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5, 41(01):1-6.
摘要:眼部由于裸露在外且缺乏保护,极易受到辐射性损伤。相比其他类型的眼外伤,眼部辐射性损伤常常起病隐匿、表现多样,可累及从前节到后节的多种眼部组织,如角膜、晶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等,造成烧灼伤、炎症、退行变性等损害,严重威胁视觉功能。军人因其职业特殊性,辐射暴露更加普遍,是日常训练和军事行动中致盲致残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军队对眼部辐射性损伤的认识水平有限,各级医疗保障单位对眼部辐射性损伤缺乏统一而规范的诊疗方案,因此可能导致救治不当或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伤员的视力损害和军队的战斗力损失。该文对眼部辐射性损伤的特点与表现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军队目前卫勤保障实际对部队眼部辐射性损伤的诊断与评估、管理与防护等临床救治工作提出建议。
2025, 41(01):7-10.
摘要:目的对2018-2023年辛集市 8~10岁儿童尿碘浓度进行监测,掌握该辖区儿童机体碘营养水平,为科学补碘、防治碘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18-2023年每年度按年龄、性别采用分阶段随机抽取辛集市 8~10岁儿童共1 264名,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对尿碘浓度进行检测。使用SPSS26.0对尿碘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3年辛集市8~10岁儿童各年度尿碘浓度分别为165.50(143.00,230.40)、174.20(143.10,233.80)、182.00(146.25,289.70)、171.75(91.90,260.15)、219.00(136.50,305.75)、185.00(98.75,276.0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154,P=0.006)。8~<9、9~<10、10岁组尿碘浓度分别为175.40(127.00,270.10)、182.30(126.75,268.55)、185.00(132.00,281.0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768,P=0.413)。男童尿碘浓度为189.50(133.00,290.00)μg/L,女童尿碘浓度为174.40(125.75,251.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7 088.000,P=0.007)。结论2018-2023 年辛集市儿童尿碘浓度处于适宜水平,8~10岁部分儿童尿碘浓度显示有明显超高和缺乏现象,应制定个体化碘盐使用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对碘不足和超量儿童进行分类指导的科学补碘方法,确保儿童处于碘适宜状态,减少碘相关疾病的发生。
2025, 41(01):11-17.
摘要:目的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以预测该地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发病率,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对云南省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HIV/AIDS的月发病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通过比较分析,选择AIDS和HIV发病率的最优拟合模型,并对2020年全年的月发病率进行了预测,分析模型预测的准确度。结果在2010-2020年,云南省的AIDS发病率保持稳定,而HIV发病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经平稳化处理、单位根检验(ADF)和模型筛选,确定ARIMA(2,0,2)(1,0,2)[12]为AIDS发病率的最优拟合模型,ARIMA(2,1,1)(2,1,0)[12]为HIV发病率的最优拟合模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R 2分别为0.668和0.737,Ljung-Box统计量分别为12.97(P>0.05)和14.89(P>0.05),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分别为-3.07和-3.0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16.41和11.29。模型残差的自相关函数图(ACF)和偏自相关函数图(PACF)均在95%CI范围内,模型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趋势一致,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结论ARIMA模型对AIDS和HIV发病率的预测效果良好,该模型可作为短期预测和分析的有效工具,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HIV/AIDS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025, 41(01):18-21.
摘要: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联合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司美格鲁肽组、联合干预组(参芪地黄汤及司美格鲁肽),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2DM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分别给予蒸馏水及不同药物连续干预4周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甘油三酯(TG),评价糖脂代谢水平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HbA1c、TG、TC、LDL、IL-1β、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司美格鲁肽组及联合干预组大鼠FPG、HbA1c、TG、TC、LDL、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大鼠的FPG、TG、TC、LDL、IL-6与TNF-α水平均低于二甲双胍组及司美格鲁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及司美格鲁肽联合干预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雷鸣 ,刘瑞 ,姚守恩 △,刘睿愚 ,王声鸣 ,魏佳 ,刘磊 ,张海花
2025, 41(01):22-28.
摘要:目的探讨和预测糖尿病和带状疱疹的可能共同靶点及通路的作用机制,为开展二者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OMIM数据库检索糖尿病和带状疱疹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工具获取二者主要成分的交集基因,借助Cytoscape3.7.2软件及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二者相关靶点的网络模型和蛋白质互作网络,获得核心预测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糖尿病相关性靶点基因519个,带状疱疹相关性靶点基因407个,筛选出交集核心靶点基因27个。蛋白质之间关系较强核心靶点基因为CD8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1、CX3CR1;基因本体分析获得生物过程条目97个,细胞组分条目2个,分子功能条目2个。获得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条目3个,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结核杆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糖尿病与带状疱疹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结核杆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2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2025, 41(01):29-33.
