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黄贵庆 ,李吉星 ,黄栎莹 ,韦文兴 ,林思 ,赖宗强 ,黎渊弘 △
2024, 40(19):3241-3247.
摘要:目的探讨菲牛蛭素对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体内脂质代谢和血管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4只高脂饮食饲养的雄性ApoE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菲牛蛭素高、低剂量给药组和辛伐他汀阳性给药组,每组6只。另取6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之后连续给药干预8周,末次给药后,检测血脂水平,HE染色及Masson 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菲牛蛭素对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蛋白-3(caspase-3)蛋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菲牛蛭素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 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son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菲牛蛭素高、低剂量组小鼠血管斑块中的胶原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PC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菲牛蛭素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PC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菲牛蛭素高剂量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菲牛蛭素可以通过降低ApoE -/-小鼠血清血脂水平,延缓平滑肌细胞凋亡,稳定血管斑块等方面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2024, 40(19):3248-3252.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出现脑膜转移的高危影响因素、治疗方式选择策略及相关生存时间。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福建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7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将其分为合并脑膜转移组(63例)及无合并脑膜转移组(107例),比较2组基本临床特征、分子病理特征、生存期、治疗方式;同时追踪、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合并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生存信息,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出现脑膜转移的相关病程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12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51例(42.15%)出现了脑膜转移,而在EGFR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只有24.49%(12/49)出现了脑膜转移(χ 2=4.663,P=0.031)。合并脑膜转移患者有49.20%(31/63)进行了鞘内注射化学治疗,与无合并脑膜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4.393,P<0.001)。而在其他治疗方式,如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及免疫治疗方式选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合并脑膜转移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从发现肺癌到出现脑膜转移的中位时间为35个月,95%可信区间为27.230~42.770;从发现肺癌脑转移到出现脑膜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2个月,95%可信区间为7.139~16.861。结论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发生脑膜转移的高危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出现脑、脑膜转移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化学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式。
2024, 40(19):3253-3258.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衰弱发生的影响。 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STEMI患者688例,根据患者不同的运动强度,将其分为标准强度运动组和低强度运动组,每组344例。使用FRAIL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长期衰弱情况和心血管预后。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63±0.41)年,衰弱发病率为27.9%。标准强度运动组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男性比例更高、每周运动时间和每日运动时间更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标准强度运动组发生心绞痛和衰弱的比例更低,NYHA心功能分级更优,FRAIL衰弱评分的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每周运动时间和每日运动时间可能对STEMI患者长期衰弱的发生产生独立影响(P<0.05),基于此构建STEMI患者发生长期衰弱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衰弱发生的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AUC)=0.697,95%可信区间(95%CI)0.618~0.775,P<0.001]。 结论STEMI患者院外进行标准强度的运动可以减少长期衰弱的发生。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STEMI患者运动康复的宣传和指导。
2024, 40(19):3259-3263.
摘要:目的建立了测定肾功能亢进(ARC)患者血浆中亚胺培南(IMP)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并研究IMP在ARC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处理,以阿莫西林为内标,采用UPLC-MS/MS 法分析。筛选IMP的给药方案为1 g,静脉滴注,每隔8 h的ARC患者,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IMP在0.40~200.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方法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IMP 在ARC 患者体内的半衰期为(0.97±0.06)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48.49±14.93)mg/(L·h),表观分布容积为(16.15±7.90)L,肌酐清除率为(18.30±5.70)L/h,达峰浓度为(15.63±4.60)μg/mL。结论UPLC-MS/MS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强,可有效用于测定ARC患者血浆中 IMP 浓度。ARC患者体内IMP的代谢速率和清除率可能发生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2024, 40(19):3264-3270.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验证骨关节炎(OA)滑膜组织衰老相关诊断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GSE206848、GSE55235和GSE55457 3个骨关节滑膜组织数据集,筛选出GSE206848差异表达基因(DEGs),从CellAge数据库获取衰老相关基因(SRGs),将DEGs和SRGs取交集,获得衰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SRGs),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和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再利用CytoHubba插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SRGs,进行曲线下面积(AUC)预测值和基因表达水平的验证,并通过GSE55235和GSE55457数据集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通过CIBERSORT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最终得到30个DESRGs,GO富集在RNA聚合酶Ⅱ的调控转录调控、核质、蛋白结合等过程,KEGG主要富集在信号通路“细胞衰老、内分泌抵抗、乳腺癌”等通路上,SNAI1、NOX4、DHX9为滑膜细胞衰老相关诊断标志物。OA滑膜组织含有较少的静息记忆CD4 -T细胞(P=0.007),且诸多免疫细胞间存在相关性(P<0.05)。诊断标志物NOX4与多种免疫细胞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OA滑膜组织衰老相关诊断标志物,发掘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与诊断标志物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OA的发病机制和为未来的靶向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2024, 40(19):3271-3275.
