同分为肝硬化代 偿期组(82例)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2一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 一00人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血红蛋白(Hb)、 血小板计数(PLT)、常规凝血参数 、TEG参数[凝血综合指数(CI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 (Angle)、血凝块最大的振幅(MA值)、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对肝硬化患者 TEG 与常规凝血参数相关性进 行分析 。 结果 肝硬化患者 Hb、PLT、Angle、MA值 、G值 、CI值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K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患者 Hb、PLT、APTT、INR、FIB均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K值: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肝硬化组 >肝硬化代偿期组 >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 Angle、MA、G、CI值: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肝硬化组 <肝硬化代偿期组 <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硬化患者 K 值与 PLT、FIB呈负相关(P<0.05),与 TT、APTT、INR 呈 正相关(P<0.05);Angle与 PLT呈正相关(P<0.05),与 Hb、TT、APTT、FIB呈负相关(P<0.05);MA值与 PLT、FIB呈正相关(P<0.05),与 PT、APTT、INR、TT呈负相关(P<0.05);G值与 PLT、FIB呈正相关(P< 0.05),与 Hb、PT、APTT、INR、TT 呈负相关(P<0.05);CI值与 PLT、FIB呈正相关(P<0.05),与 APTT、 INR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失代偿期患者,常呈低凝状态,有大出血的风险,其 TEG 与常规凝血检查存在相关性,将 2 种检测方法的各参数优化组合有助于精准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血栓及出血 风险,更好地指导临床输血治疗 。

    • 转位蛋白特异性显像剂18F-DPA-714的在线 自动化合成及其质量控制

      2022, 38(7):1094.

      摘要 (1250) HTML (0) PDF 2.21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 的 建立18F-DPA-714的在线 自 动化合成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 法 。 方法 采用 日 本住友 CFN-F100多功能合成模块,自 主编辑 自动化合成程序,回旋加速器 HM-10生产出来的18F-经 QMA柱捕获,洗 脱,干燥除水后,与前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 粗产品转移至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收集产品 峰,加水稀释后,转移至 C18 柱上,再经水洗,最后用 2 mL 乙醇洗脱,加生理盐水稀释,经无菌滤膜过滤得到产 品 。 测定其 pH 值 、放射化学纯度 、稳定性及细菌 内毒素等 。 结果 在线 自动化制备18F-DPA-714放射化学纯 度 >99%,未衰减校正的合成效率为 18%~36%(n=20),比活度可达 675 GBa/mg,整个制备时 间 约 为 55 min。 结论 该18F-DPA-714在线 自动化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工艺安全,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合 成效率稳定,放射化学纯度高,比活度高,各项指标合格,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

    • 超声引导硬膜外穿刺不同置管长度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2022, 38(7):1099.

      摘要 (1236) HTML (0) PDF 739.16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引导硬膜外穿刺不同置管长度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该院产科100例足月产妇分为A、B、C、D 4组,每组25例,均行无痛分娩。在产妇宫口扩张2~3 cm时经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分别行常规置管4 cm,超声实时引导下置管5、4、3 cm,加固导管和脉冲镇痛泵相连,药物配置及运行方式均一致。观察硬膜外注药后15 min最高冷感觉消失平面及平面上升的节段数、产程时长、硬膜外注药前(t0)止痛泵运行后10、20 min,1 h的VAS评分,硬膜外置管和拔管操作中,异感和折痕的发生率,新生儿1、3 min 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结果 硬膜外注药后15 min最高冷感觉消失平面,B、C组高于A组,D组低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上升的节段数D组低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4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注药前,且泵运行后A组产妇各时点VAS评分显著高于B、C、D组,A组第一、二产程最长,D组第一、二产程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的异感、折痕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3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置管长度为3 cm用于分娩镇痛,麻醉平面适宜,局麻药扩散均匀,能显著减轻产程疼痛,大大缩短产程,还可使放置硬膜外导管过程中孕妇异感、折痕发生率明显降低,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孕妇呼吸循环平稳。

    • 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牙科焦虑症调查分析

      2022, 38(7):1104.