摘要:目的基于哈尔滨市红旗社区卫生院数据探讨绝经时间与骨密度的关系(原始研究者已放弃数据的所有版权和相关所有权)。方法2009-2011年通过对哈尔滨市红旗社区卫生院的282例绝经后女性的绝经时间和骨密度测量值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曲线拟合、拐点分析及亚组分析评估绝经时间与骨密度的独立关联。结果282例女性平均年龄(56.1±3.8)岁。绝经时间与脊柱、髋部骨密度均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12.25、-5.77,95%CI -18.06~-6.44、-10.23~-1.32,P<0.001);绝经时间与脊柱骨密度存在非线性关系,拐点值为14.9年。结论绝经时间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脊柱骨密度存在非线性关系,有望为未来制定更有效的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张爱华 ,周守群 ,郭婉清 ,林伟伟 ,陈燕萍 ,黄素珍 ,鞠芳
2025, 41(01):34-39.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常规超声及双模态弹性成像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该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34例,根据有无转移分为转移组74例,无转移组60例。对2组患者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双模态弹性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危险因素的回归变量建立预测模型方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患者年龄、原发病灶的位置、病灶数、纵横比、形态、血流分级、弹性评分、应变率比值、病变在弹性图上的面积与在灰阶超声图上的面积比(EI/B Ration-A)、病变在弹性图上的长度与在灰阶超声图上的长度比(EI/B Ration-D)、剪切波平均速度(SWVmean)、淋巴结的EI/B Ration-A和EI/B Ratio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灶的最大径、肿块内部是否有微钙化、常规超声诊断淋巴结阳性、阳性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的弹性评分、应变率比值、SWVmea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物的最大径、肿物边缘、常规超声诊断阳性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SWVmean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回归系数与常数项构建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 0.931(95%CI 0.881~0.981,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0%和87.00%。结论基于乳腺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和双模态弹性成像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估ALNM,其中乳腺肿物的最大径、肿物边缘、常规超声诊断阳性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SWVmean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洪露 , ,杨培刚 ,吴阳 ,王大明 ,丁德茂 ,孙伟 ,李恩来 ,谢栋栋 △
2025, 41(01):40-44.
摘要:目的调查肾结石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肾结石发生机制与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过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的肾结石患者584例(结石组)和同期无肾结石的健康志愿者113例(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行调查和比较。584例肾结石患者中草酸钙结石397例(草酸钙结石组),感染性结石112例(感染性结石组),尿酸结石75例(尿酸结石组)。比较不同结石成分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各种参数,分析肾结石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的关系。结果结石组患者平均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1.56±9.24)ng/mL vs. (29.31±7.15)ng/mL],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49.14%(287/584) vs. 15.04%(17/113)],结石组男性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女性[(23.79±9.36)ng/mL vs. (17.38±7.3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21,P<0.001)。感染性结石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最低,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占比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明显负相关(r=-0.20,P<0.001)。结论大多数肾结石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处于不足或缺乏状态,尤其是感染性结石患者。将血清维生素D水平作为肾结石患者代谢评估中的必选指标有利于结石的预防及整体健康状况的维护。
黄静 ,,吕旭楠 △,万凌 ,,杨继高 ,,仪菲菲 ,李翼飞 ,张天枫 ,,王红 ,
2025, 41(01):45-48.
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健康男性精液常规参数值的分布与《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6版(WHO 5th、WHO 6th)的差异。方法采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重庆市人类精子库3 341名捐精志愿者的精液样本,按照WHO 5th推荐的仪器、设备、方法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分析各参数值的分布特征。结果与WHO 5th、WHO 6th源自性伴侣在停止使用避孕措施后12个月内妊娠的男性精液参数值分布进行比较,该研究对象的精液体积P2.5~P97.5均高于WHO 5th、WHO 6th标准。精子浓度P2.5~P50.0高于WHO 5th、WHO 6th标准,但P75.0~P97.5低于WHO 5th、WHO 6th标准。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P2.5~P97.5均低于WHO 5th标准,PR P2.5略高于WHO 6th标准,P5.0与WHO 6th标准一致,P10.0~P97.5低于WHO 6th标准。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NP)除P5.0与WHO 5th、WHO 6th一致外,其余均低于WHO 5th、WHO 6th标准。不活动精子百分率(IM)P2.5~P97.5均高于WHO 5th、WHO 6th标准。结论重庆地区捐精志愿者的精液参数值分布与WHO 5th、WHO 6th的参数值分布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精液体积、精子浓度、PR、NP、IM检测指标上。
2025, 41(01):49-52.
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的个案管理模式对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腹膜炎的影响。方法根据收案标准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肾病科25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2021年1-12月,n=108)和对照组(2022年1-12月,n=148),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营养状况、PD充分性、腹膜炎发生率、焦虑抑郁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清蛋白正常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7%(85/108) vs. 66.2%(9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0.625,P=0.041);膜透析充分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94.4%(102/108) vs. 76.4%(113/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0.528,P<0.001);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10/108) vs. 19.6%(29/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0.915,P=0.036);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35.89±6.98)分vs. (32.57±7.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27)。2组患者抑郁得分[(39.17±7.63)分vs. (37.19±7.6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P=0.203)。结论基于“互联网+”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PD的充分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2025, 41(01):53-56.