摘要:目的对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方法学的性能进行验证。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标准文件,应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R、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种细胞因子,并对其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最低检测限、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6项细胞因子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为1.50%~8.83%,批间精密度CV为2.48%~6.75%,准确度相对偏差≤±15%,IL-1β、IL-6、IL-8、IL-10和TNF-α在2.5~5 000.0 pg/mL的浓度范围内,IL-2R 在5~7 500 U/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范围良好。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显示,90%的结果在厂家提供的生物参考区间范围内。IL-1β、IL-6、IL-8、IL-10、TNF-α的最低检出限为≤2.5 pg/mL,IL-2R最低检出限为≤5 U/mL,干扰物质(甘油三酯10 mmol/L、血红蛋白5 mg/L和胆红素258 μmol/L)对试剂盒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在mindray 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上应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细胞因子的方法性能较好,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6种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结果。
2024, 40(19):3276-3280.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探索是否可以作为预测鼻咽癌的指标。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2022年病理确诊并资料齐全的131例鼻咽癌患者作为鼻咽癌组,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119名健康体检人员,检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的血脂参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 及脂蛋白a[Lp(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癌组所有血脂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M分期组间比较,其中TC、LDL-C、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结果显示,TC、HDL-C、ApoA1、Lp(a)、TC/HDL-C、LDL-C/HDL-C 及ApoA1/ApoB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其中TC/HDL-C、LDL-C/HDL-C 及ApoA1/ApoB 3个指标的AUC最大,分别为0.82、0.77、0.75,灵敏度分别为0.70、0.70、0.65,特异度分别为0.88、0.82、0.78,cut-off值分别为>3.97、>2.50、<1.24。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的TC、TG、LDL-C、 HDL-C、ApoA1、ApoB及Lp(a)水平即发生异常。在M分期中发现鼻咽癌有远处转移组的TC、LDL-C、ApoB相比无远处转移组明显升高。TC/HDL-C、LDL-C/HDL-C和 ApoA1/ApoB血脂比值参数可以作为预测鼻咽癌发生的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
2024, 40(19):3281-3284.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该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8~40岁育龄期PCOS患者54例作为PCOS组,同时纳入50例18~40岁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维生素D与Hcy水平,比较PCOS组和对照组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独或联合维生素D和Hcy对PCOS的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对照组、PCOS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cut-off值(47.16 nmol/L)的人群(低维生素D组)中血清维生素D与Hcy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患者的体重[(66.98±11.27)kg]、身体质量指数(BMI)[(26.98±3.79)kg/m 2]和血清Hcy水平[(11.10±2.5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61.26±6.66)kg、(24.04±4.28)kg/m 2、(9.16±1.75)μmol/L],而血清维生素D水平[(44.45±13.49)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71.57±15.71)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应用指标进行诊断时,体重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88.0%;BMI的灵敏度为59.3%,特异度为78.0%;维生素D的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94.0%;Hcy的灵敏度为68.9%,特异度为60.0%;4项指标进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2.0%。此外,对照组、PCOS组及低维生素D组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与Hcy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29 1、-0.751 6、-0.918 2,P<0.05]。结论4项指标联合诊断PCO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Hcy呈负相关。因此,临床上可以考虑使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PCOS的诊断。
2024, 40(19):3285-3290.
