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0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3种不同标志物对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鉴定效果研究*

      2024, 40(14):2341-2343.

      摘要 (147) HTML (0) PDF 2.81 M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3种不同标志物对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鉴定效果。方法 培养人淋巴管道内皮细 胞,分别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及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传代后细胞免疫化学可见PROX1、LYVE1表达,未见VEGFR-3表达;普通PCR 可见PROX1、LYVE1 和 VEGFR-3 3 种标志物mRNA 均有表达,VEGFR-3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结论 Prox-1、LYVE-1和VEGFR-3可用于相适合的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鉴定,结合文献分析VEGFR-3表达 强弱可动态变化。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方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

      2024, 40(14):2344-2348.

      摘要 (79) HTML (0) PDF 2.79 M (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统计学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古方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以便为当前临床实践 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手工查阅古籍 的方法,将自晋代到唐代明确提出治疗乳岩的 29首古方纳入分析,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1、SPSS Statistic 24.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29首中药古方总用药频次为 191次,古方涉及中药共93味。古方中最常用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甘草、大黄、防风等24味 中药是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占所有涉及药味的54.97%,药性以寒居多,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心、肺三经 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3个新方,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00%,得出常见核心用药组合13个, 关联规则14条。结论 古方在乳腺癌的治疗上以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等法则为主。

    • 基于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与TPBG具有 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研究*

      2024, 40(14):2349-2352.

      摘要 (76) HTML (0) PDF 2.21 M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中快速筛选出与滋养层糖蛋白(TPBG)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 隆抗体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将不同种属的TPBG 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 固定在GLC传感器芯片上,梯度稀释的抗体作为流通相,筛选能高度亲和TPBG的单克隆抗体,并测定相互作 用的动力学常数。抗体1结合人和食蟹猴TPBG,亲和力分别为65.0、31.6 nmol/L;抗体6结合人、小鼠、食蟹 猴TPBG,亲和力分别为77.6、92.1、87.7 nmol/L。结果 该研究成功筛选出2种能与TPBG特异性结合的单 克隆抗体。动力学图谱显示,这2种抗体与TPBG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稳定。结论 采用SPR可筛选出与TPBG 蛋白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为开发出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种方法。

    • GRI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粤西地区汉族 人群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2024, 40(14):2353-2356.

      摘要 (107) HTML (0) PDF 1.21 M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粤西地区汉族人群谷氨酸受体离子化NMDA1受体基因(GRIN1)多态性与癫痫易 感性及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癫痫患者200例(病例组)和健康成人200例(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 提取全基因组DNA,检测GRIN1基因的 rs2301363和rs11146020位点基因多态性,其中病例组进一步分为耐 药组(52例)和非耐药组(148例),比较各组间GRIN1基因rs2301363和rs1114602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分布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GRIN1基因rs2301363、rs11146020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存在 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GRIN1基因rs2301363位点TT和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相比CC基因型,TT、CT基因型增加癫痫发病的风险性(OR>1)。病例组GRIN1基因rs11146020位点AG和 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GG基因型,AG和AA基因型增加癫痫发病的风险性(OR>1)。耐药组与 非耐药组GRIN1基因2个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IN1 基因rs2301363和rs11146020 位点多态性与癫痫的易感性有关,而与癫痫耐药性无关。

    • >论著·临床研究
    • 贵阳地区不同孕期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 维生素B12 水平变化及对子代结局的影响*

      2024, 40(14):2357-2361.

      摘要 (71) HTML (0) PDF 1.29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不同孕期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 水平及对发生子代不良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孕妇个性化增补FA 和VitB12、预防妊娠并发症及胎儿出生缺陷 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建卡产检的单胎妊娠孕妇400例,其中发 生不良子代结局的孕妇 50例为观察组,正常胎儿结局的孕妇 35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按照不同孕周 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另选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100例作为健康组。采 用酶循环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Hcy、FA 和VitB12 水平,比较3组血清Hcy、FA、VitB12 水平变 化,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对血清Hcy、FA 及VitB12 进行回归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发生不良子代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期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FA 及VitB12 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各期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A 和 VitB1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血清Hcy、 FA 和VitB12 水平在孕妇中随着孕周 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Hcy与FA 呈负相关(r=-0.772,P <0.05); 血清Hcy与VitB12 呈负相关(r=-0.613,P <0.05);FA 与VitB12 呈正相关(r= 0.568,P <0.05)。非条件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cy水平升高、FA 水平降低和VitB12 水平降低均是孕妇发生不良子代结局的 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孕妇血清Hcy、FA 和VitB12 的水平与不良子代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孕期 应加强对这些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就须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子代结局的风险。

    • 19~<30岁男性官兵血清尿酸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因素分析*

      2024, 40(14):2362-2366.