      摘要 (1190) HTML (0) PDF 714.25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门诊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前的牙科焦虑原因、牙科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其干预治疗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牙科焦虑原因调查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临床选取的504例进行IMTM拔除的患者在术前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焦虑的原因主要是诊疗过程中的不适感(45.8%)、惧怕疼痛(42.1%)、口腔内注射恐惧或针头恐惧(41.5%)。MDAS平均分为(10.26±3.11)分,明显患牙科焦虑症的比例为22.6%,其中女性为30.9%,男性为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362,95%CI 1.314~4.245)、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组:OR=2.180,95%CI 1.094~4.341)、治疗前的心理状态(OR=3.101,95%CI 1.823~5.274)、牙科治疗危险性认知(牙科治疗有危险性组:OR=9.974,95%CI 5.335~18.645;中性组:OR=3.863,95%CI 1.924~7.755)、避医行为(OR=2.180,95%CI 1.285~3.699)、就诊原因(OR=3.388,95%CI 1.972~5.822)、儿童期牙科负面经历(OR=2.650,95%CI 1.461~4.807)是IMTM拔除患者拔牙前牙科焦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拔除IMTM患者常见术前焦虑,医护人员应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有效降低牙科焦虑症的发生,以提高牙科诊疗效果,提高IMTM拔除患者的生活质量。 

    • 重庆地区33家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现状

      2022, 38(7):1110.

      摘要 (1240) HTML (0) PDF 634.75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护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重庆地区3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不同科室1 064名临床护士展开调查。结果 911名(85.6%)护士近1年内存在职业性腰背痛情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使用腰背部力量情况、近1年的睡眠质量是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防护培训情况为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重庆地区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高,大多数护士缺乏防护相关知识及培训。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传递防护相关知识,以减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

    • 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生长发育状况

      2022, 38(7):1114.

      摘要 (1220) HTML (0) PDF 649.15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1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共123例(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适于胎龄儿123例(对照组)。观察组孕母羊水粪染、羊水减少、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妊娠高血压、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异常、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期窒息、消化道出血、低血糖症、低蛋白血症、动脉导管未闭、脑损伤、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随访至1~3岁,1岁时生长迟缓率为7.1%,2岁时生长迟缓率为17.7%,3岁时生长迟缓率为10.0%。结论 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的高危因素有孕母羊水粪染、羊水减少、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妊娠高血压、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异常、胎儿窘迫,且更易出现产后并发症,需严密监测重度宫内发育迟缓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 淋巴结阳性比率对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2022, 38(7):1124.

      摘要 (1262) HTML (0) PDF 3.17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阳性淋巴结比率对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并探讨包含阳性淋巴结比率的预测模型对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16年SEER数据库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36 335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7∶3的比例随机分配这些肺腺癌患者至SEER训练集和SEER验证集,利用Xtile软件确定阳性淋巴结比率的最佳截断点。利用LASSO Cox回归选取独立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此外,纳入90例该院的肺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结果 SEER训练集中有75.1%的患者无淋巴结转移,SEER验证集中有75.0%的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外部验证集中有44.4%的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Xtile结果表明当阳性淋巴结比率为0.2时,3组肺腺癌患者之间的生存差异性最大。LASSO Cox回归分析表明阳性淋巴结比率、性别、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大小、M分期和TNM分期均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包含阳性淋巴结比率的列线图对SEER训练集(3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14,5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00,10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18)、SEER验证集(3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10,5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09,10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04)和外部验证集(3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03,5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98,10年总体生存率的AUC为0.769)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阳性淋巴结比率充分考虑了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清扫淋巴结总数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阳性淋巴结比率>0.2是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阳性淋巴结比率的列线图对肺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很高。

    • 某中医医院护士长领导力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2022, 38(7):1130.

      摘要 (1194) HTML (0) PDF 512.78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某中医医院护士长领导力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72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护士长领导力、护士职业倦怠,分析护士长领导力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720份,其中有效问卷66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22%。测评问卷结果显示,护士长领导力总得分为(183.59±24.07)分,其中感召力、影响力、亲和力、控制力和前瞻力得分分别为(12.13±1.48)、(89.77±9.31)、(26.59±3.75)、(33.24±4.46)、(21.86±3.29)分;护士职业倦怠总得分为(48.14±15.26)分,其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24.76±5.28)、(7.13±2.35)、(16.25±4.70)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护士长领导力评分与护士职业倦怠得分呈负相关(r=-0.535~-0.403,P<0.05)。结论 某中医医院护士长领导力与护士职业倦怠具有负相关性,提升护士长领导力对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有重要作用。

    • 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调查

      2022, 38(7):1134.