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深入探索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提供线索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情绪自评量表,对新疆某高校的1 767名在校医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压力、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7.0%(300/1 767)、37.6%(665/1 767)、29.4%(520/1 767)。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级、民族、家庭经济状况、体育锻炼、食欲状况、睡眠状况、与同学或朋友相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体育锻炼、睡眠状况和与同学或朋友相处是新疆某高校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偏相关结果发现,压力、焦虑与抑郁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5),其中压力和焦虑得分的相关系数最大(0.57)。结论新疆某高校医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焦虑及抑郁的心理问题,要加强对贫困医学生心理监测,密切关注睡眠质量较差的学生,引导学生作息规律、保持适度运动。
2024, 40(19):3291-3294.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技术评分联合Braden量表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216 例患者。收集每例患者的Braden量表和体表超声检测结果,分别统计Braden量表、超声技术评分、Braden量表联合超声技术评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其他预测指标,分析和比较联合手段预测的临床价值。结果严重多发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4.5%。Braden量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AUC为0.602[95%可信区间(95%CI)0.507~0.696,P=0.026]。以Braden量表评分12分为切点时,诊断压力性损伤的灵敏度为0.868,特异度为0.184。超声技术评分的AUC为0.898(95%CI 0.852~0.944,P<0.001)。以超声技术评分≥1分为切点时,诊断压力性损伤的灵敏度为0.962,特异度为0.767。Braden量表评分与超声技术联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AUC为0.927(95%CI 0.887~0.958,P<0.000 1)。以Braden量表评分≤12分和超声技术评分≥1分为切点时,灵敏度为0.975,特异度为0.819。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Braden量表的压力性损伤预测特异度较差,Braden量表联合超声技术评估压力性损伤风险是一种更为优化的手段。
2024, 40(19):3295-3298.
摘要:目的调查某院骨科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PPIs 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该院2022 年1 月1 日至12月31 日骨科使用PPIs预防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患者信息,评价患者是否有PPIs 预防性用药的指征,随后评价有用药指征病例的药物遴选、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情况。结果307例患者中,62例(20.20%)患者无PPIs预防性用药的指征。245例次有用药指征病例产生不合理用药情况83例次(33.88%),主要为遴选药物不适宜、用药时机不适宜、用药频次不适宜、疗程过长。结论该院骨科使用 PPIs 预防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伤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医师应严格把控用药指征,药师应加强医嘱审核,共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2024, 40(19):3299-3302.
摘要: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阻滞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焦虑情绪和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晋江市中医院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180例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镇痛方法不同分为DPE组和硬膜外(EP)阻滞组(EP组),每组90例。记录镇痛效果达到视觉模拟评分(VAS)≤1分的时间、罗哌卡因总用量、宫口开全时VAS评分、骶尾部阻滞不全发生率。记录产前和产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PE组镇痛效果达到VAS评分≤1分的时间短于EP组,罗哌卡因总用量少于EP组,宫口开全时VAS评分、骶尾部阻滞不全发生率、产后SAS评分低于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自然分娩的初产妇而言,DPE阻滞可提供更完善的分娩镇痛效果、减轻产妇焦虑情绪。
2024, 40(19):3303-3306.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通过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的价值,以及比较2种药物对中央黄斑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黄斑体积(CMV)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观察组(50例,50眼)、对照组(50例,50眼)。对照组施行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施行阿柏西普治疗,对比2组疗效、CMT值、BCVA值、CMV值和并发症等。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CMT值、CM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个月CMT值、CMV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4个月和8个月BCV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和眼结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黄斑水肿疾病的治疗中,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阿柏西普在减少CMT,缩小CMV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且并发症较少。
2024, 40(19):3307-3310.