      摘要 (48) HTML (0) PDF 2.77 M (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19~<30岁男性官兵血尿酸(SUA)对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 析,为保障官兵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该院体检的部队男性官兵年龄、体重指数和生化指标,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对于其他年龄段,19~<30岁官兵SUA 浓度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P ≤ 0.001);此年龄段官兵SUA 与eGFR呈负相关(r=-0.24,P <0.001);ROC分析显示,SUA 浓度对eGFR受 损有预测价值(AUC=0.661),SUA>503 μmol/L时eGFR 损害率显著增加;回归分析显示,SUA [校正比值 比(OR)=1.003,95%可信区间(95%CI)1.001~1.006,P =0.018]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校正 OR=1.585,95%CI 1.145~2.193,P =0.005)是eGFR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介效应分析发现LDL-C介导 了SUA 导致eGFR损害效应的49.39%。结论 部队19~<30岁男性官兵HUA 检出率较高,SUA 和LDLC 是其eGFR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LDL-C可能预防HUA 导致的肾损害。

    • 尘肺病康复站41名工作人员呼吸康复培训的效果观察*

      2024, 40(14):2367-2370.

      摘要 (76) HTML (0) PDF 1.24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尘肺病康复站工作人员参加呼吸康复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度进行呼 吸康复培训的41名尘肺病康复站工作人员,采用自制问卷在培训前和培训后进行调查,比较培训前后的学员 项目评分;比较培训前后尘肺病康复站的患者康复参与率。结果 培训后,学员的尘肺病基础知识、康复基础 知识、呼吸康复评估及康复操作技术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培训后尘肺病康复 站的患者康复参与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康复培训有利于显著提升尘 肺病康复站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高康复站患者康复参与率,可为尘肺病康复站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 泛免疫炎症指数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合并高凝状态关系研究*

      2024, 40(14):2371-2375.

      摘要 (116) HTML (0) PDF 1.25 M (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泛免疫炎症值(PIV)与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穿刺活检术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的2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高凝状态的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凝组(89例)和对照组(191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 线临床资料。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V 水平[比值比(OR )=1.002,95%可信区间(95%CI) 1.000~1.004,P =0.016]、总胆固醇(OR=1.398,95%CI 1.190~1.642,P <0.001)、抗凝血酶Ⅲ活性(OR= 0.903,95%CI 0.871~0.936,P <0.001)是IMN 患者发生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V 是IMN 患 者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IV 水平较高的IMN 患者中,早期可以通过检测PIV 水平评估IMN 患者的 凝血状况,提前采取抗凝等预防方法。

    • 通便贴联合“呬”字诀对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 便秘治疗效果观察*

      2024, 40(14):2376-2379.

      摘要 (76) HTML (0) PDF 1.24 M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通便贴联合“呬字诀”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年 4-12月该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遵医嘱口服奥斯康定或美菲康进行镇痛的70例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通便贴联合“呬字诀”吐纳法。干预14 d 后对2组便 秘发生率、粪便性状评分及其他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进行对比分 析。结果 试验组中11例患者发生便秘,低于对照组(21例);试验组粪便性状评分及其他便秘症状评分、中医 证候总积分、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便贴联合“呬字诀”能 降低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2种内固定方式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 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4, 40(14):2380-2384.

      摘要 (64) HTML (0) PDF 2.37 M (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 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术患者100例,根据采用普通钢丝或大粗隆钢板内固定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8例采用普通钢丝 捆扎固定,而对照组患者22例采用大粗隆钢板固定。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 间、术后并发症、采用髋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Harris评分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获 6~18个月随访,平均(10.89±4.29)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已死亡13例,其中对照组4例,观察组9例。所 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Tronzo-Evan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虽然普通钢丝捆扎 固定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较大粗隆钢板固定更有优势,但大粗隆钢板的应用能简化手术操 作且术中固定更牢靠,尤其适用于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在2种方式的选择上,需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 及实际情况而定,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

    • 精红汤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24, 40(14):2385-2387.