      摘要 (1214) HTML (0) PDF 611.73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的管理情况,分析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方法及重要性,为在临床护理中预防患者自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阅读相关文献并制定调查问卷,以203名临床护士为对象实施电子问卷调查并收集数据。结果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临床护士年龄和参与自杀风险培训对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知信行有影响(P<0.01);临床护士科室、使用自杀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知识有影响(P<0.05);临床护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对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态度有影响(P<0.01)。结论 年轻护士和未参加患者自杀风险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态度、知识和护理操作不够了解,应进一步改善,多进行患者自杀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年轻护士对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了解。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的分子病理

      2022, 38(7):1139.

      摘要 (1209) HTML (0) PDF 2.98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RET、KRAS、NRAS、PIK3CA、BRAF、HER2和MET 10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索10种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该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3例,提取DNA和RNA后,采用探针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PCR)法对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10种基因联合检测的总突变频率为74.70%(62/83),各基因突变分布为EGFR 49.40%(41/83)、KRAS 13.25%(11/83)、ALK融合4.82%(4/83)、ROS1融合4.82%(4/83)、HER2 3.61%(3/83)、MET 14号外显子跳跃2.41%(2/83)、PIK3CA 1.20%(1/83),RET融合、NRAS及BRAF均未检测出。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鳞癌;女性患者EGFR突变频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KRAS突变频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的患者EGFR和KRAS突变频率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结论 在10种基因突变中,EGFR突变、KRAS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10种基因联合检测可一次获得更多基因突变信息,对于临床取材量少的标本意义重大,能够为分子靶向用药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信息。

    • >循证医学
    • 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与体内硒元素水平的meta分析

      2022, 38(7):1144.

      摘要 (1237) HTML (0) PDF 858.94 K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体内硒元素水平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8月15日收录的有关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与体内硒元素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包括1 633例样本,其中病例组(帕金森病患者)751例,对照组(非帕金森病患者)882例。2组患者血液中硒元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5,95%CI -0.95~0.64,P>0.05);在脑脊液和头发中的硒元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9,95%CI 0.05~2.33;SMD=-1.19,95%CI-2.05~-0.32,P<0.05)。Begg′s检验结果显示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数据合并结果稳定。结论 帕金森病与血液中硒元素水平无关联,帕金森病与头发和脑脊液中硒元素水平具有关联,且脑脊液中高水平硒元素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2, 38(7):1150.

      摘要 (1172) HTML (0) PDF 922.36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疗法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ASCO Abstract、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关ICI联合疗法治疗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RCTs,包含2 508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单独治疗组相比,ICI联合疗法可延长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HR=0.86,95%CI 0.79~0.93,P=0.000 4;HR=0.85,95%CI 0.74~0.99,P=0.04)。ICI联合疗法未能增加SCLC的缓解率(HR=0.03,95%CI -0.03~0.10,P=0.05)。在≥3级不良反应方面,与单独治疗组比较,ICI联合疗法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生率降低,但腹泻、食欲下降、疲劳、皮疹、肝功能受损发生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脱发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I联合疗法能够延长晚期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但增加了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

    • >综述
    • 细胞周期蛋白E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2, 38(7):1155.

      摘要 (1337) HTML (0) PDF 618.18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是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过表达的Cyclin E可以加速细胞周期G1期。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破坏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近年来,细胞周期蛋白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项研究发现Cyclin E在乳腺癌患者中呈现过表达状态,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该文系统综述了Cyclin E的生物学特性,与癌症的关系,特别是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旨在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 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

      2022, 38(7):1159.

      摘要 (1256) HTML (0) PDF 842.76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俯卧位通气(PPV)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逐渐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保证每天至少12 h的PPV治疗已经形成专家共识。但体位的改变及长时间俯卧位会导致受压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危险性增加,且在PPV治疗过程中护理并发症较多。目前,对PPV患者可通过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侧俯卧位代替完全俯卧位,身下垫软枕并加强翻身及凝胶床垫的方式预防压力性损伤,但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用于PPV的模块化新型辅助减压工具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即对PPV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模块化新型工具的研发设计,为保证临床PPV安全开展提供参考。

    • “互联网+”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 38(7):1163.