摘要: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防御素-1(HBD-1)、淀粉样蛋白A (SA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病情分级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85例CAP患者(CAP组),根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将其分为低风险组(34例)、中风险组(41例)和高风险组(10例),另取8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CAP组和对照组血清HBD-1、SAA和sIL-2R水平,比较PSI不同风险分组血清HBD-1、SAA和sIL-2R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D-1、SAA、sIL-2R水平对CAP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AP患者PSI值和血清HBD-1、SAA、sIL-2R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CAP患者血清HBD-1、SAA和sIL-2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PSI评分不同分组血清HBD-1、SAA和sIL-2R水平由高到低为高风险组>中风险组>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D-1[曲线下面积(AUC)=0.739]、SAA(AUC=0.773)、sIL-2R(AUC=0.730)水平对CAP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D-1水平[相关系数(r)=0.304]、SAA(r=0.498)和sIL-2R(r=0.435)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BD-1、SAA、sIL-2R水平对CAP患者的病情分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2024, 40(19):3311-3314.
摘要: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相关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分为对照组(39例,TACE治疗)与联合组(39例,TACE+RFA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相关血清标志物[血清中E钙蛋白(EC)、甲胎蛋白(AF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转移酶(GGT)、糖类抗原199(CA199)]及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2组血清EC、VEGF、MMP-9、AFP、ALT、TBIL、CA199、GGT表达均下降,且联合组上述血清标志物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个月、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与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利于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安全性良好,且可提高患者2年内生存率。
2024, 40(19):3315-3319.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解决(ADOPT)模式为导向的中医护理干预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11月昆明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满足纳排标准的86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分别选择该科室的2个病区纳入,一病区为对照组(43例),二病区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ADOPT模式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改良Hoehn-Yahr(H-Y)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Hoehn-Yahr(H-Y)分级、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OPT模式指导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 40(19):3320-3325.
摘要: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方案,评价其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糖和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骨质疏松骨病科2023年4-8月收治的中老年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3个月的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血糖及骨密度等指标。结果共74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运动依从性达标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干预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方案不仅降低了患者血糖指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运动的依从性,但对改善患者骨密度的效果不明显。
2024, 40(19):3326-3329.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使用阶梯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阶梯式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呼吸困难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结果出院8周,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均比入院时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改良的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均比入院时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使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缓解负面情绪。
2024, 40(19):3330-333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在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AMI患者在院期间便秘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数据库、Embase和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4日,选取有关我国在院AMI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的相关研究,并进行规范的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4篇,包括3 504例在院AMI患者,便秘者1 134例。经meta整合分析,我国在院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37.4%[95%可信区间(95%CI) 0.300~0.450]。亚组分析显示,2006-2011年的在院AMI患者便秘发生率最高,为50.6%(95%CI 0.414~0.598),2017-2021年的便秘发生率最低,为28.8%(95%CI 0.169~0.408);中医院的在院AMI患者便秘发生率(39.2%,95%CI 0.271~0.514)高于综合医院(36.7%,95%CI 0.279~0.456);北方在院AMI患者(42.0%,95%CI 0.313~0.527)高于南方的便秘发生率(35.5%,95%CI 0.266~0.443);根据便秘诊治指南检测出的便秘发生率(39.2%,95%CI 0.323~0.461)高于临床定义的便秘检出率(35.9%,95%CI 0.256~0.461)。结论我国在院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可结合临床采取针对性措施对AMI患者便秘进行预防和管理。
2024, 40(19):3337-3342.
摘要: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8-12月,以社会生态学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密歇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问卷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南京市若干社区的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自我管理平均得分为(47.94±12.91)分,得分指标为62.26%。文化程度、住院次数、自备血糖仪、饮酒、自我效能、医生支持、社区环境、社区地理位置是自我管理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解释总变异为45.0%。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一般且受社会生态学模型多个层面的因素影响。相关卫生部门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和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2024, 40(19):3343-3348.
摘要: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水平及影响机制,为降低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涯适应力量表、反馈寻求行为量表、转型冲击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对四川省6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357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与生涯适应力、反馈寻求行为、组织支持的关系。结果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68.769±19.953)分;新入职护士生涯适应力负向影响转型冲击;反馈寻求行为在生涯适应力与转型冲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01%;组织支持在生涯适应力与反馈寻求行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组织支持水平越高,生涯适应力对反馈寻求行为的正向作用越强,反馈寻求行为的中介作用也越强。结论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水平中等,提升新入职护士生涯适应力水平,促进反馈寻求行为及提升组织支持水平可减少转型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岗位。
2024, 40(19):3349-3352.