      摘要 (61) HTML (0) PDF 1.20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红汤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中心经临 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分别为30、30、40 例,对照组1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对照组2采用中药精红汤治疗,观察组用精红汤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 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通过观察,观察组不良反应更轻微。 结论 精红汤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酉时针刺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临床研究

      2024, 40(14):2388-2392.

      摘要 (73) HTML (0) PDF 1.24 M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酉时针刺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符合肾虚腰痛诊断患者 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酉时(17:00-19:00、17:00-18:30期间开始治疗)。 对照组在除酉时以外的时间治疗(17:00-19:00以外的工作时间)。取穴:选择肾俞、白环俞、委中、太溪四穴, 配穴选择临床常用的环跳、阳陵泉、大肠俞三穴。疗程为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观察疗 效。结果 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试验组治疗前评分中位数为8分,治疗后为1分,对照组治 疗前评分中位数为7分,治疗后为2分。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 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日本骨科协会JOA 下腰痛评分中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 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愈率(20.0%)高于对照组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试验组显效率(60.0%)高于对照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067,P <0.001)。结论 试验组治疗肾虚型腰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酉时针刺治疗肾虚型腰痛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防控对策研究*

      2024, 40(14):2393-2396.

      摘要 (61) HTML (0) PDF 1.21 M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 年6月该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38)、观察组(n =144),2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增加预防医院感染防控对策,对比2组患儿医院感染率、感染 部位及总体健康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儿共发生医院感染22例25例次,观察组共发生医院感染10例12例 次,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94%、6.94%,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分别 为18.12%、8.33%,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观察组生活质量(QOL)评分[(69.87±3. 41)分]高于对照组[(63.88±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取感染防 控对策可有效降低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其总体健康水平,有效缓解负性情绪。

    •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探讨*

      2024, 40(14):2397-2401.

      摘要 (82) HTML (0) PDF 1.52 M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8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8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通过Friedewald方程计算RC值,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RC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绘 制ROC曲线评估RC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的效能。同时分析了不同RC水平及RC与LDL-C的不一致 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RC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 危险因素(OR=5.839,95%CI 2.225~15.32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C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的曲 线下面积为0.692,特异度为74%,灵敏度为58.7%。RC与LDL-C的不一致性分析显示,与RC与LDL-C一 致组相比,不一致高RC水平组的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升高2.140倍,而不一致低RC水平组具有一定的保护 作用;与LDL-C≤3.4 mmol/L且RC≤0.62 mmol/L组比较,当LDL-C>3.4 mmol/L且RC≤0.62 mmol/L 时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增加并不显著,而LDL-C≤3.4 mmol/L且RC>0.62 mmol/L时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升高3.210倍。分析不同R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发现,RC Q4(≥0.92 mmol/L)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 是RC Q1(≤0.51 mmol/L)的4.334倍。结论 RC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独立于LDL-C的 作用,RC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越大。

    • 赋权激励教育联合康复阶梯图应用于COPD 患者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024, 40(14):2402-2405.

      摘要 (52) HTML (0) PDF 1.20 M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赋权激励教育联合康复阶梯图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中的效 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进行治疗的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 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共60例)和观察组(给予赋权激励教育联合康复阶梯图干预,共60例)。干预3个 月后,观察2组的干预效果、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每 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 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MVV 均高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简易疾病认知问卷(BIPQ)评分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结论 对COPD患者给予赋权激励教育联合康复阶梯图可有效提高其干预效果,改善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疾病感知能力,并提高其康复训练依从性。

    • 学校结核感染率筛查策略改良效果研究

      2024, 40(14):2406-2408.

      摘要 (41) HTML (0) PDF 1.20 M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学校结核感染率筛查策略的改良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19年该市城区各中 学初一年级及高一年级的29 765例学生,采用常规方法结核感染率筛查为对照组,采用改良方法结核感染筛查 为观察组;选取2020-2022年该市城区各中学初一年级及高一年级的47 082例学生,采用改良方法结核感染 筛查,统计分析结核感染率筛查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结核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018-2022年结核感染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考试分数培训后均高于培 训前,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技能考核分数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8- 2022年医务人员及学生培训前后考核分数随着年份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结论 改良方法有效提高了结核感染 筛查阳性率、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技能,结核感染阳性率降低,结核病感染得到有效 控制。

    • >论著·护理研究
    • BCW 理论下的精准随访模式在PD患者管理中的系统 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4, 40(14):2409-2413.