摘要:目的分析麦肯锡7S模式在降低该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新生儿全胃肠外营养(TPN)调配差错方面的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1-12月新生儿TPN配置差错数据,按照麦肯锡7S模式流程优化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2组新生儿TPN调配差错的情况。结果流程优化后,试验组的差错率从2.206‰(66/29 921)降至0.646‰(18/27 86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锡7S模式能够降低PIVAS新生儿TPN的调配差错,完善并优化配置流程,提高患儿用药质量。
2025, 41(01):57-61.
摘要:目的探讨续命通脉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卒中单元收治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治疗24 h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AIS患者,共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为静脉予以替罗非班治疗24 h,联合治疗组在替罗非班治疗基础上予以续命通脉汤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对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运动功能(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浓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并以90 d mRS评分判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14 d后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均明显改善,NSE及S100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联合治疗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预后良好(mRS≤2分)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88.5%(23/26) vs. 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命通脉汤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5, 41(01):62-6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痛风发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MAFLD组(n=243)和非MAFLD组(n=159);并根据年龄分为≤45、>45~<65、≥65岁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青中年(年龄<65岁)及老年(年龄≥65岁)痛风发生MAFLD的风险因素。结果痛风合并MAFLD患者占60.4%(243/402),其中出现肝功能异常者占64.6%(157/243);痛风合并MAFLD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尿酸(UA)水平、高谷丙转氨酶(GPT)、高谷草转氨酶(GOT)、高谷氨酰转肽酶(GGT)、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血UA/肌酐高于无MAFLD组,但发病年龄更小(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GPT、BMI、高TG血症为痛风人群发生MAFLD的风险因素(P<0.05);其中BMI是青中年痛风发生MAFLD的风险因素(P<0.05);高TG血症是老年痛风发生MAFLD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痛风发生MAFLD的风险因素不同,对于青中年痛风患者,BMI的升高与MAFLD的关联更强;而对于老年痛风患者,高TG血症与MAFLD的发生更相关。
2025, 41(01):68-73.
摘要:目的探讨优替德隆所致周围神经病变(UIPN)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该院治疗的2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U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结果41.2%(98/238)的乳腺癌患者出现UIPN。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化疗次数是UI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UC为0.781(95%CI 0.721~0.84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拟合优度检验良好(χ 2=4.362,P=0.823),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的临床效益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有助于临床工作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并制定积极的预防措施。
2025, 41(01):74-78.
摘要:目的分析青年高血压患者臂间收缩压差异(sIA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3月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收治的6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健康体检的68例血压正常的青年作为健康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上肢血压值,计算sIAD,每组再根据sIAD水平不同,将其分为sIAD<1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sIAD≥10 mm Hg。比较各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sIAD≥10 mm Hg的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组和健康组患者sIAD≥10 mm Hg、体重、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饮酒史、文化程度、冠心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内不同sIAD水平患者的体重、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饮酒史、踝臂指数(ABI)、冠心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升高[比值比(OR)=1.581)]、收缩压升高(OR=0.86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208)、合并饮酒史(OR=1.982)、合并冠心病家族史(OR=2.081)是青年高血压患者sIAD≥10 mm Hg的影响因素(P<0.05),ABI升高(OR=1.948)是高血压组sIAD≥10 mm Hg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体重、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和饮酒史是青年高血压患者sIAD≥10 mm Hg的影响因素。
2025, 41(01):79-83.
摘要:目的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Ⅲ(MIMIC-Ⅲ)数据库,使用机器学习法将电子病历(EHR)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相整合,创建ICU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结果结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提高了ICU患者临床结局预测的准确性,优选出的梯度增强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值为0.88,表明可以准确预测患者生命状态。结论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少量易于收集的结构化变量结合非结构化数据,可以显著提高ICU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
2025, 41(01):84-87.
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胰腺的c-Myc基因扩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病例1,DLBCL,非生发中心型; 病例2,DLBCL,生发中心型。病例1未手术治疗,病例2行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化疗。2例患者均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龙(R-CHOP方案)化疗,病例1总生存期18 d,病例2总生存期15个月。结论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临床表现与胰腺癌相似,病情易进展,预后很差,美罗华R-CHOP方案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采取更激进的治疗方式改善预后。
2025, 41(01):88-92.