摘要:蛋白酶体β5亚基(PSMB5)作为26S蛋白酶体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调控蛋白质降解及细胞周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类型的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蛋白酶体结构与功能,PSMB5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药物耐药性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针对PSMB5的潜在治疗策略。针对PSMB5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临床预测肿瘤治疗效果,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4, 40(19):3353-3358.
摘要:尿路上皮癌(UC)作为一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部分患者初治时已发展为无法外科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UC(la/mUC),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策略正逐渐成为癌症精准医疗研究的新焦点,为该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当前这一领域的相关临床试验取得诸多成果,该文旨在对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回顾。
殷月 综述,姚卓娅 △,耿军辉 ,李漫春 , 詹朦 ,丁丽娜 ,王俊锋 ,孟闪闪 审校
2024, 40(19):3359-3363.
摘要:该文对国内消毒供应中心(CSSD)专科护士资质认证、培训现状及培训模式进行介绍,并立足于国内现况提出相关建议,为国内建立CSSD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提供借鉴,为相关部门和CSSD管理者制订相关培训政策提供参考。
2024, 40(19):3364-3369.
摘要:患者安全胜任力是指医护人员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最低程度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应用范围综述法,对患者安全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患者安全胜任力提供参考。
2024, 40(19):3370-3374.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传统的慢性抗风湿类药物、激素等具有明确的控制炎症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不应答或不耐受。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为风湿病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显示其优势。故该文对生物制剂治疗RA的优势和疗效等进行分析综述,为临床选择生物制剂治疗RA提供更多证据。
2024, 40(19):3375-3380.
摘要:炎症是对多种刺激的关键反应,细胞因子等炎症分子在包括骨和关节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核心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介导炎症和先天免疫反应。炎症小体是新近公认的先天免疫的重要参与者。最典型的是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NLRP3 检测外源性致病性侵袭和内源性细胞损伤,并通过形成 NLRP3 炎症小体做出反应。NLRP3炎症小体的3个主要成分是NLRP3(捕获危险信号并募集下游分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引起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 IL-18 的成熟以介导细胞因子释放和焦亡]和含有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的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连接 NLRP3 和caspase-1的桥梁)。此外,促炎性细胞因子加速骨吸收和软骨破坏,导致骨和关节组织破坏。因此,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调节骨和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NLRP3炎症小体在骨关节疾病中激活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4, 40(19):3381-3386.
摘要:二甲基亚砜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极性有机溶剂,目前在医学领域被作为冷冻保护剂广泛应用于冰冻保存器官及细胞等,其本身具有消炎、镇痛、利尿和镇静等药理作用,且作为医药用品相对安全有效,因此也作为医药溶剂及药物的载体大量用于医药行业和临床给药。近年来,二甲基亚砜的核辐射防护效果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此类研究为机体多组织器官放射损伤共性发病机制与防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其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并未被完全阐明,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二甲基亚砜的医学应用及安全性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2024, 40(19):3387-3391.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征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没有过量饮酒史。NAFLD包括多种疾病,如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该病程发展的重要环节。此类疾病现已正式命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并普遍认为该病的进程可以通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来精准描述。肝纤维化的出现对这类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若不及时诊治,病情可能会逐步恶化,导致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甚至有可能发展成肝细胞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有望进一步阻止慢性肝病的恶化,并降低肝硬化和肝病相关残疾及死亡的风险。
2024, 40(19):3392-3395.
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并应用于医学院校本科药物分析教学中,但如何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独特优势,并实现有机融合仍然是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学团队首先对学生混合式教学的认知及倾向性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依问卷结果及课程需求设计药物分析混合式教学主线,构建“教师动态监管,持续引导,多模态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持续思考,多项目学法应用”的双向师生教学联动模式,建立多元立体、全面动态的教学评价方法。
2024, 40(19):3395-3397.