      摘要 (1286) HTML (0) PDF 800.14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互联网+”的提出为糖尿病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将从“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干预形式、干预效果、存在问题方面进行综述,为探索“互联网+”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研究进展

      2022, 38(7):1167.

      摘要 (1255) HTML (0) PDF 663.96 K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多伴随着躯体化症状,同时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伴出现,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因此,该文通过对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早期干预、避免恶化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 熊去氧胆酸预防减肥手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 38(7):1171.

      摘要 (1217) HTML (0) PDF 616.76 K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减肥手术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加,减肥手术增加术后胆囊结石形成风险。减肥手术后快速体重下降和胃手术是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应用熊去氧胆酸能有效预防术后发生胆囊结石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因此,该文就减肥手术后胆囊结石形成风险、危险因素及应用熊去氧胆酸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围术期认知功能损伤评估研究进展

      2022, 38(7):1175.

      摘要 (1104) HTML (0) PDF 725.38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认知功能损伤在围术期患者身上时常发生,且与患者预后和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该病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测试仍是该并发症识别和诊断中最重要的部分。该文根据围术期认知功能损伤、评估工具和评估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

    • 腕舟骨骨不连的诊疗进展

      2022, 38(7):1179.

      摘要 (1065) HTML (0) PDF 714.30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腕舟骨骨折临床发生率高,由于舟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缺乏充足血液,一旦发生骨折,存在较高的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临床诊断以X线为主,但在对骨不连、骨坏死状况进行判断上,CT与MRI优势更明显。在腕关节塌陷及其退行性关节炎预防方面,核心在于骨不连的再愈合。现今应用舟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移植法(单纯骨移植、带血管蒂、需吻合血管)、血管植入、舟骨置换、舟骨切除、关节融合等。

    • 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2022, 38(7):1184.

      摘要 (1050) HTML (0) PDF 522.27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MM)的发病率低,但生长迅速,易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MM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度不断加深,临床试验阶段开始慢慢推行MM的靶向疗法(BRAF抑制剂、KIT抑制剂、贝伐单抗与MEK抑制剂等),Vemurafenib、Sorafenib、Trametinib等已相继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MM的治疗,但关于靶向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及耐药,与化疗、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问题,靶向治疗仍是治疗MM的研究热点。

    • 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2, 38(7):1188.

      摘要 (1100) HTML (0) PDF 645.68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皮肤长期受压,不能自由改变体位的老年卧床患者,常伴发压力性损伤,由于其皮肤表皮层逐渐变薄变软,胶原蛋白大量流失,弹性减少,皮肤逐渐萎缩,含水率逐渐下降,皮肤干燥,皮肤褶皱增多加深,屏障保护机制逐渐减弱,在受到外界各种微生物感染后,压力性损伤形成,伤口迁延不愈形成慢性创面,加重了患者病情,增加护理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医务人员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其管理越来越重视,将压力性损伤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指标,在如何降低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压力性损伤各种预防办法,为护理工作提供借鉴,降低老年卧床患者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 >临床研究
    •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对其诊断价值分析

      2022, 38(7):1192.

      摘要 (1065) HTML (0) PDF 823.75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探讨ABCD2评分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211例以急性眩晕为唯一主诉的住院患者,分为后循环缺血组和非后循环缺血组,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入院时ABCD2评分等指标,绘制ROC曲线,统计后循环缺血组血管影像学结果。结果 2组间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it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和高血压与后循环缺血呈正相关(P<0.05)。利用ROC曲线,以ABCD2评分预测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AUC为0.802,95%CI 0.743~0.860,cutoff值2.5分。后循环缺血组病变血管部位以后循环血管为主,也可见于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等部位。结论 年龄、性别和高血压是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ABCD2评分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具有预测诊断价值。

    • 小儿改良超滤过程中的体温变化趋势观察与分析

      2022, 38(7):1195.

      摘要 (1092) HTML (0) PDF 574.00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改良超滤(MUF)过程中患儿的体温变化趋势。方法 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体外循环后行MUF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持续监测鼻咽温和肛温,分别在MUF开始时和结束时记录数据。结果 MUF过程中鼻咽温和肛温都呈下降趋势,鼻咽温下降幅度比肛温大;15 min内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较小,基本在1 ℃以内;15~20 min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较大,在1 ℃以上;20 min以上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减小在1 ℃以内,20 min以上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与10~15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进行MUF时,尽量将MUF的时间控制在15 min内,从而减少MUF对温度后降的影响。

    • CT灌注成像评估溶栓后添加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2022, 38(7):1199.