摘要:目的探究术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肥胖患者肺不张、氧合指数、炎症因子、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的行甲状腺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28~40 kg/m 2)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6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术前无特殊处理,C组术前3 d给予CPAP[夜间CPAP治疗6 h以上,CPAP设置为6 cm H2O(1 cm H2O=0.098 kPa)]。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插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入室时(T1)、麻醉诱导后(T2)、入麻醉复苏室后30 min(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入院时(T0)、T1、T2、手术结束前(T3)、T4各时间点肺不张发生率,T1、T2、T4各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T1、术后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支气管痉挛)发生率等。结果C组患者T2、T3、T4时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T1时SpO2、动脉血氧分压,以及T1、T2、T4时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A组患者T2时Sp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肥胖患者术前预防性给予CPAP能明显降低肺不张发生率,改善氧合,但对患者围手术期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云发超 ,何静 ,李奋荣 ,王红红 ,伏志勇 ,赖长青 ,王瑾 △
2025, 41(01):93-97.
摘要:目的探究甘油三酯(TG)葡萄糖(TyG)指数在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CVD)中的辅助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8-10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大于50岁的CVD患者180例作为总病例组,其中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患者各60例依次作为病例组1、组2、组3,选取同期同年龄无CV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基础数据,检测各组患者TG、空腹血糖,计算并比较TyG指数;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中老年CVD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TyG指数的预测效能。结果病例组1、组2、组3和总病例组患者TyG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yG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病例组1、组2、组3患病风险分别增加至原来的10.351、11.417、9.734倍,总病例组增加9.728倍;TyG指数预测病例组1、组2、组3患CVD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00,截断值分别为8.531、8.689、8.689,灵敏度均大于或等于65.00%,特异度均大于或等于69.00%,总病例组的截断值为8.640,灵敏度为66.70%,特异度为76.00%。结论TyG指数与中老年人群患CVD相关,在疾病的预测中效能明显,可通过控制TG、空腹血糖降低CVD发病风险。
2025, 41(01):98-103.
摘要:目的分析2020—2022年临沂市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及血液检测结果,为更有效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2年临沂市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无偿献血者血液(全血)检测资料292 941份,比较不同年份、性别、年龄段、职业、学历、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结果2020、2021、202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间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无偿献血者3年血液样本总不合格率为1.56%,女性无偿献血者为0.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无偿献血者ALT、HBsAg不合格率均高于女性无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无偿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比男性无偿献血者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无偿献血者抗-HCV、抗-HIV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总不合格率及各项目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总不合格率及各项目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总不合格率及ALT、HBsAg、抗-TP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无偿献血者3年血液样本总不合格率及各项目不合格率均低于首次无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2022临沂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主要集中在36~45岁年龄段、主力人群职业为工人,农民和学生、学历以专科层次为主。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特点为:男性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36~45岁年龄段总不合格率和各项目不合格率均最高、学生人群总不合格率最低、学历越高不合格率越低、重复献血者比首次献血者不合格率低。
2025, 41(01):104-107.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的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MCI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设为研究组,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每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BDNF、VILIP-1水平,营养指标,相关量表(Fried衰弱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微型营养评定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年龄、有无吞咽训练、有无视觉/听觉障碍、牙齿破损数目、用药种类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DNF、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ILI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ried衰弱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微型营养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MCI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年龄、吞咽训练、牙齿破损与未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BDNF水平更低,VILIP-1水平更高,且营养状况更差,衰弱程度更重。
2025, 41(01):108-112.
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护方案,为脊髓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利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拟定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通过开展2轮专家函询对相关指标进行校正、分析,最终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护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71%、100.00%;权威系数均为0.92;最终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护方案包括一级标准4条、二级标准13条、三级标准26条,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0、0.125和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护方案可靠、科学、全面,可为脊髓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防护提供参考。
2025, 41(01):113-116.
摘要:目的了解植入鞘内吗啡泵的癌痛患者围手术期真实感受,为临床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该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遵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18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laizzi 7步分析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患者对鞘内吗啡泵缺乏正确的认知:(1)对鞘内吗啡泵的认识途径较少;(2)对术后效果的期望值过高。患者术前、术后自我感受及需求具有差异性:(1)术前患者负性情绪较多,情感及心理需求增加;(2)术后患者明显感知到鞘内吗啡泵带来的益处,重燃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希望。患者感知到带泵活动的困扰,缺乏居家护理的信心:(1)带泵活动的困扰与尴尬;(2)对吗啡泵居家护理的迷茫与焦虑。结论植入鞘内吗啡泵的癌痛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不同阶段,其身心感受及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这些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2025, 41(01):117-12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甲状腺肿瘤腔镜微创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的300例接受腔镜微创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试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弹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术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7%(4/150) vs. 9.33%(1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理弹性[(84.72±5.92)分 vs.(77.43±6.08)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91.77±5.70)分 vs.(83.64±6.2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甲状腺肿瘤腔镜微创手术患者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与并发症发生率。
2025, 41(01):121-124.