      摘要 (97) HTML (0) PDF 1.24 M (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行为改变轮模式(BCW)理论下的精准随访模式在腹膜透析(PD)患者管理中的系 统构建与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该院行PD置管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BCW 理 论指导下制定PD患者区域群体精准随访模式并采用应对效能量表(CE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患者满 意度量表(CSQ-8)进行随访前后问卷调查。结果 实施1、3、6个月随访后应对效能得分与实施前得分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1、3、6个月随访后社会支持得分与实施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施6个月随访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CW 理论下 的精准随访模式在PD患者管理中效果理想,可在该地域推广使用。

    • 前伸后延服务对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效果探讨*

      2024, 40(14):2414-2417.

      摘要 (61) HTML (0) PDF 1.20 M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前伸后延服务对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确保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出 院后安全,同时为制定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延续服务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5-8月某院眼科 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将5-6月接受日间手术并参与调查的7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7-8月接受 日间手术并参与调查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了前伸 后延服务,比较2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和满意度。结果 患者在出院准备度、自我状况的准备程度、疾病知识的 准备程度、出院后应对能力的准备程度及社会支持的准备程度等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0.05)。在健康教育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前伸后延服务可显著提高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 膀胱患者的应用观察*

      2024, 40(14):2418-2421.

      摘要 (50) HTML (0) PDF 1.24 M (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运用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6 例,观察组 3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 基础上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模式,出院后3、6个月使用效果/结局评价系统对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 状况进行评分;使用简易膀胱残余尿量及容量测定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膀胱功能;通过尿液实验室检 查,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尿路感染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 质量水平;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半年随访,观察组患者认知、行 为、状况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满意 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延 续护理模式干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 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护理结局。

    • 护士驱动下MDT管理模式在降低肠内营养患者 喂养中断发生率中的应用

      2024, 40(14):2422-2426.

      摘要 (113) HTML (0) PDF 2.29 M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由护士驱动,运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MDT管理模式)在降低 肠内营养患者喂养中断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将2021年2-7月神经外科71例首次 使用肠内营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8-12月神经外科71例首次使用肠内营养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 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以护士为主导,联合营养师、临床医师、信息科等MDT 团队管理 模式,运用信息化肠内营养管理路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比较2组肠内营养患者输注环节质量、肠 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喂养中断发生情况及输注热卡达标情况,以降低首次使用肠内营养患者在喂养过程中 出现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减少与喂养流程有关的喂养中断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肠内喂养开启及时率、喂养 速度调节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喂养中断的发生率及 肠内营养开启3 d内的目标量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由护士驱动下MDT 管理 模式能提高肠内营养开启后3 d内目标达标率,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喂养中断的发生。

    • 消化道出血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循证护理实践

      2024, 40(14):2427-2431.

      摘要 (87) HTML (0) PDF 1.24 M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以期提高患者舒适度。方 法 组建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确定临床问题,获取最佳证据,以知识转化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情景与利益相关 者主观意愿,对最佳证据进行筛选,评价总结出19条最佳证据,制定11条质量审查指标,选取2023年7月至 2024年2月该科收治的6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循证实践时间将2023年7-10月32例患者作 为对照组,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30例患者作为循证组,在证据应用前进行基线审查,分析其障碍因素, 制定解决策略,最后进行证据临床应用。比较证据实施前后护士对实践证据的知晓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 2组患者口渴强度、口渴痛苦的程度及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结果 循证护理实践后14名护士对实践证据的 知晓率从42.85%~64.29%上升至92.85%~100.00%,对主要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从40.63%~84.38%上升 至95.00%~100.00%,循证组患者口渴程度、口渴痛苦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化道出血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循证护理实践可提高护士对实践证 据的知晓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降低患者口渴程度、口渴痛苦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 >循证医学
    • 八段锦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2024, 40(14):2432-2437.