      摘要 (1144) HTML (0) PDF 703.87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氢溴酸樟柳碱在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探讨早期应用氢溴酸樟柳碱对溶栓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及患者临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添加氢溴酸樟柳碱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连续住院的首次发作的符合溶栓标准并予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2例,溶栓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氢溴酸樟柳碱)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循环、营养细胞、脱水、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合并其他疾病时予以相应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氢溴酸樟柳碱治疗,疗程为7~14 d。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MRI+DWI,治疗前和治疗7 d后均进行CTP检查,根据头颅核磁DWI上显示的梗死灶,在梗死灶周围选取感兴趣区(ROI),并选取其对侧镜像ROI,获取各区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选取患侧与健侧参数比值(rCBF、rCBV、rTTP、rMTT)进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以及观察2组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rCBF增加,rTTP减小;对照组rMTT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口干、头昏、面红、尿失禁、疲乏、黄疸。结论 氢溴酸樟柳碱治疗脑梗死可以改善梗死周围区脑血流灌注,促进患者的临床功能改善。溶栓后使用氢溴酸樟柳碱可使溶栓效益扩大化,且不增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 高嵌体修复与纤维桩核冠修复对牙体缺损疗效对比研究

      2022, 38(7):1202.

      摘要 (1034) HTML (0) PDF 700.50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高嵌体修复与纤维桩核冠修复对牙体缺损的疗效及对患者咀嚼能力和牙龈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高嵌体修复,对照组行纤维桩核冠修复,对比2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牙龈健康情况、咀嚼功能、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颜色匹配、临面接触、表面质地、继发龋、边缘密合度、舒适度相关修复效果A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C级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I、GI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咀嚼功能均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体缺损患者应用高嵌体修复比纤维桩核冠修复更能够提升患者修复效果,进而提升患者的牙龈健康程度与咀嚼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Capeox方案、mFOLFOX6方案化疗致结直肠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2022, 38(7):1205.

      摘要 (1111) HTML (0) PDF 502.37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Capeox方案与mFOLFOX6方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结直肠癌患者159例,监测患者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指标,进行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指标异常单因素分析,同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指标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化疗方案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9例患者中,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肌钙蛋白异常、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占比较高。不同化疗方案、年龄患者在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指标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肿瘤临床分期患者在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指标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方案、年龄与心电图和心肌损伤异常有相关性(P<0.05)。结论 化疗方案、年龄是化疗致结直肠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其中Capeox方案化疗致心脏毒性的发生率高于mFOLFOX6方案化疗。

    • 2 749颗阻生第三磨牙病变回顾性分析

      2022, 38(7):1209.

      摘要 (1032) HTML (0) PDF 669.66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阻生第三磨牙病变临床特点,为阻生第三磨牙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口腔门诊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 846例,共2 704颗阻生第三磨牙,对阻生第三磨牙牙位、阻生类型、病变情况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阻生第三磨牙冠周炎在18~40岁年龄段的发生率最高,40岁后逐渐减少;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在40岁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0岁、下颌位置是阻生第三磨牙冠周炎影响因素(P<0.001)。≥25岁、下颌位置是阻生第三磨牙龋齿影响因素(P<0.001)。>40岁、男性、下颌位置是阻生第三磨牙牙髓炎影响因素(P<0.001)。>40岁、下颌位置是阻生第三磨牙牙周炎影响因素(P<0.001)。2 749颗阻生第三磨牙因病变拔除2 321颗,其中30岁以下1 896颗,随访发现比邻第二磨牙牙周健康良好;30~40岁235颗,随访发现比邻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组织恢复较好;40岁以上190颗,随访发现比邻第二磨牙牙周组织恢复较差。结论 阻生第三磨牙以冠周炎等为常见病变,且中老年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病变发生率增长较明显,因此建议30岁前拔除近中及水平阻生第三磨牙。

    • 重组人生长激素辅助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效果

      2022, 38(7):1212.