摘要: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观察火龙罐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火龙罐疗法,每次约30 min,每周治疗2次。2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首次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双侧臀中肌的表面肌电检测,观察治疗前后均方根值(RMS)的变化,在首次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下肢Fugl-Meyer评分(FMA)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FAC)。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不同动作状态下患侧臀中肌RMS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作a(健侧负重、患侧迈步)治疗前[(4.26±1.41)μV vs.(4.83±1.71)μV],治疗后[(6.69±0.96)μV vs. (5.71±0.94)μV];动作b(患侧负重、健侧迈步)治疗前[(6.50±1.27)μV vs. (6.46±1.52)μV],治疗后[(7.69±1.39)μV vs. (6.96±1.25)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MA、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能有效激活患侧臀肌,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
2025, 41(01):125-128.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42.16±1.67)分 vs.(48.20±2.14)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0.14±1.86)分 vs.(45.22±2.22)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23%(51/53) vs. 83.02%(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而提升其满意度。
2025, 41(01):129-13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多维度照护模式联合小儿推拿+蓝光照射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8例,根据入院时间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多维度照护模式联合小儿推拿+蓝光照射护理,2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排便情况,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黄疸指数,干预前后胆红素水平,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7 d后,联合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联合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天排便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第3、4天的黄疸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联合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62/64),与对照组的87.50%(56/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维度照护模式联合小儿推拿+蓝光照射干预能明显缩短症状好转时间,促使患儿进行排便,降低患儿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2025, 41(01):133-13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行为护理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4例和观察组(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行为护理)45例,比较分析2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更高,健康认知[(78.52±4.96)分 vs.(71.84±6.13)分]、健康行为[(181.43±6.49)分 vs.(167.81±7.67)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行为护理可提高老年肝硬化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其健康认知水平、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 41(01):137-139.
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集束化干预结合预见性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集束化干预结合预见性管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产后2、24 h出血量)、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24 h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0%(1/40) vs. 20.00%(8/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38/40) vs. 77.50%(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采取集束化干预结合预见性管理可降低产后出血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5, 41(01):140-143.
摘要:目的构建正念减压课程并评价其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该院甲状腺外二科2023年3-11月行手术治疗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5次正念减压课程。干预前后使用感知压力测量表(CPSS)、焦虑自我评估测量表(SAS)及抑郁自我评估测量表(SDS)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CPSS得分为(34.534±6.452)分、SAS得分为(44.243±3.684)分、SDS得分为(42.854±3.2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824±5.243)、(47.621±3.583)、(45.964±3.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课程能有效降低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知觉压力水平,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状况。
2025, 41(01):144-147.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与目标导向多维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新沂市人民医院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归为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对照组遵循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常规式护理法施行护理,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加用基于HACCP与目标导向多维护理,对2组干预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营养风险筛查表(NR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CPIS评分、NRS评分、APACHEⅡ评分[(5.43±0.55)、(3.23±0.58)、(23.85±1.21)/(2.90±0.50)分]低于对照组[(6.35±0.48)、(4.33±0.47)、(25.16±0.60)/(3.95±0.60)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8.25±0.74)、(23.70±1.32)d]短于对照组[(10.85±0.83)、(32.03±1.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ACCP与目标导向多维护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施加干预,利于其肺部感染、营养健康状态的改善,实现快速康复目标。
2025, 41(01):148-15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选取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手术患者7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39例和观察组(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护理干预)40例,比较分析2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高[97.50%(39/40) vs. 82.05%(32/39)],并发症发生率低[2.50%(1/40) vs. 20.51%(8/39)],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满意度高[95.00%(38/40) vs. 76.92%(3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2025, 41(01):152-155.
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骨折患者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复苏期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行全麻手术髋关节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恢复时间、情绪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干预前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RSS、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包括自主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压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32.32±8.35)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5.02±6.52)mm Hg]及心率[(76.78±4.35)次/分]低于对照组[(150.35±10.56)、(96.78±8.56)mm Hg及(90.05±4.52)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2/50)]较对照组[18.00%(9/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患者全麻术后复苏期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各复苏期指标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2025, 41(01):156-161.
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RCI)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愉快症状理论为研究框架,从生理、心理、背景3个层面分析结直肠癌患者CRCI影响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154份,回收154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0%。结果150例患者中存在CRCI者占81.33%(122/150)。生理层面中年龄、睡眠质量、化疗周期、化疗后恶心/呕吐情况,心理层面中焦虑/抑郁、疲乏,背景层面中文化程度、运动锻炼、癌症临床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CRC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加大对结直肠癌患者CRCI的关注,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睡眠质量差、化疗周期长、化疗后重度恶心/呕吐、存在焦虑/抑郁、疲乏、文化程度低、运动锻炼较少、癌症分期为Ⅳ期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从生理、心理、背景3个维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防范措施。
2025, 41(01):162-166.