      摘要 (42) HTML (0) PDF 3.85 M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和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八段锦改善非 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 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考克兰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2.0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17.0软 件、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6 分钟步行试验(6MWD)、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次要结局指标为Borg评分、肺功能测试[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 (FVC)]、肿瘤治疗功能评价量表-肺癌(FACT-L4.0)。结果 最终纳入7个RCT,包括437例患者。meta分 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八段锦组在6MWD[WMD =21.73,95%CI(16.07,27.40),P <0.001]、SAS得分 [WMD =-9.23,95%CI (-10.13,-8.32),P <0.001]、SDS 得分[WMD = -4.67,95%CI (-7.39, -1.95),P =0.001]、肺功能测试的FEV1[WMD =0.17,95%CI(0.06,0.28),P =0.003]、FVC[WMD = 0.18,95%CI(0.06,0.30),P =0.003]、FACT-L4.0中的生理状况评分[WMD =3.94,95%CI(2.89,4.99), P <0.001]、情感状况评分[WMD =3.73,95%CI(0.57,6.90),P =0.021]、功能状况评分[WMD =7.23,95% CI(6.07,8.38),P <0.001]、总分[WMD =14.96,95%CI(0.35,29.57),P =0.045]均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 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WMD =-0.19,95%CI(-0.39,0.01),P =0.06]、FEV1/FVC[SMD =0.14,95% CI(-0.24,0.51),P =0.468]、FACT-L4.0中的社会/家庭状况评分[WMD =0.44,95%CI(-0.72,1.61), P =0.455]、附加的关注状况评分[WMD =1.87,95%CI(-1.33,5.06),P =0.2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八段锦可有效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活动耐量、心理状况及肺功能,且安 全可行,但在改善呼吸困难方面、生活质量方面期待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 >调查报告
    • 江苏省适龄女性参与乳腺癌及宫颈癌筛查行为 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4, 40(14):2438-2443.

      摘要 (64) HTML (0) PDF 1.27 M (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江苏省适龄女性乳腺癌及宫颈癌(两癌)筛查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于2023年6-8月在江苏省徐州市、盐城市、无锡市及苏州市4个地区对500 名适龄女性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两癌筛查相关知识与行为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医疗社会支持量表进 行调查。 结果 江苏省适龄女性两癌筛查行为得分(3.75±2.87)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属支 持、经济负担、两癌筛查知识与适龄女性两癌筛查行为显著相关(β=2.81、-1.34、0.15,P <0.05)。 结论 江 苏省适龄女性两癌筛查行为一般,其中家属支持好、经济负担小、筛查知识得分较高的女性更多地参与两癌筛 查,筛查行为好。

    • 重庆市黔江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4, 40(14):2444-2448.

      摘要 (97) HTML (0) PDF 1.25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抽取黔江区2所中学1 450名中学生,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 60)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1 249份。结果 黔江区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 率为43.55%,轻度34.67%,中度7.85%,重度1.04%;其中学习压力感、焦虑、情绪不稳定问题排前3位。在 强迫症状、偏执、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8个因子得分上男生均好于女生,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中生在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 定、心理不平衡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班中学生的偏执、敌对、人 际关系、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平均分显著高于重点班者,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 <0.05)。来自完整家庭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不完整家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 =1.52、95%置信区间1.211~1.908,P <0.001)、年级(OR= 2.29、95%置信区间1.574~3.319,P <0.001)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班级类型(OR =0.72、95% 置信区间0.566~0.914,P =0.007)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黔江区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 理问题;学习压力感问题最为突出。性别、年级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班级类型是心 理问题的保护因素。

    • >综述
    • 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研究进展*

      2024, 40(14):2449-2454.

      摘要 (156) HTML (0) PDF 1.28 M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重要因素。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的 深层次机制了解还不够充分,已有的机制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临床上尚缺乏普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该文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病理变化及检测、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的进一步 研究及临床上有效预防、检测、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思路。

    • β-烟酰胺单核苷酸及其在维持基因组稳态中的研究进展*

      2024, 40(14):2455-2459.

      摘要 (385) HTML (0) PDF 1.24 M (1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是辅酶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的前体,其主要通过 NAD+ 在细胞生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DNA 损伤修复信号通路、氧化还原反应和代谢反应等。补充 NMN 提高细胞内NAD+ 水平以增强DNA 损伤修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该文综述了NMN 在延缓衰 老、治疗疾病、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及细胞稳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提升宿主DNA 损伤修复能力的作 用机制,并对补充NMN 的潜在风险进行探讨,为后续的NMN 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1与临床疾病 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4, 40(14):2460-2464.