      摘要 (1037) HTML (0) PDF 502.88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辅助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164例ICPP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应用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rhGH。对比2组女童的性激素水平、生长情况、第二性特征变化。结果 治疗1年后,2组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骨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测成年身高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子宫与卵巢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亮丙瑞林基础上应用rhGH对改善ICPP女童的性激素、第二性征、骨龄发育无明显效果,但可提高预测成年身高。

    • >护理探讨
    • 品管圈在髋部术后康复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 38(7):1215.

      摘要 (1036) HTML (0) PDF 731.00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品管圈在髋部术后康复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脊柱外科2020年1-12月收治的64例病房髋部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对其实施品管圈护理,另选取本科室2019年1-12月收治的64例病房髋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保持一致,对比其疼痛程度(NRS评分)、依从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NRS评分[(3.4±0.6)分]低于对照组[(4.6±0.9)分],干预组的依从性(79.7%)高于对照组(62.5%),干预组护理后的Harris评分[(87.2±10.5)分]高于对照组[(82.0±9.9)分],干预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85.9%)高于对照组(7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在髋部术后康复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依从性,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的优良率高。

    • >临床研究
    • 基于超声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在重症患者肺实变及肺不张中的应用

      2022, 38(7):1218.

      摘要 (1002) HTML (0) PDF 652.13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在重症患者肺实变及肺不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该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1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行肺部超声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指导下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肺实变、肺不张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前PaO2、PaCO2、SaO2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实变、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12.50%、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4%、6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超声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重症患者肺实变及肺不张的发生率,提升血气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护理探讨
    • 骨科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床边执行单的设计和应用效果

      2022, 38(7):1222.

      摘要 (1097) HTML (0) PDF 575.12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设计骨科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床边执行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自行设计的骨科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床边执行单,将其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中,选取执行单使用前2019年为对照组,执行单使用后2020年为观察组,比较2组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知晓率、执行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知晓率及手卫生依从率、隔离医嘱落实率、隔离标识落实率、隔离安置落实率、物品专用落实率、物品表面消毒规范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1.59%降低至46.42%、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由1.49%降低至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骨科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床边执行单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患者医院感染管理中,有助于规范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医疗护理行为,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 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岗位培训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22, 38(7):1224.

      摘要 (998) HTML (0) PDF 1.08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开发具有原创性、自主性的护理岗位培训考核系统并探讨其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取微信平台+小程序+网页后台形式,以Java技术与B/S架构进行开发,构建护理岗位培训考核系统,并实施在线培训与考试,从护理工作效率指标、满意度、系统服务进行评价。结果 考试出卷时间、判卷时间、考试前准备时间和统计分析时间分别为(0.37±0.16)h、(0.01±0.00)h 、(9.21±2.57)min、(0.04±0.01)min,均较系统应用后缩短(P<0.001);护理人员对培训形式、考试形式、考试题目设置、培训与考核效率感知、继续应用意愿的满意度问卷分值分别为(4.65±0.47)、(4.68±0.52)、(4.75±0.43)、(4.78±0.44)、(4.83±0.36)分,均较系统应用后提高(P<0.001);系统应用服务评价问卷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系统环境[(4.23±0.62)分]、参与感[(4.15±0.49)分]、活跃度[(3.99±0.28)分]。结论 护理岗位培训考核系统护士接受度好,能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具有可推广性。

    • >教学探索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科研能力培养

      2022, 38(7):1229.

      摘要 (1023) HTML (0) PDF 597.09 K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手段和必经途径。无论是临床医学专业还是基础医学专业,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医学事业全面发展及国家高级医疗队伍的建设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重临床轻科研现象,科研重视程度不足,科研能力欠缺。该文着重探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中,如何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实现科研与临床并进。

    • “后疫情时代”临床本科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思考与探索

      2022, 38(7):1231.

      摘要 (1016) HTML (0) PDF 3.13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留学生教育的质量是衡量大学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结合医学影像学留学生实验课教学中的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尤其“后疫情”形势下教学方式的改变,探讨如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要求。

    •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 38(7):1234.

      摘要 (1078) HTML (0) PDF 624.94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该校2019级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理论实训相结合考核模式,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学生对该种教学模式认可度较高,考核成绩较传统教学模式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生对互联网背景下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认可度较高,该模式注重课堂的延伸,互联网的合理使用,学生全员参与,师生随时沟通,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适合在临床内科教学中实施。 

    • 本科生及住培生临床实践教学问题导向设计研究

      2022, 38(7):1236.