摘要:目的基于调查问卷形式,以“益气固表预防方”中药处方动态调整为例,建立突发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下中药处方优化的工作模式,以期快速、科学地制定中医药救治诊疗方案。方法设计线上调查问卷,分为3个阶段,分别收集隔离人群一般资料调查信息、20个症状改善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和建议,依据以上资料对中药处方进行调整,形成最优处方,总结突发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下中药处方动态调整模式。结果依据第一阶段问卷结果,将原处方中贯众替换为黄芩,黄芪剂量由20 g降为10 g,增加煅牡蛎30 g,相较处方调整前,第二阶段问卷反馈服药不适感例如腹痛和腹泻、口干及自觉发热症状消失,14个症状总缓解率升高,排名靠前的有自汗、肢体酸痛、恶风、头痛、咳嗽等;针对第二阶段缓解不明显的症状及患者服药感受,二次优化处方,将茯苓12 g调整为20 g,黄芩5 g调整为10 g,生地黄6 g调整为10 g,桔梗6 g调整为10 g,剂型调整为颗粒剂,并加入甜菊苷调味。第三阶段问卷统计分析得知,总缓解率相较第二阶段升高的症状有18个,排名靠前的有咽干灼热、肢体困重、发热、口渴少饮、恶心欲吐等,基本无服药不适感和建议。整体上,以第三阶段症状总缓解率高于80%为界,“益气固表预防方”对于喘促气短、咳声低弱、恶风、神疲、脘腹胀闷的改善最为显著。结论经过2次处方调整,第三阶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项症状缓解率均高于60%,服药人群反馈无不适症状,达到了处方优化的目的,同时建立了可行的突发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下中药处方动态调整模式和推广应用流程。
2025, 41(01):167-171.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护士职业尊重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尊重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搜集湖北省内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63名儿科护士相关资料,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儿科护士职业尊重感得分为(3.72±0.43)分,心理韧性得分为(3.57±0.49)分。儿科护士职业尊重感均分与心理韧性均分及维度均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聘任方式、月收入、家庭支持程度、心理韧性为儿科护士职业尊重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制订更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儿科护士的待遇,呼吁全社会给予儿科护士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并通过强化儿科护士心理韧性,激发护士对职业的尊重感,以稳定护理人力资源。
2025, 41(01):172-175.
摘要: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是一类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有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截至目前胸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通常主动脉壁分为3层,其中外膜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外膜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等作用均参与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发生发展。因此,该文探讨了成纤维细胞相关作用对主动脉瘤及夹层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成纤维细胞对于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发病机制的价值。
2025, 41(01):176-180.
摘要:该文对远程医疗的概念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居家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和思考,以期为远程医疗在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2025, 41(01):181-186.
摘要:吲哚是一种具有特殊骨架结构和突出功能的杂环化合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该文根据吲哚类生物碱,如螺环吲哚、桥环吲哚等化学结构的不同,对近4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包括吲哚类生物碱的药理活性、结构-活性关系、作用机制等,期望为设计新型吲哚类药物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2025, 41(01):187-191.
摘要:肠道屏障是肠肺串扰的重要中间环节之一,其功能障碍促进肠肺疾病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肠道内环境稳态,诱发肠道并发症,增加炎症性肠病患病风险。而功能障碍的肠道屏障可通过肠肺串扰促使COPD疾病进展,加重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影响患者预后。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干预与修复不仅可调节肠道稳态,而且对改善COPD肺部炎症、缓解临床症状同样有帮助。因此,针对肠道屏障功能的识别与干预可能作为COPD的诊疗新靶点。而COPD肠道屏障功能是一个新兴话题,尚需进一步探讨肠道屏障与COPD的机制关联。故该文总结了近年来肠道屏障与COPD的相关研究,探讨两者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2025, 41(01):192-195.
摘要:该文探讨了深度学习在智能辅助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中的应用与进展。针对传统人工编码存在的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从医疗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能够有效提升ICD编码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编码成本,为编码员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智能辅助ICD编码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智能辅助ICD编码技术的发展。
2025, 41(01):196-199.
摘要: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负责肾小管中90%葡萄糖的重吸收,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增加尿糖排泄,发挥降糖作用。SGLT-2抑制剂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有心血管、肾脏保护作用,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引起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uDKA),因该类型患者血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易被误诊和漏诊。该文将SGLT-2抑制剂导致euDKA的可能发生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2025, 41(01):200-204.
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特点,并且与患者长、短期生存结局相关。但较少有研究探讨短暂性和持续性AKI,该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肾损伤患者的管理需求,详细总结了短暂性及持续性AKI定义、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能为相关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2025, 41(01):205-209.
摘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治疗作为常用的诊疗手段。过去主动脉瓣置换术一直是AI的常用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术诊疗技术的逐步提高,主动脉瓣成形术(AVP)的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文通过对主动脉瓣的解剖和生理功能、AI的病理生理及其手术指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就AVP治疗A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 41(01):210-213.
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作为MMPs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炎症和活性氧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半胱氨酸转化机制经历活化,最终从无活性形式转变为活性形式发挥致病作用。大量研究表明,MMP-8大量表达和释放会造成口腔常见疾病,如龋病、牙周组织的损伤及种植体周围炎。该文对MMP-8在口腔疾病中的影响进行综述,了解MMP-8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口腔疾病提供潜在靶点及治疗思路。
2025, 41(01):214-217.