      摘要 (147) HTML (0) PDF 1.28 M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Piezo1蛋白作为一种与机械应力刺激信号密切相关的新型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响应机械 刺激和运动效应方面作用显著。该蛋白在机体的器官和组织中分布广泛、作用较大,自被发现以来,受到了学 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科学研究表明,Piezo1在血管、神经、骨骼、免疫、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对Piezo1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 监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望。

    • 不孕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

      2024, 40(14):2465-2470.

      摘要 (76) HTML (0) PDF 1.29 M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不孕症是一种低生育状态,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不孕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被世界 卫生组织列为除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外的第三大疾病。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和量出现临床症状或异常的一 种状态。睡眠障碍会使不孕症患者月经不调增加、生育力低下、临床妊娠结局不佳,但睡眠问题已成为一个未 得到充分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睡眠可能是改善生殖健康和结果的重要可修改目标。该文主要 对不孕症患者睡眠质量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阐述。因此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关注 不孕症患者睡眠质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改善不孕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措施。

    • 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2024, 40(14):2471-2475.

      摘要 (115) HTML (0) PDF 1.25 M (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类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特点是不排卵或寡排卵。PCOS病 因与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相关,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参 与体内钙代谢和骨结构。有报道称,维生素D受体可在动物和人类卵巢组织的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中检测到, 而维生素D缺乏是PCOS的常见并发症,维生素D水平与PCOS患者的生育能力、代谢改变及心理健康状况有 关。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与PCOS的严重程度相关。尽管PCOS病因尚未明确,药物治疗效果 不佳,且在停药后复发情况常见,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联合性激素药物治疗后,对改善PCOS临床症 状,尤其对于卵泡发育和恢复排卵有很大获益,然而也有一些文献对此持相反观点。因此有必要对维生素D及 其可能相关的钙离子通道进行全面综述。

    • 亚临床心血管疾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4, 40(14):2476-2480.

      摘要 (87) HTML (0) PDF 1.23 M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影响着全球 6%~10%的女性,其典型特征是雄激素过多症、月经不 调、不孕和超声显示多囊卵巢。此外,PCOS与多种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有关,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高 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这些都会增加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但仅仅是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而 无明显的 CVD症状。该文通过检索最新文献,总结了PCOS患者和亚临床CVD关系的相关证据,包括血管舒 张功能(FMD)、动脉僵硬、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内脏和心外膜脂肪等标志 物,以更好地说明PCOS患者与亚临床CVD的关系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 鞘脂及其代谢产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4, 40(14):2481-2485.

      摘要 (107) HTML (0) PDF 1.24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鞘脂广泛存在于细胞膜,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鞘 脂及其代谢产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和促进免疫逃逸等。近年来,鞘脂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被陆续发现。目前,鞘脂及其代谢产物已成为肿瘤治疗 中的研究热点,该文将主要阐述鞘脂及其代谢产物在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和应用前景。

    • 急诊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及护理研究进展

      2024, 40(14):2486-2489.

      摘要 (63) HTML (0) PDF 1.20 M (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脓毒症为全球的一大健康难题,早期识别及规范化治疗对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脓毒症患者多首诊于急诊科,因此,急诊科在脓毒症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诊 断标志物,集束化治疗依从性低等因素,急诊脓毒症的早期筛查与管理仍面临较多的困难。该文将阐述急诊脓 毒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及护理研究进展,以及急诊科护士在脓毒症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促进急诊脓毒症患者 的标准化管理,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及预后。

    • 25-羟基维生素D与白癜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4, 40(14):2490-2494.

      摘要 (112) HTML (0) PDF 1.22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25-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循环形式,其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而发挥生 理作用。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与许多疾病有着相关性,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专家发现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下可能与白癜风发病有关,已有一些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白癜风的相关性研究,对白 癜风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将25-羟基维生素D与白癜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教学探索
    • 腹腔镜模拟训练联合VR虚拟现实系统在 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4, 40(14):2495-2497.

      摘要 (86) HTML (0) PDF 1.15 M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模拟训练联合VR虚拟现实系统在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 2024年2月于该科接受外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学生60名,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 学生进行传统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试验组学生采取VR虚拟现实系统联合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训练结束 以后对学生进行腹腔镜模拟操作项目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手眼协调训练、传递训练、剪切、持针训练项目。此 外,对学生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自我满意度、教学满意度、教学模式创新 度、是否提升学习兴趣及效率等方面。结果 在教学效果方面,试验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32);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8)。问卷调查提示,试验组对教学满意度、教学模 式创新、提升学习兴趣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0、0.038、0.023);两组在自我满意度 及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92、0.246)。结论 腹腔镜模拟训练联合VR虚拟现 实系统在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并且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学习兴趣。

    •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2024, 40(14):2498-2502.