摘要:目的了解学生对虚拟仿真(VR)实验教学在临床技能课应用中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临床技能VR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参与临床技能VR在线教学实验的16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60份。70.00%以上的学生认为临床技能VR操作有不受时空限制和非常安全的优点,但也有66.00%以上的学生认为虚拟场景效果气氛和临床真实场景还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动手能力培养等不足之处,同时提出希望按操作错误部分匹配正确演示过程、配套相应教材的建议。结论在加强VR技术在临床技能训练中推广的同时,应克服其不足,使其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临床技能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024, 40(19):3398-3402.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职业倦怠感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该院中医住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社会人口学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调查住培学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应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中医住培学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91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2%。情感衰竭(20.47±6.50)分、低个人成就(31.14±6.16)分,去人格化(15.67±5.19)分,与常模相比,除了去人格化得分高于常模,情感衰竭与低个人成就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医住培学员的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去人格化得分高于男性住培学员,本地户籍的住培学员去人格化得分高于非本地户籍,年龄30~40岁的住培学员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去人格化得分高于20~30岁,大专学历的住培学员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得分高于本科及研究生,该院住培学员的去人格化得分高于非本院住培学员,已婚住培学员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得分均高于未婚住培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培年限在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去人格化得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住培学员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性别、年龄、籍贯、婚姻状况、学历水平、规培年限、住培学员所属单位均是中医住培学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建议提高住培学员及带教教师待遇、创造职业上升空间,提高带教教师教学技巧等,来降低住培学员的职业倦怠程度。
2024, 40(19):3402-3404.
摘要:目的研究以疾病为主线联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运用,并对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评估教学效果。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该院2019、2017级五年制临床专业37、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使用以疾病为主线联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通过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课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学习方式新颖程度、学习过程有趣性、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知识理解、临床操作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疾病为主线联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拟教学法适合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4, 40(19):3405-3410.
摘要:目的调查临床研究生科研数据收集和产出情况,以提高医学院校整体科研管理水平及为制定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6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3个年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科研数据的主要来源为实验室试验28人(36.84%),一年级选择临床数据的比例较高,占54.55%(12/22)。3个年级研究生中,81.82%(18/22)的人认为管理和采集科研数据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发表文章的类型以实验分析为主,占比60.49%;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数量分析3个年级中发表1篇文章占比为32.89%(25/76),课题参与情况来看,42.11%(32/76)的学生未参与任何课题。结论收集科研数据耗时较长,数据资料时间跨度较大,科研产出不多,科研能力较弱。
2024, 40(19):3410-3414.
摘要:目的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拓展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方法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5个工作小组,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信息平台并植入医院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下单,提供线下服务的方式构建医院-家庭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模式,让护士走出医院,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为出院患者或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结果实施2年多来,受益患者800余人次,通过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医院-家庭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得以有序实施,护患双评价五星好评率均达100.0%,护士支持率高,达到了87.5%。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护士价值得以体现,患者及“网约护士”均反响良好,满意度高。
2024, 40(19):3415-3418.
摘要:该文报道了1例药物临床试验使用双特异性抗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CD3]发生药物外渗致局部皮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双特异性抗体类药物机制虽区别于传统的化疗药物,但毒性不容小觑,静脉输注时仍然首选中心静脉,同时,药物应尽可能进行稀释。对于药物毒性不明的双特异性抗体类药物,若发生药物外渗,应参照发泡性化疗药物进行管理,早期即进行封闭治疗,做好外渗部位的病情观察与记录,指导患者进行手臂功能锻炼,使用中药、西药交替外敷,必要时进行全身治疗,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综合上述处理措施,可减轻外渗症状,避免免疫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安全。
2024, 40(19):3418-3420.
摘要:总结1例发热溃疡坏死性Mucha-Habermann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从皮肤护理、创面管理、疼痛干预,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继发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关注用药不良反应;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开展延续护理,电话随访患儿病情恢复及门诊复查情况,提升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管理能力。持续随访3个月,患儿现病情稳定,皮损处基本愈合,无新发水疱及溃疡,无继发感染。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