摘要:该文介绍了死亡态度的起源与内涵,总结了国内评估护士死亡态度常用的2个工具,描述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现状,依据纽曼系统模式从个体内、人际间、个体外3个方面归纳护士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我国护士对死亡态度的认识与关注度,为构建基于纽曼系统模式下护士死亡态度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方庆梅 , ,郭声敏 △,熊华容 ,卿霞 ,陈雪双 ,薛峰旺 ,李子慧
2025, 41(01):218-221.
摘要: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是外周动脉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伴随疾病多,治疗难度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截肢,截肢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现对国内外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的截肢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截肢患者的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2025, 41(01):222-226.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往往会导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青光眼在眼底的病变表现主要集中在视神经盘的形态改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损伤、杯盘比增大及青光眼可能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盘区域的血管异常。而眼底照相是一种非侵入性、可快速获取的检查,可以客观地展现出视网膜、视盘、视杯、黄斑、血管、神经等结构,加上经济效益方面的考量,眼底照相作为一个较为低廉的检查方法,可为青光眼在大范围人群中的筛查提供了可行性。早期发现并治疗青光眼非常重要,但人工检查容易受到医生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利用眼底照片进行青光眼筛查和诊断方面,AI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该文旨在探讨利用AI在眼底照片中发现青光眼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AI技术在青光眼眼底图像分析中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推动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5, 41(01):227-230.
摘要:慢性肝病患者常常面临着衰弱的风险,目前证据表明,衰弱是慢性肝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了解和评估慢性肝病患者的衰弱风险对于疾病管理和干预非常重要。该文旨在综述关于慢性肝病衰弱风险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2025, 41(01):231-236.
摘要: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提前预防一直以来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胃镜是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有创伤性,易诱发出血风险,且患者接受性差,价格昂贵而不能广泛开展。近年来,大量研究期望以无创性影像学技术来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替代胃镜检查成为该疾病早期筛查、后期随访的重要手段。超声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无创,价格便宜而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该文就目前超声技术的发展情况,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评估诊断相关研究作简要综述。
2025, 41(01):237-241.
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预防OSAHS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负担。然而,因存在多种共同的危险因素,OSAH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变得困难。最近大量研究表明,复合脂质指标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内脏脂肪指数(VAI)和脂质蓄积指数(LAP)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目前,OSAHS患者中,关于复合脂质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多见。因此,该文通过阐述OSAHS、冠心病、复合脂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复合脂质指标来预测OSAHS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的意义,为临床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策略。
2025, 41(01):242-244.
摘要:目的探讨将人工智能辅助重症超声学习应用于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该院重症医学科学习的规范化培训(规培)医师60名,将其分为传统床旁超声教学法(对照组)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重症超声教学法(研究组),每组各30名。对2组规培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包括基础理论、超声切面识别、超声切面获取、心肺功能评估、诊治方案及对2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明显更优(基础理论、超声切面获取、心肺功能评估、诊治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85.11±5.10)分 vs. (81.34±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辅助重症超声学习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教学中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为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2025, 41(01):245-248.
摘要:近年来,来华接受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亟需寻找提升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结合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学现状,将双语教学、PBL教学、全过程学习互动小组、探究式教学、循序渐进式实践操作及全过程学业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应用于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的Dental Materials、Clinical Pharmacy for Stomatology课程,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本科留学生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及重要性,以期有效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育质量。
2025, 41(01):248-25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护理专业健康课程的评估与优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对辽宁中医药大学大二年级护理学专业的282名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进行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软件。按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和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计调查282人,平均年龄(22.00±2.56)岁。60人(21.28%)具备基本健康素养。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04%)、基本知识理论和理念(23.76%)和健康技能(10.28%),且调查对象中护理学班级和护理学(专升本)班级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和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均有显著差异(P<0.05)。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81.56%)、安全与应急素养(62.41%)、慢性病防治素养(49.65%)、健康信息素养(39.72%)、传染病防治素养(30.14%)和基本医疗素养(17.02%)。除了传染病防治素养外,其他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在所调查的2组班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康素养水平可以通过教育改善,教育机构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并针对性地提出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措施和策略。
2025, 41(01):252-25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案例教学(CBL)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应急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实习的210名护理本科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试验组采用OBE联合CBL带教模式,比较2组实习生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应急能力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83.35±5.63)、(89.18±2.64)分,对照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74.73±4.90)、(88.24±2.06)分,2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应急知识储备、应急处置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个人综合素质评分[(8.50±1.70)、(10.84±2.89)、(8.98±1.69)、(8.61±1.65)分],均高于对照组[(7.00±2.41)、(3.50±0.64)、(8.23±2.46)、(7.62±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带教满意度和带教教师对学生满意度[(96.37±2.58)、(96.68±2.13)分]均高于对照组[(90.12±2.73)、(90.50±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教学相比,OBE联合CBL的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应急能力和实习带教满意度。
2025, 41(01):257-25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的吉布斯(Gibbs)反思循环模式在康复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康复科二病区的38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该院康复科二病区的40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CBL的Gibbs反思循环模式,分析比较2组实习护生核心胜任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成绩。结果教学后2组实习护生核心胜任力评分、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及综合成绩均高于教学前,且教学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BL的Gibbs反思循环模式能够提升康复科实习护生核心胜任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其实践及理论水平。
2025, 41(01):260-263.