      摘要 (50) HTML (0) PDF 1.73 M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为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合格医师。陆军军医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放射肿瘤科住培基地分别从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的结合、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学模式、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医护一体化、数字化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 教学模式探索。通过将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学员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学员进行对比分析,出科理论 考试成绩与出科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进行轮转结束的问卷调查中,采 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学员在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满意度、综合能力方面与传统 教学模式教学的学员进行比较,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多元化教学模式应 用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教学成效显著,值得在教学工作中推广应用。

    • 基于临床胜任力的院校合作模式在健康评估 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 40(14):2503-2506.

      摘要 (53) HTML (0) PDF 1.29 M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院校合作模式在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 把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5-2020级护理本科生分配到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采用院校合作的健康评估实 践课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析比较2组学生学习效果。结果 干预组学生在理论知识与个人 技能考核得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技能操作 掌握与知识应用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健康评估实践课程中开展 院校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健康评估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护理评估胜任力。

    • >卫生管理
    • 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 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4, 40(14):2507-2512.

      摘要 (59) HTML (0) PDF 1.36 M (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抗菌药物管理 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的患者 为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措施的患者为干预组,2023年1-12月的患者为干 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 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后,不同级别抗菌药物治疗前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内感染 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送检率均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及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干预前组(87.92%)、干预组(88.76%)及干预后组(90.9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组、干预组及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0.18%、 11.35%、11.9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发现率为0.18%,明显低于干预 前的0.25%及干预组的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可以有效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但医院内感染诊断相关病原 学及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仍未达到标准,需要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干预。

    • >案例分析
    • 珠海市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2024, 40(14):2513-2515.

      摘要 (63) HTML (0) PDF 1.16 M (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阅病例病案,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相关标本 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患者7月18日23:00出现发热、头痛,次日19:00同住室友发现病例意识不清、口吐 白沫,伴肢体抖动、躁动不安,经及时救治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病例脑脊液培养出Y 群脑膜炎奈瑟菌, 186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样品检测,35例脑膜炎奈瑟菌呈阳性,阳性率为18.8%;采集病家10份环境样品监 测,有1份脑膜炎奈瑟菌呈阳性。对186名密接者进行预防用药,观察期结束采样检测脑膜炎奈瑟菌均呈阴 性,均未出现相关不适和类似症状。开展辖区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流脑A、C、W135、Y 群抗体阳性率分别 为:84.6%、58.3%、20.5%、41.3%。 结论 判断该起疫情为 Y 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 及时管理、预防性用药和应急接种,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 TAVI手术术中循环衰竭护理1例配合

      2024, 40(14):2515-2517.

      摘要 (64) HTML (0) PDF 1.15 M (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中循环衰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1例 高龄主动脉瓣增厚并明显钙化、重度狭窄、中度反流、心功能差、胸外科医生协会(STS)评分为高风险患者,行经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循环衰竭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术中血压及血 氧饱和度下降,跨瓣导丝时突发室颤,立即启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自动除颤恢复窦性心律,体外循环1 min 内快速辅助转流,成功置入主动脉瓣。结论 对于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并反流、肺动脉继发性高压、心功能Ⅲ级 的高龄患者,预先实施体外循环管道建立及预充排气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心脏中心团队熟练配合是减少并 发症的重要条件。该院于2023年9月成功实施1例体外循环辅助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改 善效果明显,取得满意效果。该文主要讲述心脏外科介入护理配合协作。

    • SLC20A2相关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1例报道

      2024, 40(14):2518-2520.

      摘要 (57) HTML (0) PDF 1.16 M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该文报道1例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加重性运动障碍,头颅CT 扫描提 示双侧基底节、丘脑、小脑、大脑半球广泛性对称性钙化病灶,二代基因测序示SLC20A2基因突变。特发性基 底节钙化是一种罕见的对称性基底节或其他部位钙化的遗传性神经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 被认识,不同致病基因临床特征不一。此病例同一家族谱系2位家属与患者钙化灶类似而临床症状表现各不 相同。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程演变过程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罕见病的诊断。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