      摘要 (1011) HTML (0) PDF 5.94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实践教学中,本科生存在科研思维训练不足的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制度全面实施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简称规培生)在住培过程中也存在科研训练不足的问题。学校附属医院承担着本科生和住培生教学任务,临床教师面临着如何有机衔接这两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以及改进传统的带教方式加强学生科研思维训练问题。该文运用刻意学习和掌握性学习理论,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习目标,引导本科生和住培生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聚焦问题,并通过收集病例、查阅文献、讨论和撰写文章解决问题,强化科研训练。该方法满足教师完成医教研工作要求,传递给学生医学的责任与使命,同时完成不同学生的实践学习任务,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带教水平,值得推广。 

    • >卫生管理
    •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发热门诊留观系统的设计

      2022, 38(7):1240.

      摘要 (1024) HTML (0) PDF 574.98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大流行,目前我国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巨大压力。发热门诊作为发现可疑患者的第一道关口,其信息化建设是有序、规范开展诊疗工作的基础。该院在现有门诊系统上加以改造和功能拓展,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发热门诊留观子系统,极大方便了临床一线工作,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教学探索
    • “国考”背景下的医疗质量控制策略与思考

      2022, 38(7):1242.

      摘要 (1046) HTML (0) PDF 732.70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在新医改形势下,医疗质量控制已不仅是医院内部提升的柔性要求,而是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硬性要求,与各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排名、等级医院及重点专科评审,甚至与今后医保付费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做好医疗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以医院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筛选关键性质量控制指标,提出操作性极强的务实策略,最终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 >卫生管理
    • 应用DRG评价新冠肺炎疫情对青海省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的影响

      2022, 38(7):1245.

      摘要 (1004) HTML (0) PDF 495.93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采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评价新冠肺炎疫情对青海省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医疗服务DRGs评价系统2020年1-6月(疫情期间)住院医疗服务评价数据,与2019年1-6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2019年1-6月相比,2020年1-6月公立医院的总权重下降20.07%,DRG组数下降5.19%,病例组合指数上升6.06%,时间消耗指数上升5.56%,费用消耗指数保持基本不变,低风险死亡率下降18.18%。2020年1-6月总权重、DRG组数、病例组合指数、时间消耗指数与2019年1-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死亡率与2019年1-6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对青海省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了医院住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效率,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 >案例分析
    • 胸部外伤引起的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致肺部感染1例

      2022, 38(7):1248.

      摘要 (1050) HTML (0) PDF 552.43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为肠杆菌科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医院内感染,很少发生医院外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多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而该例感染患者属于医院外感染,临床上较少见。患者因“胸部外伤5 h余伴呼吸费力”入院,影像学显示双肺高密度影,且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考虑感染,给予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并转入ICU。ICU送检痰液标本培养,经鉴定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维持原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继续送检痰标本培养,经鉴定仍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但已符合多重耐药,抗菌药物调整为氨曲南继续抗感染治疗。几天后,患者病情好转,连续2次送检痰标本培养均为正常菌群,提示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提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可发生医院外感染,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早期鉴定及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 肛周合并下腹壁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

      2022, 38(7):1251.

      摘要 (1017) HTML (0) PDF 5.87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该文报道了肛周合并下腹壁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并对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经验和教训,认为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急诊清创手术为治疗的关键,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术后伤口换药及全身对症支持治疗对疾病的愈后及转归影响重大,可为临床对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 罕见胶原Ⅲ型肾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 38(7):1253.

      摘要 (1023) HTML (0) PDF 8.57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该文报道了1例病程长达7年的罕见胶原Ⅲ肾病病例,患者经多种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最终经完善肾脏病理学检查后明确诊断。提醒医务工作者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完善病理学检查,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期延缓病情发展。

    • 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2, 38(7):1256.

      摘要 (1024) HTML (0) PDF 9.69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道症状,主要依靠病理学提示PAS染色阳性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诊断。该文报道该院1例经支气管镜下全肺灌洗治疗的PAP患者,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全肺灌洗治疗PAP的全面认识和诊疗质量。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