摘要:重庆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前列,全市老年人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境。重庆市老年病医院定位打造重庆市老年医学龙头医院,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建设老年友善医院、创新老年特色服务、推进中西医结合服务、助推成渝地区老年健康协同发展,在参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逐渐突显优势。重庆市在加快构建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过程中,需充分发挥重庆市老年病医院的核心纽带和示范带头作用,探索建立以重庆市老年病医院为一大引领,老年医学专科和区县老年病医院为两大支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护理院(站)和养老机构(提供医养服务)为三大基石“1-2-3”三级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
2025, 41(01):263-266.
摘要:目的探索以护理质控中心为主导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20年开始,由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护理质控中心主导,经过顶层设计、试点实施、经验总结和扩面推广4个阶段,在全区开展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6月,全区共19家医疗机构开通服务,“九龙坡云医院”平台注册护士1 080人,服务用户2 600余户,累计上门服务订单3 000余单。服务零投诉、零差错,满意率100%。结论以护理质控中心为主导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打通专业护理到家庭“最后一公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
2025, 41(01):266-268.
摘要:目的在血站数据备份中探索应用触发式文件同步技术,减少数据备份和传输整体时长。方法对linux平台上的超大文件采用sersync,对windows平台上的大量通用文件采用syncthing对文件系统进行监测,当监测到文件变化时,针对变化的文件进行增量传输,实现触发式文件同步。结果应用触发式文件同步技术后,windows系统下文件数量多、单个文件较小的数据,备份和传输时间缩短超过98%;linux系统下文件数量少,单个文件较大的oracle数据库rman备份文件,备份完成后的传输时间缩短近60%。结论复杂业务环境下血站数据备份,根据文件系统的不同情况,采用触发式文件同步技术的相应类型,可显著提高备份数据的同步效率。
2025, 41(01):269-271.
摘要:目的根据病案首页质控结果,研究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实施前后病案首页质量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DIP支付方式实施前出院患者病案512份,DIP支付方式实施后出院患者病案536份,对首页填写情况进行检查,对病案首页中出现错误和漏填项目统计分析,比较DIP实施前后病案首页区别。结果DIP支付方式实施前出院病案首页缺陷率21.65%(113/522)明显高于实施后[8.77%(47/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P支付方式实施后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94.59%(507/536)]明显高于实施前[83.14%(434/522)],实施后主要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91.96%(103/112)]明显高于实施前 [75.24%(79/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P实施对病案首页规范化填写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缺项漏项、编码正确率不高等问题,应强化对临床医师及编码员学习培训。
2025, 41(01):272-274.
摘要:活血化瘀杀胚是异位妊娠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常规监测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变化。该文报道了2例宫内未见妊娠囊患者在接受活血化瘀杀胚治疗失败后HCG不降反而异常上升,改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HCG下降有效,B超显示包块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等较前均显著改善,5~7 d后治愈出院。表明,活血化瘀杀胚可能导致HCG暂时升高,但及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病情,临床上常需综合评估,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及优化治疗方案。
2025, 41(01):275-278.
摘要:该文报道了1例安氏Ⅲ类错GFDA1合并下颌先天缺牙成人患者。通过综合的正畸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咬合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美学效果也得到了满意地提升。此外,该文还对安氏Ⅲ类错颌畸形和下颌先天缺牙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以提供更全面的临床参考和治疗方案。希望该病例的成功治疗能为类似病例的临床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025, 41(01):278-282.
摘要:1例成年女性于外院行拔牙固定矫治约1年后,出现前牙突、松动、唇侧骨开窗、骨开裂。应用隐形矫治器对前牙进行控根内收,实现唇侧骨改建,调整咬合,改善面型。
2025, 41(01):282-285.
摘要:2024年2月29日该院收治1例确诊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通过对其治疗经过和合并用药进行分析,探讨了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视物呈紫色(紫视)、休克与用药的关联性。考虑以上症状很可能为先诺特韦/利托那韦片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及与降压药的药物相互作用。通过报道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先诺特韦/利托那韦片可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紫视、休克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2025, 41(01):285-288.
摘要:阑尾黏液性肿瘤因其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而极易被作为炎症处理,延误病情,使得术前诊断困难。该文就1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进行病例报道,并结合有关文献回顾,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并探讨其诊治策略。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